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语化与规范化问题的分析研究

双语化与规范化问题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4-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双语化与规范化问题双语化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正确、得体、适时地使用自己的母语和外语,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节目,对任何人都进行双语播音主持。双语化的前提是规范化,播音员主持人说汉语时,要符合汉语的规范;转说英语时,要符合英语的规范。英汉混合语不利于两种语言的净化,一旦进入大众传播领域,发挥语言示范作用,其消极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应防止本民族的语言和外语的无效嫁接。

第一节 双语化与规范化问题

双语化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正确、得体、适时地使用自己的母语和外语,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节目,对任何人都进行双语播音主持。

双语化的前提是规范化,播音员主持人说汉语时,要符合汉语的规范;转说英语时,要符合英语的规范。汉英随意夹杂的双语化,是混合语传播,混合语多属于生活口语,比如,有的主持人在国外呆的时间太长,习惯了英语思维,说汉语时,语言思维突然转换不过来,一句汉语不时蹦出几个英语单词,随意夹杂在汉语语流当中,有失双语规范化标准,不属于双语播音主持。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曾经形成过“混合语”的现象。例如,在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国际贸易频繁的港口,本地与国际贸易有某种联系的人或者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为了与洋人打交道而需要说英语。但是由于知识的限制或其他原因,他们往往用汉语的语法规则把英语的词组织起来进行交际,比如,广州、上海等地流行的洋泾浜语。词汇较贫乏,主要借自英语,英语词的语音形式常根据汉语的习惯加以改造,比如个别的词借用汉语,以 “chin-chin”表示“请请”。至于语法,基本上是汉语的,如 “两本书”英语应说“two books”, 洋泾浜英语则说“two piece book” ,在数词与名词之间的“piece” 是仿照汉语的“本”加进去的,名词“book”的复数词尾取消了,因为汉语中这类名词没有单复数的变化。由于词汇的贫乏,好多意思往往用绕弯的方法来表达。如一艘三桅的双烟囱轮船,就可能说成 “three piece bamboo, two piece puff-puff,walk along inside, no can see.”(直译是:“三根竹子,两根噗噗冒气的东西,走路的东西在里面,看不见。” 其中 “走路的东西”指的是 “引擎”)。这样就形成了中国人听起来像英语而外国人听起来却像汉语的“洋泾浜英语”(2)

历史充分证明,由于混合语的传播,汉语不但受到英语的影响,英语本身在一些国家也大量遭到变异,英语在新加坡正发展为弗兰卡语,即混合语(lingua franca),在社会中上层阶级中使用;英语在印度发生了南亚化(3) ;中国人说不标准的英语常被称之为“chinglish”。

英汉混合语不利于两种语言的净化,一旦进入大众传播领域,发挥语言示范作用,其消极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应防止本民族的语言和外语的无效嫁接。规范化是双语化的前提与结果,是双语播音主持语言的一个“防护网”,不应也不会成为双语化的一个桎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