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艺术题:修辞的方法
(一)形象法
这是一种化虚为实、化静为动的方法,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可以把事物写得栩栩如生,能够让读者感受得到和触摸得到,从而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制作形象化的标题,最忌比喻失当,同时也要避免老生常谈,需要的是出奇制胜。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比喻的结合点。
比喻要做得贴切,需要作者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善于吸收群众语言,研究流行语言,发现事物的个性,做到“不露声色”。
我也是一片树叶
——《中国青年报》2003年5月6日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光明日报》1982年11月25日
(二)强调法
这是通过加强语气来制作标题的办法,主要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反复、排比、倒置、回环、反问等修辞手法,刻意地强调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强化读者的印象,提高表达效果。
李小双绝技无双
中国奥运金牌增至5枚
拍严肃的电影 严肃地拍电影
——电影导演陈凯歌的创作追求
三分球,需要等10年吗?
——《南方体育》2003年3月24日
(三)蓄意法
这是一种采用委婉、迂曲的手法,将作者的意图有意隐藏起来的制作方法,目的是使标题增加灵气和内涵,收到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效果。其主要手法如下:
1.巧用双关
这是依靠语言环境的帮助,利用语言的声音或意义上的某种联系,使本来不相干的两件事物建立起联系,从而收到一箭双雕、言此指彼的效果,这需要借助于作者的大智慧。如:
彩云又向高处飘
将女子室内撑竿跳高世界纪录提高到4米28
这里的“彩云”就是双关,字面上好像是指大自然飘飞在天空的五色云彩,而实际上却是指我国撑竿跳高运动员孙彩云。这样一箭双雕,浑然天成,意趣横生。
2.采用标点
巧妙地运用标点,也能使标题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收到很好的效果。如:
他,他?他!
——记长沙卷烟厂厂长肖寿松勇于改革的事迹
第一个他,平静自然;第二个他,疑窦丛生;第三个他,令人叹服,三层意思,耐人寻味,增加了吸引力。
(四)对偶或对比法
因为对偶句式相同,意义相关,整齐匀称,节奏明快,能给人一种整齐美。如: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记全国模范教师×××
在对偶句式的标题中,有一种运用对比手法制作的标题具有特别巨大的冲击力,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用得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这边明星表演 那边顾客受气
——新华社1989年8月14日电
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 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
(保定)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竟是“分配基本合理”
——《经济日报》1983年3月23日
(五)引用法
这是借用他人的话语或现成的语句来概括新闻事实,以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如:
联产如连心 联谁谁操心
(群众谚语,生动贴切)
又要出卖些啥子
(群众口头语,亲近自然)
桃花潭水深千尺
(引用唐李白诗句)
“东方”夜放花千树
(改造翻新宋词名句)
路见不平一声吼
中国记者加强舆论监督频出重拳
(引用歌词)
此外,使用反语也是常用的制作标题的办法,如:
工人吃不消,欲乘夜离开
厂方锁门“挽留人才”
思考与练习:
1.新闻标题有什么特殊作用?
2.新闻标题有哪些主要类别?
3.主体类标题分为引题、主题和副题,请问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4.什么是栏题?什么是类题?什么是子题?制作此类标题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5.何为客观性标题?何为主观性标题?各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6.制作标题一般有哪些修辞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