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学生干部人际交往的方法与艺术

高校学生干部人际交往的方法与艺术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学生干部本身对同学间交往的认识及态度有关。高校学生干部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群交往,需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要参加各种不同场合的社会活动,是一件不易之事。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高校学生干部人际交往的方法与艺术

大学生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是以群体的方式进行的,群体内部不可避免地有着各种形式的交往。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对大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学生干部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

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一员,因此,高校学生干部在学校的人际交往主要表现为与教师的交往,与同学的交往以及与社会的交往。

1.与教师交往

学生干部与教师的交往一方面表现为知识学习过程中与教师的交往,另一方面表现为工作过程中与教师的交往。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学生干部在校接触较多的是辅导员、班导师。与他们交往时,学生干部应当反映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辅导员、班导师的有关指令向同学们传达,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

2.与同学交往

学生干部天天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同学间的交往是一种最亲密的交往。但是,在集体和集体之间、个体和个体之间,同学交往的亲密程度又存在着很大差别。有的学生干部人缘好,学习生活处处有人帮助,有的却像个“弃儿”,自己不愿意理别人,别人也难得接近他,大家虽然每天住在一起,却彼此敬而远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学生干部本身对同学间交往的认识及态度有关。

学生干部与同学交往是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互相补充的交往关系。与同学交往的关键是要处理好竞争与竞赛、自理与互助、互异与互补等关系。

3.社会交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交往越来越多。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与社会交往越来越密切。

高校学生干部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群交往,需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要参加各种不同场合的社会活动,是一件不易之事。但也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充分运用好作为学生干部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暑假、周日和每天的课余时间,抓住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勤工助学、节假日的探亲访友等机会,增强自信心,坚持互相尊重与平等、协作与竞争、道德与礼仪、情感与理智等交往原则,学习并运用交往艺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清良莠,洁身自好,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定会取得成功。

当代高校学生干部作为众人眼里的榜样、联系教师与同学的纽带,更应该随时告诫自己,在高等学校内外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用自己的言行当好真正的“领头羊”。

(二)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对学生干部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与他人的沟通,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探讨这个主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些在我们身边常见的事例。某大学内的甲学院分团委书记杨某叫委员卢某到团委借灯光设备。

卢某到了团委办公室,问道:“书记在不在?我们分团委要组织迎新活动,向你们借用一套灯光设备。”团委马老师一听就不高兴,立即回答:“团委书记不在,灯光设备不外借。”卢某讲:“灯光设备是学校的,为大家共用,你们有什么理由不借?”于是发生了一场争吵,自然灯光设备没有借到。

分团委书记杨某得知后,立刻写了一张请柬,面带微笑地到校团委用亲切的语气对马老师说:“马老师,我们分团委明天举行迎新晚会,请您和书记光临。”随后递上请柬,又说:“马老师,你们团委在平时大力支持我院分团委工作,我们大家都十分感激,刚才卢某多有冒犯,我代表分团委和他向您道歉,请您多多谅解。”杨某的几句话使马老师的心情转阴为晴,他也笑了:“小杨,你们分团委工作,我们团委肯定是会支持的。”接着,马上打开柜子,把灯光设备借给了杨某,同是一件事,为什么结果却是大不一样呢?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不同的人际交往水平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产生的作用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使交往双方的信息、思想和感情得到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彼此增进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增强凝聚力,促进社会合作。沟通得越充分,交往水平就越高,彼此的心理接触也越融洽,由此而产生的合力也就越大。

2.有利于调节人们的行为,达到步调一致,以实现工作目标

调节包括心理调节和行为调节两个方面。在交往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常常可能出现失调和不平衡。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就可以根据交往对象对自己的反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使之有利于社会群体的整合,并符合交流伙伴的期望。良好的调节功能有助于人际间的充分沟通,从而避免造成隔阂,以消除误会甚至冲突,促进学生干部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3.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交往,向对方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促进人的感情交流,产生一种亲密或依恋之情,从中得到慰藉和力量,并可以此渲泄或排遣忧郁,避免孤独感、失落感和恐惧感等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消极情感的产生。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被人误解是常有的事,只有建立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才能获得社会支持,从而维持心理正常发展,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三)学生干部人际交往的原则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事业成功和幸福生活的社会保障。因此,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前面已经述及,由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高校学生干部只有在其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出一些有普遍存在价值、起积极指导作用的人际交往原则,才能促进建立一个协调的、健康的、友好的和亲密的人际交往环境。

