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利用BBS创新“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
BBS(电子公告板),我国网民习惯称之为“论坛”,是互联网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但早期的BBS系统却与互联网没有任何关系,原因很简单——第一个BBS系统出现的时候互联网还没开始普及。1978年沃德·克里斯坦森和兰迪·苏斯在美国芝加哥开发出第一套BBS系统,这是一套基于8080芯片的BBS系统。之后随着苹果机的问世,又开发出基于苹果机的两种BBS系统。1981年IBM个人计算机诞生,但直到1982年才出现了第一套用BASIC语言编写的BBS原形程序。早期的系统是用来公布股市价格等信息的,这时的BBS与一般街头和校园内的公告板性质相同,只不过是通过电脑来传播或获得消息而已。它的运作模式是:在—台PC机上安装一套BBS系统软件并由专人负责站点的正常运作、维护站点的软件资源;其他的BBS爱好者通过公用电话网以MODEM拨号方式与该BBS站点连接并进行信息交换。一次连接结束(即电话挂机)后,其他爱好者再用同样的方式连接,这样就实现了BBS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从中体会到了使用互联网的方便与乐趣,于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BBS开始蓬勃发展。1991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个BBS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直到1995年,随着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大幅降价,BBS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995年以后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最早出现的一批BBS站点是发端于校园和科研机构,为教育科研目的而创立的校园BBS站点,这些站点创立之初都只支持TELNET方式的连接和访问,随着技术发展,在90年代末期逐步升级成为支持Web访问的BBS系统。1995年,建立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上的水木清华站正式开通,成为我国第一个高校BBS。随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也先后建立了各自的BBS,继而BBS迅速在各大高校网络中涌现。目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各大专院校校园网络不断完善,BBS逐渐成为“90后”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对许多著名高校而言,BBS网络论坛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学校的标志,吸引了校内外关注的目光,水木清华站、北大未名站、南大小百合站等著名的高校BBS人气火爆,成为校园中一道独特的景观。校园BBS是高校网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90后”大学生常常光顾的“魅力地带”,用搜狐网的搜索引擎就能搜出800多个与高校有关的BBS站点。影响力较大的BBS网站有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南京大学的“小百合”,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华中科技大学的“白云黄鹤”等。这些BBS的用户数都在3万人以上。当今中国高校面临着严峻和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形势,大量不稳定性因素、社会思潮、师生舆论动向等都会在网络尤其是BBS上首先反映出来、扩散开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及网络舆论调控的核心问题就是BBS的管理问题,撇开BBS的网络思想教育无异于隔靴搔痒。因此,“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必须关注BBS,积极发挥其正面思想教育的功能,同时加强对BBS的管理和引导。
一、完善校园网BBS相关法律法规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制订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和约束,将带来许多互联网犯罪等社会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来保障高校BBS顺利运行。目前关于网络的法律和法规有:1994年我国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2000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国务院2000年9月25日发布实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2003年7月31日发布《关于加强我国互联网域名管理的规定》等。针对高校BBS上出现的问题,200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公布实施,公约指出:如何堵塞互联网不道德的源流,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要求互联网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德准则,推动互联网职业道德建设,建立“科学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竞争,健康上网”的网上运行秩序。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高校应该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网上规范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研究制订相应的网络管理规章,比如《校园网络BBS站管理规则》、《校园网络BBS站违纪违法处罚条例》等。使网络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从而建立规范的网上秩序,保障网络的健康运行。
网络立法要做到以人为本。一部法律该不该制订,如何制订,如何实施,都要经过广泛收集民意与科学论证。网络立法发展虽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制定网络法规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网络立法要能够促使网络健康发展。立法前要对网络立法的优点、弊端、趋势做细致深入的调研,才能制订出科学合理真正适合网络发展的规范。还要考虑网络法规不仅要有一般法律的强制性,而且更应该具有激励性,兼顾效率与公平、发展与规范的辩证关系。网络立法考虑规范实现的可能性,使制定的规范能够在现实中高效率、低成本地实施。避免法律规范成为空中楼阁或劳民伤财的根源。符合网络高效、廉价特点的法律规范才是有生命力的网络法律规范。[2]
二、建设BBS快速反应及引导长效工作机制
