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的类型

“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的类型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首先要弄清楚“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的内涵及类型。“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环境根据其构成要素的性质,可以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网络技术与网络基础设施作为“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的硬件,是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基础设施条件的提高和完善。

第一节 “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的类型

“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作为一种网络全新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研究它的新环境,揭示新环境的类型、运动变化的规律,把握环境因素对高校思想教育及“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影响。为此,首先要弄清楚“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的内涵及类型。

“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环境主要是指当前高校的教师、“90后”大学生及其他工作人员通过校园局域网络所直接接触到的,存在于“90后”大学生周围,对影响其思想、道德、行为和思想教育活动开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氛围。它是信息传播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创造的对“90后”大学生产生熏陶、同化、约束和教育作用的环境。这种网络环境主要是建构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并与因特网连接的,为高校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服务的一种虚拟环境。在网络环境中,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者和“90后”大学生双方都可以随时在线参与,进行双向交流、信息交互,以各种灵活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活动。“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环境根据其构成要素的性质,可以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

一、“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硬环境

提起“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环境因素,人们首先会想到在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环境中,那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条件或因素,它们就构成了硬环境,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线及辅助工具、技术等物质条件方面以及文字图像和各种网络法规、道德规范等有形因素。

(一)网络技术与网络基础设施

高校校园网建设的目标简而言之是将大学校园内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大学校园内部的网络系统,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广域网。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办公自动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电脑、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获取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校园网覆盖整个学校园区,在选择校园网络技术时一般考虑以下要求:数据处理、通信处理能力强,响应速度快;网络运行安全性、可靠性高;系统易扩充,易管理,便于用户的增加;主干网支持多媒体、群体、图像接口应用,支持高性能数据库软件包的持续增长;系统开放性、互连性好;局域网既能方便远程用户的拨号接入,又能满足特殊用户高效地连入广域网,使用灵活;具有很强的分布式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在组建中,对网络产品还有以下要求:坚持开放性,采用国际标准和通用标准;采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易于技术更新及网络扩展,在将来网络技术升级时还能使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和产品;实用,性价比高。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A T M网三者性能状况由低到高,但是价格也是由低到高的,在建设校园网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经济实力,选择“好用,够用,适用”的网络技术是关键。网络技术与网络基础设施是网络环境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网络技术与网络基础设施就没有网络环境。网络技术与网络基础设施作为“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的硬件,是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环境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基础设施条件的提高和完善。目前,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初具规模,一般高校几乎所有的计算机教学机房、多功能教室和绝大部分学生宿舍都联入了校园网,而且较好的学校网络早已进了课堂,进了宿舍,进了图书馆,进了办公室,有的已实现了“三机”(电视机、电话机、计算机)同进室舍的建设目标,为“90后”大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硬环境。[1]

(二)网站与网页

网络以其海量的信息、快捷的传输、强烈的互动和多元的方式早已成为文化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这一载体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创建了新的平台。“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基本形式,就是利用校园局域网规划和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思想教育网站和网页,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掌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增强思想教育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高校校园网是高校的形象窗口,是反映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传播先进教育思想,组织教师交流经验、研讨学习的主阵地。高校校园网站建设是高校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也是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对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架设沟通桥梁、树立名校新形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网站的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高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水平。

(三)网络规制

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在计算机信息网络专门领域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一种正在形成中的道德,是人们为了适应网络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道德,是对实体社会道德的一种补充、延伸、丰富、发展和完善。作为高等院校网络道德的基本规范,主要有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它要求用户:“1.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2.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3.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4.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5.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6.不应使用或复制你没有付钱的软件;7.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8.不应盗用别人智力成果;9.应该考虑你所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10.应该以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2]此外,营造洁净的网络环境要“软硬兼施”,不能仅仅依靠网络伦理,还需法律规范相配合。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网络行为的重要方式。建立健全有关的网络法规,借助国家强制力的威慑,不仅可以有效地打击那些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犯罪,而且为网络道德建设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法制环境。在网络世界,伦理、道德毕竟是一种柔性社会控制手段,它还需要具有硬约束力的法律手段的支撑。对于那些缺乏起码的道德责任感或良知泯灭的人来说,网络伦理可能不足以阻止他们在网上的损人利己行为。因此,加快涉网立法,强化法律约束,使网络用户的网上活动不至于触犯社会利益,显得十分紧迫。尽管全球范围内涉网立法相对滞后,但是,发达国家毕竟先行一步,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例如,英国第一个网络监管行业性法规《3R安全规则》(“3R”分别代表分级认定、举报告发和承担责任)早在1996年9月23日就由政府颁布了。1999年英国政府还公布了《电子通信法案》(征求意见稿)。德国联邦会议也于1997年6月13日通过了《多媒体法》(于当年8月1日生效),此外,德国政府还通过了《电信服务数据保护法》,并根据发展信息通信与网络业的需要,对《刑法》法典、《传播危害青少年文字法》、《著作权法》和《报价法》等做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在网络极为发达的美国,美众院司法委员会要求,色情邮件必须加标注,使得用户可以不打开邮件直接将其删除;主要借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受网络不良信息侵害的《儿童网上保护法》经国会批准于1998年由总统克林顿签署成为法律,2000年12月通过的《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规定,中小学校、公共图书馆等必须在其网络服务程序的目录上提供过滤器,确保未达17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接触到有色情内容的成人网站。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第一部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3月修订的刑法中增加了有关计算机犯罪的内容;1997年10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保障和促进我国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各个高校为加强网络管理,依法管网用网,也在不断制定并完善诸如《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实施意见》、《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守则》、《大学校园网管理制度》等各项涉网规章制度,基本上做到了网络建设与规制工作责任明确,有章可循。但由于立法程序的滞后性以及法律打击仅限于那些造成严重恶果的行为,故法律手段也需要道德评价的补充,只有法律制约与道德规范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才可能使网络世界在有序中实现发展。高校法律教育、研究专家学者应关注网络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涉网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为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法律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二、“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软环境