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平等待人原则

平等待人是维持正常交往的前提。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就是平等交换,公平竞争,贯彻到人的交往中就是平等待人原则。平时经常讲的在人格上人人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的朋友式的关系或同志式的关系,都是这种原则的具体体现。平等体现在人际交往,就应该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绝不能给人以居高临下、好为人师的形象和感觉。那种一副教训别人、强迫命令式的态度,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所以,要防止任何形式的优越感,也要防止低人一等的自卑感,才能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在学生中,学生干部对一般同学,学习优秀的同学对学习较差的同学,生活条件好的同学对条件差的同学,来自大城市的同学对来自农村的同学,乃至于男女同学之间,一旦流露出优越感或骄傲的情绪,必然会破坏和谐的人际交往。

2.诚实守信原则

诚实守信是高校学生干部人际交往的第二条重要道德原则,也是人际交往得以持续和深化的保证。诚实,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襟怀坦荡,以诚相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人际交往过程是交往双方相互了解的过程,真诚正直,光明磊落,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决不自欺欺人,这样,相互间才能产生共鸣,建立信任感,赢得知心朋友,获得真正友谊。看到了对方的成绩,应该衷心地赞扬和学习;发现对方的不足,就应该及时地提出批评。以诚相见,以诚立身,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实。以虚伪、圆滑、势利的态度对待人际交往,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守信,就是要求信任朋友,讲究信用,它是诚实的具体体现。在同他人交往中,守信用才能有信誉,有信誉才会获得友谊和营造团结的氛围。没有信任做基础,就不能实现人际交往的目的。墨子说过:“老不强者,智不发;言不信者,信不果”。高校学生干部必须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持续和深化正常的人际交往,工作才能取得更大成就。

3.相互尊重原则

相互尊重是建立和维系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能力、气质、性格或者社会分工、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差别,但人格都是平等的,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不存在单方面的服从和迎合。相互尊重原则包括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要求在各种场合下做到自重和自爱,决不做损害自己人格的事情。尊重他人就是要重视对方的人格,承认他人的价值,承认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平等地位,避免处处以我为中心。歌德说过:要求别人合我脾气,那是很愚蠢的,我从不干这种蠢事。我把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可以让我去研究和了解他的一切特点,此外,我并不向他要求同情共鸣。这样我才可以和任何人打交道,也只有这样,我才可以认识多种不同的性格,学会为人处事之道。

应该说,相互尊重是成功交往的必要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讨论两位同学关系恶化时,任何一方往往都会说,因对方不喜欢我,也就是说,对方喜欢我,我才喜欢对方。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喜欢别人或者别人喜欢我们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任何一方都要喜欢对方,承认对方的价值,永远相互支持。尊重我们的人,我们也会尊重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也愿意接近他们,相反亦然。因此,学生干部应该记住,不尊重他人,就意味着失去友谊,失去帮助,失去自我。

4.互助互利原则

互助互利是良好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互助是指在交往中不能单纯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同时也要关心对方的需要和利益。交往双方都应该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互利是指在交往中要考虑和保持对等的交换。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性,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得大于失,人们就会倾向于保持这种关系;如果失大于得,则人们就会逃避这种关系。只有让双方在交往的过程中,都感到受益,才会深刻理解互助互利的内涵。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乐于助人,共同进步,才能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从而彼此健康成长。当然,“互助”与“互利”在许多时候是不可能同步和等量的。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观念来简单度量,真正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建立在互助互利的有机结合之上的。

