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主体的修改的分析介绍

新闻主体的修改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新闻弄虚作假,无中生有,扩大成绩报道,夸大不喜欢的东西的危害,误导公众,这方面的教训十分深刻。这些问题的存在,实际上是不正之风在新闻领域的表现,是不愿意深入研究新闻事实本身价值的懒汉思想所致。在有的国家,这甚至成为启动司法改革的背景之一。校领导向焦敏之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并赠送了礼品,对焦老表示了谢意。

四、新闻主体的修改[7]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自然也是编辑修改的重中之重。

(一)剔除凭想象写成的内容和虚构的细节

例:

往事如烟……

——40年后的陈道明追忆“三年一帝”的生活

公元2024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年逾古稀的陈道明在女儿陈格格的搀扶下,坐到写字台前撰写有关自己艺术生涯的回忆文章。当他写到1984年的时候,笔不由得停了下来,显然,那是个不平常的年头。那一年,他开始在大型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中扮演中年溥仪,这一演,就是三个春秋……

新闻不是文学作品,决不可虚构和凭空想象,不能把新闻和文学混为一谈,这是一条铁的要求,决不能动摇。新闻必须是记录“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必须写作者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实,而上述这段文字为了追求“新颖”,所写的时间、事件都属于子虚乌有,因此违背了新闻的一般原则,不能放行,要坚决删除。

再如:

他为何走上绝路?

今年6月,凤台县茅仙洞的一片小树林中,有个20多岁的青年愁容满面。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泪水不断。一包烟很快抽完了,青年缓缓地站起身来,将一根绳子拴在树上打了个活套,又万分不舍地望了一眼几里外的村庄,擦擦眼泪,把头伸进了绳套。

(以下交代这个青年在致富之后又如何染上赌博恶习,输尽家产,迫不得已走上绝路。)

这一情节,显然是虚构的。谁在那儿看到这个青年“愁容满面”?谁看到他“将一根绳子拴在树上打了个活套”?谁又看到他“把头伸进了绳套”?这一切都是凭空想象,因为文章的结尾写得很清楚:“当家人发现遗书找到他时,他吊死在树上已经一天一夜了。”对于这样完全虚构出来的情节,决不能放行。

(二)删去差强人意的评论

如:

没收违纪轿车公开拍卖记

重庆市政府没收违纪购买的超豪华轿车并公开拍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在重庆市的大街小巷、厂矿企业飞传开来。人们喜上眉梢:惩治以权谋私者,市政府这回可动真格的啦!

文章在写完拍卖过程后接着写道:

两辆轿车顺利地拍卖了,政府满意,企业满意,职工满意,人民群众也满意。

郑兴东教授主编的《不能这样写》一书指出,新闻只向读者报道事实,一般不进行价值评判,要把结论留给读者去做,这是写新闻的一般原则,也是尊重读者的一种表现。但有些作者写新闻,生怕读者不能理解新闻的意义,硬要在新闻的结尾处或其他什么地方贴上价值标签,把自己对新闻的价值判断硬说成是读者的价值判断,差强人意,这是不对的,遇到这样的稿件,应该毫不留情地将这些内容删去。

(三)成绩报道要合乎常理

“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的一大伤害,就是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盛行,至今仍有其残留的痕迹。表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新闻弄虚作假,无中生有,扩大成绩报道,夸大不喜欢的东西的危害,误导公众,这方面的教训十分深刻。

19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北京市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总裁沈太福结识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的记者蔡原江。1991年,沈太福邀请蔡原江兼任该公司《长城内外》杂志编辑,蔡原江欣然允诺。1992年6月,蔡原江受沈太福之托,约请《科技日报》记者孙树兴等随沈太福飞往海南,报道长城机电公司的集资活动。回北京后,孙树兴写了一篇长篇通讯《20天集资2000万》,还配上编者按,在《科技日报》头版头条发出。就是这样一篇夸大成绩的报道,引发沈太福在短短8个月内非法集资10亿元的大案,而蔡原江、孙树兴等人也因从中获得数万元不等的好处费受到刑事处罚。

