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评价机制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的现状
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评价是思想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思想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特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一般由内部评价机制和外部评价机制共同构成,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它是以思想教育评价为中心内容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可操作的、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其任务在于使思想教育评价规范化、数量化、科学化和可操作化,目的是要使思想教育评价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巩固已取得的成绩,指导新的发展。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构建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教育评价机制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评价机制的内容不断丰富,评价范围也不断拓展。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进而又扩展到教师、课程、学校、家庭甚至区域、社会的思想教育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提高思想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明确了教育评价机制在教育活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了教育评价机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发展性功能。教育评价作为高校思想教育活动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端正高校的办学思想、优化教育过程、检验教育效果,还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比单纯的“行政命令”或主观评判更具说服力,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发挥教育管理工作的导向、激励和调节功能。
第二,初步开展了以民意调查为基础,编制评价标准,有效采用计算机技术,比较全面地搜集和科学处理、分析评价信息的评估活动,形成了交互性的网络媒体评价机制,各级分层调查、信息处理、结果评价的运行机制。
第三,基本上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的实践模式。在教育评价的实践过程中,我国高校坚持边实践、边研究的原则,重视吸收国外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同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用以指导教育评价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当然,从时代发展和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所肩负的使命来看,目前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这些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肩负着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等人才的使命,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四有”新人的特殊使命。这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内容和机制的特殊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高校思想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而目前的评价机制还处于临时性、主观性都很突出的状态。评价的基本概念、范畴、作用、功能、类型、标准、模式、基本程序、基本原则、搜集与处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和评价、再评价的方法等还没有系统化、规范化,评价活动和评价过程制度化还刚刚起步,以提高评价信度和效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还没有正式形成。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在不断改革和进化,这就要求评价机制保持相应的动态性,形成动态的长效的评价机制,这样才更有利于做出发展性的评价,但目前这种动态的、长效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形成。此外,在评价机制的指导思想上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特殊性认识不够,没有在指导思想上达成共识,以至于评价结果多样,反而消解了评价的作用。另外,对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测评仍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大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使评价机制的构建和运用受到制约。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操作性较差,而且体系过于庞杂,影响了教育评价的信誉度和有效性。事实上,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与其他教育评价一样,是一项专业化水平很高的工作,当前我国从事思想教育评价工作的人员无论在专业素质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无法适应和满足日益深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的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大学生思想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出发点,借助价值评价方式和发展性评价理念,整合教育行政部门(各宣传部、各省市教育工委)、专家、高等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家长、社会等多元力量,确保其长效性和实效件。大学生思想教育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将从更深层面上为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提供内在保障。有的人认为思想教育是项“虚”活,很难用一定的指标推进实际工作,很难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一个高校大学生思想素质整体上的好坏、优劣。事实上,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践中,全国很多学校形成了如“历史养人、环境育人、文化感人、教育树人、榜样引人”的一整套思想教育的实践经验。思想教育的对象、主体、影响因素、表现方式、实施途径很多是实际存在的。务“虚”而不务“实”会使思想教育陷于“两张皮”的境地。如何把思想教育已有的实践成果用科学的体系固定下来,并形成今后指导教育的长效机制,这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形成评价机制。
(一)评价机制的原则
1.主要目的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评价机制以促进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力的提高,发挥高校对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的主渠道作用为目的,促进高校思想教育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不断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增强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高校思想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评价机制必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思想,使他们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进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2.基本任务
教育评价多种多样,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只是其中之一。它的评价机制必须以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此,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高校工作首位。思想教育体现着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高等学校思想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是高校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评价机制构建的重要依据。评价机制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21世纪的新形势,继承和发扬高校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总结新经验,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3.具体要求
具体评价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教育规律的具体体现,是评价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1)方向性。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的构建与运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评价要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要注重理论教育评价,又要增强社会实践教育环节的评价,还要勿虚求实,提高评价机制的针对性,防止形式主义。
(3)继承与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要继承和发扬客观评价、科学评价等优良传统,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和成果;要适应新的时代发展、不断改良评价机制,及时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创新评价方法、手段、途径和机制等。
(4)整体性。大学思想教育不是“两课”教师或政工队伍能够单独完成的教育活动,影响其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因而评价机制要有完善、科学的内容体系和指标体系,重视整体效果的评价,促进大学卓有实效的整体思想教育合力。
