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校校园交通的安全管理
(一)注重前瞻性,做好校园交通管理规划
科学制订校园交通管理总体规划,使之能配套学校的发展规划,充分考虑交通管理的前瞻性。
1.合理设置校园交通线路系统
高校校园交通平面上的分离常见的有采用内、外环设置的手法,以外环作车行系统,内环作步行系统,尽可能做到不交叉。外环以外设置各种辅助用房和对外设施,外环内设置教学设施、绿化等,创造一个校园步行系统。首先在大门处充分考虑了停车的设置。同时将一些对外的机构、后勤服务用房、运动场地等用地放置在外环车行线以外,使内环形成一绿色长廊,将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通过前区广场、名人广场、文化广场、绿岛串联起来。在内环穿插有收有放的休闲小道,形成悠闲、充满绿意和文化的步行空间。校园的入口主干道脱离了单纯的步行交通的作用,与绿化相结合,一边拓展到水面,做成入水的叠落台阶,形成一个个凸空间,且在每块空间上放置名人雕像和布置绿化,真正做到“寓教育于休闲”。这样既富有人情味和文化气息,又不失高校气质的入口和主干道,与以往单纯追求气派的校园规划有明显的差别。
2.高校校园交通管理垂直方向上的分离问题
垂直方向上的分离在高校中不可以作为主要手法,因为,此种手法整体运用,会丧失校园安详、自然的气息(用地拥挤的市区大学别论),但适当运用可造成很好效果,如相邻的教学楼,采用二层走廊连接,可活跃气氛,丰富空间层次,分散地面人流,达到交通便捷的作用。适当地加宽这种步行走廊,并设置花台、靠树与桌椅,可形成流动与滞留,交通和交往相结合的多功能空间。
3.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步行者优先空间”垂直方向上的分离
步行者优先空间是城市设计的概念,是指人行车行共存的情况下,对车辆进行一定的限制,对步行者给予优先权。这种形式可运用于老校园改造,处理人车共存这种情况的道路。“步行者优先空间”可采用非直线化道路,单向通行汽车,限定车速,或定时限制等方法来实现。采用非直线化道路,一方面保证步行的安全,降低车速;另一方面创造层次丰富的步行系统,用于校园交通是可行的。定时限制是一种折中的手法,可规定在上下课时间在某些路段限制车辆通行,保证步行者的安全。
4.高校校园静态交通是自行车和机动车的停放问题
由于未来校舍发展,用地日益紧张,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则更为重要。在有限的用地里,考虑地下、半地下停车规划是势在必行,也可以运用住宅底层车库的方式,结合地形,在宿舍底层架空,或半地下作自行车车库,并加以管理。
5.注重校园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统一
高校校园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统一考虑,停车后车辆还要出行,停车是为出行服务的,只要停车好,才能出行好,停和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安排好停车就是为更好的出行。这一点,对于机动车交通尤为重要。
因此,在校园交通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节约造价和充分利用空间;保证车辆安全和利于车辆保养;停车硬件设施建设与管理并重;考虑投资效益,近远期分批规划建设。
(二)落实责任,确保校车运行安全
学校一要建立定期调度和督察制度,定期深入一线,加强监管,落实责任,积极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二要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校车安全管理制度是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具体可以包括:校车安全使用制度。使用制度应该对校车的购置(租赁)、校车的使用、校车的保养、校车的修理、校车的油料、事故责任、事故处理、校车保险及年检等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同时,校车的使用应该有相应的申请程序和使用记录。校车驾驶员责任制度。该制度要规定校车驾驶员的资质(驾龄、准驾车型、违规违法记录等)、驾驶员的责任制度、驾驶员的管理与培训等。三要运用先进技术监控校车运行,如装载车载监视器,定位仪等对车上的时时状况进行监控。
(三)健全制度,强化校园交通管理
制订合法、合理的校园交通管理制度。一是树立“依法治校,以制度管人,以理服人”的理念。二是校园道路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道路”仍有争议,因此,大部分交通事故要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自我管理、内部消化”。三是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
(四)创新方法,提升交通管理实效
改变校园交通管理方法,使之符合学校现实交通状况,要注重学校的开放程度和周边的情况。
①要完善交通标志、标线。高校要在校门口和校区主要干道上设置减速和限速标志,在转弯道口和事故易发地点设置警示标志。如,安装太阳能警示闪灯,提醒机动车减速慢行标志牌,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增设夜间道路照明,增加水泥路坪防滑措施;
②要利用减速带最大限度地降低车速,使校内车辆及外来车辆处处都能受到提醒减速慢行;
③要针对校园内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划出专门的停车位、分道线、斑马线,使校园内车辆与行人更加和谐,道路更加畅通,使车辆停放秩序井然;
④做好对校内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⑤挖掘潜力,增加校内机动车停车位;
⑥利用现代交通视频监控的智能设备(电子测速仪),应用网络技术进行视频采集、影像处理,实现远程监控,条件成熟的可以与110联网,为大学校园的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加强教育宣传,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1.强化交通法律法规
