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有一家独特的反法西斯广播电台,这就是“苏联呼声”广播电台。苏联呼声台在内容上不涉及抗日战争、亚洲问题及太平洋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友人绿川英子等也积极参加了反对日本侵略的广播宣传活动。

第三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

一、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新闻广播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对外广播发展起来了。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1941年12月3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日语广播开始播音。最初开办的日语广播以侵华日军为对象,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1947年9月11日,设在河北省涉县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增办了英语广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直转战在东北的抗日联军,配合苏联红军消灭了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使沦陷十多年的东北回到了人民手中。东北解放后,随着人民抗日武装进城,中共在各地组织了接收班子,接收敌伪的报纸和广播电台,并且把它们改造成人民的广播电台。在接收大连、通化、齐齐哈尔、延吉等敌伪广播电台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留用的电台技术人员。同时为了尽快培养自己的电台技术干部,各地电台主管部门还抽调了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干部战士和青年学生到电台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电台工作的有关技术知识,并且利用电台拆迁、重建、改建等机会,很快掌握了电台技术,摆脱了依赖留用技术人员的状况。

1946年6月,延安广播电台制订了一份关于广播工作的规章制度——《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这份文件确定了语言广播部的具体业务:研究语言广播的宣传工作,编写语言广播稿件和组织广播节目,指导播音工作。在广播稿件内容的配备和编写方面,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每日广播的内容“歌颂光明要多于揭露黑暗”;在编写上要注意“选择场面较大或真正典型的材料”,“力求完整与有系统”,“要生动,有趣味”;在语言的表达上,规定“要用普通话的口语,句子要短,用字用词要力求念起来一听就懂,并要注意音韵优美与响亮”,“电文中有文言或难懂的字句,应加注必要的通俗的口语翻译”。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国际新闻广播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的中央台增加了战争新闻的报道。在日军飞机连续轰炸中,中央台虽然有损失,但是没有中断播音。11月初,日军进逼南京,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人员开始疏散。20日,国民党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三天后,中央台停止了在南京的播音,随后将部分广播设备拆卸运往重庆。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有一家独特的反法西斯广播电台,这就是“苏联呼声”广播电台。抗战爆发前,苏联在上海设有领事馆,塔斯社在上海设有分社。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为加强在上海的宣传工作,以苏商的名义创办了中文版的《时代》周刊和苏联呼声广播电台。苏联呼声广播电台于1941年9月27日开始播音,使用上海话、广州话以及俄语、英语、德语播送新闻节目。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苏之间没有宣战,所以日本对苏联呼声广播电台未加干涉。苏联呼声台在内容上不涉及抗日战争、亚洲问题及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呼声电台遭到日军的查封。但几天后日本就宣布无条件投降,该台随即恢复了播音。

上海是旧中国广播电台最集中的地方,20多座广播电台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播宣传。上海市各界代表组成抗敌后援会,组织上海市民援助前线抗日将士,邀请各界爱国人士到电台发表抗日救亡的广播演说。抗敌后援会下设宣传委员会所属的国内宣传部内专门设有广播组。1937年8月10日到29日,抗敌后援会组织上海各界名人在上海、华美、大中华和中西4家广播电台举行筹募救国捐广播演讲。9月,抗敌后援会与中国特种教育联合会举办广播演讲,每日两次,每次由两人分别在两家电台同时演讲,其他电台进行转播。同时还聘请专人分别以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日语、朝鲜语进行对外广播,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10月20日,宋庆龄到美商RCA广播电台发表了题为《中国走向民主的途中》的英语广播演讲。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友人绿川英子等也积极参加了反对日本侵略的广播宣传活动。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国民党由于得到英美在广播设备方面的多次援助,广播事业逐步恢复并有了新的发展,开办了对国外的广播。1939年2月6日,用英国提供的广播设备在重庆建立的中央短波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发射功率为35千瓦。1940年1月,该台定名为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称是“Voice of China”。该台办有对欧洲、北美、苏联东部及中国东北部、对日军、对华南和东南亚以及苏联的6套广播节目,分别使用英语、德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越南语、马来语、泰语、缅甸语、朝鲜语、印地语以及国语和厦门话、广州话等播音,最多时达20多个语种和汉语方言,每天播音十多个小时。

国际台的节目内容以新闻和时事述评为主,几乎全部采用中央社电讯稿和《中央日报》刊登的新闻和评论,以及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和英国新闻处提供的稿件。英美广播公司的记者通过中宣部国际宣传处的介绍,即可到国际台直接播出自编的节目,并通过中国的广播电台转播。国际台每天晚上有一到两小时的对美国广播的英语记录节目,由旧金山专门机构收录转播。当时除国际台办有对国外广播外,昆明广播电台、贵阳广播电台也用英语、日语、马来语、法语、越南语、缅甸语进行对外广播。

三、日伪占领区的国际新闻广播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先后占据了中国东北仅有的两座广播电台——沈阳广播电台和哈尔滨广播电台。1931年10月26日,日军控制下的沈阳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32年7月,哈尔滨广播电台在日军抢占停播6个月以后恢复了播音。

1932年3月9日,日本侵略者扶持的伪“满洲国”在“新京”(即长春)成立。同年10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由沈阳迁至长春,主管通信、广播事务的关东军特殊通信部也迁至长春,同时在“新京电话局”内设立演播室,以“奉天放送局新京演奏所”的名义开始播音。

伪满从1936年11月实行的日语和汉语广播由于收听对象不同,节目设置也不一样。前者侧重新闻报道,使在东北的日本人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后者侧重政治欺骗,向中国人灌输殖民地思想。[6]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从1939年7月开始,伪满电台开办了对欧洲、北美西部和苏联远东一带的短波定向广播,使用的语种有汉语、英语、日语、俄语、蒙古语、法语和德语等7种语言。这种对外广播的目的在于向外宣扬日本“王道乐土的建国精神”。日本侵略者还利用伪满广播与德国、意大利电台交换节目,以加强德、意、日法西斯军事联盟的关系。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在占领上海之后,利用原国民党的两座广播电台的设备,建立起日伪“大上海广播电台”,作为日本占领军的喉舌。1938年,日本侵略者将绥远省和察哈尔省(今河北省和山西省的北部及内蒙古中部)称为“蒙疆”地区,随后又成立了控制这个地区广播事业的伪“蒙疆广播协会”,先后在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办起广播电台。其中,张家口广播电台于1937年9月10日开始播音,当时为华北地区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1943年起分两台播出,第一台以汉语为主,兼有蒙语节目,发射功率500瓦;第二台为日语广播,发射功率10千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