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标准和评估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标准和评估研究

时间:2024-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标准和评估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解决的主要问题1.本课题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试验田,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中外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东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课程”光荣称号。与之相比,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要求不相吻合。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标准和评估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课题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试验田,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中外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东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已经逐步完善,一个较为完整和科学的课程体系已基本形成。2004年东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课程”光荣称号。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与国际交融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期望值也在不断增加。与之相比,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还是存在许多不足。我们希望通过该课题研究,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影响到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估、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要素,总结提升我校“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经验,设计一套健全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评估方案,为我省兄弟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全面提高我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2.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和“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的教学理念相悖。

(2)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实践的现象,教学体系中英语应用和实践的机制不健全。

(3)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不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4)教学管理相对薄弱,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5)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要求不相吻合。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适应针对新的教学要求和“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的教学理念,基于校本主义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索和建立新的涵盖大学四年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指标。

2.课程标准和评价指标与大学生英语学习认知风格和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相关影响要素的关系研究。

3.基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性研究,建立教学过程中质量控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指标。

4.外语教师的职业培训与发展研究,培养教学研究性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及相关标准。建立以学分制为管理调控机制的基础课程、应用型课程和专业英语(或双语课程)相结合的柔性课程体系,反映将知识传授与语言应用技能培养相结合、网络课程自主学习与教师(或助教)辅导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课程建设标准和理性化的教学评价指标,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整体效益和效率。

2.优化校园学习环境。建立校园英语学习网站,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学生不断丰富各种学习内容,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组织各类英语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完善教学管理措施。制定并不断完善本校大学英语管理文件,完善学分制的管理措施,完善教学评估,优化教学过程,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有机相结合,重点完善形成性评估机制和指标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1.本项目分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评估、学习环境与实践性技能训练等四个专题项目,分别由项目组骨干教师负责,以便对相关课题进行专项研究。

2.本项目研究思路所提出的建立在学分制基础上的柔性课程体系包括必修、选修、辅修、第二课堂活动等课型,并涵盖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

3.在专题项目研究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点实验和总结推广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校外专家评估相结合等方法。

4.在项目启动后的半年中,集中精力开展调研、分析、论证、总结、实验等工作。经过一年左右的实证、修订和再实验,在论文撰写、教学文件的定稿、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教材及课件的编写和研制等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余下的半年或一年中,对各项研究成果进行修正、完善和宣传推广等工作。

五、研究团队

团队负责人:李霄翔教授

团队主要成员:

img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