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理工大学东北片跨校辅修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上海理工大学东北片跨校辅修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时间:2024-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理工大学东北片跨校辅修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跨校辅修专业是上海市东北片高校合作办学教学协作组,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合作精神,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东北片高校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于1998年6月推出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上海市东北片跨校辅修开展以来,许多学生都深有感触,觉得受益匪浅。

上海理工大学东北片跨校辅修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

跨校辅修专业是上海市东北片高校合作办学教学协作组,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合作精神,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东北片高校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于1998年6月推出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它允许上海市东北片复旦、同济、上财大、上外、上理工、上水产、上海事、上电力、上体院、杉达等10所高校的优秀学生选修其他学校开设的跨校辅修专业,经考核合格,可获得其他学校颁发的跨校辅修专业证书。也就是说,给了学生一次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不同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自己感兴趣专业的机会。

上海市东北片跨校辅修开展以来,许多学生都深有感触,觉得受益匪浅。如今,当年参加辅修的大学生们都已经逐渐地踏上了工作岗位,曾经辅修专业的经历到底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和帮助,联系自己的经历,他们对高校教学协作开展跨校辅修专业学习有何看法和建议,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和专门采访,对我校参加东北片跨校辅修专业的部分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通过跟踪调查,我们了解到,作为以上理工为主的大学,我校学生辅修的几乎多是经济、管理、新闻、法律、语言等专业。当初学生选择跨校辅修的动机、出发点各不相同,大学毕业时每个人的情况也有区别,因而跨校辅修专业对个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为先,调整专业方向

参加跨校辅修的学生,他们当初选择专业的原因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但总的归纳起来,兴趣是第一位的。不少同学认为,两年的辅修是段漫长的时间,期间还要完成自己主修专业繁重的课程,又要牺牲大部分的休息时间,坚持下来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辅修专业的学习当然不能当作一种负担,也不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应该当作一种兴趣,只有这样才会始终抱以极大的热情持之以恒,才不会浪费时间。

我校2004届毕业生陈剑辉,其主修专业是交通工程,但却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相反,金融管理才是他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在2001年他便跨校辅修了复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在辅修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投入了兴趣,所以学起来一点也不觉得吃力。两年的辅修学习不仅让他学到了知识,也让他感受了不一样的学习氛围,更加坚定了他将考研作为大学后的第一目标,并于2004年顺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如今,他各个方面的学习成绩都非常的优秀。

二、拓展知识结构,造就复合型人才

希望利用大学生涯的空余时间来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地充实自己,也是许多学生参加跨校辅修学习的原因所在。

曾经在复旦大学辅修法学专业的我校光电学院2000级测控专业的王跃同学说,当初参加辅修学习与不少同学一样,目的很单纯,也很简单,只想抓紧业余时间学一门有用的知识,一方面不断地充实自己,体验名牌大学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对法律比较感兴趣,便选择了法学专业。通过两年的学习给他最大的体会是辅修的专业知识只是一个启蒙,书上学到的东西毕竟只是理论知识,要运用于实践,才能得到更深的理解。在大学学习期间,王跃同学一直不断充实自己,并通过兼职做法律代理人、业余发明创造等途径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让自己的知识更扎实,他虽然不知道这些知识以后是否用得上,但既然学了,就要让知识实实在在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学毕业时顺利的就业经历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他的大学时光没有虚度。他目前从事的这份专利律师的职业,主要负责专利技术方面法律知识的相关服务。专利律师,是目前上海市比较紧缺的人才之一,它既要求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又要以懂技术为基础。作为理工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又懂法律又有实践经验的他就成为了专利律师职业的不二之选。他成功把握住了一个很偶然的机遇,但在看似偶然之中,得益于平时的、超前的积累,反映的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三、学好语言,体现优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人才市场急需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这样的人才。在参加跨校辅修学习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就是为学好一门语言为目的的。

我校光电学院2000级学生孙振伟当初之所以选择日语辅修课程,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认为,大学的空余时间应该利用起来,学习有用的东西;而学好一门语言就是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工具,学习的成果是立竿见影的,况且,通过学习语言可以了解邻国的文化以及中日关系,对开阔视野也是有好处的;当然,对日本漫画和影视作品的热爱也使自己对学习日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目前在日资公司担任通信电子技术人员的孙振伟很有把握地说,对口的专业加上语言的优势让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走得顺顺当当。找工作的经历,让孙振伟体会到,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个人能力,毕业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浮躁,实实在在地将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优势来自何处?就来自于自己掌握知识的广度,“懂得多,就是优势”,优异的专业知识,让用人单位对他倍加青睐,而懂日语这个砝码,最终使这家日资企业的天平倒向他这一边。

四、提高能力,增强就业机会

不可否认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心态才去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我校机械专业学生李辰豪便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作为一名学生,专业课程以外的知识和能力也颇为重要。虽然,有些职业对专业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如果学生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自然就有更强的就业机会。多一个专业知识,在职业竞争场上就会比别人更胜一筹,优势也就更加明显,所以他选择辅修一门与机械专业基本上不相干的物流管理专业。尽管一开始学起来还是有些吃力,但抱着一份要将其学好的心态,在硬撑了几个月后,终于有了成就,现在他等于有了机械和物流两个专业背景。

现如今李辰豪拥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物流管理部门职员。从表面上看起来,物流确实与机械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在一个与机械息息相关的汽车公司,又在物流部门工作,两者的关系就显得不言而喻了,两者相辅相成。相关的专业知识是他在就业时,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获得现岗位的一个重要砝码。

五、建议

如今,回顾过去,10年来的辅修课程确实给许多学生带来了不少的收益。但还是有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1.可以将学科的覆盖面扩广,办学形式可以更加多元化。

2.加强校际之间的学术沟通。

3.教学可以更加灵活和实用等等。

两年的辅修专业学习,给了学生们最大的感触是贵在坚持,才能终有所成。孙振伟回忆说,当初和他一起辅修日语的同学共有30多个,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9个,因为语言的学习毕竟枯燥,没有恒心是不行的。辅修法学专业的王跃也承认,在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法律学习期间还要兼顾自身主修专业繁重的学习,的确是一个挑战。

不少学生提到,在工作中,你不仅要懂得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还得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等等。作为大学毕业生,你必须努力学习。企业非常注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与组织能力。无论是交大、复旦的毕业生也好,还是我们上理工的毕业生也好,在工作岗位上都是一视同仁的,企业看重的,是你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强,而不是过去你学什么专业,哪个学校毕业的。

机遇,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只要用心,没有一种努力是白费的,没有一种知识是白学的,可能今天没用,明天没用,但总有一天,当机遇来到你身边,你会感慨,“天道酬勤”的确是至理名言。这也是辅修学习的根本含义。有付出才有收获,当谈起自己的就业经历和现在的工作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当初的辅修学习或多或少起到了一点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