(5)层次性。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评价。
(二)评价机制的主体、客体和基本形式
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的主体主要包括高校、各级管理部门、社会中介评价机构,客体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人员,相关管理人员。
评价机制主要有内部评价机制和外部评价机制两种基本形式。不同评价机制有不同的评价方案,其中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内部评价机制主要是指学校内部自行组织的评价机制,是由高校负责对各院(系)、各部门思想教育实施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价,是高校加强思想教育和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外部评价工作的重要基础,其目的是通过自我评价机制的运作,不断提高思想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对本校大学生因材施教,主动调适本校思想教育实际情况。其评估机制主要有领导决策机制、队伍网络机制、体系指标机制、评价的反馈机制等。领导决策机制是指由校内党政班子成员组成的对评价工作实施全面的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业务领导的领导工作机制,是校内评价机制运行的根本保障机制。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建设,在高校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好坏与领导重视与否密切相关。领导重视,思想教育的软硬件才有可能得到保障,思想教育评价才可能顺利开展,校内评价机制才能有序进行。队伍网络机制是对评价队伍进行制度化的选配、使用、管理、优化组合,达到发挥最佳效能的队伍结构方式及网络化管理机制,它是评价机制运行的组织保障机制。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要有稳定、优化的队伍。队伍网络机制的构建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评价人员的选配和人事管理;评价承办部门负责对全体评价人员进行“分级培训、全员培训、定期培训”等;建立老中青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制度;建立评价信息网、数据库,开创评价队伍和评价工作网络化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等。
体系指标机制是指根据教育行政法规,从本校实际出发,把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估指标等按照教育目标需求构建成一个比较科学、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计价指标体系,它是实现教育目标和科学评价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尺和指挥棒,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依据。其构建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是体系指标机制的构建主体。根据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现状,学校评价指标体系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行文颁布、实施。评价部门、教师或学生代表参与相关方案的制订及相关的评价工作。其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有两大特点:①功能性。一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并组织考评。其功能主要用于学校奖惩,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奖惩性导向,机制有力,有权威,效果好。如:学校年度考评、教学效果评优等。二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评价人员操作的服务性评价。其功能主要是建议性、指导性的。其结果的处理使用还没有真正形成权威有效的激励机制。②分级构建。一般高校内部的评价体系指标由校、院两级构建,其内涵、标准大同小异,目的在于增强评价的针对性,进而有利于各级的教学改革。
评价反馈机制是把评价理念付诸实践,对被评价对象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检查、评价、指导,促使被评价对象按国家教育法规和教育发展规律,保持或回归到正常教育运行轨道上的评价调节机制。评价反馈机制是评价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主要工作方式。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价机构是构建评价反馈机制的主体。评价反馈机制要具有开放、互动、规范的特性,使自查、互查、他查相结合,随机与预告相结合、专项与常规相结合,使教育评价上下联动,循环往复,在不断的反馈过程中完善和发展。
外部评价机制主要指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组织构建的评价机制。外部评价机制的运作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措施。其一是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的要求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实行两级评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当地高校(包括中央各部委所属高校)思想教育实施情况定期督促、检查、评价和奖惩。其二是国家级相关教育部门或专家组对高校进行的不定期督促、检查、评价。主要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要求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领导体制,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两课”建设情况、“四有”新人的培养,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情况,社会实践开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思想教育投入情况;学校思想教育的总体效果。
中介性评价组织评价是政府转变职能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服务性特点和市场取向不断发展的必然。国外中介性机构主要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但由于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模式和理念不同、国情各异,质量评价体系和机制构建也不一样。有政府主导型(如法国),民间中介组织主导型(如美国),中介机构与院校内部保证机制相结合型(如英国)。从中介评价机构发展的历史来看,中介评价机构是以协调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矛盾,并作为其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出现的,开展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鉴定活动,承担着质量保障任务,它的活动不受政府的直接干预和控制,但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等方式保留主导、监督的作用。中介性评估组织还可以满足高校及其“顾客”(学生、家长、其他与高校利益相关的社会人员)的需求,进行评估。它具有独立、公正、公平、专业的基本特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评价机制尚未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基本框架,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并直接制定标准、规划和组织评价活动,社会性中介评价机构还处于构想或萌芽状态。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建立半官方的独立自治的中介评价机构,同时,由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支持非官方的民间中介评估机构的建立,以政府政策支持、高校和社会团体资助的方式规范和促进社会性中介评价机构的发展。此外,要扩大中介评估组织的评估范围,将对民办高校的评估也包含在内。
总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部评价机制与外部评价机制在关系上应该以内为主、以外促内,两者相互结合,开放互动,共同构成开放性、综合性的整体评价机制。
三、评价机制的创新思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使作为知识传播创新基地、人才摇篮的高校面临新的考验,也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教育面对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工作,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新的精神探索符合新生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新时代高校特点的思想教育评价的方法,以宽广的眼界和动态的视角,观察和把握新形势、新情况,努力形成一整套符合21世纪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评价机制和运作方法。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必须面对的新情况
