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主持传播的发展的分析介绍

促进主持传播的发展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4-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主持传播的受众有场内场外区分,主持人与受众之间其实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心理场。因此,无论是从主持传播自身对象化的特点,还是从主持人与受众之间存在谈话场的角度来看,受众对于主持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持传播也无法忽视受众,尤其是谈话现场之外受众的存在。

四、促进主持传播的发展

受众之于主持传播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受众与主持人之间存在的心理场(在某些谈话节目中具体表现为谈话场)以及这种心理场对于主持传播存在的巨大影响。所谓“场”,本是物理学的概念,指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按照物理学的观点,任何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要靠有关的“场”来实现,如磁场、电场、引力场等。“场”的概念后来被引申到心理学上,指“主体所体验的对他的能动性的现实的(‘在这里和现在’)推动力的总和”(3)。 “场”的概念是在格式塔心理学和拓扑心理学的范围研究,根据西方心理学这些学派的原则而加以解释的。按照心理学的说法,借助“场”的概念,可以说明主体在这种或那种具体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是随着他所采取的定向作用而转移的。具体到主持传播来说,因为主持人与受众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场,无论是主持人的行为,还是受众的行为(具体为说话行为)都毫不例外要受到对方的影响和制约,即主持人要受到谈话场内受众的影响;受众,包括在主持传播现场和在场外视听主持传播的受众则要受到主持人的影响。由于主持传播(尤其是广播电视的谈话类节目)的受众有场内场外区分,主持人与受众之间其实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心理场。双重心理场的存在也为主持人与受众之间形成有利的谈话场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主持人要善于在传播现场营造有利于传播的谈话场,充分调动在场受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主持人也不能忘记现场之外处于电视机(或收音机)前的受众,要充分激发其接触主持传播的兴趣。在现实中,大多数主持人基本上都能做到现场谈话场的营造,如前文提及的持人在节目开始前通过讲笑话等方式缓解受众情绪等,而在现场之外,主持人忽视与受众之间存在谈话场的情形则比较多,如有的主持人从不直视镜头,只顾现场受众等,虽然和场内受众形成了较好的谈话场,但却失去了更多的场外受众。因此,无论是从主持传播自身对象化的特点,还是从主持人与受众之间存在谈话场的角度来看,受众对于主持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持传播也无法忽视受众,尤其是谈话现场之外受众的存在。

当然,受众作为主持传播的存在基础,对于促进主持传播的发展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受众对主持传播的这种基础性作用则主要是通过掌握决定主持传播生杀大权的收视(听)率等指标来体现的。为了生计,也是为了提高传播的效果和效率,很多媒体现在对栏目都采取末位淘汰的做法,如中央电视台在2002年9月就曾出台了一个《中央电视台栏目警示及淘汰条例》。所谓末位淘汰制,就是某个固定栏目的收视(听)率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所有栏目收视率统计表中的末位,该栏目在下次栏目调整时就会被从媒体栏目安排表上无情地淘汰出去。收视率,即“收视某节目的人数(或户数)占总体观众的百分比”,(4) 则完全是由受众决定的。因此,一个栏目,或一个主持人,无论其工作多么卖力,如果受众不买账的话,这个栏目,这个主持人的存在基础便会发生动摇。

除了决定栏目的收视率,受众有时还掌握着决定主持人去留的生杀大权,如中央电视台曾在崔永元是否离开《实话实说》的问题上就非常谨慎地表示,“崔永元的去留不仅仅是崔永元本人和央视领导的事,全国观众的意见和态度将成为左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5)。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缘故,许多栏目,许多主持人都格外看重收视率的指标,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组的墙上就赫然张贴着每期节目的收视率。因为没有受众或少了受众,就意味着没有或少了广告收入,没有或少了广告收入,整个传播机构就将陷入危机。如果套用戏剧理论中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的一句名言,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没有受众,就没有传播。

总之,目前大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正在形成一种良好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媒体以受众对其的高度依赖性而影响他们,受众则通过日益提高的自主性在改变着媒体并强化着自己对媒体的依赖,受众与主持人之间实际上是一种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的鱼水关系。既然受众的地位如此重要,影响如此巨大,就非常有必要来专门分析一下受众的心理,尤其是需要分析受众作为主持人的角色伴侣对于主持传播以及主持人的角色期待。毕竟,任何角色扮演都是“行为主体遵循角色期待的结果”,因此,只有在对受众的心理期待有了明确认识以后,主持人在角色扮演当中才能避免主持人在节目中角色错位或角色冲突等情况的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