可以说,凡夸大成绩报道者,都有其不可告人的内幕,但都有其可寻的蛛丝马迹,只要细心鉴别,就不会让那些别有用心的所谓成绩报道逃过编辑的慧眼。

(四)主题提炼要防止任意拔高

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任意拔高主题不是什么新鲜事。夸大其词,着意渲染,甚至“合理想象”,无中生有,在一些记者那里实在是驾轻就熟,习以为常。虽然经过多次“新闻打假”,这一问题实际上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某地政府向居民集资修了一条马路,媒体硬说这是当地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表现;一位领导春节去看望了几位孤寡老人,媒体就大肆渲染,说这位书记心里时刻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某地从外地引进一个木材加工厂,报纸就说它“开创了我市招商引资的新局面”,是当地政府筑巢引凤的重要成果。这些问题的存在,实际上是不正之风在新闻领域的表现,是不愿意深入研究新闻事实本身价值的懒汉思想所致。

(五)新闻报道不能搞“新闻审判”

2005年8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举行了“司法与传媒”专题论坛,提出了“舆论监督不应成为媒体审判”的命题。

在外国,司法活动一直是各类传媒采访报道的热门话题,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有些媒体热衷于报道各类犯罪案件,渲染凶杀等犯罪细节;有些媒体在案件还没有进入司法程序或者还没有司法裁判结果,就急于发表带有明显倾向的报道和评论,给司法机关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这种行为被称为“媒体审判”。在有的国家,这甚至成为启动司法改革的背景之一。为避免新闻自由的滥用,联合国曾拟定《新闻自由公约草案》,指出对十种情况“应予法律明文规定之必要惩罚”,其中就包括“妨害法庭审判之公正进行者”。因此,新闻报道必须恪守客观、公正和中立之原则,不能感情用事,轻下结论,直接对事件作出是非判断甚至是罪与非罪的判断。在对来稿和记者所写稿件进行审查时,一旦发现涉及“媒体审判”问题,应予撤销。

(六)理清报道对象的主从关系

如:

焦敏之教授向学校捐赠图书

本报讯 11月12日,教务处处长王振东,图书馆馆长王振鸣和校长办公室秘书田彦章同志受校长的委托,前往天津接受我校外文系老教授、国家二级翻译焦敏之同志的赠书。焦敏之同志为我校图书馆捐赠了两箱珍藏近60年的苏联原文版珍贵图书,其中有高尔基全集、工具书和自己20年代的翻译手稿,具有较高的使用和保存价值。校领导向焦敏之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并赠送了礼品,对焦老表示了谢意。老教授激动地说:“我还能工作,我要把回忆录写好,多做一些工作。”焦敏之同志20年代末曾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长期从事马列主义理论书籍的翻译工作,退休前在我校外文系任教。

这条新闻本来是要写焦教授向学校赠书,那么焦教授就是新闻的主角,全篇新闻就要围绕焦敏之的行动来写。但稿件正好弄反了,在新闻中,焦敏之反而成了陪衬,不仅在新闻中出场迟,而且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就叫做喧宾夺主。下面是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老师提供的修改稿:

本报讯 11月12日,老教授焦敏之把珍藏近60年的图书捐赠给了学校。这是两箱苏联原文版珍贵图书,其中有高尔基全集、工具书和他20年代的翻译手稿,具有较高的使用和保存价值。

焦教授20年代末曾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长期以来从事马列主义理论书籍的翻译工作,为国家二级翻译,退休前在外文系任教。

