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兵制与战事
一、兵制
八旗兵 清初达斡尔族由黑龙江北部地区迁居嫩江流域后,陆续编入各地的驻防八旗。在二百余年间,充当八旗兵的达斡尔族男丁,始终承担如下三项义务:
1.应征参战。黑龙江将军所辖各地驻防八旗中的达斡尔族官兵,被征调参加的各种战事有67次,累计有67000余人次。每次应征官兵少则500名,多则1000余名。除被调参加抗击外国侵略者和评定国内叛乱的战事外,也参加了镇压白莲教起义、太平军和捻军的军事行动。他们行军参战的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
2.巡逻边境。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根据《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以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为界。当时达斡尔族已经迁居嫩江流域,黑龙江以北变为荒无人烟之地。为了确保这一地区不被俄国侵占,清政府在国境线上设置了分为每年和每三年定期巡逻一次的敖包各四处。巡逻边境敖包的任务,主要由布特哈等地八旗派出达斡尔等族官兵完成。
3.驻守卡伦。始于雍正年间,清政府为加强边防,在黑龙江将军管辖区域,先后设立93个各种卡伦;伊犁将军所辖的区域,在中俄边境上亦设9个卡伦。这102个卡伦,分别由爱辉、呼伦贝尔、莫尔根、布特哈、齐齐哈尔、呼兰等地的驻防八旗和伊犁索伦营派出达斡尔等族官兵轮换驻守。与此同时,达斡尔族八旗兵同其他民族八旗兵一道,参加过修筑爱辉、墨尔根、齐齐哈尔、海拉尔、伊犁、霍尔果斯、塔尔巴哈台等城的工程,以及在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所辖区域内筑设众多卡伦和驿站的劳役。
慷慨悲壮的达斡尔族索伦营官兵及家眷西迁图 油画 李克作
伊犁索伦营 清代伊犁将军所辖驻防八旗之一。清朝平息新疆额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后,将被调参加西征的索伦、达斡尔族官兵编为驻防部队,守卫伊犁等地,每三年由布特哈八旗总管衙门派兵换防。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初,清廷为免去换防部队的长途跋涉,决定新选派的官兵携带家眷,永戍伊犁地区。布特哈八旗总管衙门奉命从达斡尔、索伦二族各选派500名官兵,携带家口,迁往伊犁。被选派的官兵,分别于第二年和第三年抵达目的地后,伊犁将军将他们组建为索伦营八旗,上设领队大臣1员、总管2员,每一总管兼理一翼四旗,每旗各设副总管、佐领、骁骑校等官员。
在霍尔果斯河一带定居务农的达斡尔人被编为右翼的正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在奎屯、萨玛尔地方游牧的索伦人,被编为左翼四旗。两翼士兵各为500名。嘉庆元年(1796年),在索伦营驻防境内,发生一次流行性天花症,索伦人死亡众多,达斡尔人也有死亡,但为数很少。伊犁将军为了保持索伦营八旗,从锡伯营八旗抽调近百户锡伯人,编为索伦营左翼二旗。这时伊犁索伦营八旗的户数和兵额情况较前发生较大的变化:右翼四旗达斡尔族325户,兵丁619名。左翼四旗为188户,兵丁333名,其中索伦镶黄、镶红二旗91户兵丁132名;锡伯正红、镶蓝二旗97户,兵丁201名。达斡尔族兵额占总兵额的66%。伊犁索伦营实际上变为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驻防八旗。驻守和巡察卡伦(哨所),系索伦营官兵的重要职责,在其辖境设有常设卡伦8处,移设、添设卡伦10处。
