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社会与塞博空间的分析介绍

信息社会与塞博空间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社会的来临,使人们对媒介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塞博空间是一种人机互动,由虚拟空间、精神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汇成的新型社会交流与生活方式。人类的传播行为构成人类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以至人和机器互动的生产行为,都离不开车间网络的信息导引,塞博空间确实是个无所不在的空间。

五、信息社会与塞博空间

互联网正在成为普通人的媒介,联合国将其称为第四媒体,即现在同时使用的第四种媒体。如果把手抄新闻媒体视为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那么互联网则是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将把人类带入全面的信息社会。

1.信息社会的媒介需求

信息社会又称信息化社会,是指工业化社会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使人类生活节奏快捷,以信息产业、信息传播起主导作用而形成全球经济和全球共识的社会。信息社会的来临,使人们对媒介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

信息社会是网络传播的社会,网络媒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信息社会的主导媒介。Web技术为网上内容提供链接和浏览,把人们引入全球信息库,构成World Wide Web(万维网),简称WWW。这是英国人TimBerners-Lee在1989年发明的。通过Web,把互联网的所有信息在网上直观地调出来,在网站、频道和栏目之间也可链来链去。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浏览器Web1.0,具有网上阅读功能。Web2.0则是可以读与写的互联网,其代表性成就是目前的Blog、Wiki等。Web3.0是人机对话时代,电脑将部分地代替人的思考,人类将快速、简捷地处理各种思想信息和网上交流,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整个世界。到那时,人类将完全进入塞博空间,迈进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手指生产的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人类从事的是手工劳动或手工操作的机械生产,需要付出体力或一定的体能。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比物质和能源是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技术使许多机械由电脑或机器人操纵,人类的生产活动只要动动手指就可进行。手指生产社会的出现,使人们对媒介的需求形成鼠标+水泥的模式,虚拟体验与现实经历的有效结合,成为人们对媒介的享用方式。

信息社会是网络民主的社会。信息社会中的民众有更多的知情权,民主制度的深化需要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网络反映民意、集中民意。网络普及到每个公民,公众利用网络行使民主权利,自由地讨论社会事务,实现共同管理国家的使命。网络的传播特性使人人拥有信息传受者的双重身份,媒介由先前控制者的“一对多”的传播,转而变为普通人“多对多”的传播。人们对媒介的利用也由最初的精英平台转化为大众平台,为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打开了新的境界。

在信息社会,新闻媒介是每个人的生存手段,社会生产和生活都依赖于网络。在农业和工业社会,绝大多数人不接触新闻媒介照样正常地生产和生活。在信息社会,任何从事经济或政治活动的人,不接触网络媒介就寸步难行。媒介的普适性、全覆盖和权力的难控性,使人类进入无秘密时代,社会发生的任何事件都很快被披露出来,媒体监督环境、制止社会丑陋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媒介的个人化和普众化,使各地、各国的信息空前畅通,信息传播空间和时间的同化频繁地出现,人类的信息分配不对称、不公正的现象有可能基本消除。

2.人类生活的信息资源

信息是事物的普遍属性,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让人知晓的内容。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一种能量,而是事物显露出的认知对象。它可能是未知的物体、事实、观点或细微的影像,也可能是人们未知的消息、情报、知识或资料。人们在信息社会中每时每刻都要同信息打交道,信息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信息的无穷发散与无孔不入,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借助它及其媒介来完成。信息是客观事物本身的状态和自我表露,离不开信源、信宿和载体,把人类行为导入人机互动和人际互动的联系方式。信息具有客观性、时效性、感受性和共享性,但在使用中又具有可传递性、可储存性、可转换性、可度量性、可浓缩性与可利用性的特征,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和技能培育了人类的高度灵感和智慧。利用信息与信息手段认识生活,改造社会和生存环境,使信息成为人类文化增长的动力。

在新闻学中,信息经常被解释为“消息、新知识、新情报或事物变动的最新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新闻称为信息。但严格来说,信息只是消息中的单位,是构成消息的内容,而消息是若干信息的总汇。新闻信息指的是事物的新动向,是绝大多数人未知的事件细部。如果某一变动对受众来说是已经熟知的,那么它就失去了信息的本性。而信息科学中的信息是指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包括声音、图像、符号及各种情况。不管人们事前是否熟知它,只要它出现在电子脉冲中,都是信息。假如我们知道一件事情,但不知它什么时候再次出现,当它出现的时候也是信息,这和新闻信息的完全未知性是不同的。

人们每天除了大量受阅新闻信息,还要广泛接触其他信息,各种行为都离不开数字媒介,遥控器和遥感器、电脑和手机成为人们的随身伴侣,离开它们人类已无法生存。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W.Gibson)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本幻想小说中把计算机网络化开辟的无限信息空间称为塞博空间。塞博空间(Cyberspace)是一种人机互动,由虚拟空间、精神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汇成的新型社会交流与生活方式。人的生产学习、衣食住行和交友结群一旦离不开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就是网上社会,人类生活就是网上生活。这种说法虽有几分夸张,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出入。人类的传播行为构成人类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以至人和机器互动的生产行为,都离不开车间网络的信息导引,塞博空间确实是个无所不在的空间。

3.信息污染与超载

新闻和其他信息把全球人包围在超量的信息密度中,有害或无效信息的泛滥使受众大脑产生失衡,心理也出现不适,通称为信息污染或信息病。污染性信息包括过载信息、垃圾信息、冗余信息、虚假信息、不法信息和破坏性信息。

信息过载又称信息过剩、信息超载,是指个体所收到的信息数量、阅览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超出其本身支付的能力。造成信息超载的原因一是有用的信息太多,但精力与时间有限,无法正常获取更多的信息。二是信息杂芜,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夹杂在一起,无法有效分离。要接收有用的信息,人们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辨别和选择,到了自己无法承受的程度。面对互联网,信息是否超载,因人而异,信息数量过载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一些人感到信息超载,另一些人可能感到信息饥渴,关键在于人们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是否有用并能自我控制。只有大量无聊的、错误的、淫秽的、重复的和陈旧的信息对多数有专业知识的网民才是超载信息。对理解力差、知识面狭窄的网民,即使有价值的少量信息都可能使他们感到超载。

垃圾信息是指那些毫无利用价值的信息,由发布者有意或无意生成的,是一切不良信息的总称。冗余信息主要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发布者、传播者,反复、大量传播陈旧、内容繁杂的信息。虚假信息是指那些故意或过失散布的与客观事实相悖的内容,有意发布虚假信息者往往存有诈骗、诽谤等不良动机。不法信息包括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种族歧视或侵犯隐私权的信息,是一些人出于不良动机散布的有害信息。破坏性信息专指传播计算机病毒,对电脑或手机软、硬件造成损坏的网络攻击行为。

新闻媒介发布的新闻如果有大量垃圾信息、冗余信息、虚假信息和不法信息,则严重地污染社会,发生错误的议程引导,侵害受众的知情权和生存权。新闻信息污染给许多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引发各种各样的“信息病”,如“信息超载焦虑症”、“信息神经不安症”、“信息过敏症”、“信息紧张症”等。在媒介过剩的时代,接触媒介与提高人的智力同步增长,驾驭几种不同媒介而获得益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人面对信息轰炸,在一天结束时坐下来,回忆接触的信息哪些有用或无用,应当作为重要日程来安排。如果在回顾中发现有用的信息不多,就说明接触媒介的方法需要改进,选择新闻的方向也需作出调整。受众受阅信息时要善于使用关键词,按需要的类别和内容接触媒介,这是使用媒介最好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