受校长之托,有关方面负责人前往天津接受了这批图书,并向焦教授颁发了荣誉证书和礼品。

两相比较,优劣尽显。

(七)把文章的观点改鲜明

下面是当地编发的一条新闻稿件,面面俱到,不明重点。

苍山“蒜薹事件”主要责任者受到严肃处理

本报讯 中共临沂地委对苍山“蒜薹事件”已作了全面调查,最近做出处理决定:撤销对“蒜薹事件”负有主要责任的李常存苍山县委副书记职务,并建议撤销其县长职务;县委书记杨国胜停职检查,视检查情况另行处理。对借机煽动搞砸抢的少数违法分子,苍山县司法部门进行了收审,经审理逮捕9人,对29人分别作了罚款、赔偿、教育释放处理。

苍山县盛产优质蒜薹,是我国传统的大蒜出口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蒜作为当地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达到9.2万亩,产蒜薹4500多万公斤。蒜薹丰收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苍山县委、县政府存在严重官僚主义,领导不力,工作失职,造成蒜薹滞销,引起部分群众的不满。首先,他们缺乏商品经济观念,对蒜薹生产、销售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正确的对策;对今年蒜薹销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发生蒜薹滞销时,又没有把多渠道经营抓起来,致使商业、供销等主渠道和集体、个体的购销渠道均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蒜薹大量上市后,县委、县政府对各业务部门的购销活动基本失去控制,对经济管理部门乱收费、滥罚款等现象没有及时制止。在蒜薹购销经营和管理中,该县一些业务部门经营思想不端正,不为农民着想,片面追求部门利益,在蒜薹开始上市时,他们抬价收购,挤走了外地部分客户。有的地方为了装满自己的恒温库,规定不准外地客户收购,甚至连一些村民委员会和蒜农与外地签订的购销合同也强令作废。尤其是在蒜薹购销活动中,该县计量、工商等部门借机巧立名目,乱收费,滥罚款,从而造成了与蒜农的对立。对此,县委、县政府听之任之,没有及时纠正和制止。另外,苍山县委、县政府对今年蒜薹产量和销售进度也心中无数,指导价格定得晚,宣传不够,致使开始收购价格每公斤高达8角到1元,严重滞销时却下降到1角钱,使部分蒜农利益受到很大损害。更为错误的是,在蒜薹事件发生后,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不深入现场,研究采取具体有力的措施,制止事态扩大,最终导致了蒜薹事件的严重后果。

苍山“蒜薹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立即组织有商业、供销、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作组,协同临沂地委、行署工作组,连夜赶赴苍山,帮助蒜农销售蒜薹,同时通电各地市,要求他们到苍山运销蒜薹。这样很快将苍山剩余蒜薹销售出去,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此后,又由省、地委领导带队组成调查组对整个蒜薹事件进行了全面调查,认为苍山蒜薹事件主要是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思想上、作风上严重官僚主义和失职造成的,据此对他们分别进行了上述处理。

省委还将苍山“蒜薹事件”的处理情况通报全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汲取这一事件的教训,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转变领导作风,改进工作,适应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临沂地委还就苍山“蒜薹事件”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团结,振奋精神,搞好工作,弥补损失。苍山县的广大干部群众对省、地委及时果断地处理蒜薹事件感到满意。县、乡(镇)的干部说:吸取“蒜薹事件”教训,牢记党的宗旨,进一步树立商品经济观念,关心群众疾苦,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蒜农们说:省、地委正确处理“蒜薹事件”,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今后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努力加强自己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遵纪守法,反对无政府主义,维护和支持各级政府的工作,为把苍山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先进县贡献力量。

下面是新华社的稿件,言简意赅,重心突出。

山东通报处理苍山“蒜薹事件”责任者

新华社济南7月8日电(记者尹建华)山东省苍山县“蒜薹事件”中犯有严重官僚主义错误的县长、县委副书记李常存最近受到撤职处分,县委书记杨国胜停职检查,等待最后处理。

苍山县盛产优质蒜薹,今年又是大丰收,但是县委、县政府没有做好购销工作,造成1000多万公斤蒜薹短期内滞销,价格猛跌,引起群众强烈不满。5月27日千余蒜农冲进县府大院,找县长解决蒜薹销路问题。这件事被人们称为“蒜薹事件”。

