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贸交往
一、古代赫哲族的商贸交往
古代,赫哲族与外族商贸交往是以物易物开始的,是较原始的交换方式。赫哲族渔猎产品和其他副业产品的交易,对赫哲族的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早在清朝初期(包括后金)就开始与外族以物易物。当时,同国外民族交往较早的赫哲族地区生产力提高较快,其交易较频繁。由于社会发展迅速,赫哲先世,即“野人发真”中部分赫哲族迁定“依兰哈拉”(三姓),因受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分散在原地被编户口的赫哲族祖先与外民族接触是有局限性的,毛皮大都自用。
19世纪初,清朝每年从黑龙江下游至库页岛的各族到该处纳贡后即进行交易,人数有六七百人之多,一般在10天左右。此交易场所的集中点是用栅栏围成纳贡的“赏绫木城”。交易的各族成员以赫哲族居多,他们将船停泊于水流平稳的岸边,沿着江岸,有的用桦树皮搭成的窝棚,人食宿其中;也有的人寄宿于船舱之内。绝大多数交易者携带毛皮、动物到木城内,他们在纳贡的木城正中央交易,有的在木城之外路旁交易,无固定形式,秩序较乱,交换的物品多样。当地赫哲族猎民与纳贡的人以各种兽皮换取自己所需物品,如酒、小米、食盐和斧、刀、火、铁锅等日常用具。这是赫哲族在清朝纳贡衙最大规模的交易,交换来的日用生活物品和少量的生产工具多由汉族商人与基层官吏输入。“满洲人如看中某物则肯出各种物品交换……对方便抬高物价,官吏甚至脱下自己衣服犹未换成者有之。”
赫哲、费雅喀、鄂伦春、库页等族与满、汉商人的交易有些是不等价交换的。“康初,易一铁锅,必随锅大小布于内满乃已。今且以一招易两锅矣。易一马必出数十,今不过十而已;马良者乃十四五,亦不以上易也,上皆产鱼皮国岁至宁古塔、交易者二万余,而贡不与。宁古塔人得之,七、八月间售贩鬻京师者、岁以为常,北师往往赋挹娄,而贵索伦,盖以索伦毛深而皮大也,然不若挹娄之耐久。”仅此详介,管窥当时上等皮产自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一带赫哲、费雅喀人的境内,所谓鱼皮之国之地,其产量之多,只宁古塔一处每年交易达二万余张。貂皮交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及商人将貂皮贩入京师之多,使其价格往往将挹娄产的上等貂皮比索部之貂皮还赋的情况,这是由于“商人是很多的,他们谁都不知道谁在做什么。商品现在已经不仅是从一手转到另一手,而且是从一个市场转到另一个市场。”貂皮如此大量流转,显现这种情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当时商贸交往的一种趋势。
二、近代赫哲族的商贸交往
从黑龙江上游乃至贝加尔湖迁移而来的赫哲族先人分散居住在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下游及乌苏里江,这里的赫哲族人不像以前那么热闹而集中,而是过着冬守一片田园、各耕一片土地、各挡一个渔场、各辟一片猎场的宁静的半游牧的渔猎生活。在这期间,散居的赫哲族人利用本地山水相依的资源,不仅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而且还与外族商贸交往,将生产获得的产品在满足自用的前提下,将剩余的物品与外族通过以物易物的形式,换取生活日常用品及食物来补充、丰富生活,以达到赫哲族区域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目的,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
