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能力的含义与分类

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能力的含义与分类

时间:2024-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的大学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这些能力可概括为:1.解决问题时的逆向思维能力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一时又找不到解决方法。而且,上司可能也没有什么锦囊妙计时,他们擅长用逆向思维办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能力概述

能力是求职者开启职业大门的钥匙。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黄炎培先生说:“一个人职业和才能相当不相当,相差很大。用经济眼光看起来,要是相当,不晓得增加多少效能;要是不相当,不晓得埋没了多少人才。就个人而论,相当,不晓得有多少快乐;不相当,不晓得有多少怨苦。”个人只有选准了与自己能力倾向相吻合的职业才能如鱼得水,否则,就会影响职业活动的效率。

(一)能力的含义与分类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条件或掌握一定的技能。不难想像一名不懂飞机驾驶技术的人去驾驶飞机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也没有人会让一名文盲去做律师,因为他们不具备从事这些职业的能力和知识。

能力指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把人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大类。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适用于广泛的工作范围,是有效地掌握知识和顺利地完成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例如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想像力都属于一般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其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

特殊能力指在某些特殊领域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节奏感、色彩鉴别力、准确估计比例关系、计算机程序设计、音乐、绘画等就属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大部分人都具备的,只是突出点不一样;而特殊能力是建立在一般能力基础上,经过一般能力的专业性训练发展而来的。因此,一般能力包含在特殊能力之中,两者在发展中相互作用,构成有机的整体,从而有效地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完成。

(二)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大学生走入社会进入职场,要想胜任工作、取得自身的发展,需要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在此,我们对大学生就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做简单的介绍。

1.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就是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择业行为的能力。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适应各种状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就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通才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有些知识用不上,有些知识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要求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行为方式,尽快地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指择业者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能力。生活工作中需要与许多人交往,这样就难免会产生矛盾。作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要善待他人,“将心比心,以诚相待”,要学会尊重他人,要“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要学会既能干大事、又能做小事的本领,不能以“才子”自居,枉自尊大,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学会处理具体问题,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

3.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指以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它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基础性素质,故又称为语言文字沟通能力。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要交流思想、讨论问题、互通情况、阐述观点等,不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再好的见解和办法,表达不确切、不清楚,也会直接影响本领的施展。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要求语言的流畅性、灵活性和艺术性;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文句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条理性。对一名大学毕业生来说,表达能力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是极为重要的。有的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动手写东西很费劲,拿起笔来不知从何入手,写出来的东西文字不顺,逻辑不通;有的连通知、申请都写得不像样;有的会设计,但却不会写说明;有的外语不错,中文却不行。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加强锻炼,不断提高中、外文表达能力。

4.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指用已经积累的知识,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思维,提出新的见解和做出新的选择的能力。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的能力,提出新思想的能力等。它是由观察敏锐性、记忆保持性、思维灵活性、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像和创新意识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大学生应在学校期间不断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加强开拓创新能力的锻炼,为今后工作中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5.动手能力

把创造性思维变成实际的物质成果,或是用生动形象的实践过程呈现创造性思维的转化能力即为动手能力,也称为实验操作能力。这种能力对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现实工作中,尤其是在科研、生产第一线,要的是理论上懂、实践中会干的人才;要的是既能讲出科学道理,又能干出样子来的人才。目前,有些大学毕业生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理论上懂,道理也讲得出来,但要亲自动手来解决这些问题,往往就显得能力欠缺,直接影响了自己能力的充分发挥。所以,大学生在学校不仅要积累知识,还要通过参加科研活动、生产实习和勤工俭学等,着力培养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6.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平衡能力。在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的大学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许多单位挑选大学生时在注重学业成绩的同时,对其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担负过社会工作很感兴趣。因为,大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一定的组织管理。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尽量做些社会工作,不断增强自己的组织工作能力,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三)优秀职业人的15种必备能力

凡是成功人士,他们的身上都有独特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这是旁人所缺乏的。他们的成功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机遇好。这些能力可概括为:

1.解决问题时的逆向思维能力

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一时又找不到解决方法。而且,上司可能也没有什么锦囊妙计时,他们擅长用逆向思维办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清楚具体业务执行者比上司更容易找出问题的节点,是人为的,还是客观的;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漏洞。采用逆向思维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更容易从问题中解脱出来。

