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挑战大众传媒时代的艺术身份

挑战大众传媒时代的艺术身份

时间:2024-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挑战大众传媒时代的艺术身份关于艺术的历史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对传媒社会学研究很有帮助。就像帕斯吉耶和沙尔翁—德梅尔赛指出的那样,强有力的限制的存在,是过去几个世纪的艺术的最突出特征,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的突出特征。帕斯吉耶1995年做了一次法国电视编剧的调查,这个调查可以说兼具互动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贡献的样板。调查揭示了身份冲突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影响。

挑战大众传媒时代艺术身份

关于艺术的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对传媒社会学研究很有帮助。后者往往会美化以往的艺术活动,满足于照搬过时的当代创作者的信条。这些研究思路的艰难结合,假设观点的完美对称,在法国由多米尼克·帕斯吉耶和萨比娜·沙尔翁—德梅尔赛(Sabine Chalvon-Demersay)实现,在美国由理查德·彼德森(Richard Peterson)实现,它们超越了关于创作自由的讨论。就像帕斯吉耶和沙尔翁—德梅尔赛指出的那样,强有力的限制的存在,是过去几个世纪的艺术的最突出特征,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的突出特征。文艺复兴的全部绘画都是订单作品,共同创作甚至匿名不是例外,而是常态。浪漫主义作者和作品的出现标志着艺术的重大转折,它显然有助于社会和心理的完善,但是磨灭了创造的集体性和异质性,以及传统的丰富性。从这个角度看,当代艺术的位置令人吃惊,因为它推崇的是特别特殊的创作者,这些人对市场逻辑和订单逻辑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与之对称,影视作品的创作人员也恢复了以往的集体生产(尤其是在美国),尝试与主观性极强的公司和睦相处。这种矛盾的发展变化、组织和形态的限制成了学者们的研究对象。这种矛盾也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导演——他们被自己的导演梦和艺人梦纠缠撕扯;制片人——他们必须综合考虑创作者的创造力、制作成本和他们本人的艺术抱负;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家喻户晓,为公众所爱,但是往往得不到技术人员和导演的欣赏。

帕斯吉耶1995年做了一次法国电视编剧的调查,这个调查可以说兼具互动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贡献的样板。调查揭示了身份冲突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影响。像其他职业一样,编剧行业也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坎儿”和“水平”的概念,也就是说有共同身份认同,既基于技术和艺术方面的标准,也出自设置行业准入的意愿,对行业起到既区隔又保护的作用。但这个人群并没有成功地集体定义自我,也没有形成有力的组织:编剧没有工会,只有公会(不像记者和导演),他们享受不到公众的认可(不像主持人),但他们拥有作者的身份,得到知识产权法的认可(在美国是版权法)。调查结果将编剧分作三批:老一代——他们见识过公众被垄断的时代,坚持以作品为中心;新一代始于80年代,受的是侦探小说的培训;第三批人数最多,在90年代与法国作品配额制同时出现,主要是年轻人,且来源很广(视听技术人员、演员、导演……)。因为人员、想法和经历不同,与导演和制片人的关系也不一样,这几批异质人员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冲突。年轻的创作者要求行业设立组织,用接近美国风格的合理化方式进行创作(工作室、写作间之类的做法),老一代则坚持保留作者的地位——对他们这一代人的作者地位,美国同行实际上艳羡不已。这里面不乏这山望着那山高:“大部分法国剧作家希望获得像美国同行一样的行业保护,美国编剧则渴望获得法国同行的道义权利。”法国人有区分作品的民族习性,年轻编剧从事电视电影的创作是奉献才华,一写室内剧他们就说“只是为了钱”,因为室内剧被认为是工业化的产品(“别费太大劲儿,那又不是莎士比亚”,有作者这样说)。在法国,电视作品的类别等级森严,电视连续剧遭人鄙视,相关编剧和制片因此被人看不起,这种贬低又进一步巩固了电视连续剧的低级地位。但是,电视连续剧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形式,美国人在这方面的创造力表现得非常突出,他们的合理化互助工作方法渐渐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这有弊(主观性被剥夺)也有利(投入者更多,因此有更多主观上的批判眼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