硬环境对“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影响网络思想教育的环境因素远不止这些物质性的硬环境因素,一些非物质因素的软环境因素同样是不容忽视的。“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软环境是相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站、网页等硬环境而言的,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处的一种网络精神氛围。“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软环境,主要包括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思想教育理念、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网络本身的价值取向,网络心理、网络思维及行为方式等。它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都将产生广泛的影响。网络社会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计算机网络文化体系,它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概念、世界观和行动伦理标准等。受这种网络软环境熏陶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其思想的复杂性和不稳定程度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突出。这种“自然”状态下的网络文化本身并不等于思想教育本身,也就是说,网络环境并不都是有利于思想教育的。思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按思想教育目标进行建设的网络环境才能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因此,在这种新的现实条件下,高校思想教育者应根据网络新技术的环境来设计“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给校园网络文化以准确的定位,在高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一)高校思想教育决策者的网络思想教育理念与责任意识

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不等于良好的思想教育环境。如果高校思想教育决策者网络思想教育意识不强,那么“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软环境的改善就从领导上、组织上失去了保障。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来说,决策者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

此外,在“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软环境的各种要素中,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是重点。“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在网络思想教育领域,思想教育工作者既是主要的谋事者,也是重要的成事者,有关网络法律制度的出台,各级领导的支持,都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推动和努力争取。因此,需要加强对“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防止因办事效率低,不负责等而失去网络思想教育的机遇。

(二)“90后”大学生网民的思想教育意识和素养

“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软环境的基础性因素是全体网民的思想教育意识。“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作为一项功在当代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动员广大“90后”大学生网民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如果他们缺乏思想教育意识,那么网络的负面效应就非常突出和明显,良好的网络环境就可能无声无息地被破坏甚至毁灭了。可喜的是,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宣传力度,“90后”大学生网民的思想教育意识和思想教育素养提高了,并产生了积极效果,使“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软环境大为改观。

应该看到,“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软环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上述几大要素中,决策者和执行者的网络思想教育理念是关键,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是重点,高校“90后”大学生网民思想教育意识和素养是基础,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促进,互相制约,不可偏废。

三、“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硬环境与软环境的互动

如果说“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硬环境是教育的躯干,那么软环境则是它的大脑和灵魂,网络软环境是通过硬件平台得以展示出来的;如果说硬环境反映的是“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装备的现状的话,那么软环境则映射着“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追求和理想。

(一)网络硬环境为软环境搭建平台

传统高校思想教育谈不上高科技的应用,只是满足于上对下的灌输。“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则是高校思想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它是计算机网络和思想教育的联姻,是计算机网络规律与高校思想教育规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或艺术。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网络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的支撑,就不会诞生现代方式的高校思想教育;如果硬环境不完善、不理想,就谈不上自主地开展“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问题。建立完善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发展与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相适应的“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途径和方式,有效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水平。由此看来,“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环境建设,要坚持软硬件同时抓、共同进步的原则。

(二)网络硬环境为软环境提供保障

在讨论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时候,许多人往往强调观念创新。这固然重要,但目前“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不是观念陈旧,而是我们没能将一系列先进的科学的理念,从书面上落实到脑海里,从口头上落实到行动中。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学习、宣传,提高认识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靠制度安排来保障,靠有力的措施来推进,以有形的制度措施来催生无形的制度,营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所需要的思想、理念等“软环境”,成为提高“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如果我们真正把“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当作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我们就应当创造条件促进学科增长和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动用所有的监督、考评、激励机制,引导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从而将“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纳入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三)网络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灵魂

在信息时代,是否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教育软环境,是判断一所高校是否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软环境建设透射出的是一个高校体现时代要求的品位和格调。互联网是高校思想教育的手段和载体,而不是思想教育的内容本身。思想教育网络软环境的建设与优化才是“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与核心,这样才真正回归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和本质。网络硬环境只是平台,只是手段。我们不能过分追逐网络硬环境的气派和华丽,反而忽略了建构在其上的网络软环境的质量与分量。网络硬环境要配合“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切不可华而不实。受众体会到了什么,最终获得了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根本是养成“90后”大学生的人格、知识、生命与环境的互动能力,网络扮演的只是辅助角色,帮助大学生激发出这些潜能,而不是科技主导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育人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是一种文化。高品位的校园网络文化如同一个大熔炉,它能够陶冶网络受众的情操,激发受众的道德情感,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如何在一定的网络硬件条件下,恰当建构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软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想教育的有效整合,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当代肩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只有软硬件相辅相成、辩证统一,“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才能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