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工科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平台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课题目标
大学教学应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研学的三元一体。拓宽基础、加强实践、强调问题意识、鼓励个性发展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教育理念。创新人才的创造力只有投身于丰富多彩的实践环境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本项目重点研究如何创建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平台,激发学生投身实践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学习创新本领。
2.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校确立了本科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即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研学三元一体的培养模式和严格基本要求基础上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柔性化培养模式。三个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优化理论课程体系,构建系统明确、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新体系进一步增加柔性、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强化自主研学,进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因此,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拟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新的教学模式必须重新认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实习、实验和综合实践等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各层次实践环节的相互联系,加强各层次实践环节的内涵建设,如强调实验教学内容的现代性、实验项目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实践环节的自主性、实践内容与工程接轨等。
(2)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增加柔性。柔性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必须将实践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强调体系的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强化学生自主研学,培养学生的个性。
(3)新的教学模式推进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柔性化建设。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灵活了专业适应,实现了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的接轨。因此,必须强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实现本科生专业实验室和研究生实验室资源共享,努力建设学生实践和自主研学的设备优质资源。
(4)新的教学模式赋予了校外实践基地新的形式与内涵。校外实践基地除接纳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践外,还必须具备接纳学生进行自主研学的功能。因此,应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课题、设备、企业精英)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5)新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管理的复杂性。必须更新教育管理理念,要求实践教学与大学生自主研学管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实现完全开放。
(6)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此必须构建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多元的实践教学与大学生自主研学指导团队。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梳理实习、实验、综合实践等实践环节的相互联系,加强各层次实践环节的内涵建设,构建多层次、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2.切实实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研学三元一体的教学模式,着力建设大学生自主研学平台。
3.和谐构建由公共基础、大类学科基础、专业3个层次组成的完整系统和本研共享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
4.网络构建校内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实现学科层次的硬件优质资源面向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开放。
5.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探索实现企业优质资源为大学生自主研学活动服务的新模式。
6.实现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的网络开放管理。
7.探索管理模式,建设核心骨干相对稳定,专职与兼职、聘用结合,实践与理论教学相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指导团队。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构建大学生自主研学平台,拓展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创新实践。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由单一的实习与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拓展为实习与实践基地、大学生自主研学基地并重的建设模式,突显大学生自主研学。
3.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研究生学科实验室共建共享,学科重点实验室的优质设备资源面向本科生实践教学开放,保障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校内硬件平台的先进性。
4.通过大学生自主研学平台、校企共建共享大学生自主研学基地、本研共享的校内硬件平台等方面的建设,赋予了建设教学、科研、技术兼容,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与学生自主研学指导团队更加开放、宽广的空间。
5.实施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研学三元一体的教学模式,赋予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内涵,拓展为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平台。平台的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化建设,赋予了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平台柔性化的功能,适应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四、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1.按“3+2”模式构建完整系统的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平台
(1)构建实习、实验、实践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基于问题、始于实践。传统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由各种形式的实习、教学实验、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诸多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归纳起来包含实习、实验、实践3个层次,通过深刻认识3个层次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梳理3个层次实践环节的相互联系,加强3个层次实践环节的内涵建设,构建由3个层次组成的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建设一批实践教学精品要素资源。
(2)构建校级、院(系)级2个层次的大学生自主研学平台
大学教学应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研学的三元一体。大学生自主研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大学生自主研学平台建设包括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学科竞赛等。SRTP包括课题研究、论文撰写、作品研制等方面,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课题、自主研究与探索、本研结合、跨年级跨学科组队。大学生自主研学平台的建设是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拓展。我们将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自主研学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生自主研学的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创建各院(系)创新实验室,建立逻辑平台上的大学生自主研学场所,进而构建完善的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校级和院(系)级自主研学平台。
2.按“3+1”模式构建本研共享的实验与创新实践校内硬件资源平台
(1)和谐构建由公共基础、大类学科基础、专业3个层次组成的完整系统和本研共享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
①构建全校共享的由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电工电子、计算机、外语、工程图学、工程训练等实验中心组成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建立平台面向全校开放共享的机制,搭建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硬件环境。
②构建大类学科共享的由机械动力、土木交通、电子信息、材料化工环境等专业基础实验室组成的大类学科基础实验平台,建立平台面向大类学科及全校开放共享的机制,搭建培养大学生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基本实践素质的硬件环境。
③构建本科生和研究生共享学科专业实验平台,探索校、院(系)共建模式,建立面向学科及全校共享的机制,为大学生构建实验与创新实践的硬件环境。
(2)网络构建校内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实现学科层次的硬件优质资源面向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开放
网络集成学校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省重点实验室(含工程中心和国防实验室)、学校有关核心实验室(如分析测试中心)的大型仪器设备,实现状态监控、用户预约,建立其面向本科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跨学科开放共享的机制,构建校内大型仪器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学科层次的硬件优质资源面向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开放。
3.拓展实习基地的建设内涵,创建大学生校外自主研学基地
在进一步完善认识实习与生产实践基地网络的同时,拓展实习基地的建设内涵。通过校企联合,探索大学生校外自主研学基地的建设模式(双方责任与义务、研究经费筹措等),创建大学生校外自主研学基地网络。在大学生校外自主研学基地,鼓励企业提供自己的研发项目作为大学生的自主研学课题和毕业设计(论文)训练课题,鼓励由学生、教师、企业工程师联合组成团队进行合作研究,进而探索实现校企优质资源(大学教授、企业优秀工程师、学校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学校与企业的优质设备等)为大学生自主研学提供服务的新模式。
4.构建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网络管理平台
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网络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现代网络媒体技术,实现对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的网络开放管理。项目将建设实验教学网络资源系统(包括网络助学与实时指导子系统、仿真实验子系统、实验知识拓展子系统、仪器资料库子系统等)、实验教学网络开放管理系统(包括实验选课管理子系统、学生实验技能测评子系统、师生互动教学子系统、学生评教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系统等。
5.构建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多元的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指导团队
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的教学指导与管理工作。建设核心骨干相对稳定,专职与兼职、聘用结合,实践与理论教学相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结构合理的大学生实践教学与自主研学指导团队。建立实践教学队伍参与教学改革、科研实践和新知识新技术更新的培训制度。
五、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郑家茂教授、熊宏齐教授
团队主要成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