塔城新满营 清代伊犁将军所辖驻防八旗之一。塔城,即塔尔巴哈台城之简称。原来在塔尔巴哈台地区筑有绥靖城,在同治年间的战火中被夷为废墟。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朝为了恢复该地区的边防,决定修建塔城。光绪十七年(1891年)九月,经过各民族群众三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建成了塔城。清廷任命原伊犁索伦营领队大臣图瓦强阿(达斡尔人)为钦差大臣,负责组建塔城驻防八旗。将居住于和沁阁地方的达斡尔族300余户编为正白、正黄、镶白、镶黄、正蓝、镶红六旗,将从伊犁地区调来的部分锡伯人编为正红、镶蓝二旗,称为塔城新满营。编入该八旗的官兵及其家属,全部迁居城内。
当时的塔城新满营是以达斡尔官兵为主体的驻防八旗。该营八旗士兵,每月操练20天,初一、十五还要点名。每一士兵月饷银一两八钱。由图瓦强阿任领队大臣。未久,官兵们开始在塔城附近开辟9个公地,其中一、二、三公地种马料,四公地种小麦,其余公地种杂粮。图瓦强阿兼任9个公地的总管。官兵们虽有固定的饷银,但经常不能按时按数发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将饷银改为纸币,价值大为降低,许多家庭难以维持生活。因此,达斡尔人开始从塔城迁往农村。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塔城新满营八旗也随之被取缔。
勇号 达斡尔语称“勇士”“英雄”为“巴图如”。《大清历朝实录》《清史稿》皆作“巴图鲁”。清代向立有战功者赏赐勇号。勇号分有两种,其一是仅称曰“巴图鲁”,其二是在“巴图鲁”前加有定语,称曰“某某巴图鲁”。
据初步统计,在200余年间,满族统治者对于效忠清王朝而立过战功的达斡尔族武官,所赏赐的带有定语的勇号有:奋图里巴图鲁、霍钦巴图鲁、达春巴图鲁、哈丰阿巴图鲁、西荣巴图鲁、法尔沙泰巴图鲁、博奇巴图鲁、图萨泰巴图鲁、噶布什克巴图鲁、依勒图里巴图鲁、乌珍巴图鲁、额腾格巴图鲁、札努恩巴图鲁、富尼雅罕巴图鲁、车亨额巴图鲁、阿木尔罕巴图鲁、杨达克巴图鲁、哲布铿额巴图鲁、呼嵩额巴图鲁、札福空巴图鲁、多克希特巴图鲁、裴礼巴图鲁、西林达春巴图鲁、托默欢武巴图鲁、格根图巴图鲁、库尔库巴图鲁、西尔布苏特依巴图鲁、伊精阿巴图鲁、达桑阿巴图鲁、济特固勒忒依巴图鲁、讷恩登额巴图鲁、哈奇祥阿巴图鲁、胡尔察巴图鲁、额木奇巴图鲁、恩特赫恩巴图鲁、克特尔克巴图鲁、伊固木图巴图鲁、亭凯巴图鲁等勇号。与此同时,将他们当中的战功显赫者的图像列于紫光阁、凌烟阁或万寿山玉兰堂。
谥号 清代对于为朝廷效过大力而阵亡者和逝世者追授的名号。不断地被清廷征调参战,曾给达斡尔族造成人口锐减、生产荒废的严重灾难。出征的多数官兵,“不死于锋镝战争之场,即死于溽暑厉疫瘴烟之地”。尤其自道光年间以后,在达斡尔人的族谱中,许多人的名下注有“阵亡”字样,出现了不少“一家三口阵亡及三人内两人阵亡”的悲惨境况。据不完全统计,在200多年间,清统治者为了让达斡尔族后代继续效力于朝廷,为达斡尔族高级文武官员,追授过勤勇、壮节、简敬、果肃、恪僖、清悫、咸毅、威恪、昭武、建威、壮烈、勇毅、忠勇、威毅、壮勇、勇壮、勇恪、威勤、忠靖等谥号,并为他们建祠树碑。
赏恤 据不完全统计,有清一代,由于在各类战争中作战勇敢,立有战功,数十名达斡尔族官员享有不同的荣誉职衔。其中:太子少保者2人、太子太保者1人;被封一至三等男爵者3人;专祠者2人;祀贤良祠者1人;祀昭忠祠者4人;追封建威将军者1人;诰赠武显将军者1人;追封昭武大夫者1人;骑都尉者15人;一至三等轻车都尉4人;云骑尉者10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者6人;恩骑尉者3人。
二、战事
抗击俄国入侵的军队,是清代达斡尔人参加的抗击沙俄入侵、保卫祖国边疆的重要战争之一。
清崇德八年(1643年),以俄国雅库茨克堡统领戈洛文的文书官波雅尔科夫为首的哥萨克“探险队”,进抵精奇里江乌穆列堪河口,建造营地,绑架在河口附近达斡尔族村的酋长道布图勒为人质,勒索貂皮和粮食。他们的这种行径,引起达斡尔人的愤怒,拒不供粮。波雅尔科夫获悉在西拉木迪河口的达斡尔部落贮有大量谷物后,便派50人,长波特罗夫带队前去抢粮。他们勒索到10头犍牛和40筐燕麦后,还将该部落的两位酋长扣为人质,并要求进驻这里的莫日迪齐城堡,遭到都希、科尔帕二位酋长的拒绝。哥萨克们发起强占城堡的攻势。气愤的达斡尔人,从城堡内外拿起弓箭、刀剑和长矛,骑马夹击敌军,杀敌10人,俘虏10人,其余哥萨克大都负伤,只好逃回在乌穆列堪河口的营地。由于经常遭到达斡尔人的反抗围攻,不敢走出营地的入侵军饿死不少。顺治元年(1644年),波雅尔科夫与前来的50人在长米宁会合后,率领损失过半的残部,顺精奇里江南下黑龙江,而其东行的先遣队25人,则在途中被联合起来的达斡尔人和满洲人所歼灭。