事件发生后,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中共临沂地委、临沂行署先后派工作组到苍山县,帮助蒜农在几天之内把蒜薹都销售出去了。“蒜薹事件”暴露了苍山县主要领导人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上失职,他们对某些地方和部门画地为牢,欺行霸市,乱收费、滥罚款,挤走外来客户的行为未能及时制止,以致造成蒜薹严重滞销。更为严重的是,当一些蒜农找到县政府,要求县长、县委书记帮助解决蒜薹销路问题时,县长李常存、县委书记杨国胜,没有积极做好工作。5月27日中午,三合乡邵家村两个蒜农把一车卖不出去的蒜薹拉到县政府大院内抛撒,引来一些赶集群众围观。当县委办公室值班人员将这一情况报告杨国胜、李常存时,他们只是让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王汶清带人去处理,自己照常在家午休。下午一点多钟,数百人不听劝阻闯进县府院内,喊着:“找书记!找县长!蒜薹卖不出去怎么办!”王汶清见事态扩大,先后六次打电话找杨国胜和李常存,但都没有找到。下午二时,在事态继续扩大的情况下,王汶清直接打电话报告临沂行署。行署专员电话指示李常存,县委、县政府领导立即出面向群众做工作。但李常存只是口授了一个广播稿,让人送广播站广播。这时,一位副县长打电话要求李常存去现场做工作,李却对他说:“你别去,去了也白搭。”下午三时和三时半,中共临沂地委负责人又分别打电话给杨国胜和李常存,要他们理直气壮地到群众中去做好教育疏导工作,但他们仍然不敢和群众见面。由于苍山县长、县委书记严重失职,致使事态不断扩大,造成了严重后果。更有甚者,当蒜薹事件发生之后,对这一事件负有重要责任的县长李常存,没有从这一事件中认真吸取教训,而是加高了自己住处的院墙,还插上了碎玻璃片,以防范群众。

7月18日,中共山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向全省通报了对李常存、杨国胜的处理决定。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前者尽管写了1400来字,但没有勾勒出“蒜薹事件”的基本面貌,对事件的性质和双方的责任认识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特别是对官僚主义问题躲躲闪闪,不深不透,与处理“蒜薹事件”中的“闹事者”放在同一平面上。这样就颠倒了事件的因果关系,模糊了事件的是非界限,丧失了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有功能,不能让人信服;而后文虽只有900字左右,却紧紧抓住官僚主义这一顽疾,通过展示事件发展过程和透视其带来的严重危害,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官僚主义的切肤之痛,激起对官僚主义的无比愤恨。

读者需要什么?这应该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时刻要考虑的事情,他们最需要的是了解事件的真相,而不是一个结论性的处理结果,这一点,作为一名编辑应该时时牢记于心。

(八)想办法凸显报道的新闻价值

如:

泰山客运索道正式通车

泰山客运索道8月5日上午9时举行了通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为索道通车剪了彩。

专程来泰安参加索道通车典礼的还有国务委员谷牧,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梁步庭,国家旅游局局长韩克华,中国民航局局长沈图,以及经普椿等。冈崎嘉平太等日本朋友也应邀参加了典礼。

新闻报道的是泰山索道通车,但通篇却只有一句话写通车,其余写的都是领导人和来宾,读者关心的、他们应该了解的内容如索道的起止地点、索道长度、经越路径、乘坐手续、所需时间、载人数量和价格等反而在新闻中没有了地位,根本不作交代,这样,新闻的价值就不能体现出来。

(九)把新闻漏洞堵起来

如:

我首次向美国出口电脑专利

我国首次电脑专利出口工作,已经在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合同规定的实施内容。美国第二大电脑公司数字设备公司(即DEC公司)采用中国劳动模范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和“五笔画输入法”,已经生产出了高水平的汉字终端机,并且开始将产品推向世界。