安全教育首先要做好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枠的学习和宣传,培养大学生自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好习惯。学校和老师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和典型事故案例对大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特别是在学生放假离校、返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实习或寻找工作等期间,更要及时做好安全教育;乘坐交通工具或在道路上行走时,要做到“安全第一,宁停不抢,不翻护栏,不闯红灯”。进一步加强学校师生员工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的专项宣传和教育。要着重加强校内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督促司驾人员遵纪守法;要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之中,切实提高师生员工对于交通安全的认知度,提高师生员工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自我保护的自觉性。
2.提高师生交通安全的自我防范能力和交通事故及时有效的处理能力
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
①要及时报案。无论在校外还是在校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及时报案。在校内可以直接报告保卫部门;在校外要立即拨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同时,还应该及时与学校老师和保卫部门取得联系,由学校出面处理有关事宜更有利于事故快速、公正的处理,千万不能与肇事者“私了”。
②要抢救伤员保护好现场。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抢救伤员,对减少伤者痛苦或挽救伤员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遇到有人员受伤时,要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尽量保护好事故现场。事故现场的勘查结论是划分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之一,若现场没有保护好,就会给交通事故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往往会造成“有理说不清”的情况。切记,发生交通事故后,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要保护好事故现场。
③要控制肇事者。若肇事者想逃跑一定要设法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可以拨打公安110报警电话,也可以求助现场周围的热心人帮忙控制,若实在无法控制也要记住肇事车辆的车辆牌号、车型、颜色等特征,为交通事故的侦破和事故处理提供可靠证据线索。做好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安宁与和谐,责任重于泰山。
3.建立校园交通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①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将交通安全纳入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推进“三进”工程,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②组织学生参观交巡警执勤点、检查站,获得直观教育。
③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的征文、调研、辩论和知识竞赛等活动。
④成立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宣传交通安全,维护交通秩序。
⑤请交巡警到高校宣讲交通安全。
⑥在高校网络、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宣传交通安全等。
4.加强校园交通安全宣传
目前,我国高校交通安全宣传的力度和效果与中小学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宣传形式上多数是讲座的方式。以往简单、说教式的、让受教育者如同嚼蜡的宣传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多层面交通参与者的需求。要区分对象,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采取新鲜活泼、为广大交通参与者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采用了媒体这一形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如:美国采用类似市场营销的方式,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交通事故死亡率、恶性事故现场等及时向社会报道,同时穿插专家演讲,甚至让交通事故中的逃生者现场解说,吸引观众,增强宣传效果。同时,也让公众反映交通安全隐患,改善设施,改进执法工作,最终实现全社会的交通安全目标。日本的电台、电视台在每晚的黄金时段都要播报当天的交通要闻和交通安全信息;每年举办春秋季交通安全活动,首相亲自任主席,以示重视。各种传媒工具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的重大意义,并向全国征集交通安全标语,每年收到的交通安全标语达30万条。
我们应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灵活充分的利用现代的大众传媒形式,使高校在校园交通安全教育上取得更好的成果。
①通过学校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引导师生遵守校园交通规则,依法行车,文明驾驶;
②学工部门组织各学院每月召开一个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师生养成“维护校园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习惯;
③组织学校社团每月出一期以“遵守校园交通规则,维护校园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板报,不断提高师生知晓率和参与率;
④安全部门在关键节点组织“交通安全警示”图片展,警示师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六)加强联动,增大管理力度
做好与公安交管部门的联系和配合,首先,加强与当地交巡警的联系与配合,是学校安全管理部门的当然职责。其次,可以加大社会力量对校园交通管理的支持力度。再次,也可以将社会交通安全信息反馈至校内,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