达斡尔族英勇无畏抗击沙俄侵略图
顺治七年(1650年),以哈巴罗夫为首的俄国东侵军,侵抵黑龙江上游地区,一路上遇到撤离一空的几座城堡,发现达斡尔人实行了战略转移,哈巴罗夫深知兵力不足,把队伍交由斯捷潘诺夫指挥,只身返回雅库茨克堡招兵求援。斯捷潘诺夫向达斡尔酋长希勒嘎尼的临时驻地发动12次进攻,都被打退。转攻达斡尔人回来守卫的雅克萨城,始终未能攻克。哈巴罗夫带领援兵归来,强攻雅克萨城,达斡尔人顽强抵抗,因伤亡越来越多,弃城转移。
顺治八年(1651年)六月,据守贵古达尔城堡的达斡尔人,在贵古达尔等酋长指挥下,同拥有火枪、火炮、铠甲和盾牌的哈巴罗夫敌军,展开了一场罕见的浴血恶战。在两天一夜的鏖战中,近700名守城男子无一投降者,全部壮烈阵亡。当哈巴罗夫率队袭击托古勒金城时,也遭到达斡尔人的抵抗。敌军将托勒嘎、图荣察两位酋长押为人质,勒令居民交纳貂皮和供应粮食。后来根据托勒嘎酋长的割辫暗示,居民们带着粮食和牲畜,夜渡黑龙江南迁,使哈巴罗夫以托古勒金城为据点四出攻略的计划遭到破产。
顺治九年(1652年),500名达斡尔人,配合宁古塔章京海色的军队,参加乌扎拉战斗,给敌军以重创。从顺治十一年(1654年)至十七年(1660年)间,达斡尔人配合清军将领明安达礼、沙尔呼达、巴海等人的队伍,参加了在库玛尔河口、松花江口和古法坛村攻击俄国东侵军的战斗。
雅克萨战役,是清代达斡尔人参加的抗击沙俄入侵、保卫祖国边疆的重要战争之一。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夏,原籍为雅克萨城的达斡尔族副总管倍勒尔,受清朝副都统马拉之派遣,前往雅克萨城执行侦察任务。倍勒尔带领数名官兵,扮为猎民,探明了俄国军队在雅克萨城内外的设防、人数、贮粮等情况,并俘获其哨兵归来,受到理藩院的奖赏。第二年(1686年)二月,倍勒尔再次奉命带领由本族三十余名勇士组成的侦察小队,潜回雅克萨侦察敌情,探明城内设防及其兵员数额,俘获敌军7名哨兵而归,为清军围攻雅克萨城敌军提供了重要情报。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由布特哈地方调遣在额苏里屯垦的500名达斡尔族官兵,被编入以彭春为统帅的清军。六月二十四日,清军水陆列阵,包围雅克萨城,开始与俄军交战,并向城内炮击。在伤亡严重的情况下,俄军头目托尔布津率部投降,并在立下决不再来侵占雅克萨城的誓言后,带领所剩人员撤回尼布楚城。第一次雅克萨战役胜利结束。时过两个多月,托尔布津不信守誓言,伙同前来的援军头目拜顿,重占雅克萨空城,并修筑工事。清朝政府决定再次出兵收复雅克萨城。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屯垦额苏里地方的500名达斡尔族官兵,又被编入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为统帅的清军序列。七月二十三日起,清军发动一系列攻势,夺取雅克萨城的部分外围据点,俄军多次反扑,均被击退。清军知道自己的武器不适合于攻坚作战,便采取长期围困雅克萨城的战术。在五个月的包围和继续的小型战斗中,俄军大多数战亡和病死,只剩一百几十人,而且粮食不足,弹药殆尽。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清军在中俄北京停战谈判后,实行了单方面撤军,结束了第二次雅克萨战役。
平定准噶尔部,是清代达斡尔人参加的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漫长战争之一。准噶尔部原是额鲁特蒙古的四卫拉特部之一,后来逐渐强大起来,占据了新疆天山南北和青海大部。