5.谦虚宽容原则

谦虚宽容原则是建立和维系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态度。在人际交往中,虽然存在知识、能力、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各显其优点、缺点和弱点,但是,都应该有一种虚心、不自满、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自知之明的态度,具有能理解他人、体谅他人的宽阔胸怀。人无完人,况且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高校学生干部生活在知识高度密集的大学校园,容易走进文人相轻的误区,更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人际交往与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从而产生误会甚至矛盾,这就要求我们面对自己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发生矛盾时,面对自己遭到他人误解和不相容时,决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必须抱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宽阔胸怀。

6.协调平衡原则

协调平衡原则是建立和维系良好人际交往的必要手段。有的高校学生干部认为,只有多交朋友,才能把工作做好,而且能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带来便利,于是把过多的精力花在交朋友方面。其实,人们对交往的需要并不一定是越多越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像其他事物一样,存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对于高校学生干部来说,交往有如跑步锻炼,跑得太多,会感到太累,跑得太少,又达不到锻炼效果。交往过频或交往不足,都会给人带来烦恼和不愉快。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人成天和你说个不停,即使是好朋友也会慢慢感到乏味以至于想逃避。如果你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同学之间缺乏交流,纵使你有满腹的才华,谁能知道呢?因此,要搞好人际交往,关键要把握“度”的调节,要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需要合理安排,千万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不顾其他同学兴趣、学习和工作,否则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引起他人反感。

7.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做到尊重现实、尊重实际。有了尊重现实、尊重实际的态度,我们才能产生解决问题、解决矛盾的积极性。理想的人际交往是我们的希望,但理想的人际交往必须通过从现实的人际交往实践才可能达到,我们并不是说现实的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合理的。我们只是强调,要想达到理想境界,就必须从现实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加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化消极为积极,促进事物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8.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集体主义是协调人际交往间利益的根本原则。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就要坚持集体主义。

在大学阶段,坚持集体主义见之于以下的实际行动:

第一,强化集体荣誉感,维护集体声誉。

第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力量。

第三,为集体多做好事,多作贡献。

第四,培养好的学习风气,促进集体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第五,遵守集体纪律,听从集体领导的指挥。

第六,集体内、集体间互相帮助,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困难。

集体主义的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原则,学生干部在学校培养起来的集体主义观念意识,对于今后处理任何人际交往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9.坚持群众观点原则

坚持群众观点的第一条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正确地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就是要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就会破坏人际交往的和谐。

坚持群众观点的第二条就是要甘当小学生。这条原则对学生干部尤为重要。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人际交往实践方面,学生干部还很缺乏经验,而这些经验都是群众首创的,只有从群众那里才能学到。

在校园里,学生干部还要同管理干部、教辅人员、服务人员发生交往关系。有的学生干部往往看不起他们,常常和他们发生矛盾,这就是缺乏甘当小学生精神的结果。要避免这些矛盾,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就必须以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

(四)影响学生干部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

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状况主要受到增进吸引和阻碍交往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两方面因素,对学生干部良好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作用。

1.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人际吸引,即人们彼此之间喜欢,相互吸引,寻求心理需要以及达到相互能够满足的状态。人们进行相互交往的出发点是满足心理需要,因此,总是把交往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手段。双方各自能满足对方的需求,才能结成现实的人际交往,满足的程度越高,相互吸引力越强,产生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可能性越大。从实际情况看,这类因素主要有四,分述如下。

(1)时空距离因素

人们生活的时空距离越小,彼此越容易相互吸引。一般说来,生活在同—个班级的学生干部和同学之间,很容易产生深厚的友谊,这一点在人与人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因为空间距离上的接近,使他们生活在大体相似的客观环境,可能受到相似的影响,容易形成共同的语言和行为习惯;空间上的接近,又增加了他们彼此接触和交往的频率,容易产生亲近感。明白了这些道理,学生干部在处理人际交往时,就应该把握好时空距离因素的重要作用,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同学之中创造比较接近的时空条件,当然,这并不是相互吸引的唯一因素。随着人际交往频率的增加,相互了解的深入,其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小。

