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型软件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型软件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型软件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解决的主要问题1.本课题目标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学科,不论是教学还是企业实践活动,始终处在发展变化和探索前进之中。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型软件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课题目标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学科,不论是教学还是企业实践活动,始终处在发展变化和探索前进之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软件产业逐步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软件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层次的软件人才严重缺乏。本课题将针对工程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面向软件产业的高层次、国际化、实用型、复合型的软件技术和管理人才”,本课题的主要目标如下。

(1)通过课题的探索和实践,制定符合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符合软件企业发展、适应软件技术发展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把教学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工程实践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并且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

(3)采用课程群的方式,突破学期、授课教师、课程各自独立的局限,实现总体设计、综合布局、交叉穿插、协同配合的新模式。在统一协调下,围绕共同的主题和目标,安排课程和项目实践。

(4)引入软件工程的工程化管理观念、最新技术和优秀软件企业文化,与相关软件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学生实习基地或联合实验室;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基地或联合实验室进行实习,通过参加企业的实际项目,了解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

在企业的支持下,鼓励学生利用企业提供的技术平台和环境,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大学生。

2.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学院(系)、软件学院以及相关的信息学院每年为软件企业提供大量的IT人才,为我国IT产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行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从过去量上的追求到现在质上的要求,对软件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包括软件学院毕业学生)在校学习的只是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学习方法,但缺乏机会接触社会和企业的实际环境,了解业界所应用的实用技术。而企业在招聘时普遍倾向于有经验的人员,导致了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难的情景。大学生们必须再经过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专业技能、了解企业环境、学会团队协作、有效沟通等工作中所必需的职业综合技能,这又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从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角度来看,目前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单兵作战”,课程与课程之间联系甚少,这不仅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更反映在体现软件工程的工程实践环节——项目实践的组织上。软件工程是工程实践性质的学科,但与软件工程相关的课程仍然按单一课程形式组织,如软件需求分析课程做需求,软件设计课程做设计,软件测试做测试,不考虑整个软件过程上下、横向各环节的整合因素,使得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后,仍然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学生到了企业还是要从头开始。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不同程度的项目实训(如强化编程实训、模拟项目实训),把软件工程相关的几门课程进行整合,突破学期、授课教师、课程各自独立的局限,以设计一个大作业的形式,把几门课程融合在一起,在统一协调下,围绕共同的主题和目标,安排课程和项目实践,使学生在软件系统开发(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团队实践和过程控制、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和提高。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校内外实习基地里参加企业的实际开发项目,使学生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更大的提高,培养出深受企业欢迎的软件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导向

研究和分析目前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需求提出合适的教学方案。通过项目开发的教学,不仅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还积极地培养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软技能,譬如在团队合作的开发过程中,培养与其他学生交流、合作的技能,获得项目开发的经验,同时为学生开设求职技巧与职业规划的讲座,增强学生进入企业的求职面试的实力。开展的订单式培养更是瞄准了企业这个目标,将学生顺利地送入预定岗位。

2.基于项目的协作式教学方法

协作式教学方法重点提升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实践的能力,体验项目开发的规范与原则问题,鼓励学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诚实和信任,培养项目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学员解决问题和完成项目的能力,同时积累项目开发工作经验。

3.根据学员不同特点量身定做

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提供多种不同方向的项目;根据学生不同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项目;根据学生不同的时间特点,设置不同周期的项目;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挑选具有行业特点的项目。

4.模拟真实的项目与项目管理

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践,经过适当的改进后,适合教学需求,能让学生感到浅显易懂。项目开发过程当中运用真实的项目管理思想,指导学生的合作开发,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中。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将本科四年的软件工程教育培养体系按照系统性、实践性、连贯性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

2.建成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造就一个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学校、社会、企业的相关人事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中。

3.在软件工程教学和项目实践的内容上,更全面地与国际和社会需要接轨。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参考SWEBOK2004的知识体系结构,更多地真实模拟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真实活动内容,更多地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背景下学习软件工程过程的有关技术和方法。

4.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更侧重体现软件工程的工程性要求。具体表现为:软件工程作为一个工程活动,其本身的过程性特征需要学习者参与过程实践,并从中加以体会,才能感悟得到。因此,本项目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强调项目过程的参与。同时,为了更充分地体现真实性,从课题选择开始,就尽量避免人为的假设。即使项目一时的错误或失败,也是学生真实的收获。

