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利用博客创新“90后”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
博客,英文名为BLOG,该词是“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个人网络内容发布形式,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由所有者不断更新。对博客概念理解的一个误区是将博客等同于个人网络日记。其实,BLOG一词来源于“网络日志(WEB LOG)”,而不是“网络日记(WEB DIARY)”。日记(DIARY)的本意是指个人对于每日发生的事件、经历、观察和思考所做的文字记录,具有个人性、私密性,作者主要为自己而写。日志(LOG)的本意是指航海记录,包括对船速、船程以及船上发生的所有对航海有意义的事件的记载,具有非个人性、公开性。记录者主要为别人而写。可以说,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表达个人思想,不是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同以往的各种网络应用形式相比,博客具有极低的进入和使用成本——注册和使用都不需要付任何费用,虽然在国外对博客服务收取费用已成为惯例,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服务商向用户收取任何费用;博客具有个性化的内容组织形式——由个人进行信息分类、筛选和发布,并且可以自己选择甚至制作各种页面主题,配置主页外观布局并且自己决定文章的写作风格;博客可以成为个人言论出版平台——博客内容因其可以自由发表、自由访问、自由评论、自由引用的特性使博客实际上成为个人言论或思想的数字化出版平台;博客具有时序化的内容积累能力——对于某个主题、某个特定内容甚至仅仅对自我个性的长期的时序化积累将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呈现出意想不到的价值,同时这种笔记式的对个人关注内容的记录又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极廉价的电子学习工具;博客可用以进行深度的思想沟通与共享——博客中的内容由于具有时序性和极强的个性化色彩(即使是转载内容也是经个人的选择与过滤),因此博客可以透射出其所有者的个性、品味、兴趣、爱好和思想深度,浏览一个人的博客就是和所有者进行深层次思想交流。博客作为一种集思想性、知识性、自由表达于一身的新型沟通工具,有利于“90后”大学生在网上真实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因而,日益受到“90后”大学生的喜爱,使博客成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载体。博客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不对其加以有效的引导、管控、监督,就会对“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掘博客在“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潜在价值,发挥其积极作用,使之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器,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博客建设
(一)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
现在不少高校已经建立和完善了辅导员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制度。辅导员定期及时地把班级工作计划、学校活动安排、学生考核规章制度、学生学习情况记载在博客中,也把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对大学生的指引和心里的想法记录在博客中,成为非常高效的师生沟通渠道。因此,辅导员博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有利于融洽与“90后”大学生的关系。现在一个辅导员往往带几百个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容易导致辅导员与大学生互不理解、生疏、情感淡漠,非常不利于“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借助于博客这个平台,辅导员把工作的感想感受和反思写下来,大学生随时阅读博客了解辅导员的工作情况、本阶段的重点,了解辅导员的想法,理解辅导员的工作,理解辅导员的良苦用心并能信任、信服辅导员。很多辅导员会把自己的思想、兴趣爱好、工作中的困惑表达出来,真实而全面地向大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90后”大学生通过感受这种用心的交流和情感,更容易接受辅导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在辅导员博客中留言和评论,与辅导员进行深度的交流,对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多一分理解。
第二,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情况。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博客建立“90后”大学生基本情况的电子档案。记载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特长、思想变动情况、学生的经历等,还可以记录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科研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资料,记录下学生集体、个人参与的各类文体活动。这样,可以建立起完备而不断更新的学生基本情况博客档案,有利于从各方面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状况,也便于更多教师、家长、用人单位深入了解大学生。
第三,有利于总结经验。辅导员在记录自己的工作心得、情感体悟、所思所想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思路和思维方式,不断积累和丰富博客内容,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一个资源库。辅导员博客也会吸引很多同行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互相借鉴优秀的经验。同行的鼓励和支持会给辅导员以莫大的精神鼓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耐心。同时,优秀的辅导员博客对于发扬优秀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现象,把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自我要求,从中汲取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影响,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于大多数思想政治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年龄相仿,思维方式相似,他们之间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谈心和深度交流,所以需要建立一支以他们为主体的博客建设队伍,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博客的建设与互动交流,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快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机会,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开发教师博客的育人功能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中的一种,是教育者利用博客技术,以文字、声音、视频、链接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的时空局限,让全体学生、教育者同行、家长、全社会都可以共享其知识和思想。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教师博客一方面能有效促使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促进教师同行间的沟通交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是仅凭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建立师生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通过博客加以延伸和扩展。