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科概论
主编姓名:戴先中,赵光宙
出版时间:2006年4月
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形式:文字+电子
适用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自动化
作者简介:
戴先中,男,1954年生,1986年博士毕业留清华大学,即承担本科基础课“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的实验教学工作。20年来,除出国,差不多每年都要承担1~2门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目前主讲本科课程“自动化学科概论”、“微机系统与接口”。注重教学体系研究、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创新,主持的课程教学改革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负责的跨院系“校级平台课”2004年获国家精品课程。从1995年起,一直担任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指委委员,并在10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国内第一本系统描述自动化学科的教学研究专著——《自动化科学技术学科的内容、地位与体系》,主编教材4部。
1988年调入东南大学以来,一直从事自动控制、电气工程跨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1991年获德国洪堡基金,在埃尔兰根大学博士后研究两年,先后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2项、部省级项目8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文章100余篇。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荣誉称号,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近10年获部省级一等奖3项。
教材简介:
1995年,本书主编任系教学副主任,在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中惊奇地发现,有很大比例的学生直到毕业时对所学自动化专业的理解还相当模糊,原因是入学时缺了向学生系统介绍专业这一重要环节。为此,积极倡导对一年级新生开设专业入门教育课,经过4年准备,1999年在国内最早为一年级新生开设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学科概论”课程(自编讲义,后该讲义被国内许多学校采用)。
之后,在国家与校教改课题组支持下,经6年教学研究,编写出国际上第一本系统描述自动化学科与专业的教学研究专著——《自动化科学技术学科的内容、地位与体系》(该专著被本领域的专家、学者誉为本专业的“蓝皮书”)。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国内第一本从全新的角度介绍自动化学科与专业的教材——《自动化学科概论》,已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材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1.该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主要开拓、创新(特色)之处是,不同于传统的“概论”或“导论”,完整地介绍了:①自动化、自动化科学技术、自动化学科和专业各自的含义、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②自动化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及其相互关系;③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课程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与全面地了解所学专业,掌握学习的方法与路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在教学内容上,还通过大量的图片、录像(配套光盘),介绍自动化发展的历史与最新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并通过思考题和提供的基本完整的自动化领域著名公司、研究院所、大学与重要学术刊物的网址,拓宽学生的求知渠道,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教材使用情况:
“自动化学科概论”是我们倡导的对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专业入门教育课,并且从一开始就明确反对“讲座式”的“概论”课(由多人分别介绍学科方向发展),而倡导一种教学理念——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入门教学,使学生从一入学就能对专业有科学、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建立正确的专业概念、专业观,从而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
1999年(使用PPT讲稿)首轮开课后,学生普遍反应良好,多说收获很大。一个明显的外在变化是:从该年开始,从自动化专业转外专业的学生明显减少。
从2001年始,我们倡导的教学理念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教指委的认同,我们自编的讲义与PPT稿被国内许多所学校采用。2003年后,主编的《自动化科学技术学科的内容、地位与体系》又被许多学校选作该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在这基础上,2004年在高教出版社组织下,与浙江大学赵光宙教授一起,主编出版本教材。2005年底,高教出版社组织国内十多位教学、学术专家对教材初稿进行了评审,对该教材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与建议。
2006年4月,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自动化学科与专业的教材——《自动化学科概论》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目前已被国内30余所高校采用,受到了教师与学生普遍的欢迎与很高的评价。2007年初,该书已第2次印刷(标注了“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我校采用该教材授课,学生普遍反应,通过学习,收获非常大。不但科学、全面地认识与了解了所学自动化专业,明确了学习的目的,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许多同学表示,不仅把教材作为学习专业的入门书,而且作为今后4年学习期间的指导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