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画面镜头的选择
蒙太奇手法是对电视画面的处理,电视画面编辑离不开对画面镜头的选择与组接。这里所说的镜头,指的是连续的电视画面,一个镜头就是一个连续的电视画面,即从开机拍摄到休止的那一段时间内拍摄的画面。
电视镜头的选择,首先要考虑节目内容的需要。在消息新闻或专题片的画面编辑中,要考虑再现新闻真实,表现新闻主题,展开事件情节与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选择镜头时,要做以下诸方面的考量。
(一)挑选有信息量的画面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要求一组组画面真实、准确、生动、明了地传达信息,揭示事物的本质。为了确保新闻的信息含量,在进行节目编辑时要注意:①尽量选择使用传达事件动态信息的画面。动态事件的信息或事件的动态信息,一般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或事件的最新进展状况,往往动态的信息时效性都特别强,能够引起人们较大的关注。②使用长镜头,保持信息的完整。记录事件关键过程的长镜头能表现时空的整体性,不仅真实而且信息量大,编辑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情节、有内容、能准确表现主题的画面,完整、无误地传达画面的信息量,不轻易从中间剪断。③运用典型的细节画面,增大信息的影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典型的细节常常最能说明事实特点,揭示事实本质,尤其是在电视画面上,细节的实证力量常常会使信息的影响作用异常深刻。
为了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维护新闻信息的权威性,提高新闻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要努力杜绝如下各种情况的发生,一旦出现,要坚决删除:①因摆布出现的虚假信息画面。②基本不传达信息或传达价值不大的信息画面。③因过度追求视觉美感而使信息量大量流失的画面。
(二)确定镜头长短
确定镜头足够的长度,目的是为了让观众有充分的时间了解其中的信息与理解其含义及情趣。在处理节目的镜头长短时,应考虑如下因素:画面内容复杂的镜头长度应该比画面内容简单的镜头长度要长些,比如一个典型的要求是,群众场面的镜头比个人出场的镜头要长些;小景别的镜头长度比大景别的镜头长度要短些,因为小景别的画面信息含量相对要少些;一般反映事物动态的镜头比反映事物静态的镜头要长些;观众熟悉的镜头要短些,而观众不熟悉的镜头要尽可能长些;有字幕的画面镜头应适当长些,为的是让观众能用眼睛将信息阅读完;如果要形成快捷、跳跃、紧张的节奏效果,多用短镜头,剪辑时镜头切换频率宜较高,要表现平稳、舒缓、松弛的节奏,多用景别单一的长镜头,镜头切换频率不宜太高。
(三)确定镜头的角度
镜头角度是根据摄像机所处的拍摄方位来确定的,或者说是由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不同位置造成的。通常情况下,正面角度拍摄可以使物体显得堂堂正正,端庄稳健,但相对容易造成平淡呆板、平铺直叙的感觉;侧面角度拍摄能够使物体富有立体感,使景物具有纵深感,有利于展现造型技巧,但若不注意用光则容易歪曲事物本身的形态;仰角度拍摄可以使物体显得高大有力,占据画面的主导地位,有一种夸张的修辞作用,但只能偶尔一用,不能成为常态,否则就从根本上造成失真;俯角拍摄又会使物体显得渺小无力,有一种缩小贬低的修辞作用,同仰拍一样,也不能多用。总之,确定镜头的角度,合理正确地运用镜头角度,是表现被摄主体的重要手段,是值得电视编辑选用镜头时用心推敲的。
(四)确定镜头运动方式
镜头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确立观众的视觉重点。一般来说,向一个目标“推”进镜头即拉长焦距,能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而对一个目标“拉”远镜头即缩短焦距,则会分散或转移观众的注意力,通常有将观众注意力从原来目标转移到其他事物或周围环境方面去的意图。其他诸如摇、移、跟、甩等各种镜头运动方式都有其特别的表现意义,需要精心挑选,反复比较选择,力求合理使用。
(五)确定镜头景别
景别是由被摄对象在画面上所占的面积大小决定的,各种景别的特点和作用各不相同。选用远景镜头是为了打开观众视野,引起观众遐想,或者启发观众凝思,但必须有视点,防止漫无目的,镜头中失去方向感;选用全景是为了展示概貌、全貌,场面大,信息多,但不能要求观众集中注意力;中景、近景展示事物、景物的大部分或少部分,相对集中了观察的对象与部分信息,对观众集中注意力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特写突出反映人物、事物的特定部位,并加以细腻的刻画与展示,排斥了主体画面的其余部分,最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是相对其他景别来说,其信息包容量不多,又容易使观众出现视觉疲劳的情形,故不宜多用。编辑在选画面景别时要特别留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