(2)价值取向趋同因素

在人际交往中,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价值取向的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因为人人都有一种“趋同”的心理。社会心理学家柯尔在进行研究课题“最好朋友”时指出,个人所提到的最好朋友都是同等地位的人,一般地说,他们在生活态度、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社会价值等方面相似,即所谓的门当户对。与观点一致的人在一起往往会给自身的观点提供客观佐证,从而支持自己的观点,达到自身心理的一种满足;倘若与观点不一致的人在一起,就会旁证自身观点的失误,使自身心理产生一种失落和受挫的感觉,从而形成不和谐的人际交往。由此可见,交往双方态度和观点等价值取向的趋同因素是导致人际交往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

(3)需要互补因素

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需要互补因素。在大学生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两个学习都很优秀的人在一起,未必能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同样都是敢说、敢做、敢冒险的人相处,反倒容易产生摩擦、冲突和争斗。相反,有时尽管双方性格、气质、爱好等方面大相径庭,相去甚远,但当双方的彼此需要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也会产生强烈吸引,例如,独立性强的人,往往喜欢和依赖性大的人在一起;脾气急躁的人往往喜欢和性格随和的人相处,热情浪漫的人又可能往往喜欢和沉默寡言的人交往,等等。这说明,气质、性格和特长不同的大学生,双方在学习、生活、工作上都需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作为高校学生干部,必须意识到,人际交往中需要互补因素是有条件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相异都必然吸引,所有的相同都必然排斥。首先,互补性交往必须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失去了这个基础,单纯性格因素是无法实现互补的。其次,互补的双方必须同时意识到,自己需要而且能够从对方那里得到补偿,离开这一点,即使需要互补的理论因素再多,可能性再大,也无法成为现实需要的互补,因而也不能形成亲密的人际交往。

(4)形象吸引因素

一个人的公众形象,包括长相、穿着、仪态、风度、言语等,都会影响人们彼此间的吸引。尤其在第一次见面时,由于第一印象的作用,仪表这个因素占重要地位,但随着交往的时间越长,仪表因素的作用越小,吸引力将会从人的外在形象逐渐转入人的内在品质。另外,开朗的性格也是实现良好人际交往的一个因素。一个待人热情的人,总比一个表情冷漠的人有吸引力,一个人如果能对别人表示出的热情作出同样的反应,也会具有吸引力。

社会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研究过一群陌生人首次引人注目的吸引力,发现个人的内在属性幽默、涵养、礼貌等因素是主要的吸引力;其次,是外表的特点,如体形、服装、容貌等也是吸引力的依据;再次,是个人所表现出的特殊行为,如新奇的令人喜爱的言行等;最后,是地位和角色,如果能引起他人的爱慕和尊敬,也能产生吸引力。由此可见,学生干部注重自身的形象,提高自身的修养,是增强人际吸引的又一有力因素。

2.阻碍人际交往的因素

人际交往是双向沟通的过程,它必须建立在满足双方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尽管自我感觉良好,个性发挥出色,但结果并非都能与他人有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有时甚至会出现相互抵触、事与愿违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阻碍人际交往的因素导致的,阻碍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阻碍因素

语言是人类伸向社会的触角,是个人立足社会的桥梁。在人际交往中,语言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运用得准确与否,对人际交往会产生很大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常因一句不恰当或不得体的话而闹得不欢而散、伤害和气的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见,语言表达的不同的口气和态度,往往对于行为结果会产生巨大的反差,从而明显地影响着人际交往。现代心理学表明,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后天的社会实践。因此,对于学生干部来说,学会使用文明语言,提高语言修养,减少交往中的误解和障碍,增强适应对方、理解对方的能力,对于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是至关重要的。

(2)品德障碍因素

品行德性必然会外化表现于个体的言行之中,显然会影响到他的人际交往,良好的品德促进人际交往质量的提高,低下的品德自然会成为人际交往的障碍因素。在此,将品德障碍的几个主要因素分述如下。

