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栏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各有不同

不同栏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各有不同

时间:2024-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此,这里不做要将广播电视栏目进行全部划分的徒劳,而只是为了证明不同栏目对主持人的要求不同,仅举其中较有代表意义的几类栏目及其对主持人的要求进行论述。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和目的,娱乐类栏目的主持人无论在形象、气质,还是服饰、动作上都与新闻类栏目的主持人有所不同。

四、不同栏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各有不同

说到不同栏目对主持人的要求不同,似乎有必要先来探讨广播电视栏目的划分,因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具体分析不同栏目到底对主持人的要求有何不同。尽管广播电视的栏目划分具有重要意义,但广播电视栏目的划分至今却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各自的研究需要出发对广播电视的栏目进行划分,即使是同一个研究者,其对广播电视栏目的划分往往也会有所交叉。例如《中国电视论纲》一书中就将多样化的电视栏目划分为新闻类、社教类、文艺类和服务类,这种分类法显然是按照栏目的大体定位及其内容来划分的。而在《中国应用电视学》一书中,作者又从主持人的角度,将栏目划分为八大类,在每一类中又根据栏目的具体样式划分为若干个小类。如其所列出的八大类分别为新闻类、综艺类、体育类、教育类、服务类、儿童类、对象性栏目、特别节目等。显然这种划分也有一定的问题,如其中的儿童类实属对象性栏目,而时下方兴未艾的谈话类栏目也并没有单列出来。在较早对主持人进行研究的专著《节目主持人概论》中,作者为了给主持人分类,又将主持人所在的栏目按其内容性质划分为新闻性节目、专题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和板块节目,其中的标准和原则也无法体现出不同栏目主持人的区别。实际上,随着广播电视栏目的日新月异和层出不穷以及某些栏目之间难以割裂的亲缘与包容关系,的确很难采用一种统一标准就将所有的广播电视栏目划分开来。鉴于此,这里不做要将广播电视栏目进行全部划分的徒劳,而只是为了证明不同栏目对主持人的要求不同,仅举其中较有代表意义的几类栏目及其对主持人的要求进行论述。

1. 新闻类栏目

在我国,大众传播媒介通常又被称为新闻媒体或新闻机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闻栏目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主导地位。的确,在一个大众传播机构里,新闻栏目在播出的绝对量上可能不是最多的,但其影响力在所有的传播内容中却是最大的。新闻,由于其生命力在于真实、客观、新鲜,因而新闻栏目对其主持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一般说来,新闻的真实性要求主持人要保持本色,不能有任何夸张以及表演的成分,甚至要求主持人在年龄上不能太年轻,在穿着上不能太随便,因为这样可能会使受众对主持人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新闻的客观性则要求其主持人在进行传播活动的时候应当严肃,应始终对新闻事实保持相对中立的客观性立场,既不能在传播中掺入太多个人的感情,更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以及个人的主观倾向来取舍和评论事实,否则受众就可能会因为怀疑主持人的传播目的而对主持人的传播内容产生怀疑。新闻的新鲜性则要求主持人的传播要能独树一帜,富有个性,不入俗套,既要有新鲜的事实,又要有新鲜的视角和新鲜的观点,就像光线传播公司旗下的《娱乐现场》在栏目中不断标榜“一样的娱乐圈,不一样的观点”一样,否则受众就会因为主持人的传播过于平淡而对其传播内容减少注意。

另外,由于新闻具有对事实真相层层逼近的特点,新闻栏目对其主持人在观察力、提问能力以及新闻敏感性方面也会有更多的要求。除了新闻事实本身的性质以及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时的特点决定新闻类栏目对主持人的要求之外,新闻与时政的密切关系以及新闻传播的喉舌地位同样会对新闻栏目的主持人提出具体的要求。如在特定时期会有许多特定的宣传政策,主持人在传播时,不论是在选题、表述还是在观点上都必须与这些宣传政策统一口径。同时,由于新闻栏目的主持人往往代表了栏目、媒体甚至是某个利益团体,其在表现个人方面的东西,或在个人的风格上也会受到很多限制,主持人只有在切合媒体、栏目整体风格的前提下,才能在个人风格上有所追求

