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持人的特点有哪些,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

主持人的特点有哪些,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

时间:2024-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持人在从事传播的时候可以有名有姓,甚至某些栏目的存在直接就是以某位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小莉看时事》、《岩松两会观察》。而这种变革归根结底则是由主持传播的实践者,即主持人的平民化定位和朋友般的传播者角色决定的。以上关于主持人的特点其实也是区别主持人与播音员之间不同的重要指标。

二、主持人的特点

1. 个人出面

虽然身属大众传播,但由于主持传播具有的人格化与人际性等特征,主持传播的主体——主持人——在传播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其个体性,即主持人虽然身处某个媒体或栏目,但在传播形式上却总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出现的,而且除非特别需要都是以其个人的真实身份和本来面目来参与传播活动的。主持人在从事传播的时候可以有名有姓,甚至某些栏目的存在直接就是以某位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小莉看时事》、《岩松两会观察》。主持人在传播时可以有性格,可以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例如《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可以是白岩松,也可以是敬一丹,而白岩松和敬一丹同样可以在节目中表现出独立的个性,或严肃犀利,或端庄典雅。在这一点上,主持人与播音员的相似性最大,因为播音员往往也是以其个人形象出现直接面对观众进行传播的,所不同的是,播音员在传播中的表现往往处于“无我”状态,并不完全代表自己而是直接或更大程度代表了一定的集体,当然这也是主持人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2. 代表集体

虽然是以个人的独立人格和个性特征出现在节目中,从事“一对一”或“我与你”之间的拟态人际交流的个性化传播,但主持传播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个人化传播,主持人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个人有着显著的区别。作为“出声露面”的传播者,主持传播中的主持人角色其实是一个复合性和集体性的概念,即主持人表面上看来是个人出面,是以“本我”面目参与传播,但实际上却是其所在栏目和媒体的代表,甚至有时还是一个符号。作为节目整体构思的体现者和节目传播效果的实现者,节目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主持个性、主持风格实际上乃是整个栏目和媒体的个性与风格,主持人只是节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无不体现着栏目的集体智慧,他的衣着打扮、音容笑貌无不服从和服务于栏目的整体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持人在节目中虽然可以有自我,但这种自我只能作为主持人的“小我”而存在,这样的“小我”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栏目和媒体的“大我”。或者可以说主持人实际上是“个体我”与“集体我”的统一,如杨锦麟在节目中十足个人化的意见和议论虽标明“纯属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台评论”,实则代表的却是凤凰卫视的观点和立场,或至少与凤凰的立场一致,否则他也不可能出现在凤凰的播出节目中。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咏在节目中的一言一行实则代表的是国家级电视台电视娱乐节目的形象,用李咏的话来说都是有底线的。

3. 驾驭节目

节目主持人与一般播音员不同,其中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主持人参与和驾驭节目的程度。一般而言,播音员往往是被动地受制于节目,在传播过程中虽有一定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但这仅限于从文字作品到有声语言的处理和创作,一般不对节目的进程和主题走向进行驾驭,节目进展中的一切进展基本都由编辑、记者或节目导播来控制的。主持人则不同,作为节目的核心和灵魂,编辑人员在编辑节目时基本上不会细致到规定主持人说的每一个字(特殊情况除外),而只是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流程和提纲,节目的实际运行则完全由主持人自己来控制和把握,尤其是在一些直播现场和晚会现场,或一些游戏等活动性的主持传播当中,主持人必须依靠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领和把控节目的发展。节目各环节之间该怎样衔接,节目运行当中如何转场,如何防止节目偏离既定的方向,如何将嘉宾与观众的思路和话语集结在节目需要的主题之下,如何衡量和调动场内、场外的气氛,如何保证节目的导向不出问题等,则完全要由主持人自己来驾驭和控制,而这一点对于一般的播音员是根本无法办到的(针对这一点,本书在后面主持人的角色作用时还有专门论述)。

4. 平等传播

主持传播对于传统大众传播的革命性变革就在于其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与受众之间不甚平等的传播格局,使受众在接收和接受来自大众传播的信息与观念时无需再被动仰视,以往传播中那种传者高高在上、不容置疑和教育训导的局面不复存在。而这种变革归根结底则是由主持传播的实践者,即主持人的平民化定位和朋友般的传播者角色决定的。在主持传播里,主持人使自己的定位处在与受众相同的层面,常常是以受众熟悉的角色,如朋友、邻居甚或姐姐、哥哥(常见于儿童节目)等身份出现的,主持人的这种定位决定了主持人能够以一种平等、亲和的姿态进入传播格局当中,从而营造出更好的人际交流的氛围。毕竟,真正意义上的人际交流只有在地位相近的人之间才能顺利进行,而身份、地位的相近和平等同样也是形成人际吸引、促成人与人相遇相知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5. 有声语言为主

主持传播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全息化的特点,即主持传播的手段和符号可以是多样化的,尽管主持人除了有声语言外,可以通过体态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来表情达意,达到传播的目的(关于主持人的非语言符号本书第八章会有专门论述),但不可否认,与广播电视的记者编辑主要利用有声语言、音响和画面比较起来,主持人所用的最多的符号还是有声语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从事主持人行业的人也被社会大众戏称为“嘴力工作者”,言下之意,主持人们真正靠的还是嘴上功夫。

以上关于主持人的特点其实也是区别主持人与播音员之间不同的重要指标。自从主持人这一职业角色在我国诞生以来,关于主持人与播音员之间的区别似乎一直是让学界和业界颇感兴趣的话题,不仅有人专门撰文论述此二者之间的不同,如(1)与观众的关系不同;(2)对象感不同; (3)参与节目程度不同; (4)播讲方式不同; (5)承担责任不同; (6)个性特征的表现方式不同(3),还曾经出现过“播音涵盖主持”还是“主持涵盖播音”的论争。其实也难怪,在上文所列举的主持人特点中的某些特征如“个人出面”、“代表集体”、“以有声语言为主”在播音员的角色身上同样适用,而其中的“平等传播”、“驾驭节目”则是播音员所不具备的,因而也是区别播音员与主持人之间不同的显著标志。当然,如果以此标准来比较播音员与主持人所从事的传播活动,那么播音员所从事的传播活动实际上具备了主持传播的某些基础特征,属于主持传播的萌芽阶段,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主持传播显然是可以涵盖播音传播的。而换个角度,如果从播音的广义,即广播电视媒体的所有传播活动而言,播音则又是可以涵盖主持的,毕竟主持只是广播电视媒体所有传播活动中的一部分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