可以在博客上利用丰富的文字资料和生动的音频、视频资料等方式,达到图文并茂、声情并茂,这样就弥补了课堂时间的不足和教学形式的单调,同时,学生也可同时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困惑或是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以及对课堂教学、教师的意见等。这样,教师根据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就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此外,教师还能借助于这个平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事先将各种信息过滤,去除那些负面、消极的、容易使大学生思想产生波动的不良信息,努力把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有益信息传递给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一步增强。
由于博客的平等性和个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有了一个真正民主平等的空间。教师博客中可设立学科知识专栏、时事专栏、道德建设专栏、学生情感与心理问题专栏以及新闻话题、民意调查、师生对话等互动性栏目,就师生普遍关注的内容展开讨论,积极引导博客中的舆论走向;接受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访问,并及时对留言和评论进行回复以解学生之惑,提高师生沟通交流的时效性、实效性,提高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参与度,形成社会合力,共同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重大课题。
教师博客也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他们可以就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与同行进行探讨、交流经验,击起思维的火花,扩大个人有限的知识与经验,促进教师群体教育能力的共同提升。此外,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记录的自身的教育行为,可以保留和展现自己的工作轨迹,从中发现问题,积累更多的经验。教师还可以把自己反思的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为别人提供思维的前提和原料。
(三)倡导专家参与博客建设
博客的崛起,将重新定义“专家”的内涵,人们通过该专业领域的一个权威博客,就可以迅速了解该领域最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进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好的刊物与网站,并能直接链接到这些知识精华的目的地,大大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而且专家具有特殊的榜样作用,给“90后”大学生或其他阅读者一种人格示范、行为示范或行为方式的示范。当大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便有可能依照专家的行为或模式进行模仿。
要发挥专家博客的教育功能,首先需要把他们的博客建设好。要内容充实,丰富多彩,贴近学生兴趣和关注点,避免假、大、空。能体现学校的特点、学校培养目标和人文氛围,体现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要求,视野宽广,观点新颖,而又平易近人。专家博客的界面设计要避免呆板单一,应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版面活泼、富有青春气息,让学生喜闻乐见。高校校长、教育官员、教授博客,可以发挥高校行政和教学两块阵地的教育作用,为学校管理者提供第一手资料,还能随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有利于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于萌芽之中,优化大学生成长的路径。由于“90后”大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职业选择,所以博客中的专家,不仅仅局限于教育专家,还应当包括各个行业的优秀人物,他们能从不同侧面对“90后”大学生进行指导和建议。专家通过博客日志反映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开始时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可能是粗糙的,但是他们将这些思想表达出来,然后再在博客上发表后续的看法。这就像计算机软件一样,思想也有1.0,2.0,3.0版。在这一过程中,专家可以将最近看了哪些书、读了哪些人的文章、听取了哪些意见及其感想、评价等都通过博客方式表达出来。这样,阅读者了解的不仅仅是专家静态的、目前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握专家思想的流程。同时,这些专家以高尚的情操、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精湛的技术等优点熏陶影响着大学生,他们不进行“说服”式的灌输,而是提供思想的“选择”和“引导”,用自己的行为和实践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6]
二、鼓励“90后”大学生同辈群体博客间的交流
“90后”大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来自父母和教师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进行的教育。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显著发展,情绪和情感日益丰富,他们往往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标准,使得教育标准的同一性与“90后”大学生突出的个性相抵触。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往往带来的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思想和行为上常常是学生不理解父母和老师,父母和老师不理解学生。同辈群体因其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且年龄相仿,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念能够相互得到认可,产生共鸣。而“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也更多地直接受同辈群体成员的影响。博客为同辈群体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同辈群体可以无障碍地在博客中述说心事、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是在虚拟世界中的“同甘共苦”。大学生在博客中与同辈群体间的交流使自身爱与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而这种强烈的归属感反过来又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群体之中,自觉地将自己的价值信念与同辈群体的价值信念保持一致,并希望得到认可和接纳,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同辈群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思想教育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而博客无疑给同辈群体间的交流搭起了一座桥梁。
(一)开发同辈群体的榜样博客,提高引导力和调节力
