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精品课程战略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实施精品课程战略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应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的。

实施精品课程战略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郑家茂

(东南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96)

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统筹规划,全面带动和促进教学基本建设

课程教学是学校最基础、最核心的教学工作,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增强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最重要、最主要的学习环节。课程教学集中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规格的标准、培养模式的实施以及培养效果的质量,是体现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精品课程也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课程教学涉及学生主体、教师主体、教学内容、教材、方法与手段、环境、装备与基地、专业、课型与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只有相关方面协同并进,课程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教学工作大系统中重要的核心系统,抓精品课程建设应该以精品课程为抓手,统筹规划,带动和促进教学基本建设全面推进。东南大学把本科教学建设分为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材、实践实验教学平台、网上助学平台、自主研学与优才优育、双语与英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基地、教师教学提升与名师选培、国际交流与开放办学、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等十大工程,全面精心规划,分项组织建设。

学校针对精品课程,作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系级四级重点建设规划,按照示范精品、优秀、优良、合格四级标准逐步推进建设。课型涵盖通识、学科、主干;必修、限选、任选;理论、实践、实验、研讨;新开课、传统课、特色课等多种类型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分别由院系、教研室、实验室、学科组、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建设组等多种形式组织承担课程建设任务。计划在2003—2007年间重点建设180门课程,使得全校通识基础课程的4/5、学科基础、专业主干课程的1/4成为重点建设课程,让每位学生所学课程的1/2以上成为优质课程。

学校以改革项目为载体,以组织人员为着力点,推动教学建设不断深入。近两年设立综合教学改革项目、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课程建设、课件与网络课程、教材、专业、基地建设、教学创新团队等,累计项目400余项,投入经费超过千万元,吸引了600余名教授、副教授参加,使得名师、名课、名教材,专业、课程、基地,理论、实践、综合,课内、课外、网上等多类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撑、深化改革、联动建设、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正确引导,科学评价,严格管理,确保精品课程建设质量

正确引导首先要求学校增加教学投入,特别是增加领导、教师、学生的精力投入,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努力为学生提供高品位的优质教学资源。精品课程建设应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的。项目仅是载体,成果只是标志,学校应重在建设,引导教师分层、分类、分段目标要求,强调根据国家、社会、学校、专业、学生的需要与课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程的共同引导与激励作用。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教学思想观念是先导,内容体系是核心,方法手段是关键,教材环境条件是基础,教学队伍是灵魂和保障,管理增加效力和效益。思想观念主要看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是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恰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师生互动、研究探讨、能力构建是否落到实处。内容体系主要看是否充分考虑到先进性、针对性、适应性、科学性、基础性、系统性,是否妥善处理好传统经典和前沿新知的关系,是否紧跟课程改革的综合化、系列化、国际化、层次化、灵活化、专题化、实践化、职业化等发展趋势。方法手段要看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是否先进,更要鼓励积极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把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课件等资源放到网上,方便学生自助学习。要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精品教材的系列化、立体化、教学资源一体化的“学习包”建设。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探索性实践的机会,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队伍应该由学术造诣高、教学涵养深的名家牵头、梯队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鼓励吸收国内外高水平教师、研究生、学生一起参加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的关键是看是否调动高水平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与改革建设的措施,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否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机制,是否把讲授、讨论、作业、实践、考核、教材都纳入常规管理。

科学评价贵在弄清楚精品课程精在何处。首先要“精”字当头,精粹而不繁杂,精当而不失体,精辟而不流俗,精湛而不虚夸,精深而不浮浅,精进而不囿旧。另则,精品是一种意识,精品是一种精神,精品是一种追求,精品是一种境界——是精益求精的境界。精品要精在点点滴滴——不成熟、不精细不出手;精在方方面面——不系统、不完善不出手;精在前瞻创新——无新意、不前沿不出手;精在科学远见——不引势、不领潮不出手。精品更是一种责任,是承担教学育人的责任,是引领教学改革潮流的责任,是面向全国高校示范辐射的责任。

