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检测技术
主编姓名:周杏鹏
出版时间:2004年1月
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形式:文字教材
适用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
获奖情况:江苏省精品教材,2005年
作者简介:
周杏鹏教授,男,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1992年至2002年长期担任检测技术与系统教研室主任,期间1998年曾受邀赴英国Loughborough University短期工作访问、交流;2002年起担任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带头人、博士点负责人。现为东南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位授权通信评审、人事部博士后基金评审、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教育部推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江苏省精品课程——“检测技术”课程负责人,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智能化仪器仪表专业委员会主任。
近五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7项(均被评价为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和多项工业在线自动测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及智能化仪器研制方面的科研课题;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奖5项(均为第1获奖人)。主编出版“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发表核心科技论文三十余篇。
目前主持、承担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攻关、太湖污染治理科技专项等政府拨款资助项目4项,企业委托高技术研发项目2项。
教材简介:
《现代检测技术》整部教材分10章(0.绪论;1.检测技术基础知识;2.电工量检测技术;3.力学量检测技术;4.运动量检测技术;5.振动和噪声检测技术;6.温度检测技术;7.物位检测技术;8.流量检测技术;9.水环境质量检测技术;10.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技术),仍采用按被测量参量(即按计量学分类法)进行分类编排。着重讲述上述工程重要参量的常用检测方法和最新且已成功应用的新颖、先进检测方法与技术实现机理、工作原理和这些检测方法的应用特点与适用场合,以及如何设计技术先进、适合工程实际需要的高性价比自动检测系统典型实例。
教材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1.本教材以各种被测参量为主线,采用按被测量参量(即按计量学分类法)进行分类编写;对同一种被测参量介绍各种不同的检测方法以及这些检测方法的比较、应用特点和适用场合等,注重理论联系工程实际。这种结构体系符合工程需要,便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2.教材吸取了国外同类教材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教材内容选取得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介绍了各种先进的测量技术;根据我国目前环保行业严重缺乏从事环保自动化方面工程技术人才的现状,本教材特别是增加了水、大气环境及污染检测部分,内容新颖、先进,为国内首创。
3.教材注重将作者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注意先进的军民两用技术介绍,涵盖工程、成分参量的检测技术面广;教材结构严谨,系统性强、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符合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宽口径教学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使用情况:
1.此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2004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年内两次印刷8084册。据了解全国已有近50所高校本科教学选其作为教材,得到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哈工大、天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省内外专家高度评价,认为该教材内容注重新技术的发展,注意了与其他课程的交叉与衔接,具有明显特色;教材既有理论更注重应用实践,内容新颖,知识面广;是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优秀教材。
2.《现代检测技术》,内容全面、技术先进、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入水和空气环境质量检测技术,为国内首创,是一本难得的优秀教材;对开展学生素质教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国内自动化及相关专业有较大的影响。
教材建设总结:
检测技术是各领域实现自动化的基础和支柱;检测技术课程是我国普通高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类必修(限选)专业基础课程。是许多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选修课程。
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较有影响的同类教材当数E.O.Doebelin的Measurement System:Application and Design(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3)。该教材在编排上以传感器的分类讲述检测技术,且侧重于传感器原理与结构的讲述,但其内容已过于陈旧。
当时,国内大部分同类教材大都沿袭Doebelin的模式,教学中师生普遍感觉学用脱节、不得要领;部分教材则存在涉及范围太窄,不能满足按照专业类办学、宽口径教学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1992年10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通过由东南大学任主编、上海交大任副主编、合肥工大任主审编写出版《检测技术及系统设计》教材。1996年获东南大学教材出版基金资助正式出版了由周杏鹏、王寿荣、况迎辉编著的《检测技术及系统设计》教材。
该教材汲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长处,并针对按传感器分类编排的不足,采用按被测量参量(即按计量学分类法)进行分类编排。重点讲述各种物理量和常见成分量的检测原理、方法与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的特点、适用场合,如何选用合适的传感器、设计与之配套的信号调理电路等。这种分类编排方法更加贴近工程应用实际,便于教学与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学用结合紧密、实用性强。该教材内容包含的检测参量广,能较好地满足多专业类的宽口径教学需要。
鉴于此教材经5年多使用,部分内容已显陈旧;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参量的新的检测技术、检测方法、新型传感器器件已经逐渐成熟、完善并获得推广应用,因而也迫切需要尽早把这部分内容充实到教材中去;以及经多年多校使用也发现原教材存在个别章节篇幅偏大、与《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材部分内容交叉等情况,也需要适当调整;我们申报了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检测技术》,并获得立项批准。
与《检测技术及系统设计》教材相比,《现代检测技术》新增了2、9、10三大章,删除了原教材中与自动化联系较少的“几何量测量”以及可能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智能仪器设计》、《微机测控技术》等课程内容部分交叉的“自动检测系统的综合设计技术与方法”、“微机化检测系统设计实例与系统调试技术”章节,并把原教材中“压力检测”和“其他量检测”两章取消,相关内容重新编写后分别融入现教材的第3章和第10章;适当减少和压缩“振动和噪声”这一章内容;以高水平科学成果为主要依托,重写“运动量检测技术”这一章;对“热工量(包括温度、流量和物位等参量)”各章进行重新编写,删除或大量压缩技术相对落后的内容,保留和扼要介绍目前工程上仍普遍采用的常规检测技术的内容,努力增加国内外已有并成功应用的各类先进新检测技术的内容。
教材中增加了“水环境质量检测技术”和“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技术”两大章,一方面基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强大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尽早给各类在校自动化本科学生增补水和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技术知识,将有助于逐步改变我国目前环保行业严重缺乏从事环保自动化方面工程技术人才的被动局面。
此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取材新,技术先进,理论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便于开展素质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学以致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