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族动物疾病防治常用药物有哪些

水族动物疾病防治常用药物有哪些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族人民在与疾病做斗争的长期医疗实践中,获取了丰富的医疗经验,逐步形成了适应自身特点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水族医药。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民族民间医药的发展,人民政府注重扶持和鼓励,善于总结和推广民间医生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并组织编写了《三都水族自治县中草药验方选编》《中国水族药典》等资料。
民间医药_中国水族

第三节 民间医药

水族是一个笃信神灵的民族,认为神灵主宰了一切,凡遇事必先求助于鬼神。水族医药,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巫医的色彩,“医巫一家,神药两解”。由于受历史因素及地理环境的制约,水族医药长期流传在民间,而“传内不传外”,师带徒式的传授方法,也制约了水族医药的发展。水族人民在与疾病做斗争的长期医疗实践中,获取了丰富的医疗经验,逐步形成了适应自身特点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水族医药。专以行医为职业的人并不多见,人们往往根据病人的症状,结合个人经验,去寻找所需要的草药,问病发药是水医主要的行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民族民间医药的发展,人民政府注重扶持和鼓励,善于总结和推广民间医生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并组织编写了《三都水族自治县中草药验方选编》《中国水族药典》等资料。《中国水族药典》收集有1000种药方,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药物的名称(包括水药名和异名)、来源和产地、性状、生长习性、性味、功用和主治等,同时还介绍了药物的用法与用量。王厚安主编的《水族医药》一书,是最早系统总结水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医药理论和诊疗疾病的手段与方法的一部著作,该书对水族医药的医史、基础理论和治疗方法、药物(共收集常用药物182种)和单验方选(收集单验方395个)做了全面的介绍和总结,其中水族药名主要依据水语记录,对在水族聚居地区传播水族医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疾病诊断

在长期的临症实践中,水族医药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诊断疾病的方法。下面是常用的几种诊法。

望诊:主要根据病变部位的表现来诊断疾病。如对飞疔的诊断就是根据局部皮肤的颜色来加以诊断治疗的。如患处皮肤为红色诊为红疔,患处皮肤为白色诊为白疔,患处皮肤为黑色则诊为黑疔,用药各不相同。又如长在背部的痈疖,已化脓的诊为背花,不化脓的诊为背搭,用药各异。如被毒蛇咬伤则要看伤口的痕迹,如伤痕为横的,诊断为母蛇咬伤,主药用白色;若伤痕为直行的,诊断为公蛇咬伤,主药选用非白色的。

问诊:水族医生看病主要通过问诊,问疾病的主要症状、得病时间的长短、患病的原因、病变部位及是新病还是老病复发等。诊断往往一经明确即对症下药。

触诊:主要用于外科疾病。触摸包块,以包块质地的软硬及包块的形状来判断疾病。如对肚痈与肚花的诊断,认为二病均好发于肚脐下,肚痈呈质地稍硬的圆棋状,肚花是长形的。诊断明确以后,用药亦各不相同。对骨折病人用触诊方法判断骨折的部位及病情的轻重,并用手法进行复位、固定,然后才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听诊:也为诊断方法之一。如对癫痫病人,水医主要根据病人昏倒时发出的声音来诊断;对骨折病人,也结合有无骨擦音来确诊。

弹诊:常用于四肢骨折,为水医所特有的诊断骨折的方法。医者用手指弹叩相对应的手指或足趾,骨折病人会产生牵扯性疼痛。

二、疾病治疗

对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内服、外用药物以及针刺、刮痧、拔火罐等方法治病。治疗方法分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包括水煎、酒泡、烧灰、研粉、炖鸡(药物与肉类同炖)。外治法包括草药外敷、火煨、酒磨外搽、发泡疗法、塞鼻孔、熨法、药饼外贴、针刺出血、菜油调敷、药物洗浴、小夹板固定、刮痧、拔火罐等。

(一)内服药物疗法

主要通过对药物进行水煮、酒泡、研粉等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水煎法:治疗常见内科疾病,药物多鲜用。

酒泡:药物捣烂或切片后放入酒中浸泡,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当即可用,有的则需数天或半月,药酒常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及妇科疾病等,内服外用均有。

火煨:将药捶烂包好,置子母灰中煨热包患处,可促进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如治疗巴骨癀,用姜火煨包患处,三次可愈。