障碍因素之一,嫉妒。

嫉妒是对和自己有联系的、而强于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或失落、仇恨甚至敌对的危险情感。形成嫉妒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只顾自己的利益和需要,看不惯他人的成绩和进步。嫉妒心强的人总担心别人超过自己,往往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种种不合作态度,甚至对他人加以伤害,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可一旦被对方发觉这种言行后,便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和厌恶,既影响团结,又影响学习,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嫉妒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

障碍因素之二,虚伪。

虚伪是诚实的天敌,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当面一套,背后—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表里不一,不说真话,不办实事。这种行为,可能会获得对方一时的好感,但最终会被大家疏远、抛弃。当—个学生干部被同学或朋友认为不可信任时,他的人际交往就会变得很糟糕。

障碍因素之三,自私。

自私是建立在“以自我为中心”基础上的一种畸形心态,其价值观念体现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关心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忽视他人的存在和处境,事事从私欲出发。对待自身利益,绝对“寸土不让”,对待他人处境,则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种品质,就像高尔基所说的“它就像无底的袋子,要吞下生活中的所有财富”。

(3)个性阻碍因素

人们的个性各异,有好有劣。不好的个性必然成为影响其人际交往的障碍因素。

阻碍因素之一,自卑。

自卑是对自我能力和品德作出的一种过低评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相信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从而导致惭愧、灰心、自馁、对自己失去信心。比如口头表达能力差的人担心自己会出洋相而不敢大胆说话;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人,担心自己和别人相处会显得穷酸,而不敢与之相提并论;学习差的人害怕别人说自己智商低下而不敢互帮互学;农村学生害怕城市学生说自己土气而不敢表现自己,如此等等。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处在这种心理的学生干部,不要说受到强烈打击,就是一句无心的讽刺话语,都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孟子说:“自弃者,不可与之有为也。”因此,学生干部一定要加强心理保健,克服自卑心理,以平等的心态与人交往。

阻碍因素之二,多疑。

多疑是一种对人对事毫无根据乱起疑心的不信任心态。其最大特点就是往往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在他们看来,没有一个人值得信赖,于是处处小心别人,防范别人,给自己设置一道厚厚的心理保护屏障,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多疑表现在言行中就是心胸狭窄,疑神疑鬼,与他人关系格格不入,游离于正常的人际交往以外,这样既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古代政治家商鞅有言:疑咸无行,疑事无功。我们应以此为戒。

阻碍因素之三,虚荣。

虚荣是对自己进行的一种不真实的“包装”。其最大特点是在交往中,处处考虑自己的面子,有时为了争面子而不惜“打肿脸充胖子”,只喜欢生活在赞美和恭维的氛围中,容不下他人善意的批评和好心的规劝,因此,很难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阻碍了自己与他人正常、友善的交往。所以,高校学生干部应坚决克服虚荣心理,敢于解析自身,以真实的自我与人交往,才会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才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五)学生干部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巧

要想同他人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仅仅把握学习人际交往的良好态度和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实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虽然同样遵循交往的原则,但交往的实际效果却又各不相同,其差异在于是否善于理解与应用交往艺术及交往技巧。为此,需要高校学生干部认真研究、发现、掌握与运用交往中的艺术性和交往技巧。

1.正确认识自己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早就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名言。美国学者莫里斯在《开放的自我》一书中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赞扬自己比责备自己来得容易,责备自己比认识自己来得容易”。可见,要做到真有“自知之明”,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也就为搞好人际交往打开了方便之门。

正确认识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就个人关系而言,我们坚持人人平等、相互尊重。但是,在组织关系上,我们还得遵循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含糊,否则就搞不好人际交往。比如在学校,师生关系政治上平等,学习上自由,但在教学上,设计什么课,课怎么上,考试如何进行,最后还得由学校和教师来决定,不能认为他们没采纳你的意见就不行。