BBS的管理和引导要根据“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建立不良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网上引导长效机制,才能把主动权和控制权掌握在手中,做到课内课外互补,线上线下对接,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
(一)建设网上快速反应队伍
相关部处的责任教师、各院系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BBS站务管理员、学生党员干部,都要活跃在BBS的各个板块,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化解矛盾,以客观公正的看法占领意见领袖地位。适时在全校选拔组建专业化的BBS评论员(引导员)队伍。学校要拨出专门经费配备好工作电脑,为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并将BBS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二)加强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建设
工作队伍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政治敏锐性,充分了解有关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各类网络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能够适应全新的工作模式,及时查找、搜索相关的热点分析、重要讲话和评述、BBS上大学生的意见和看法等信息,有较强的教育介入、引导能力。高校应定期举办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从最基础的扫“电脑盲”、“网络盲”着手,逐步提高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之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并行运用,形成“课内课外互补,线上线下对接”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动局面。
(三)完善高校BBS危机应对机制
由网络引发的校园危机事件如果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将对高校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完善高校BBS危机应对机制对“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十分重要。建立高校BBS危机应对机制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一是正面传播预防为主。网络危机事件的起因一般都是一些较为敏感的传言,有些是未经核实的谣言,有些是被夸大的小道消息,特点是模糊不确定性,因此,对这种萌芽状态的危机只要发现苗头,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应对,正面出击,官方公布事实真相,树立权威,及时消除谣言,避免事态恶化。二是主动引导化解危机。当危机已经激化的时候,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应该主动参与讨论,因势利导,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全局观发布正面言论,用真诚务实的态度去化解负面情绪的滋生,控制形势继续恶化。三是技术手段果断处理。对一些已经发展成为危机的事件,应该及时采取必要技术手段进行封堵,强行制止事件继续转移和恶化,对于恶意言行删除言论屏蔽发言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于违法行为要报送相关司法机关进行干涉和控制。
(四)加强网上的疏导和引导工作
对于有关学校工作的疑问或咨询等问题,能够答复的就在网上做出答复,不能答复的可告知咨询途径或协助联系相关部门处理,引导“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积极参加学校管理。对于当前国际关系及社会政治等敏感话题,应仔细甄别,把握尺度,恰当引导,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开展工作。对网络上出现的消极个人言论,应通过开展网络谈心、网络心理治疗、网络救助、线下工作等活动,发现苗头及时处理,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对于BBS信息的分析研判,应抓住几个基本敏感点:(1)违反四项基本原则,攻击党的领导的;(2)鼓吹不健康内容的(如色情、“法轮功”、“民运”、颓废等);(3)各类歪曲、偏激、错误的民主话题讨论;(4)影响两岸关系的言论;(5)各类谣言(如某艺人被封杀、某人腐败等);(6)恶意攻击我国现行政治制度,攻击各级政府;(7)恶意攻击学校领导的。除此以外,在一些舆情敏感时期,所在省市的网络宣传部门发布的工作通知,往往体现较强应时性和针对性,而且有比较具体的指示,应成为高校BBS舆情管理判断和执行的重要依据,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言辞极端的信息,应该立即进行删除。而对于一些没到立即删除程度的帖子,保留是有风险的,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以“义理”为标准去做“梳理”。BBS要“管”也要“理”。对舆情的管理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删除,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和引导,让“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其真面目与危害性,在心里引起共鸣,才能达到教育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目的。
(五)放大BBS上出现的理性声音
一般来说,非理性声音总是显得极为积极,不断涌现。理性声音尽管占大多数,但很多人不愿意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从而使得网络上的非理性声音受到鼓励,力量越来越大,最终发展成为主流声音。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采取各种方式积极鼓励“90后”大学生理性声音的出现,有意识地树立BBS意见领袖,以理性声音自然抑制非理性声音。
(六)加强校内外各方的配合和联动
各高校根据具体情况成立相应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能机构,学校党委牵头,党办、宣传部、学工部、保卫处、网络中心等部门各有分工、责任明确,在总体协调、网络宣传、信息除掉、舆情分析、评论引导、线下工作、案件侦破、站务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高校应建立系统的规范制度,包括责任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工作培训制度、考核激励制度等等,使“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完备的长效运转机制。此外,高校之间要不断交流,汲取经验,加强联合,取长补短。高校与教育、宣传、公安、安全等部门及新闻媒体之间应及时沟通情况,加强合作,开展调研、监控、引导、培训等工作。
三、完善高校BBS的功能
网络硬件是保证“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教育网的普及使高校利用BBS开展思想教育成为可能,如何完善BBS的管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效率十分重要。