康熙十年(1671年)噶尔丹获取准噶尔汗位,试图控制所有的蒙古地区,不断地扩张,向蒙古各部发动战争,严重地破坏了清王朝在蒙古地区已建立的统治秩序。康熙皇帝曾于1691年、1696年、1697年三次亲征,剿灭了准噶尔叛军。其后准噶尔部的几任汗王又不断起兵反清,清王朝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也不断地针对准噶尔用兵,战争先后在内外蒙古、宁夏、青海、西藏、新疆等广大地区持续了八十多年。至少从1696年康熙二次亲征准噶尔开始,就有了达斡尔族官兵参战的记录,以后不断增多。
据初步统计,仅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间,黑龙江将军管辖的爱辉、墨尔根、布特哈、齐齐哈尔、呼伦贝尔等地区,累计约有17500名达斡尔族官兵,被调参加了平息噶尔丹及其后继者策妄阿拉布坦、阿睦尔撒纳叛军的战役。其中,仅布特哈一地,以达斡尔族为主的官兵,为平息上述叛乱而被调参战者就达7500人次。出征的布特哈地区官兵,往往在他乡异地转战数年,历时最长者竟有11年之久,才得以返乡。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朝灭掉准噶尔汗国后,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在伊犁地区设置了包括“索伦营”在内的驻军,一些达斡尔族官兵又开始了在新疆的驻防戍边生活。
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叛乱,是清代达斡尔人参加的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重要战争之一。大小金川,是四川西部大渡河上游的两个支流。
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出兵攻掠革布什扎和明正两土司,四川巡抚派兵弹压,反为所败。川陕总督张广泗统三万大军进剿,仍未能平息叛乱。鉴于此情,清廷在从关内数省扩充兵力的同时,由布特哈、呼伦贝尔二地八旗挑选达斡尔、索伦兵1000名,派往金川助剿。于是,岳钟琪率大军攻打勒乌围,莎罗奔等叛乱头目求降,金川得以平定。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金川叛乱再起。莎罗奔之孙索诺木,小金川土司泽旺之子僧格桑,合力与清军交战,几次大败清军。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廷命阿桂为定西将军,命令京城的健锐营和火器营官兵,以及由齐齐哈尔、布特哈二地八旗征调的达斡尔、索伦骑兵2000名,开赴四川军营。清军先克小金川后进军大金川,逼近勒乌围,索诺木鸩死僧格桑,向清军献尸乞降。阿桂不允,继续进攻。
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军攻破勒乌围,索诺木逃往刮耳崖。翌年初,清军围困刮耳崖,索诺木走投无路,与其祖父莎罗奔及家族部众2000人出降,至此大小金川叛乱方告平息。
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的战争,是清代达斡尔人参加过的抗击外国入侵、保卫祖国边疆的战事之一。18世纪中叶,廓尔喀族首领统治了尼泊尔,建立起新王朝,开始向外扩张势力。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以西藏当局征收贸易税太重为由,派兵占据后藏聂拉木、宗喀、济咙三处地方。清廷派巴忠却以迁就敷衍了事,令西藏当局与廓尔喀议和,许以每年付九千三百两银的地租买回被占领土。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以索取地租为借口,再度进犯西藏,深入到日喀则,占领扎什伦布寺,将六世班禅遗留的金银财物、法器珍宝抢劫一空,并到处烧杀掠夺。清廷闻讯,决心进行反击廓尔喀入侵的战争。即命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奎林为参赞,调兵入藏。