河南省科委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我国首次电脑专利出口研讨会”,总结这件有意义的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到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严济慈副委员长说,我国是一个智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中国人既聪明,又勤奋,在电脑技术领域中有许多发明创造。电脑的软件产业,应当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在这里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五笔字型”、“五笔画输入法”出口美国,不但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而且在高技术走向世界方面也走出了一条新路,树立了一个榜样。

这项技术目前已获得英国和美国专利权,申请的中国专利也已审定,即将公告接受异议。它于1987年4月由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代理正式出口美国,从而开创了中国人拥有的专利技术走向世界的先例。

有记者问道,DEC公司曾被指控在这项技术上侵犯了中国另一专利人的专利权时,中技公司法律部主任曹宪志说,王永民出口的这项技术已获得英美专利权,在国内的专利申请在审查异议期内,不存在侵权问题。

该新闻许多地方交代不清,造成读者不应有的猜疑。如,导语中“合同规定的实施内容”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又如,河南在京召开的研讨会,凭什么断定这是我国“首次电脑专利出口研讨会”?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和“五笔画输入法”何时获得“英国和美国专利”?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为何又会引起国内的侵权指控?这些问题,均属于重大问题,采访时要认真仔细核对,编辑时要一点不漏地质疑,不能轻易放过。

(十)科技奇闻报道要给予科学回答

如:

一“男性母亲”生育“袖珍”胎儿

杭州讯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心胸外科为一怀孕36年的“男性母亲”进行了剖胸手术,产下一男性胎儿。

“男性母亲”名陈博,系省药检所主管药师,现年36岁。1982年和1985年,他两次胸透正常,1988年10月,X光拍片发现有“占位性病变”,初诊为“肿瘤”,后经多方探查,确诊为“胸腔内畸形胎儿潜生”。12月3日进行剖胸产子手术获得成功。胎儿大如鸡蛋,有大脑神经,五脏俱全,四肢可见,系一男性活体胎儿。

陈出院后身体虚弱,正在安度“产假”。

男性身体内取出一活体胎儿,确实是奇闻。奇闻能够满足读者猎奇的心理需求,写得好自然也可供茶余饭后以做谈资,或者丰富人们的见闻,特别是此类“奇闻”中常常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处理得好,还能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知识水平。遗憾的是这条新闻忘了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走入“一味搜奇猎胜”的歧途。

男性为何能“怀孕”?寄生胎儿何时形成?胎儿为何仍是“活体”?本来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报道来加以解释,可惜作者却没有能做到,那么编辑就不能轻易放过,一定要让记者重新采访,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向读者做出圆满的解答。

(十一)压缩游离主题之外的材料

例:

粉碎“四人帮”以后,祖国大地喜讯接踵,八亿神州捷报频传。1977年8月13日,在党的十一大胜利召开的大喜日子里,广州部队第一七九医院二外科传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空军某部场务连战士、重症脑挫裂伤员胡兰青伤愈出院了!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下子传遍了医院,传到了场务连。人们又惊又喜,在11个月前,谁曾想到濒临死境的小胡能够活着回来啊!

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是谁给了他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是谁给了他极其精心的医治?是谁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是党……是毛泽东思想哺育起来的白衣战士!此时此刻,使我们更加深切怀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同志们激动的心情,化作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飞到了医院。

11个多月中,在胡兰青身上治疗4847次,没有发生一次差错;在胡兰青身上护理操作13 071次,没有出现一次偏差;胡兰青卧床280天(其中昏迷204天),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

胡兰青病历上的这几个简单的数字,凝结着白衣战士多少汗水和心血……

显然,胡兰青病愈出院与召开党的十一大这二者之间并无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文章中许多抒情句子也缺乏基本的事实依托,游离于主题之外,需要加以压缩。下面是见报时经过压缩的文字:

1977年8月13日,广州部队第一七九医院二外科传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空军某部场务连战士、重症脑挫裂伤员胡兰青伤愈出院了!人们又惊又喜,在11个月前,谁曾想到濒临死境的小胡能够活着出院啊!