精品课程要在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与高水平兄弟学校比较、与校内优秀课程比较、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比较、与学生家长的需求比较中凸现出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要能够体现学校特点、学科强势和改革优势;要能够在校内示范、同类示范、全国示范;能够且方便共享,在联合共建共享模式上取得突破;精品课程建设组的学术影响力,包括教材、著作、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的应用应该非常广泛;精品课程应该得到多元主体的优秀评价,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自评、院系内互评,校内专家点评、校外同行专家点评,相关成果支撑评价,得到师生与校内外同行的公认。

精品依靠严格科学管理打造。学校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广播种、精选苗、博收获、炼精品。建设是基础,提高是目标,优选重过程,精品靠打造。项目组织管理过程中注意把好立项、检查和验收关。立项审查评议,注重要求高水平教授组建团队承担建设任务,根据专家评审建议修改后明确任务书、签订合同。中期检查进行咨询答辩,真实掌握进展情况,适时提供帮助或终止等新的目标要求。结题鉴定及时形成成果,同时明确下一步建设方向,继续给予项目支持,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与可持续提升的机制。评价指标要科学,立项指南要明确,目标任务要落实,成果结论要具体。组织教师重视材料整理工作,把总结、提炼、升华、规划和实践的过程作为学习交流提高的过程,要特别重视理清思路、挖掘内涵、锤炼特色,学会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帮助提炼打造,提升教育技术水平和教学内涵品位。

精心组织申报工作。做一个学习者,了解相关的要求、做法和进度安排,了解校内、省内乃至全国的教改状况。做一个研究者,研究精品课程的内涵和研究已经入选的国家精品课程,研究高水平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做一个创新者,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与高水平教授保持良好的沟通,保证信息畅通与对称,将授课教师的智慧(意见、建议、做法、感悟等)吸纳到精品课程建设与申报工作中。组织填好申请书,使之有理念、有实践、有特色、有成果。组织好资源上网,建设课程网站,包括电子教案、习题、讨论、答疑、课堂录像情景等。组织好评审、交流和研讨,使管理与改革建设同步增效,达到共同提高、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加强组织领导,增加经费投入,注重政策激励,形成重视教学建设的氛围和持续发展机制

首先要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使得教学质量真正成为一把手的责任,并努力通过文件制度以及学校中层干部大会、分党委书记会、院长系主任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希望每个院系、每个重点学科、每个专业都应该有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课程,把精品课程建设和相关教学改革建设成绩纳入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中,着重考察第一责任人的领导、支持与保障责任。认真落实改革建设者,请知名教授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实行课程组长负责制,通过改革聘任机制,保证高水平教师上讲台,保证高水平的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最先进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要求教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必须为本科生上课,上好本科生重要的核心基础课。

形成教学建设保障制度。学校重点抓好教学改革建设规划,包括中长期和近期的不同级别专业、课程、教材、名师与教学条件建设规划;落实建设经费,根据建设目标和进程,给予建设经费支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支持5万元以上,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支持10万元以上,特色专业支持30万元、品牌专业支持50万元。提供政策支持,把教学改革建设项目、成果与科研项目、成果同等对待;设立课程教学和教改项目带头人岗位,主持人和项目组享受有关积分补贴和岗位津贴,获奖成果得到高水平强力支持奖励,包括获得高额奖金,分房子、加工资、升职称时可以加分。主持人可以延长退休时间,优先评选包括先进工作者、优秀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宝钢教学奖、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优先申报教学改革项目。优先申报教材选题立项,优先申报课件建设与网络资源项目,优先申报双语课程建设项目等等。必建项目由学校自上而下推着走,自选项目由院系自下而上评着走。注重抓住一点,提升一批,带动一片,形成一批教学改革骨干,培养一批教学改革专家,培育一批改革建设成果,形成重视教学改革建设的氛围,形成良优互支、优势共发、教学资源不断优化的机制。

(原载于《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