据《清高宗实录》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丁丑记载,由布特哈、呼伦贝尔二地八旗抽调的达斡尔、索伦2000骑兵,由副都统乌什哈达、岱森保带领前往西藏参加征剿廓尔喀入侵军。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六月至八月间,在藏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收复擦木、玛噶尔、辖尔甲、济咙等寨,并攻克廓尔喀境内不少要隘,不仅把入侵军逐出西藏,而且进军到据加德满都仅有32千米的纳瓦科特。廓尔喀统治者拉特纳不巴都尔等人向清政府乞降并保证:退回在扎什伦布寺抢劫的所有金银财物和法器珍宝,今后永不侵犯西藏。福康安接受停战条件,奉命撤兵返回西藏。
平息张格尔叛乱的战役,是清代达斡尔人参加过的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重大战事之一。清道光四年(1824年),新疆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张格尔,在浩罕统治者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支持下,纠合匪贼,多次窜扰南疆边卡,被官军击败逃逸。道光六年(1826年),张格尔又纠集数百人潜回南疆,煽惑部分群众掀起叛乱,伙同浩罕侵略军,攻陷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四城。清政府命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调集五省官兵三万余人,其中调自黑龙江的达斡尔、索伦马队1500人、伊犁索伦营和锡伯营马队1000人。会师于阿克苏后,在柯尔坪大破叛军。
道光七年(1827年),清军攻击沙布都尔庄,马队分为左右两翼,横截敌阵,叛军大败而逃。清军乘胜克复所失四城。张格尔战败后,重新纠集五百多人,窜扰到喀什噶尔附近。参赞大臣杨芳率军追击,逃入喀尔铁盖山的张格尔为清兵所擒获,被解至北京处死。
在历时一年半的平息张格尔叛乱战争中,原驻防伊犁的达斡尔族官兵和从黑龙江赶赴战场的达斡尔人,都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
镇压太平军、捻军,是清代达斡尔人曾参加的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历史事件。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洪秀全、杨秀清等人起兵于广西金田村,称太平军。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军攻破永安城,建国号为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清廷为了镇压势力日盛的太平军,调集驻防各地的大批军队,对太平军进行了长期的堵剿。仅在咸丰三年(1853年)至咸丰六年(1856年),三次征调黑龙江马队精兵3500名,其中奉调参战的达斡尔族官兵约有2000名。通过上百次的大小战斗,于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完全镇压了历时十五年、足迹遍及关内十七省的太平军。
咸丰二年(1852年),以张乐行为首的捻军起义于山东,遂入海州、鹿邑等地。翌年占据雉河集,其势益盛。咸丰四年(1854年),捻军一分为二:东捻以任化邦、赖文光为首,率军入皖;西捻以张宗禹为首,率军入陕。清政府为了镇压捻军,调动各地驻军围剿。
从咸丰八年(1858年)至同治六年(1867年),在奉调的黑龙江马队精兵2500中,有达斡尔族官兵1000名,如齐齐哈尔达斡尔人舒通额,海拉尔达斡尔人恒龄等,都曾率部在关内数省参加了围剿捻军的多次战斗。同治六年(1867年)和七年(1868年),东捻和西捻分别为清军所灭。