11个多月中,在胡兰青身上治疗4847次,没有发生一次差错;在胡兰青身上护理操作13071次,没有出现一次偏差;胡兰青卧床280多天(其中昏迷204天),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

胡兰青病历上的这几个简单的数字,凝结着白衣战士多少汗水和心血?

文章由393个字压缩到197个字,字数减少了一半,而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反而更加突出了。

(十二)帮助作者寻找新闻根据

如:

西班牙财政高危赤字超10%债务达金融危机前2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觉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西班牙财政赤字超过10%,居欧洲第三位,其债务水平达到危机爆发前的两倍。对于处在高度危险之中的西班牙财政状况,近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央行以及标准普尔等机构纷纷表示了担忧。西班牙是否将会步希腊的后尘、陷入财政危机一时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本月3日,西班牙股市遭遇重挫,股指报收于10241点,跌幅近6%,这是2008年11月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下跌。分析人士指出,股市出现大幅下跌的原因是西班牙经济以及财政现状影响投资者信心。作为经济晴雨表,股市的下挫给西班牙经济敲响了警钟,而西班牙的财政状况也继希腊之后,成为欧洲央行重点关注的高危国家之一。

面对处于危险之中的西班牙财政状况,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4日表示,西班牙国家财务状况前景严峻,西班牙应对自身经济形势保有高度警觉,严格控制公共管理财政赤字,避免和希腊一样陷入财政危机。特里谢说,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欧元区各国应遵守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 3%以内的规定,而西班牙2009年财政赤字已经占到了GDP的11.4%,大大超出了规定。

——转自新浪网2010年2月5日

这是一条没有处理好新闻根据的消息。新闻报道要有新闻根据,这是写好新闻的基本前提。所谓新闻根据,就是这个新闻为什么现在能够成为新闻的理由,它是新闻之所以要在今天发表而不能在昨天或明天发表的依据。新闻根据既是记者编辑写作、编发新闻的时间根据,也是新闻刺激读者阅读新闻的有效手段,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新闻根据回答的是新闻的时效性问题,一般用在新闻的导语之中,采用“何时”的方式表达。但“何时”之后就应是“何事”,所以,新闻根据就是指导语中的“何时”与“何事”这两个要素。比如上文,如果把“本月3日,西班牙股市遭遇重挫,股指报收于10241点,跌幅近6%,这是2008年11月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下跌。”这段话放在导语中,作为新闻根据,就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

如果在新闻作品中难以找到新闻根据,而发表时间又不能后推,可以通过透露消息来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十三)对费解的内容作必要的解释

例:

新厄尔尼诺现象将影响我国气候

本报讯 今天上午国家海洋局新闻发布人向首都新闻界宣布,一个新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形成,它对我国的海洋环境将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个结果是1985—1987年国家海洋局先后派出的向阳红5号和向阳红14号两艘科学海洋调查船,与美国科学家一起,在热带西太平洋进行了为期185天综合调查后得出的结论。经过科学家们的讨论,中国首席科学家王宗山预测,新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对我国的海滨、海温和风景潮等带来显著的影响。预计,今冬渤海区域的气温将比常年偏低,冰情也比常年偏重,望渤海石油开发部门和航运部门注意。今年夏秋季东海的黑潮流域及其以西和以北的黄、东海陆架海区的海面水温将比常年偏高,水产部门在发布不同鱼类的鱼情预报时,应注意这一因素。今年西太平洋台风的发生数将比常年偏少,但强台风多,且持续时间长。此外,预计今年华北降水偏多,河流入海径流量偏多,有利于对虾和毛虾的生长。

