一、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对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大学生成长的综合性实践环节。
(一)学生干部工作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步从单一向综合发展,人才素质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重新审视教育,教育发展取向从单纯为经济增长服务转移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其内涵从偏重知识和智能的教育转移到注重年轻一代的基本素质发展。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国家处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帮助所有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尊重智力、成就和学问的品质,具备使用智力和学问的能力,具备确定目标的能力,具备有秩序有系统地进行工作的能力”。最近,日本发表的《关于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的咨询报告指出:“今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培养下一代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出发点。从现在的偏重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教育转变为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因此,要开展智、德、体均衡发展的教育,培养他们具有丰富的人性和强健的体魄。”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的报告,认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推出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阐明了教育“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的必然取向,提出了未来劳动者的四大支柱:一是“学会认识”;二是“学会做事”;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四是“学会生存和发展”。可以认为,这四大支柱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我国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综合素质:除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交往及合作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感外,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可见,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这些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要求,因此学生素质的提高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模式,应该从广阔的空间寻找教育途径。高校学生干部开展工作能够很好地弥补学校课堂教育的不足,对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担任学生干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品德素质、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心理素质。显然,这是未来社会人才的必备素质,是单纯依靠课堂知识教学不能获得的素质,可以认为,培养学生干部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学生干部工作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对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人才素质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综观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多数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然而高等教育如何办,不同的办学模式培养的人才差异很大。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方向,对高等教育同样重要。高等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须切实抓好能够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培养学生干部及其工作实践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这主要取决于其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1.学生干部工作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等学校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遵从于教育规律、管理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从教育的角度看,学校的任何教育都必须被学生认可才能被吸收,变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因而可以认为,任何教育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学生干部工作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最佳方式,通过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从管理角度看,目标管理理论认为,学生参与管理实践,能够更好地认同目标,从而激发工作动机,提高管理效能。在此意义上,学生干部工作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扩大学校教育管理效能,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提高。从心理角度看,学生干部生活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与同学们关系远较师生关系密切,由此,决定了学生干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发挥教师难以取代的一些特殊作用,从而使学校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2.学生干部工作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角度讲,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提高政治、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有清楚的认识,熟悉和自觉遵从社会规范,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规范,能够谐调地与他人交往……惟其如此,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社会化的内容至少包括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知识能力和心理发展的社会化等内容,显然,这些社会化内涵只通过班级授课根本无法完成,因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限,课堂教学的形式单一,无法给学生社会化提供足够的社会互动空间和社会角色扮演的场所。大学生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并认真开展工作实践,无形中增加了和其他同学的社会互动时间与机会,促使他们不得不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熟悉并掌握各种社会规范,加强自我约束,促进自我修养,从而更加适应社会要求,完成社会化。
(三)学生干部工作是学生成长的综合性实践环节
江泽民曾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育者要必须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政治知识、实践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世事需恭行。实践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干部相对地承担一定教育职责,肩负着教育和管理任务,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学好专业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实践知识与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巩固,只有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学习形成一套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操作方式。比如在课堂学习之后有相应的课外作业,有金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巩固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但是,掌握知识只是具备了做事的本领,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会做事,还需要学会做人。而且,学会做人比学会做事更为重要。由于错误教育观点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学生教育存在着重学业,轻品行,即重做事轻做人的倾向,始终未能在应有的高度上重视并着力研究在实践中怎样努力形成大学生良好的做人素质和提高实践能力。
教育原理表明,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方能完成。然而,从高校的教育过程看,学生缺少必要的“做人”素质提高的实践环节,以至于导致不少学生无法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局面。大学生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实际上是大学生学会做人和做事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印证所学习的理论,不断自觉地修正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学生在学习为人民服务理论的时候,常常发生是否有必要为人民服务的争论,难以真正形成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通过学生干部工作的实践,他们会逐步明白,如果学生干部没有群众观点,必然得不到同学拥护,将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由此,必然加深大学生们对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再如,当前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已经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学生聪明、乐观、自信,但是常常缺乏应有的合作精神,尽管在教育中强调合作比竞争更重要,然而学生们常常认为这是“空洞的说教”,容易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教育效果不佳,真正的合作精神难以形成。当他们担任学生干部时,会逐渐发现,学生干部的工作常常是以集体形式开展的,这要求学生干部必须有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密切合作,密切和同学的关系,发扬民主作风,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实力以与其他组织抗衡;如果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会使工作经常遭受挫折。因此,这一实践环节对学生合作素质的培养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据孙云晓等对我国400名杰出青年的研究发现,他们当中有74.33%在童年时期是学生干部,其职务依次为学习委员、班长、劳动委员、文体委员等等,通过做学生干部,他们得到了较多的合作意识的培养。调查还发现,童年时期,当与他人共同做了好事时,杰出青年希望老师同时表扬即可的占58.78%,表扬时先提自己的占36.4%,只表扬自己的只占4.05%。这说明他们在担任学生干部的工作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关系,了解自己在集体之中的地位和角色,注重与他人的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