第一,注意网络安全问题。做好防火墙,避免教育网成为网络病毒滋生地,维护网站安全运行,是保证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第二,运用过滤技术防止色情和暴力内容入侵。过滤软件将会对不健康的内容进行自动封锁,对容易引起人身攻击词汇自动过滤,一般会将词汇或者帖子屏蔽,列入黑名单,待审核后再做处置。第三,利用网络热点监测系统监控网络舆情。由于网络虚拟性和信息繁杂性与快速性,要想完全准确及时把控网络情况是不切实际的,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方带来很大难度,如何第一时间把握网络思想现状,作好舆论引导很重要,要抓住关键问题,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热点问题监测系统,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着某个BBS系统,包括不同的板块,实时发现热点话题,管理者可以通过这种软件,实时获取BBS上的跟帖和回帖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监控确定某个话题的关注率,预测可能出现的话题热点,吸引BBS管理者关注此帖,及时进行疏通引导,避免负面事件发生。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大大节约了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效率。[3]
四、完善网络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是国家为了规范高校BBS秩序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这项措施对于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发挥了明显作用,但是网络实名制实施后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出气人气大幅下滑,BBS成为网络“空城”。网络实名制实施之后,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反对实名制的呼声,新浪网做了一项“你认为中国是否应该实施互联网实名制?”调查,79.9%的网友认为不应该实施,20.1%的网民认为应该实施。在怎样实施的选择中,58.38%的网民选择了“应该部分实施”,15.53%的网民选择了“应该全部实施”,26.09%的网民选择了“说不好”。从这一项调查可以看出,网络实名制有不完善的地方。从网络诞生以来,“自由”是网络最吸引人气的地方,是网络最独特之处,也是网络迅速发展起来的不竭动力。但是实行网络实名制以后,这些最吸引人气的特质消失,BBS出现人气迅速下滑也是情理之中。我国的互联网处于发展时期,最重要的是扶持、推广、普及和引导,实行实名制缩小了互联网发挥作用的受众范围,限制了互联网改变社会的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实行网络实名制有现实必要性,也确实扼制了许多负面东西,但是如何完善网络实名制,才能既有利于学校管理,又保证BBS的人气,使其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我认为应该注意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由于网络实名制对“90后”大学生来说更多的一种心理恐吓,因此,应该对高校网上思想教育工作者进行相关培训,在运用BBS平台进行教育的同时,防止言行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第二,保证网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目前网民的真实注册信息由校园网内的网站管理员掌握,学校行政领导以及学校相关部门都可以掌握发言学生的真实信息,甚至老师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学生的真实信息,这对上网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而且无形中是对学生言论自由的限制。本人认为高校BBS用户的真实信息应该由公安部门统一掌控而不是由学校统一掌握。只有在网民行为触犯法律的情况下,管理方才可以通过法律渠道掌握学生真实信息,只有这样,网络实名制才对那些别有用心的网络犯罪、网络造谣行为起到威慑作用,而不会对那些将BBS作为交流学习平台的学生产生限制与束缚。第三,养成网络正气才是网络发展的最高境界。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污泥浊流产生,但随着平台的完善,网友的成熟,这些污泥浊流终将褪去,闪亮的东西终将发挥出诱人的光芒。BBS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对于网络对大学生的效果,应该是微不足道和可以克服的。如何科学管理高校BBS,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高校管理层利用智慧,网络实名制还需要完善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4]
五、加强BBS评论员队伍建设
网络评论员机制是由政府推进的,由各高校遵照实施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主要是以高校BBS为载体,由高校思想政治主管部门组建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网上红先锋,深入“90后”大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网上思想的动态,与他们开展网上思想交流。网络评论员主要由两课老师、学生辅导员构成,也可以邀请BBS上比较有威信的“90后”大学生担任。相比普通网友,网络评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熟悉“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规律,能够在BBS中对各类话题进行评价和甄别,开展及时有效的教育工作。网络评论员在开展网络思想教育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评论员在工作中要把握好工作原则,要以引导为主,坚持理性、尊重人权的处理原则,引导内容应该坚持正面教育,做到理解学生,教育内容有要针对性。总之,要以柔性管理为主,要改“堵”为“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激发师生矛盾。二是对于虚假信息及时予以澄清,并及时公布问题解决情况;对于一些正面宣传信息,应该及时发布,树立权威,营造健康气氛。三是定期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组织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并由网络评论员事后点评。在辩论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以“红色马甲”身份参与学生在线讨论,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亲身感悟“理不辩不明”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实现自我思想教育。[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