5.学习成果的考核更符合实践性培养目标。具体表现为:与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密切配合,教学成果的考核也根据项目阶段、软件工程的阶段考核要求进行。同时,不仅考核项目阶段成果(制成品),还考核作为项目过程所需要的项目管理、团队配合、软件过程的需求控制、配置管理、质量管理等过程性内容。这样的过程和结果,才是更符合软件工程实践性培养目标要求的。

学生获得真实和生动的学习和锻炼,缩短了学校培养和企业需要的距离。通过对教学计划和方案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鲜活和自己亲身能感受到的知识,也是软件企业迫切需要、直接可用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缩短了学校教学与企业需要之间的距离,学生将更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四、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1.研究思路

(1)参照国际上IEEE/ACM CC2001、SWEBOK、SE2004和我国CCSE2004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标准,并吸收国内外大学以及校内优秀的课程体系,制定了既能体现软件新技术发展又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多层次、多方向、模块化、开放式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理论教学、动手能力培养和工程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

(2)比较研究当前国内外软件人才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和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软件人才应用能力的需求和软件人才应用能力的结构、内涵和外延;根据软件人才应用培养的环境、方法及实施,通过软件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提出软件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创新思路和方案。

(3)加强课程建设,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以软件工程课程群为改革试点,突破学期、授课教师、课程各自独立的局限,实现总体设计、综合布局、交叉穿插、协同配合的新模式。在统一协调下,围绕共同的主题和目标,安排课程和项目实践。

(4)加强学生的工程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针对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阶段,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与企业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3次大的模拟项目实训和为期1年的企业实习。

(5)加强与国内外软件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在已有的4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成立多个校内企业联合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将企业的项目引到校内,由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完成。通过合作开发项目,学校教师了解了企业的研发动态和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获得了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对教师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了解了学生;学生在工程项目中也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和提高。

2.课题实施的方案

(1)工程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总体方案

工程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总体方案见图1,大致分四个阶段进行培养。

第一阶段(大学一年级至二年级短学期):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围绕数学基础、程序设计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暑期后的短学期进行近1个月的编程强化训练,由企业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进行主讲,强化训练结束后进行编程能力的考核,是一年级到二年级的过渡阶段。

img44

图1 工程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方案

第二阶段(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短学期):专业知识教育。围绕专业基础、软件工程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等展开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此阶段,学生参加为期3个月的模拟项目实训,聘请企业教师为主讲,校内教师做教辅,实训结束后进行第二级项目能力的考核,是二年级到三年级的过渡阶段,也是软件工程学生在校项目实际锻炼的重要阶段。

第三阶段(大学三年级):软件工程教育。围绕着软件开发、专业方向课程展开教学。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课程群,突破学期、授课教师、课程各自独立的局限,实现总体设计、综合布局、交叉穿插、协同配合的新模式。设计一个综合项目(大作业),贯穿于几门课程之中。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完成规定的大作业,使学生在软件系统开发(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团队实践和过程控制、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和提高。

第四阶段(大学四年级):软件工程实践。学生参加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参加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知识选择校内企业联合实验室项目、指导教师项目、实习企业项目,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软件工程课程的教改方案和实施

要实施工程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之间整合是必不可少的。在本课题中,将以软件工程的相关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改革,形成软件工程课程群,取得一定经验后,再进行其他课程群的教学改革。软件工程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主要体现以下要点。

①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项目衔接上,全面以IEEE SWEBOK2004为参照,覆盖主要的知识点,结合学院已有条件和学生实际,其教学安排见图2所示。

img45

图2 软件工程课程群教学安排

②在教学形式上,本科从二下开始用3个学期,逐步实现围绕以项目实践为中心的校内和企业实践教学,项目进行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程与项目同步。逐步减少单纯的以课堂、书本教学为主,以抽象概念的死记硬背为主的教学模式。

③在教学成果考查方式上,针对具体目标和成果考查要求,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重点在学习软件开发技术(本科1~2年级),理解和体会软件开发过程(3~4年级)。考查的方法以3年级的一个大型项目实践过程和项目成果为主。

④学院在师资(授课和项目辅助)、实验环境(项目开发、测试、配置管理、项目管理等支持平台与工具)、社会实习环境方面,进行切实的基础建设。

五、项目团队

项目负责人:吉逸教授,东南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

项目团队主要成员:

img46

续 表

img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