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汉文文献
有关水族的汉文文献还是比较多的,新中国成立以前出版的《三合县志》《荔波县志》《荔波县志稿》对水族及其风俗做了一些介绍,但由于年代久远,又没有重印出版,这些书籍很难找到。下面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关于水族方面的基本文献,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对每一著作都加以叙述,还望读者见谅。
一、综合研究文献
水族研究在1981年以后逐步得到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研究更为繁荣。这些研究涉及水族的各个方面,下面我们按年份对这些著作和文献进行介绍。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编:民间文学资料第46辑《水族双歌单歌集》,1981年出版。
潘一志编著:《水族社会历史资料稿》(内部资料),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史研究组1981年编印。该资料全部收入2009年出版的《水族学者潘一志文集》(贵州民族学院、贵州水书文化研究院编,成都:巴蜀书社)。
黔南文学艺术研究室、三都水族自治县文史研究组编:《石马宝》(内部资料),1981年编印。收集神话故事、风物故事、爱情故事、民俗故事、善恶故事、起义故事、机智故事、动植物故事、新故事等多篇民间故事,包括《人类起源》《兄妹种瓜》《端节的由来》等。
《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资料汇编》,1984年印。该资料集汇编了有关三都县概况的文章资料,全书分为六编。第一编:自然地理之部;第二编:政治之部;第三编:经济之部;第四编:教卫科技之部;第五编:民族之部;第六编:名胜古迹之部。书末附有三都水族自治县大事年表(1949~1983年)。
岱年、世杰主编:《水族民间故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史研究组编:《水族源流考》(内部资料),1985年编印。
《水族简史》编写组编写:《水族简史》,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水族简史》编写组、《水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编写:《水族简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出版。修订本对原来的《水族简史》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订,扩充了有关章节,但就水族历史而言,其观点仍然是原书的基本观点,对近年水族的历史研究的发展,该书没有论及。本书的有关材料和数据特别是历史沿革部分也参考了该书。
《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编:《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内容包括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农业、工业、财政金融、旅游、社会事业、城乡建设等。该书对各民族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黔南文学艺术研究室编:《水族情歌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范禹等主编:《水族文学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全书从远古文学、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五个部分对水族文学的发展加以梳理和阐述。
三都水族自治县政府编:《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名录》(内部资料),1987年编印。
周隆渊编:《明珠撒遍月亮山水族的故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该书共收有贵州省水族的民间故事16篇。
祖岱年、周隆渊编:《水族民间故事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
中国曲艺志贵州卷编辑部、中国曲艺音乐集成贵州卷编辑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艺集成办公室等编著:《水族曲艺旭早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黄桂秋著:《水族故事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水族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水族民间故事是水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该书对节日文化与传说、民间传说、创世女神、原始鱼崇拜、风物传说、民俗故事、爱情故事、金贵机智故事、民间童话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何积全主编:《水族民俗探幽》,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出版。全书对水族的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该书的出版对之后的水族民俗研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很多水族民族文化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著作都或多或少参考了该书对水族民俗文化的论述。该书对水族民俗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本值得向读者推荐的水族重要文献。
《三都水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三都水族自治县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该书以三都水族自治县所辖地域为记述范围,上限时间因事追溯不等齐,下限至1987年底止。记述了境内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陈国安著:《水族》,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本书介绍了水族在新中国成立后,家庭、生活、婚姻、信仰、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潘玉熙主编,贵州省水家学会编:《水家学研究(1)》,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收入《水族历史文化诸领域研究述评》《三都贫困状况及原因分析》《翁台水族乡经济发展战略初探》《开发水乡旅游业的构想》等论文46篇。贵州省水家学会编的《水家学研究(2)》《水家学研究(3)》《水家学研究(4)》都为内部资料,没有公开出版,2010年《水家学研究(5)》以《贵阳文史》增刊的形式出版。水家学论文主要汇集贵州省水家学会会员的会议论文,目前贵州省水家学会已经召开五次会员大会和学术讨论会,为推动水族聚居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刘之侠、潘朝霖编:《水族双歌》,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王厚安主编,贵州省民委文教处等编:《水族医药》,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该书系统总结了水族医药的资源和医药理论,药物名称采用水语标注,全书分四个部分:1.医史;2.基础理论和治疗方法;3.药物(共收集常用药物128种);4.单验方选(收集单验方395个)。该书的出版标志水族民间医药知识逐步走向系统化,从口头传承到书面记录,散落于水族民间的医药技术和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总结,促进了水族医药传承和发展。
贵州省水家学会编:《中华水族儿女名录》(内部资料),1999年编印。该书收集水族有影响的优秀人物400多个,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逐一介绍,有关该书的进一步信息,读者可以参看本书第九章“水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刘之侠、石国义著:《水族文化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该书是《民族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是国家社会基金“七五”重点资助项目“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五个民族文化研究”课题之一。该书对水族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和阐述,最后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撞击进行了研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论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并没有强烈的冲突,在民族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某些陈旧的东西尽管与时代的发展不尽合拍,但往往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如丧葬文化、祭祀文化、节日文化等,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文化的民族性而加以坚持和发展。
高发元主编,水族调查组编写:《云南民族村寨调查:水族——富源古敢乡都章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该书是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1988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古敢水族乡正式成立。这是云南省唯一成建制的水族乡。该书选择云南省富源县古敢水族乡补掌村公所都章村作为调查点,从人口、经济、历史沿革、政治、习惯法及其变迁、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介绍了云南富源水族生活的变化与发展。
