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闻概述
新闻传播通常指的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和观点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关于新闻的定义,中外新闻界有几百种之多。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者徐宝璜认为,“新闻者,乃为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说:“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胡乔木说:“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甘惜分说:“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蔡铭泽说:“新闻是经由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2]
国外对于新闻的定义更是五花八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弗兰克·莫特说:“新闻是报道新近的事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卡迪斯·麦道高说:“对一个足以引起读者兴趣的观念或事情,在不违背正确原则下所作的最新报道,都是新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米切尔·查莱说:“新闻是对事实或意见的及时报道,这种报道,对于相当多的人而言,具有兴趣或重要性,或者兼而有之。”美国的曼切尔认为:“新闻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意料的事情的情况。”德国的道比法特认为:“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日本的小野秀雄认为:“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判,是用最短时距的有规律的连续出现来进行广泛传播的经济范畴的东西。”日本的和田洋一认为:“新闻是当人们生活着的社会环境突然或者急剧地发生了变动,使人们处于新的状态之下,‘瞭望者’判断一旦把变动告诉民众,将会引起民众产生利害感、好奇心、兴趣或正义感,于是决定对变动加以报道,其报道的内容就是新闻。”[3]
新闻的种类繁杂,可以根据多种标准进行分类。通常可以有四种分类标准:(1)按照内容分类,新闻可以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法律新闻、社会新闻等。(2)按照地域分类,新闻可以分为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区新闻等。(3)按照体裁分类,新闻可以分为消息报道、解释性新闻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等。(4)按照性质分类,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新闻报道的主要社会职能是把有报道价值的事件尽快报道出来。在口头媒介中,由于时间有限,讲话人需要选择最主要的信息进行报道。书面传播媒介信息量大,读者大多数是借助空闲的时间阅读,所以通常只选择他们认为重要的、感兴趣的事件来阅读。这就要求新闻报道的语篇要用尽可能小的篇幅提供尽可能大的信息量,选择重要的部分报道,在语篇的展开顺序上先概述事件的主要信息和特点,然后再细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新闻报道需要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继续读下去,所以在表达上要有新鲜感和生动性。
时效性对于新闻非常重要,但有时新闻的时效性要以时宜性为前提。在新闻传播中,哪些事实早报道,哪些情况少报道,哪些问题不报道,都要仔细考虑。新闻不仅是人们未知、欲知的事实,而且是人们应知的事实。采写什么新闻,不采写什么新闻,往往受新闻传播者的观点、立场的影响。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有闻必录。写什么事件可以选择,用哪一个事例可以选择,采取什么角度报道也可以选择。
新闻借助日益进步的传播手段广泛迅速地向社会传播消息,报告事实,并且影响舆论。新闻受到受众信任是新闻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新闻事实真实,言论观点正确,舆论公正合理。新闻报道应该帮助受众开阔视野,获得广泛的信息。因此要扩大新闻的报道面,要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满足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受众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新闻报道在不断扩大报道面的同时还要注重新闻报道的深度,增强新闻的分析性报道。新闻深度报道是对客观事物全景式、立体化的全面报道。这需要新闻通过对事物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映,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引导人们深化对社会生活中各类现象的认识。
人们为了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随时了解周围世界的变动情况。人们需要新闻主要是为了从中获取各种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周围世界发生的与其利益相关的一切信息变动,都是人们所想要知道的。特别是在现代充满信息活动的社会中,生产技术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动,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就需要掌握各方面的信息,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适应情况变动的需要。新闻的社会意义越重大,越能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但新闻的重要性是相对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越近、与受众的思想感情和切身利益的关系越密切,受众就会越关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时刻被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所包围,时刻都在同各种新闻媒介打交道,受到它的影响。现代新闻媒介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它每日每时负载着大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信息,使人们不仅从中获得许多文化知识,而且使人们潜移默化地得到各种文化熏陶,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新闻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一是环境监测;二是使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相关联以适应环境;三是使社会的精神遗产代代相传。美国学者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书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在拉斯韦尔的三个功能之外,又提出了第四个功能——娱乐。
新闻传播作为社会性的交流工具,其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服从于某一社会所特有的传统、规矩和惯例。因此,各个国家、各种文化、各种意识形态和各种政治体制在新闻传播手段、新闻伦理、新闻控制和新闻自由等方面都有差别。
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的客观需要,其发展受到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同时,它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又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新闻传播受制于社会的物质精神条件和—定的社会结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闻传播的每一次重大的变化,总是会导致重大的社会变革,又会给新闻传播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地考察新闻的作用和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