就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发展而言,简单的评价已不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评价机制必须面对以下新情况。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在应试教育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认知领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人格等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授课质量不够重视。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评价的内容也日益全面,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不仅要评价校内思想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渠道、方法、途径、手段、教育内容和环节等,还要评价学校整体环境、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2.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由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是个大系统工程,其育人作用的发挥又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其作用机理的复杂性,多因素的制约性以及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使得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独自发挥作用。每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范围和界限,在以往的评价中,大多采用单一的方法,或是单纯定量的方法,或是单纯定性的方法,严重影响了教育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机制必须与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例如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3.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以往评价机制中,教育评价活动的主体主要是高校管理人员或教育行政部门,是一种单一性的他人评价,而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和大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任何主动选择的余地。目前,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日益进步,使评价主体多元化成为现实,即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变为高校管理者、同行教师、大学生、教师本人、相关主管部门,甚至社会中介机构等都可以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和大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十分有利于教师、大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4.更加注重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
以前的评价注重的往往是区分、甄别、选拔性功能,只看教育的结果而较少过问教育的过程,是—种单纯的结果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一般用于对教师奖惩和选拔学生。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则使人们更加重视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力图通过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能够了解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促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使教育活动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这些新情况不但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手段,更重要的是要从机制人手,以创造性思维建立理性的、综合的、重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新的评价机制的构建思路
新的评价机制的构建思路应该突出以下几点。
1.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
教育评价具有多重功能。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也不例外。发展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在促进评价对象持续、健康、全面发展等实际价值方面的功效和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人的发展离不开动力、目标和策略三个基本条件。着眼发展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树立自信心理,培养乐观情绪,形成发展动力;着眼发展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了解现实状况,开发潜在能力,明确发展目标;着眼发展的评价还有利于启发教育者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学习方法,确定发展策略。坚持纵向比较的个体内差异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评价就很好地体现了它的发展功能。纵向比较的内差异评价,容易评出成绩,评出进步,评出信心,评出方向;过程评价还能引导评价对象重视学习过程,并从中体验乐趣,摸索方法,养成独立研究和合作探索的良好品质。
是强调鉴别功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还是强调发展功能重视学生个性差异,这是基于对于教育价值的不同解读、判断和选择。教育的价值何在?教育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辩证统一。工具价值即一事物对于他事物的意义或价值,反映了一事物对他事物的有用性。内在价值即一事物对自身的意义或价值,反映了一事物对自身的有用性。作为致力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教育,其内在价值自然是人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其工具性价值。内在价值是根本,工具性价值是内在价值的延伸。忽视了内在价值,事物的独特性就不复存在,就沦为其他事物的附属品,其工具价值就不能健全发挥;忽视了事物的工具价值,也就割裂了不同事物彼此间的联系,事物也就成为抽象的、彼此割裂的“单子”。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体现了教育的内在价值,鉴别功能则反映了教育的工具价值,因此作为对教育价值的解读、判断和选择,教育评价应当把发展作为其根本功能,同时重视它的鉴别功能。这是我们反思现行教育评价机制,建构现代高校思想教育评价机制在功能选择时必须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2.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要彰显人格
大学生不仅生理年龄走向了成年,而且心理上也是走向成熟的时候了。大学学习不能再循着“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模式进行。思想的多元、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等要求大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同于中、小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思想教育,它在重视“知识”传播的同时更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格,因此要求教育评价在内容的设定上必须凸显“人格本位”。完满的人格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格的智慧特性、道德特性和审美特性。人格的智慧特性、道德特性和审美特性构成了现代思想教育评价机制在内容上的一个完整框架。(1)
智慧特性反映的是人类对于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求真的心理倾向。人类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确认识客观世界,并按照客观世界的规律改造世界和创新世界,没有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就不可能真正实现马克思所说的完全“自由”。同样,人类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人类的精神世界,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把握,人类在自身的精神世界面前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完全的“自由”。人类只有凭借自己的智慧特性才能在客观物质世界面前和人类精神世界面前最终实现完全的“自由”。而在智慧特性中,一类是理性因素,包括全面而又系统的知识和人的逻辑认识能力和逻辑实践能力,另一类是非理性因素,包括直觉能力、想象能力、猜测能力、感觉能力、情感认识能力以及探讨真知的良好的愿望、兴趣、动机、习惯和对真理的真诚等等。毫无疑问,人类的智慧应当包含着人类已经总结出来的关于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类精神世界的全部科学规律(知识),但仅此还不够,它还应包含着人类探求未知世界的能力,以及用以指导和支撑这种科学探求活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愿望、态度、情感。这应当成为教育评价在智慧特性方面的内容规定。
道德特性反映的是人类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伦理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求善的心理倾向。道德是教化人们向善的,要善待他人,善待集体,善待社会,也要善待大自然。善待他人、集体、社会、大自然也就是善待自己。道德特性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层次,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能力(包括道德理解力、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在这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能力是道德行为的基本条件,而道德行为又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能力的必然结果。可见,道德行为是道德特性的核心构成,其价值十分明显。因为一切价值,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在内,都是人在实践中运用工具改造客体、改造主体以及改造主、客体关系的结果。
审美特性反映的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求美的心理倾向。教育不仅教人求真、求善,还教人求美。审美境界是人格完满的最高境界。没有审美建构,人格不仅残缺不全,而且层次不高。审美教育就是要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切文化,通过感性升华和理性复归相统一的教育,提高主体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改善主体的审美结构,从而给人的心灵以本质定性。具体说来,审美修养包括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知识等等,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情感能力、审美直觉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评价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等等,而上述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正是教育评价在审美特性方面的内容规定。
真、善、美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显现和理想追求,智慧、道德、审美构成了完满人格的全部特征。摒弃“知识本位”,确立“人格本位”,这是构建现代大学生思想教育评价制度在内容设定时的一种有益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