1899年,居住在黑龙江中下游得勤乞山上的“哈拉莫昆氏族”——“孙木恩”的一个家族,主要以叉鱼、下挂网、挡箔(即挡渔亮子),兼烧窑打木样子为主要生活来源。每年春夏秋三季,黑龙江上的商船,即大风帆船和蒸汽轮船过往于得勤乞。赫哲族渔民将捕到的鱼和在山上捕获的兽肉及在山上烧制的木炭和木样拿到停泊于此的船上换些布匹、衣物、小米、包米及日常生活用品食物。这也是以物易物,因为赫哲族人孤居在地处荒僻、山高水远、无陆路可通的山阻水隔的地方,十分闭塞,如果将鱼和木炭木样卖掉,得到钱也无处可花,这对赫哲族渔民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以物易物是当时赫哲族最适合的生活方式,人们可将换来的布匹做成衣服,可遮风避寒,将换来的小米当主食,将原为主食的鱼反倒作为副食。赫哲族商贸交往改变了赫哲族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差距逐渐与外界缩小,推进社会时代向前发展和进步。而从得勤乞经过的黑龙江商船,对他们来说木炭是蒸汽轮船的动力燃料、必需品,没有木炭、木样燃料,他们寸步难行。对不捕鱼的汉族商船来说,各种江鱼丰富了他们的餐桌。由此可见,赫哲族与汉族是谁也离不开谁,成为相依相生、相互依存的一个民族大家庭,这个整体各自进行着不同的生息劳作,自食其力。赫哲族与外族以物易物的商贸交往,不仅是物质的通融,也是与外族沟通情感、增加友谊的桥梁和渠道。友情、信誉使赫汉或与其他民族成为朋友,赫哲族渔民可搭乘大风船或蒸汽商船外出或走亲戚,而商贸船上的船员可驻在赫哲族生活区休息,感受赫哲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水光山色的捕鱼生活。
三、当代赫哲族的商贸交往
(一)赫哲族渔业的族际商贸交往
赫哲族人民捕鱼干劲十足,贩鱼商的出现使他们捕到的鱼不愁卖。不管渔民捕到多少鱼都能卖出去,而且他们不用出渔滩,只要渔民打出江鱼,就可过称卖给等在一旁的贩鱼商,这些贩鱼商大都是外地的汉族人,他们与赫哲族渔民相互约定江鱼买卖,相互遵守,而贩鱼商从外地无偿地给赫哲族渔民带来本地没有或缺乏的新鲜水果、蔬菜及其本地买不到的日用品。赫哲族渔民保证将捕到的鱼留给已预定并按时来收买鱼的贩鱼商,贩鱼商非常知足。因为一个贩鱼商收买的鱼相当于十几家渔民捕到的鱼,而一次转销挣到的钱相当于十几家渔民在一天之内挣到的钱。渔民也是心知肚明,他们不争多少,优惠地将鱼卖给已预定的贩鱼商,这是因为赫哲族渔民注重情谊,淡漠钱财,热情好客。贩鱼商到渔滩像到自己家中一样吃住,毫不见外,可见,赫哲族渔民的族际商贸交往是非常和谐、融洽和密切的。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的赫哲族渔民与外族商贸交往都是这种情况和状态,体现了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和谐共处、各求所需、相辅相成,达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目的。
(二)赫哲族手工艺品的族际商贸交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赫哲族手工艺品悄悄兴起,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工艺习俗,只有屈指可数的赫哲族老人制作,如街津口乡玉的鱼皮衣手工艺品、孙有才的鱼骨工艺品、孙玉民的鱼皮贴画等。直到2000年,赫哲族旅游手工艺达到了高潮,不仅在全国各地销量增加,其艺术效果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时代的变化、科技的飞速发展、赫哲族的商贸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赫哲族手工艺品通过电脑网络宣传促销信息、辐射全球,海内外订货者频频预订,预订者有的远程邮购,也有的亲自到赫哲族地区先考察后购买。有来自贵州、云南、四川、广东等地,也有苗族、满族、鄂伦春族等工艺品商贾相继购买赫哲工艺品。赫哲族手工艺品主要以鱼皮手工艺品为主,而鱼皮手工艺品则在街津口最为盛行。街津口工艺品盛行后,八岔、抚远、饶河、佳木斯等赫哲族区域相继尾随,纷纷效仿鱼皮衣、鱼骨工艺、鱼皮贴画、桦皮贴画等,有的工艺品几千元出售,也有的百十元出售。赫哲族手工艺品与外面国际商贸交往空前繁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