郑兴东教授指出,非气象方面的行家读这条新闻,大概都会为新闻中的“厄尔尼诺现象”这个术语所迷惑。这到底是一个什么现象呢?这条新闻主要说的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将影响我国气候这件事,对这个术语不了解,新闻的内容就不能很明白。他并且引证说,同日《人民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就做了解释:所谓“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温度和气候气象的异常变化。他据此指出,记者写稿,编辑编稿,心中都要有读者,要想到新闻内容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所理解。不理解就谈不上接受,所以新闻一定要易读。而在新闻中作必要的解释就是使新闻易读的一个办法。

(十四)论文要讲究分析

如:

补上诚信这一课

一用人单位在某次招聘收到的84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竟有5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6人同时为某班班长。

大学生出现上述诚信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放松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看来,大学德育要从实际出发,补上诚信教育这一课。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在利益的诱惑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现象。大学生也必然会受到社会不良环境和风气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这一影响就会更加蔓延和扩展开来,反过来进一步恶化社会环境和道德风尚。

诚信教育属于基础文明素质的教育,固然要从小抓起,但任何内容的道德教育都不是一次完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包括诚信教育在内的道德教育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对象,在方法和要求上应该有所区别,但在内容上却具有循环性、往复性。道德教育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诚信教育既要抓得早,又要经常抓、反复抓。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信用缺失的现象,已经以活生生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在实效性上下工夫。特别重要的是,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诚信和道德品质修养,做到正人先正己,言教先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诚信教育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警策、相互教育的互动过程。其中教师的诚信品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

——《光明日报》2003年5月19日《教育周刊》

这篇评论就是很好的说理典范,评论从一件具体的事例开始,引发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在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时,突出了教育缺失是最主要的一环的思想,提出补上诚信教育这一课的命题;接着分析诚信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社会环境和道德风尚的进一步恶化;然后分析诚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指出诚信教育必须经常抓、反复抓;最后,谈到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它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前提和条件”。评论层层展开,又步步深入,据事说理,以理服人,令人信服。

再看一例:

漫谈工程“移植”

近年来,“工程”一词日渐叫响走红。有的与某项目名称配伍,有的则与几个阿拉伯数字联姻成词,常出现在诸报纸杂志、公文或电视上,并成流行普及之势,涌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大政方针的国策有重科崇教的“希望工程”,援建老少边穷地区的有“扶贫工程”,救助失学儿童的有“绿荫工程”,改革住房有“安居工程”,吃饭有“米袋子工程”,吃菜有“菜篮子工程”,写书看戏有“五个一工程”——各地区、各行业、各乡村、各厂矿乃至个班组亦有相应的“1234工程”、“1555工程”,普通老百姓家计划打一口水井、修两座蓄水池、养一头毛驴也有叫“121工程”的(据某某电视台报道)。真可谓工程何其多也。总而言之,凡属种种构想的规划,均可统统冠以“工程”之名!

专业术语的移植借用是改革年代的创意。行业用语相互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诸领域,恰当地借鉴运用某些术语本义,取其形象喻意的特征,是可以丰富文字词汇,使语言更加新颖生动的。譬如“疲软”和“滑坡”用于经济市场,“反弹”和“回落”用于股票行情,“下海”用于经商,“包装”用于艺员培植等等都已被大家所普遍认同。

“工程”一词,原本是建筑领域的一个专门用语。它是指在构建某一项目时,从运作进展到竣工的整个工艺程序、工期及方案措施等系统实施过程。用“工程”一词与某项目名称组合,是有字少易记便写的特点,但与阿拉伯数字搭配成“代数工程”,则显得有不准确不完整的缺陷了,这是由于数字有不同数值单位特性的缘故。所以这样使用极易给人造成费解或误解。例如,那个“121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尽管行文中“工程”也包括有内容,可是如果你不通览原件全文,就无法知晓其中的“1”是代表一个十或者是一千一万个概值的。可见,此类“数字式工程”不仅缺少“透明度”,起不到言简意赅的作用,反而使人有“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模糊感和颇费琢磨的困惑。又加之有人乐于此道,尽做些玩弄数字的游戏文章,拼凑些“吉祥”数字粉饰门面,以哗众取宠,或另有所求。

