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际互联网的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的通常过程是: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发布——反馈。互联网的影响贯穿了这一过程。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新闻采集,借助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记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上搜索到无止境的信息,接触到以前接触不到的信息,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记者还可以进行网上调查,迅速获得反馈,普通网民也可以直接走进报道的视野中。今天无论是网上在线媒体还是传统媒体的记者,在互联网上搜寻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采访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调查表明,上网作为获取新闻线索和新闻采访的手段,其地位已仅次于报纸记者的面对面采访和杂志记者的电话采访。互联网上的新闻报道与传统新闻报道也有很大不同。数字化使多媒体报道在网上十分普遍,现在,记者、编辑在写作和加工稿件时,都将文字、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材料合起来处理。互联网出现后,由于新闻的发布不需经过太多环节,所以即时地发布新闻已成为可能。
由于互联网是国际性的,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国外媒体的网站,在这些网站上每天都要刊出大量的新闻报道。国际风云变幻,世界奇闻异事,全球科技进展,四海文化景观,互联网上尽在其中。在现代社会中,客观世界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无穷无尽,对获得的大量的资料和素材,往往要进行精致的剪裁、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由于互联网具有无国界性,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视野会更加广阔,思维会更加敏锐,看问题的方法也会更全面,会更有一种宏观的全球性的眼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国际新闻传播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对国际事件的报道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为国际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网络传播使全球信息一体化成为现实,国家与民族的疆域被打破,作为产品形态的新闻不再有以前那种国内与国际之分了,因为任何国内新闻同时都是国际新闻,因此,传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网络时代获得了巨大拓展。此外,传受双方在信息生产与消费方式上已发生显着变化。信息社会的受众越来越倾向于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新闻内容,为了满足受众日趋多样、越来越挑剔的要求,传媒机构正在经历从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的演进过程。
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是由少数人掌握信息来源,通过媒体的制作,向公众进行传播。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在这种情况下,受众很容易被传媒操纵。而网络打破了这种传播中的不平衡现象。每一位上网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和发布者。网络不仅做到了媒体与网民之间的沟通,而且实现了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传播。交互性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正是在这一点上网络传播表现出了和传统的大众传播的本质区别。
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常常是单一媒体的,而国际互联网上的传播方式是多媒体的。书信、传真和报纸通过文字和图片传递信息,电话和广播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电视实现了声像合一,但是不能回放和重播。而在国际互联网上,用户既能读到文字报道的即时新闻,又能看到照片,既能听到广播,又能欣赏到电视,还能根据需要随时定格、回放或打印。
传统媒介传播的容量是有限的。报纸无论怎么扩版,广播电视无论怎么增加频道,它们能承载的内容总是有限的,而国际互联网由于实现了所有联网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传播的容量来看,网络媒介传播的内容几乎是无限的。在网上输入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往往就是成千上万条信息。传统媒体的信息彼此之间比较孤立,而网络依照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超链接的技术手段,信息被编织成一张大网。这大大加强了信息之间的联系。网络信息的这种结构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让我们更多地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
传统媒介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其影响力大多是区域性的,而国际互联网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全球交流。在国际互联网上,任何人发布的信息在瞬间就可到达全球任何一台联网的电脑终端。在人际交往方面,国际互联网也大大拓展了我们交往的空间,使我们能够很容易地和生活在千万里之外的人交往。这种全球性的视野将赋予网络时代的人们更宏观和更开放的思路。
今天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由于难以对隐蔽的传播者进行管理和约束,网络成了畅所欲言、为所欲为的地方。它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说”的自由和“知”的权利。网络上信息的不同信息源之间的互相印证,可以使受众更有可能接近事物的真相。但是有的人滥用传播自由,传播大量垃圾信息,增加了人们获得有效信息的难度。网上假新闻泛滥是网络媒体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和共享能够极大地扩大传播效果,从而使假新闻造成的影响比传统媒体造成的影响更加恶劣。例如,2000年3月29日中午11暶07,中国日报网站发布了一则简短的编译新闻:“美国有线新闻网3月28日报道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出席洛杉矶的一个慈善活动时遭到暗杀死亡。”十几分钟内,搜狐、新浪、网易、人民网、雅虎中国等数十家网络媒体纷纷转载。新闻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但是半个多小时以后,该新闻被证实为假新闻。这次事件被称为中国网络媒体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报道失误。由此可以看到,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的真正严重之处在于其互联互通、高效快速的特点加大了这种危害。
网络传播虽然倡导传播权的普遍分享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但由于不同传播主体的政治、经济实力的不同,他们所拥有的网络传播能力差别仍然很大。网络传播中大量的信息呈现单向流动的趋势,即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这种信息的单向流动会给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网络传播在带给我们自由、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深入探索网络传播的规律,对网络传播加以适当的管理和控制,扬其长,避其短,更好地利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
在网络传播时代,数字化的传播手段、网络的即时发布特性省去了传统媒体冗长的制作过程,使信息可以做到即时传送、随时刷新。近年来在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澳门回归、“9·11”事件和美英轰炸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的时效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优势非常明显:网络新闻信息的制作环节不像传统媒体的信息制作环节那样繁琐,与印刷媒介相比,没有了制作胶片和印刷的程序,直接在电脑上制作后便可以送上网络投入传播,这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之快是其它传播媒体无法与之相比的。
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与印刷媒体相比,读者阅读网络电子刊物无需去邮寄订单、订费,只需打开计算机接通互联网就可以直接浏览刊物内容。此外,读者对自己所需的信息内容可以自主进行选择,而不必受广播电视的播放时间或报刊的邮发时间的限制。
网络新闻传播的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地贮存信息,运行各种信息数据库,使得读者可以对历史文件随时进行检索。对新闻传播来说,网络传播的这一重要功能开拓了实施"深度报道"的新的纵深途径,它能够保证读者对新闻发生的广阔背景及所波及的影响进行全程观察,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生存环境发生的真实变化。在国际互联网的新闻传播领域,一些传统的界线正在消失:(1)传播区域的界线。新闻信息一经上网,在地域空间上立即可以覆盖全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这样,任何一家本来有着信息传播地域界限的报刊、电台和电视台,在国际互联网上都会成为世界性的传播媒体。(2)刊期的界线。一个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梯度发布信息,即时更新、日更新、周更新、月更新会并存于一个新闻网站中。以往新闻传媒特别是报刊媒体的刊期界线,在网际信息传播中已经开始消失。由于网络信息的制作程序较之其它媒体的信息制作已经简化,加之计算机特有的成本低而容量大的信息存储能力,就使得网络信息传播拥有了巨大的时间弹性和内容结构组合上的最大的灵活度。(3)各类传媒传播方式的界线。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同时调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形成全方位的多媒体动态立体信息传播效应,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运行各种内容丰富的信息数据库,以往各种新闻传播媒体独有的优势,在网际新闻传播中已经开始融为一体,并且化合成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