烧灰:将药物用火烧存性,酒送服,常用来治疗妇女崩漏、绝育等症。如妇女难产,取葵花盘火烧存性吞服;妇女崩漏,取茜草根火烧存性,用酒送服。

研粉:将药物烘干研成粉,常用来急救。如取老杉树上长的菌子,焙干研成粉,可用来治疗刀伤止血;取爬墙蜘蛛去脚,焙干研成粉,治胎死腹中,三个月以内者,效果好。

药物与鸡、鱼、肉同煮:这种疗法多用来治疗慢性疾病或病后体虚等症及催奶。

(二)外用药物疗法

主要用于外科疾病的治疗,亦有内病外治,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草药外敷法:取鲜草药捣烂(常加酒)敷患处,此法常用于外科疾病的治疗,如痈疖、骨折、损伤、毒蛇及蜈蚣咬伤、刀伤、炭疽、拔子弹等。

酒磨:将药用酒磨外搽患处,治疮疡、九子疡、乳腺炎、腮腺炎、止牙痛等。

发泡疗法:将药捣烂外包使局部起泡,治疗风湿病引起的瘫痪、黄疸等。

塞鼻孔:将药捣烂塞鼻孔,治疗眼科疾病及鼻出血等。

熨法:麻疹出不齐,将药炒后用布包好,趁热熨擦全身,使疹快出。

药饼:诸药混合捣烂,做成饼状贴肚脐、手足心、头顶百会穴,治疗难产、脱肛,退热等。

药物洗浴:用药物煎汤洗澡,治疗皮肤病或退热。

菜油调敷:主药研末或烧灰加入菜油调敷患处,主要治疗水火烫伤、痔疮、白癜风。

针刺疗法:过去用碎玻璃,现在用针刺使局部出血,治疗眉毛风等。

小夹板固定法:治疗骨折时常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用杉木皮、竹片或五倍子树皮,制成2厘米宽,0.5厘米厚的小夹板,长短及数目视骨折部位而定,骨折时用上述材料之一做成的小夹板固定好,然后再在外面敷药,治疗骨折有很好的疗效。

(三)刮痧和揪痧

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急性肠胃炎、中暑、关节疼痛等疾病。头痛头昏时,刮前后颈项数下,前侧用揪法,后侧用刮法;恶心胸闷时刮前胸及两肋窝;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时刮胸部和背部;关节痛时刮关节周围和疼痛部位。刮痧时常用汤匙、硬币或瓷碗的边缘蘸取桐油或菜油在选定的部位沿一定的方向轻刮,直到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痕为止。也可卷曲食指和中指蘸姜汁或水,甚至口水用两指反复揪提皮肤,直到局部出现红色的痧痕。也可直接用生姜刮痧。

(四)拔火罐

常用黄牛角尖、竹筒、陶瓷罐、玻璃瓶等工具,只要管口光滑、一端密封即可。操作时把易燃纸片点燃投入罐内,待火旺未熄时迅速将罐口扣在选定的部位上,15~20分钟起罐。罐口局部肌肤隆起,呈紫红色。刺血拔罐是在选定部位用针轻扎,见出血点后再扣火罐。治疗的适应症和拔罐部位与中医疗法也基本相同。如头痛取印堂太阳、大椎、风池等穴位,胃痛取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经痛取气海、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位。

三、常用药物

据调查,以三都为中心的水族聚居地区药物品种在一千种以上,约占贵州省药物资源四分之一,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水族民间医药常用药物100余种,多为鲜用、生用,或根或茎或叶或全株,除有毒药物之外,很少加工,常直接采用入药,且用药范围广泛,除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外,其他如生活中常食用的韭菜、蟹、鱼、蛋、小鸡子也常入药,另外尿液、人发、耳屎、蚂蚁窝、燕子窝等也是治疗一些疾病的良药。

珍稀名贵品种有麝香、獭肝、熊胆、鳖甲、灵芝、八角莲、红八角莲、杜仲、虎骨、穿山甲、黄草、白花蛇舌草、一支箭、银杏、牛黄、灵猫、九香虫、竹节人参。

大宗药材有何首乌、五倍子、草乌、银花、黄精、鱼腥草、夜交藤、大血藤、车前草、蒲公英、墨旱莲、益母草等数十种。

栽培品种有南板兰、菊花、半夏、桔梗、棕榈、杜仲、银花等数十种。

2007年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员会、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写的《中国水族医药宝典》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系统的筛选和科学鉴定,收集了1068种水族药物,该书全部使用彩色图片,并标上药物名称、水语国际音标、异名、来源、药物形态、生长习性、性味、功用、主治、用法、用量和采集地点等说明文字,展示了水族医药的宏大,对推动水族医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水族医药的应用相当广泛,一般病症都可以用水族民间中草药药方加以治疗。随着医药卫生和医疗水平的逐步发展,人们也渐渐到当地医院就诊,但民间医药对人们的健康仍然起着重要的守卫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