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业目标选择的依据
职业目标选择,通常被认为是劳动者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吻合的过程。不同的个体对于选择职业的初衷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职业目标的选择依据总是莫衷一是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我们总能够找到共同点或重合的部分,这可以被看作是我们职业目标选择的一般依据。
概括起来,通常我们普遍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大致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职业期望
也称职业意向,是人们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是个人对某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生理素质、年龄、性别;个性、气质、个人的职业价值观等;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职业观念与职业类型;机会;社会环境、社会职业观念;个人的职业能力、知识与技能构成水平等;社会的职业岗位等。这些都会对职业期望产生影响,进而,从业人数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2.职业声望
指的是人们对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其影响因素主要有职业环境(自然与社会)、职业功能(责任)、任职者的素质要求等。人们往往参考职业声望调查来确定职业倾向。
3.职业层次
以职业角色为依据,按照职业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对职业的价值取向所做的职业等级层次的排序。如白领、蓝领的划分,政府官员和工厂工人等等。
4.薪酬福利
指通过特定的职业活动所获取的货币或实物报酬。从利益最大化原则来看,影响薪酬福利的因素主要有业务工作的难易程度、熟练程度和人员的稀缺程度、教育背景、工作效率、经验等等。
由于职业选择又是充满个性的活动,因此,不同的人在对待影响职业选择因素的时候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也会加入其他的参考因素,例如地域因素、同事关系等等,使得现实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普遍适用的影响因素。做好个人的职业倾向分析,总结和归纳影响自己职业选择的具体构成因素,无疑是需要我们各自做出努力的事情。
研究了大量大学生职业的实例之后,我们认为,从操作层面上解决大学生职业目标的选择,在择业指标的选取方面可以参考这样四个方面的评价结论,即职业技能要求的专门化程度、职业工作的舒适度、职业工作的待遇和职业工作的发展前景。技能要求越是专门化,工作的难度就越大,但面临的竞争者相对较少、职业回报较为丰厚;业绩指标要求适当、工作压力小、工作环境条件完备,工作的舒适度就高;与周围的从业者相比,薪酬福利待遇较高、晋升机会较多,选择从事的意愿就越强烈;宏观经济繁荣、组织良性发展、同事合作融洽、市场需求旺盛,职业发展前景就会积极明朗。这些指标的综合考察,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目标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