正确认识自己也要正确接受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也叫“悦纳自己”。不能接受自己,这是人际交往的巨大障碍。自己或许具有某方面的身体缺陷或严重缺点,但不能就此觉得自己先天不足,低人一等,否则就对周围的人始终会存在一种戒心,老是怀疑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其结果是在交往过程中很难做到坦荡和真诚。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如果善于管理,长于组织,唱得一首好歌,写得一手好字等等,都能促进学生干部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促进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如果不能主动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一方面是埋没了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可能导致误会,容易让别人认为是故意“留一手”、“架子大”或“摆谱”,影响了个人的形象。

正确认识自己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自我修养,优化自我形象,这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道德修养,二是气质修养。一外一内,而内在形象又决定外在形象,外在形象是内在形象的体现。

加强道德修养首先要提高道德境界,达到“大公无私”的高度。一旦具有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集体第一、他人第一的思想品德,就不会做出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情,就能从根本上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严重矛盾冲突。显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反复进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免不了要犯错误。关键是一旦犯了错误就要认真反省检讨,吸取教训,并在以后的行为中引以为戒。每纠正一次错误,都是一次提高。自省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

道德修养要修身,不仅要建立道德意识,还要见之于道德行为,见人即见德,表里如一。

气质修养是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是人们的高级神经活动在行动上的表现。气质其实是人内在品质的体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好的个性和不好的个性,气质修养就是选择那些好的个性加以发扬,对于那些令人讨厌的习气要自觉地抛弃。

2.主动助人与交人交心

主动帮助别人是使人际交往和谐的非常奏效的决窍。孙中山先生提倡“助人为快乐之本”,因此,助人为乐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与行为准则。帮助别人自己往往要“吃亏”,主动帮助别人就是要不怕“吃亏”。实践证明,越是不怕吃亏的人,大家越喜欢他,人缘越好。这是因为,交往双方都需要帮助,但是只等着别人来帮助自己,久而久之,反而没有人来帮助你了。若你先主动帮了别人,别人自然也就愿意和你交往。“主动”是互相帮助“工程”启动的钥匙。

与人相交有深有浅,交人不交心,只是泛泛而交,交人交心才是君子之交。交人交心的深刻含义是强调思想感情的交流,这就特别要求真情实意,以诚相待。

3.善用语言

正确地使用语言,可以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不正确地使用语言,就会导致“恶语伤人”的结果。巧用语言,往往可以产生化敌为友、化忧为喜的意外效果。部分学生干部搞不好人际交往的主要症结在于不善于使用语言,有的说起话来就冲人,有的人沉默寡言,难以接近。掌握语言技巧是高校学生干部必须注重的又—个重要课题。

语言有雅俗之分,语言有粗细之别,语调有高低之异。合理的配合,就可以使一句话变得舒心悦耳,易于接受。

幽默可以使人愉快,产生乐趣,冲淡人们的怒气。若双方遇到尴尬的困境,幽默则能表示出大方与潇洒,使尴尬消失。幽默从形式上看是委婉与活泼的,实际上表现的是愉快、宽容和理解。难怪许多人都称之为使人际关系和谐的一剂“灵丹妙药”。

语言还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形体语言,其中,形体语言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拍拍肩表示友好,有时比说很多的话还有效。再如,经常保持微笑、愉快、欢迎、友善和赞同,不是很容易使人接受吗?反过来,整天绷着个脸,谁乐于去接近你呢?

学生干部应认识到善用语言一定要奉行言行一致的原则,否则,就会给人以光说不做,油腔滑调、油嘴滑舌的坏印象。

4.讲究礼仪礼貌

礼仪礼貌的实质就是对别人的尊重,礼仪是谦虚、恭敬的表现形式。礼仪礼貌是在个人的一切美德之上又加上一层藻饰,使人更具魅力。没有良好的礼仪,就会成为骄傲、自负、没有修养的代名词。合理运用礼节性行为,会给人彬彬有礼的良好形象,有助于融洽人际交往,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交往中的礼节性行为除了合适的身体姿态,还包括点头、拱手、握手、鞠躬等基本礼节。但礼节性的行为必须在使用上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和心理习惯。如果你把西方人的拥抱礼节简单地运用到中国人身上,效果肯定不佳,如果你把年轻人的礼节运用到老年人身上,有可能会遭到指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