当然,这只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新闻类栏目或严肃性的新闻栏目而言的,换个内容,如果是一些娱乐新闻或社会新闻类的新闻栏目,栏目本身对于主持人的要求则又会有所不同,它可能除了在真实、客观上对主持人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之外,在其他方面对主持人要求会宽松得多,这也是为何同属新闻类栏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主持人与湖南卫视《娱乐无极限》主持人在主持风格上迥然不同的原因。

2. 娱乐类栏目

娱乐是大众传播很重要的一项功能,娱乐类栏目也是这些年在国内外方兴未艾的栏目之一,如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2000年5月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就显示,北京人每天收看娱乐综艺类栏目的时间仅次于影视剧节目而高于新闻类节目。(12) 由于受众对娱乐的理解和对娱乐类栏目的心理期待仅仅是能够轻轻松松地“乐”上一下,为自己紧张、疲惫的生活有所调剂,因而他们绝不会像要求新闻类栏目的主持人那样来要求娱乐类栏目的主持人。新闻类栏目要求其主持人要严肃,不能有夸张、虚饰和表演的成分,娱乐类栏目则要求其主持人要活泼、搞笑,最好能通过夸张和表演的成分来制造某种喜剧效果,能够引得受众发笑。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和目的,娱乐类栏目的主持人无论在形象、气质,还是服饰、动作上都与新闻类栏目的主持人有所不同。在这类栏目里,主持人可能是小丑,如台湾著名主持人凌峰,也有可能是“稚气未脱”、青春靓丽的青年,如湖南台的何炅、李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情也可能五花八门,如台湾主持人吴宗宪经常在主持节目时又跳又唱,怪相百出。当然,主持人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栏目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加切合栏目的要求。很难想象,让白岩松皱着眉头来主持《幸运52》,或是让李咏穿着时尚前卫的衣服,在镜头前又蹦又跳地来主持人《东方时空》会是什么样子。

3. 生活类栏目

生活类栏目是娱乐类栏目之外在当今社会较受欢迎的栏目之一,不仅各个传播机构都设有类似的栏目,甚至有的媒体还出现了专门的生活频道。生活类栏目,其前身是为受众提供生活服务信息的服务类栏目,如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位电视主持人沈力的《为您服务》即是此类栏目的最早代表。现在这类栏目则有中央电视台的《生活》、《为您服务》,北京电视台的《食全食美》以及很多广播电台播出的《寻医问药》节目等。与新闻类栏目和娱乐类栏目比较起来,生活类栏目负担的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服务功能,因而生活类栏目既不像新闻类栏目那样严肃,也不像娱乐类栏目那样活泼,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由于立足于为受众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服务,生活类栏目的主持人大多也都是以实实在在的身份出现的,由于主要是为受众提供生活中的服务,主持人经常以一种较为轻松、活泼的身份介入传播,这类栏目的主持人更像是受众的朋友,是能够为受众提供各种生活帮助的朋友。既然是朋友,那么这类栏目的主持人尤其应该是亲切的、真诚的,既不做作也不张扬的。也许正是契合了生活类栏目的这种要求,或者是真正体会出了生活类栏目主持人的这种朋友身份,沈力、文清都以她们的亲切、真诚和落落大方赢得了受众喜欢。如沈力就曾被很多受众亲切地称为“大姐”,并被认为“是一位似乎早已成熟的、知识渊博的老相识,就像坐在家里聊天一样,听了看了舒服,使观众产生一种信任感”。(13) 而文清当年创造的“6步半”开场方式还因为打破了主持人一直保持在镜头前的严肃而呆板的坐姿而备受瞩目。当然,在不会引起观众认知错觉的情况下,生活类栏目的节目主持也可以适当地通过扮演某些角色和再现某些情境的方式出现在节目当中,如北京电视台的一档生活服务类栏目《快乐生活一点通》的主持人通常就是以扮演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一家人”出现的。