因此,我们要慎用“代数式工程”。切勿乱用和滥用。

说到这里,又使我想起了前几年一个说名称的相声段子,演员曾把上海的某些单位的全程缩写成令人哭笑不得的“简称”,终了,从捧逗的笑声中给人摔下一串“包袱”——能简则简,非缩勿缩!但殊不知众读者是否忘记或能记起?

这是一个选题很好、立意较高、针砭时弊、批评形式主义的时评,但又存在主题不够集中、行文不够流畅、语言不够简洁的毛病,因此报社编辑对它作了必要的修改。下面是修改后见报的稿件:

何需言必称“工程”

眼下,“工程”一词日渐走红。有的与某项目名称相配,有的则与几个阿拉伯数字联姻,常见诸媒体或公文上,大有流行之势。重科崇教有“希望工程”,援建老少边穷地区有“扶贫工程”,救助失学儿童有“绿荫工程”,解决住房有“安居工程”,失业者找单位有“再就业工程”,吃饭有“米袋子工程”,吃菜有“菜篮子工程”,写书编戏有“五个一工程”,这些都是事关民生、国家前途的大事,做起来也颇为复杂、艰巨,称之为“工程”,倒也形象。可是现在“工程”并不限于此,不少地区、行业、乡村、厂矿乃至班组亦有相应的“1234工程”,普通百姓家计划打一口水井、修两座蓄水池、养一头毛驴也有叫“121工程”的(据某某电视台报道)。总而言之,凡属种种构想和规划,统统冠以“工程”之名,“工程”何其多也!

专业术语的移植有时可以成为一种创意。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某些专门用语恰当借鉴、相互渗透,取其形象喻意,是可以丰富语言词汇的。譬如“疲软”和“滑坡”用于经济生活,“反弹”和“回落”用于股票行情,“下海”用于经商,都已被大家所普遍认同。问题是什么事情如果不讲条件形成一股风,就往往把经给念歪了。眼下“工程”泛滥,就多有哗众取宠之嫌。

“工程”一词,原本是建筑领域的一个专门用语。它是指在构建某一项目时,从筹划、设计、工艺选择到施工、竣工的整个过程。称之为“工程”的,大约因其工作量大、实施过程复杂,完成它颇费时日。用“工程”一词与某项目名称组合,却有字少易记便写的特点,但把那些既不庞大也不复杂的事情,都与阿拉伯数字搭配成“数字工程”,则显得不准确不完整不必要了,甚至极易给人造成费解或误解。例如,那个“121工程”,如果你不通览原件全文,是无法想象那不过指的是打一口井、修两座蓄水池、养一头毛驴而已。可见,此类“数字式工程”不仅缺少“透明度”,收不到言简意赅之效,反而使人有“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模糊感和颇费琢磨的困惑。又加之有人乐于此道,尽做些玩弄数字的把戏,拼凑些“吉祥”数字粉饰门面,则更是让人感觉又是在搞形式主义那一套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牛皮不是吹的”,紧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又何必言必称“工程”呢?!

新闻评论的修改,首先要从政治、政策上考量,要确保评论立论的正确性和严谨性,使之能够正确地引导舆论,弘扬主旋律,维护社会主流价值观;其次是要认真检查和核对所引用的证据材料是否真实、准确、科学,看论点和论据之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以及是否将这种联系揭示出来,是否做到了重心突出、思路清晰、结论分寸把握恰到好处;还要看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论证是否严密、前后是否连贯、语言是否简洁流畅。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重要言论一般都是由值班总编辑直接决定采用和亲自动笔修改,但作为一名新闻编辑,如果不能动手修改新闻评论,那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编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