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族际往来
一、赫哲族与那乃族的跨国互访
俄罗斯境内的那乃族本是与赫哲族同根,有着一脉相传的亲情,但因历史的原因成为跨境的同根异名的两个民族。虽然隔着一条江,两个国度,但两个民族的心中都念念不忘是同源同根的民族。不论时隔多少年,流淌在两个民族的血液亲情永远不变,那乃族和赫哲族的脸形一模一样,穿着服饰一模一样,语言也一模一样,就连生活习俗也完全一模一样。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那乃族和赫哲族相互派出民间文化访问团互访,参加各种文化节的庆典活动,像这样的互访活动,有的是官方组织,也有的是个体互访,官方组织的一般都有歌舞团表演文艺节目。
那乃族与赫哲族欢聚在一起,就像久别的家人一样无比亲切,同用赫哲语亲切交谈,身穿同样的民族服装,诉说着过去的离别,畅谈现在的幸福生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两岸的同胞还对同族的历史、语言、衣食住行的风俗习惯进行回忆、交流,其乐融融,亲如兄弟姐妹。即将分别之时,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态,他(她)们之中也有同胞的亲兄弟、亲姐妹,真切的情感、难舍之情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参加接待那乃族的街津口赫哲族渔业村村民尤文兰是赫哲族屈指可数的专家,为了更进一步丰富赫哲族语言、研究赫哲语的传承发展,她在日本留学与专攻民族语言的汉族研究生李林静于2006年6月初结伴同去俄罗斯那乃区访问,并且与那里的那乃族进行学术交流。
赫哲与那乃共舞
二、族际作家往来
甘肃裕固族作家达隆东智早有心愿到《乌苏里船歌》的故乡观光采风。2009年春天他终于如愿前行,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他要亲眼看一看并且亲身体验这里的赫哲族文化。迎接他的是赫哲族作家孙玉民以及中国作家协会和《民族文学》举办的少数民族作家研讨班的同学。他们的友情在第一次作家班认识时就开始了。当时,还有鄂伦春族女作家空特乐、鄂温克族女作家敖容。几个民族作家在一起感到很亲切,像是久别的朋友重聚,大家都用自己民族的语言交流,很多语言都相似而且基本都能听懂,这让大家彼此都很惊讶和欢喜,也倍感亲切,原来裕固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都是女真族的后代。
在领略中国最大的、最平坦的三江平原,大气磅礡的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的三江口以及闻名遐迩的乌苏里江后,携手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里飘散着蒙古族的牧歌,散发着青草和奶油味般清新的空气,有让人一望无际心胸豁然开朗的草原。大草原像一张铺开的稿纸,骑上飞奔的骏马在上面尽情地写出激动与兴奋的心情,任情怀自由自在浪漫地幻想。四个民族作家一起来到了甘肃的绵亘千里的祁连山,那里有火箭发射场的“酒泉”、有闻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
少数民族作家的交流往来,不仅加深了民族间的友情,还在民族文化、民族文学创作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