4. 少儿类栏目

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所有栏目中,少儿类栏目无疑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栏目之一。与同属对象性栏目的青年、老人、妇女等栏目比较起来,少儿类栏目又是拥有忠实受众最多、地位最特殊的栏目。由于少儿类栏目的受众主要是处在成长期的少年儿童,因而少儿类栏目往往具有很大一部分教育功能,是少年儿童的课外老师,同时,由于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接受需要较之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少儿栏目往往要采取符合少儿特性的传播方式,提供符合少年儿童接受习惯的传播内容。例如,少儿类栏目的主持人通常都不是以他们自己的身份出现的,而总是要寻找一个与少儿接近的角色,或是与少儿有密切关系的角色,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是“哥哥、姐姐”,“老师、同学”等,或者有的干脆就是某个童话或卡通片里才会有的角色,如“金龟子”、“风车王”、“葫芦娃”。

由于在传播中担任了某种角色,或者要有意地成为受众中的一员,少儿类栏目一般也要求主持人在服饰、语言、语调、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某些少儿的特点,或者要符合主持人所扮演的角色,如像少儿一样说话、行动,或要以“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的身份对着少年儿童受传者实施传播。尽管有人对这种做法有所质疑,但至今仍无人能提出什么可以反驳的充足理由。不管怎样,少儿类栏目所能给予我们的提示,其对所有对象性栏目主持人的借鉴意义是,这类栏目主持人的着眼点就在于寻找与受众之间的共同点,在于采取适合受众人群的传播方式。

5. 体育类栏目

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在研究人的社会角色时,曾经按照角色所占据的社会地位是否经过角色扮演者的主观努力,将角色划分为先赋性角色和自致性角色。如果将少儿、妇女、老人等角色看做是先赋性角色的话,那么体育类栏目的受众就是那些经过主观努力对体育有某些偏爱和了解的自致性角色,当然也不排除先赋性角色的人做其受众。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类栏目也属于对象性栏目,与体育类栏目情况较为相似的还有诸如法制财经、科教等栏目。由于同属对象性栏目,面对的是特定的受众群体,这类栏目在选择和要求主持人方面往往也具有鲜明的特点。以体育类栏目来说,由于其面对的受众本来就对某项体育活动较为了解、具备相关的知识,或者他们也有对此项体育活动了解的愿望和兴趣。因而体育类栏目对其主持人的要求首先便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至少不能是门外汉。因此,如果说针对先赋性角色的对象性栏目对主持人的要求重点在于主持人与受众间要具有某种相似性的话,那么毫无疑问,针对自致性角色的对象性栏目对主持人的要求重点就是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相关专业知识(至少是知识性的)或内在的相似性。正是这个缘故,黄健翔、刘建宏主持的足球栏目才会受到欢迎,而沈冰一旦坐到了评说足球的位置上,首先遭到的便是一片嘘声。同样,就连白岩松这样的大牌主持人在主持关于奥运会的栏目时,其表现也往往会出现顾左右而言他的情况,让人看不出他是在主持体育类栏目。同样,虽然韩乔生一直都在从事体育类栏目的主持,也具备某些方面的体育知识,可一旦碰上他并不太熟悉的项目或领域,无论是其对体育赛事的解说,还是其对体育问题的评论,都让人觉得啼笑皆非,有的受众甚至善意地将他那不是非常专业的主持讥讽为“意识流(14)

这里列举这几类栏目的目的也是为了说明,不管是受众,还是一个栏目的负责人,在评价和要求主持人的时候,也要从具体的栏目出发,不能用同一种标准来衡量和评价所有栏目的主持人,既不能用新闻栏目主持人的标准要求文艺栏目主持人,也不能用文艺栏目主持人的标准要求新闻栏目主持人,这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极不科学。这种情况目前也不是没有,而是大量存在,甚至在一些曾经引起过巨大的反响的主持人大赛以及一些主持人评选中,评委们所犯的也同样是这种“关公战秦琼”的谬误。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同的栏目对主持人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栏目对主持传播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同样,不同的主持人也只能适应一部分与其个性吻合的栏目。因而,不同栏目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主持人,主持人同样应根据自身个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栏目。遗憾的是,可能是因为主持人与栏目及媒体相比力量悬殊的缘故,媒体和栏目挑选主持人的情况在实践中屡见不鲜,而主持人真正选择栏目的情况则几乎没有。本着尊重主持传播规律的原则,传媒机构应重视和鼓励主持人根据自身个性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栏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