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历史与新闻传播的发展概况
一、中国历史的简要回顾
研究中国国际新闻传播史,有必要先简要地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概貌,尤其是与中外交流和国际新闻传播有关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朝。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很大发展,人口达到5000万。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从长安(今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的道路,中国的丝织品经此西运,被称为“丝绸之路”。随着东西方交往的密切,佛教于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公元105年,蔡伦总结民间造纸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
汉以后,经历了三国、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他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627~649年在位,由于他实行开明的政策,把中国封建时期的繁荣昌盛推向了顶峰。当时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水陆交通纵横交错,纺织、染色、陶瓷、冶炼、造船等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7世纪60年代,中国的力量扩展到中亚的许多城邦。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唐朝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频繁的时期。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960~1279年)。宋朝曾先后有北宋、南宋,南宋时政权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推广到南方,促进了南方区域的经济开发。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术均居世界前列,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这是人类印刷史上的重大事件。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271~1368年),定都北京。1279年灭南宋。忽必烈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多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及云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统一。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至宋元时期传到世界各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其子朱棣1403年即位后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并于1421年迁都北京。1405年至1433年,他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海上远航,途经东南亚各国、印度洋、波斯湾、马尔代夫群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这是哥伦布时代以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海上探险。郑和在航海活动中,与亚非各国进行了和平友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随着郑和下西洋,侨居南洋的人增多了。他们带去生产技术并积极参加居住国的建设。华侨种水稻、茶叶、甘蔗、橡胶等,有的还经营锡矿、金矿,使当地的经济繁荣起来。回顾16世纪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开辟,各国闭塞的局面打破了。在文化交流中,各国人民都可以从中受益。从封闭走向开放,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规律。
郑和下西洋
明朝后期,满族人于1644年建立清朝(1644~1911年),定都北京。清朝皇帝康熙(1661~1722年在位)统一了台湾,遏止了沙俄的入侵,还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康熙的统治下,中国疆土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19世纪初,清王朝衰败。在这一时期,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清政府力图查禁鸦片。英国为保护鸦片贸易,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最后同英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后,英、美、法、俄、日等国家不断强迫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引发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 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 1945年)和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1945年以后,经过三年的战争,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6年以前是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革”使中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革”结束后,中国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79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新闻传播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在中国,“新闻”一词诞生于唐代。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且有国际交往。这种形势促进了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当时传播工具如笔、墨、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包括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宋代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变成了中央报纸,内容只是朝政简报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
民间报纸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但由于小报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以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明代邸报在形式上有了重大发展,公元1638年开始采用活字印刷。
三、中国近现代的新闻传播
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历史始于19世纪。1833年,德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定期中文报纸。在此后半个世纪里,外商和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近300种报纸。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护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办报热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的报纸。不仅国会中的大党办了一大批报纸,连党员人数不多的十几个小党,也纷纷办起了自己的报纸。在野的政党和政客们办报,掌权的封建军阀也办报。袁世凯一方面对反对他的报纸严行查禁和迫害,一方面自己派人办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也是这样,国会内的各政治派系,北洋系统内的直系奉系皖系等各路军阀,和分疆而治的各个地方实力派,都办有自己的报纸,如奉系的《东方时报》、皖系的《公言报》、直系的《正义报》。这一时期北京先后出版过90多种报纸。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各地开始出现了大量新报刊。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新闻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报刊数量保持增长态势,同时通讯社也得到了发展,1926年全国共有通讯社155家。无线电广播事业也开始在中国出现。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统区涌现了一大批抗日救亡报刊。在沦陷区,日伪新闻业处于垄断地位。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建立了通讯社、报刊和广播电台。但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在外国租界里创办了抗日爱国报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了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党报系统、新华通讯社系统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电台系统。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公私合营与私营报纸并存,其中党报、国营报纸占绝对优势。这时的私营报纸多在华东地区,其中14家在上海出版,如《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英文《字林西报》、英文《密勒氏评论报》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报道是宣传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分社在朝鲜前线成立,北京、天津、沈阳的广播工作者组成了“抗美援朝广播收音工作团”,活跃在战地。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战地新闻摄影队,紧跟部队进行实地拍摄。
1958年,全国新闻机构以“大跃进”为中心,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大跃进”的宣传虚假掩盖了真实,高调排斥了真话,声势大、变化快、调子高成了“大跃进”宣传报道的特征。
“文革”十年,中国新闻业特别是报刊出版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相对于报刊说来,这一时期的通讯社和广播电视事业有一定的发展,但也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新闻业快速发展,媒体数量大量增加,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新闻传播网,结构布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媒体普遍进行了新闻改革,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各媒体除了政治、经济新闻外,还大量报道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科技成就、社会新闻、环境保护、自然趣闻等。
中国现在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品种、多特色的新闻媒体结构。从报业来说,有日报、晨报、晚报,有中央一级的报,也有各级政府的报,有行业报、专业报,也有人民团体办的报。中国的报业集团最早在广东出现,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两大报业集团1998年6月8日成立,成为首批中央级的报业集团,从此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新闻界与外国新闻界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中国新闻业的重要方面。中国记协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曾是中外新闻界交流与交往活动最重要的组织机构之一。现在,中国新闻界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界有交往关系,中外新闻界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发展得更加经常、广泛和深入。近年来,每年仅由中国记协接待和派出的新闻代表团就有50个左右。同样,中国大陆新闻界也加强了与香港、澳门、台湾新闻界的交流与合作,开拓了视野,增进了互相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