参加鸦片战争抗击英法联军,是清代达斡尔人曾参加的维护国家尊严的惨烈战争之一。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和咸丰六年(1856年),分别爆发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驻防浙江的500名达斡尔马队官兵,在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裕谦的指挥下,与各族官兵共同参加了在定海、镇海等地抗击英国军队的战斗。从扬威将军奕经戍守镇海的达斡尔族头等侍卫明庆,击沉英舰一艘,即被擢为正黄旗蒙古副都统。
与此同时,为防英军北犯,编入由2000名精兵组成的黑龙江马队的达斡尔族官兵,在御前大臣兼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的督战下,奉命参加了迎击在大沽口登陆的英法联军的战斗,敌方不仅伤亡数百人,而且十余艘舰艇也被炮台官兵击沉击伤,英军司令何伯中弹受重伤,不得不撤兵而去。1860年8月,英法联军增调兵力,从北塘海口登岸,清军顽强抵抗。天津海防失陷后,黑龙江马队中的达斡尔族官兵,又参加了在通州等地抗击侵略军的几次激战,副都统的德兴阿率马队1000人参加了其中最惨烈的巴里桥之战。
反抗侵略血战八国联军,是清末达斡尔人参加过的维护国家尊严的悲壮战争之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美、法、德、日、意、奥、俄等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俄国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借口,调集17万大军,分兵五路入侵东北全境。守卫在精奇里江口以东地区的达斡尔族官兵,在爱辉副都统凤翔指挥下将俄国骑兵打出江东64屯。俄军重兵反扑,清军寡不敌众,退守爱辉城,黑龙江北岸的64屯民众惨遭屠杀,投江溺亡者不计其数。未久,爱辉、墨尔根、海拉尔等城相继沦陷。当爱辉城失守时,达斡尔等族官兵阵亡者105名,受伤者68名。参加抗击入侵俄军战斗的布特哈地区的达斡尔等族官兵,其伤亡情况尤为严重。《黑龙江志稿》卷五十九记载:“各处阵亡官兵,布特哈即补佐领莫林阿等五十四员,兵丹九百七十五名。……其临阵受伤官兵,骁骑校忠山等四百七十三员”。
在这次战役中,为守爱辉城指挥作战而阵亡的布特哈正黄旗佐领得依奔,被清朝政府诰授昭武大夫,在其家乡树碑(此碑至今仍存在),旌表他为国捐躯的事迹。驻防在京津和东海沿岸的达斡尔族官兵,也与各族官兵一起,参加了抗击其他外国入侵者的战斗。
讨伐缅军战役清代达斡尔人参加过的抗击外国入侵、保卫祖国边疆的重要战事之一。18世纪中叶,廓尔喀族首领统治了尼泊尔,建立起新的王朝。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缅甸军队开始侵犯云南边境。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云南官军与缅甸入侵军先后战于新街、底麻江、木邦等地,接连败于缅军。由于作战不利,清廷先后将两任云贵总督“赐死”。
《清高宗实录》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二月癸酉记载:“谕军机大臣等,前降旨命于索伦、达呼尔兵内,拣派二千名,以备征缅调遣”。翌年春正月辛卯记载:“谕军机大臣等,著传谕黑龙江将军傅玉,于索伦、达呼尔兵内,再派年力精壮者一千名。”这两次奉调前往云南征伐缅军的3000名达斡尔、索伦骑兵,是由齐齐哈尔、布特哈、墨尔根、爱辉、呼兰、呼伦贝尔等地八旗选派的。
此外,伊犁将军明瑞奉命前往云南征剿缅军时,还从伊犁索伦营抽调了一队达斡尔、索伦骑兵参战。编入清军的达斡尔骑兵,与各族战士们一起,在阿桂、伊勒图、乌三泰等将领督师下,参加了攻剿缅军、收复云南失地的多次战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