随着博客在同辈群体的火热运用,如何以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引导“90后”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这就需要依靠同辈群体中的主心骨,依靠主导力量,而这一力量往往从榜样博客中获得。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7]由于“90后”大学生思想的多变性和不成熟,某些与社会价值标准相悖的价值观可能在同辈群体博客中得到认同和肯定,而同辈群体所具有的内聚力,往往会加深对这一观念的同化甚至是内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开发同辈群体的榜样博客,榜样博客的主体应具有明显的领导力和权威性,这一类人可以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学生,也可来自于网络中具有较高价值取向的权威者。他们本身已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因此,在博客交流中能够以自身的价值准则引导“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并能够发挥自身在同辈群体的威信力,从而使部分价值迷失的大学生能够调节自身。此外,同辈群体大都是同学关系,这就促使榜样的作用从虚拟的博客走向了现实生活,引导力和调节力也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榜样者在博客和现实的督促作用,更加有利于“90后”大学生在虚实世界中实现思想和行为的转化。
(二)引导“90后”大学生在同辈群体交流中反观自身,形成自我教育
恩格斯说过:“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8]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真正内化教育理念,形成相应的行为规范。在同辈群体交流中,博客的力量固然能够引起“90后”大学生的思考,但要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关键在于“90后”大学生是否能够把思想转化为意志和动机,最终促成行为,而这一切单靠同辈群体的外在力量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引起,外内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90后”大学生在博客中与同辈群体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互动中思想得到碰撞,使其对照价值标准,反思自身的认知和情感,找寻自身的不足。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博客互动中的对答状态,“90后”大学生在交流中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和现实的转化,博客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就未能发挥,更无需谈思想教育的效果问题。在交流与思考中,应引导“90后”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从原先被动地接受同辈群体教育的状态,转变为反观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他教变自教。促使大学生在心理层面寻找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差距,产生心理矛盾的转化机制,在自我教育中内化道德准则,并以正确的价值观约束和引导自我的行为,达到知行合一。[9]
三、优化博客内容和模式,搭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平台
博客要发挥思想教育功能,就需要大学生使用博客,进入博客领域。而博客的建立是面向大众的,在内容和模式设置上都普遍偏向于单调和陈旧。“90后”大学生作为时尚和前卫的佼佼者,要想真正获得“90后”大学生的芳心,博客在内容和模式的设置上就要适合他们的需求。“90后”大学生作为博客的主要参与群体,他们的需要无疑是促进博客不断创新的动力。
(一)把握“90后”大学生的需要,丰富博客的板块和风格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的侧重点各有不同。“90后”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性格特点各有差异,有的安静内敛,有的活泼张扬,有的孤僻寡言等,正是这千人千面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在选择博客风格和板块上各有各的喜好。博客网站大多分为个人资料、图片、好友、音乐、博客群、统计等几个板块,这些板块大多属于个人方面的内容。随着大学生思想的日益丰富,追求知识和信息的强烈愿望,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自身的悠然自得,而是渴望获得更多的资讯不断丰富自己和提升自己。因此,博客在板块设计上应尽量满足“90后”大学生的需求,如增加时事热点板块,使其能够第一时间关注生活,关注世界,有助于满足“90后”大学生不断充实自己的需要;增加心理咨询板块,解开大学生的心理难题,满足其心理的需要;增加各种趣味杂谈板块,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要等。博客在风格设计上也应多样化。纵观博客网站各具特色的风格模式,的确让人难以取舍。但随着大学生思想的变化和喜好的转变,原先让他们热衷的风格模式可能转眼间变得俗不可耐。因此,博客开发者应时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开发形式多样又符合大学生需求的风格模式,增强大学生使用博客的兴趣,提高其更新博客的频率。教师博客应实现感觉器官多效合一,使学生真正“学懂、学会、学做”。网络最大的优点就是集视觉和听觉于一身,让人身临其境,获得感官上的享受。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之和就有94%。[10]可见,信息的来源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博客作为网络的一种新媒介,应发挥这一优势,使大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教师在运用博客时,为避免文字的枯燥无味,可根据教育内容适当穿插相关的且符合大学生兴趣的图片和视频,在文字字体和颜色上也可适当地加以修饰,使博客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学生眼前,提高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欲,使思想教育内容真正融入大学生的内心之处。
(二)优化序列组合,实现内容精选,使博客成为为“我”的存在
印象是个体对认知客体的形象,只有具备良好的印象才是个体继续认识和了解的动力。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第一印象往往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常常具有较强的定向作用。博客要发挥功能,首先必须给“90后”大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博客印象形成除了依靠上述优化板块和风格外,博客的序列组合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学知识中,系列位置效应对记忆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当给被试者一个系列的记忆材料时,系列两头比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好。这一理论对博客建立良好印象具有借鉴意义。首先,博客在板块布置上应适应大学生的需求,把最能吸引“90后”大学生的板块放到最快映入眼帘的位置,这一位置通常是在网页最中央的上方;其次,在布置其他板块位置时,应注意结合大学生兴趣点的层次性来加以组合。此外,板块模式的冗长容易导致疲劳感,也会减弱良好的印象形成。因此,在优化序列组合的同时,应适当筛选教育材料,或者在中间板块位置上提高亮点,以轻松愉快为主的模式使大学生放松思维,避免产生疲劳感和厌恶感。
博客是一个“没有篱笆的万花丛”,在崇尚自由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因此,博客在内容上应进行精选,使其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过滤,把反动信息和不良信息遏制在网站的路口,建立有效防护网,使博客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迅速更新升级,而技术软件没有很好地识别和处理能力,有些不法分子充分利用自身高超的计算机技术破坏网络防御系统,很多不健康信息乘虚而入,使得思想教育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一情况下,必须堵与疏相结合,形成有效的屏障。思想教育者应抛去以往避而不谈的教育方式,把握主动权,从辩证角度在博客内容上回应不良信息,以说促导,实现博客内容的精选,使大学生主动接受教育信息,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使博客成为大学生的存在物。[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