2.考虑问题时的换位思考能力

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常人通常站在自己职责范围立场上尽快妥善处理。而他们却总会自觉地站在公司或老板的立场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公司或老板,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面对人的惰性和部门之间的扯皮,只有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才是一个比较彻底的解决方案。

3.强于他人的总结能力

他们具备的对问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比常人强,总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驾驭事物,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常说苦干不如巧干。但是如何巧干,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4.简洁的文书编写能力

老板通常都没时间阅读冗长的文书。因此,学会编写简洁的文字报告和编制赏心悦目的表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便是再复杂的问题,他们也能将其浓缩阐述在一页A4纸上。有必要详细说明的问题,再用附件形式附在报告或表格后面。让老板仅仅浏览一页纸或一张表格便可知道事情的概况。如其对此事感兴趣或认为重要,可以通过阅读附件里的资料来了解详情。

5.信息资料收集能力

他们很在意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包括各种政策、报告、计划、方案、统计报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考核方法等。尤其重视竞争对手的信息。因为任何成熟的业务流程本身就是很多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需要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这在任何教科书上是无法找到的,也不是哪个老师能够传授的。

6.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能力

遇到问题,他们不会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做“选择题”。常人遇到问题,首先是向领导汇报、请示解决办法。带着耳朵听领导告知具体操作步骤。这就叫让领导做“问答题”。而他们常带着自己拟定好的多个解决方案供领导选择、定夺,这就是常说的给领导出“选择题”。领导显然更喜欢做“选择题”。

7.目标调整能力

当个人目标在一个组织里无法实现,且又暂时不能摆脱这一环境时,他们往往会调整短期目标,并且将该目标与公司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大家的观点就容易接近或取得一致,就会有共同语言,就会合作发展。

8.超强的自我安慰能力

遇到失败、挫折和打击,他们常能自我安慰和解脱。还会迅速总结经验教训,而且坚信情况会发生变化。他们信条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9.书面沟通能力

当发现与老板面对面的沟通效果不佳时,他们会采用迂回的办法,如电子邮件,或书面信函、报告的形式。因为,书面沟通有时可以达到面对面语言沟通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较为全面地阐述想要表达的观点、建议和方法。这能让老板听你把话讲完,而不是打断你的讲话,也能不被电话或其他来访者打断思路;也可方便地让老板选择一个其认为空闲的时候来“聆听”你的“唠叨”。

10.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

他们对新组织的企业文化都会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换个新企业犹如换个办公地点,照样能如鱼得水般地干得欢畅。

11.岗位变化的承受能力

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企业的成败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发生。对他们来讲,岗位的变化,甚至于饭碗的丢失都无所畏惧。因此,他们承受岗位变化的能力也是常人无法比拟的。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问题,更是一种生存能力的问题。

12.客观对待忠诚

从他们身上你会发现对组织的忠诚。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忠诚并不仅仅有益于组织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因为,责任感和对组织的忠诚习惯一旦养成,会使他们成为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他们更清楚投资忠诚得到的回报率其实是很高的。

13.积极寻求培训和实践的机会

他们很看重培训的机会,往往在招聘时就会询问公司是否有提供培训的机会。一个企业,如果它的薪酬福利暂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却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他们也会一试。毕竟,有些经验不是用钱能买回来的。

14.勇于接受分外之事

他们都不轻易放弃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而把它们看成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今天的分外之事或许就是明天的分内之事。他们勇于接受别人不愿接受的分外之事,并努力寻求一个圆满的结果。

15.职业精神

他们身上有一种高效、敬业和忠诚的职业精神。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现代化,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能将其运用于经营实践中。言行举止无私心,在公司的业务活动中从不搀杂个人私心。这样,就敢于直言不讳,敢于纠正其他员工的错误行为,敢于吹毛求疵般地挑剔供应商的质量缺陷。因为,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待人接物规范化,这也是行为职业化的一种要求。有了这种职业精神的人到任何组织都是受欢迎的,而且迟早会取得成功。

当然,有了上述能力,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能力,那肯定是无法获得成功的。所以这些能力可以成为大学生自我锻炼和努力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