高发元主编,杨庭硕著:《三都水族人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书从多个角度描写了三都水族韦玉秋一家的生活、工作、家庭关系等,是水族家庭的真实记录。该书是了解水族民族风俗、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在市场经济和民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家庭在悄悄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唯独没有变化的只是书中的记录,而这些记录则是历史的一个真实写照,这真实让我们感觉到眼前的一切都将变成未来的历史。
富源县民族宗教局编:《富源水族民歌》,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出版。该书针对生活于云南富源县水族聚居地区能歌善舞的水族,记录其题材丰富的情歌对唱,以及以说古论今、孝敬父母等为主题的小调5000首。
梁庭望主编:《中国民族百科全书: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卷》,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4年出版。该书分条目对水族的基本状况进行了阐述。
潘朝霖、韦宗林主编:《中国水族文化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本书是由相对独立的八个分卷组成的专著。全书较为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水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民间信仰等诸多的文化现象,能使读者从各个角度深入地了解水族的文化概貌。该书全部由水族学者独立完成,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水族的历史、生态、经济、古文字和水书、语言、文学、民俗、信仰、民间艺术等,是水族文化研究的一次阶段性总结,也是一部水族文化研究的里程碑式重要著作。对于书中的许多观点和论述,特别是水族历史方面的观点,有的读者不一定赞同,但我们还是希望想了解水族文化的读者能进一步阅读该书。本书的有些资料和数据也同时参考了该书,我们对该书编者表示敬意和感谢。
陈稠彪主编:《走进神秘三都》,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该书对三都县及其民族等情况进行了介绍。
刘世彬著:《中国水族文化散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该书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出版,收入了《水族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水族的铜鼓文化》《水族有关鱼的习俗》《水族端午节习俗考辨》《水族民族植物学的初步考察》等30余篇文章。
由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员会、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编的《情满水乡——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对口帮扶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十周年回眸(1995~2005)》(内部资料),涵盖了领导关怀、特区风采、三都历史、帮扶状况、水乡资源等重要内容。以对口帮扶工作为重点,以倒叙纪实的手法将各类图片贯穿成册,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真实地记录了深圳对口帮扶三都的真实历程。
冯举高著:《弯路直走:潘一志传奇人生实录》,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该书主要描绘和刻画潘一志先生传奇的一生,以及作为水族优秀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傲骨品性。潘一志先生刚直不阿的人格精神体现了水族人的性格特点,其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断追求的坎坷人生与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整个命运紧紧相连。透过潘先生的一生,我们深深感到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密切相关,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富强,人民才能安康和幸福。
田友伦著:《水族部落》,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出版。该书是一部有关古时广西水族部落的历史小说,也是水族历史方面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汉朝时,水族上层人物、闲云派创始人何锦作了《论天下歌》一书后抱病辞世,而《论天下歌》一书却被各方人物争夺的故事。介绍了古代水族部落的生产生活、部落之间的矛盾、爱情故事、民族风情等。
杨德勇主编,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历史第一卷(1949-1978)》,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出版。该书上限从1949年12月6日三都解放开始,下限到1978年12月底。反映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国共产党在三都的历史,总结了中共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员会在三都执政二十多年的成绩和经验。
石国义编著:《水族村落家族文化》,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出版。该书从人类学的角度,深入细致地研究水族村落家族文化的背景、历史形成与习俗惯制,家庭与家族的关系,水族村落家族的结构、基质、功能及水族村落家族文化的嬗变。
司有奇、陆龙辉主编:《中国水族医药宝典》(全彩集),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出版。该书总结出医治各种疾病配方200多种,书中对每种药的药物名称、水药名、形态特征、性味、功用、如何采集加工等都作了详细描述,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反映三都水族医药资源和总结医治各种疾病经验的书籍。
韦绍凯主编,《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及修订本编写组编:《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出版。该书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之一,是为介绍三都水族的基本情况,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三都水族聚居地区的“四化”建设所编写的。全书共分13章,具体内容包括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农业、工业、财政金融、旅游、社会事业、城乡建设等。
政协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员会、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百年实录》编委会编:《水族百年·三都篇》(内部资料),2008年编印。全书分上下册,是水族百年文化的文集,上册内容为抗暴斗争、水乡变迁、文化纵横,下册内容为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人物春秋等。书稿突出水族特色,以“亲历、亲见、亲闻”史料为主,以文献档案资料为辅,内容基本涵盖了水族百年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物等,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反映了水族百年发展历程。
程瑜主编:《三都水族: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塘党水乡调查与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出版。该书是《中国田野调查丛书》之一,叙述了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塘党寨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生产、婚姻与家庭结构、教育、社会结构、饮食文化、精神文化生活、乡土医学等各个层面。
李平凡、颜勇主编,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编:《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水族卷》,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出版。该书对贵州各县水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习俗、经济发展、民族自治开发、生态保护、宗教习俗等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玉时阶等著:《现代化进程中的岭南水族:广西南丹县六寨龙马水族调查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出版。该书针对20世纪50年代调查过的调查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反映龙马水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变迁。龙马水族是散居于其他民族聚居区的水族,其语言节日等文化变迁,特别是代表民族文化符号的水族语言的丧失和转用、节日文化的变化等现象值得深思。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广西的民族调查的再版,内容包括隆林各族自治县彝族社会历史调查、那坡县者祥屯和达腊屯彝族社会历史调查、那坡县那坡人民公社隆平大队彝族社会历史调查、隆林各族自治县仡佬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水族调查等。
张振江主编:《荔波水尧水族:贵州荔波水尧乡调查与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出版。该书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师生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中国田野调查丛书》之一,该书从水族体质人类学研究,从水族文字、语言、教育、饮食、经济、建筑、节日习俗、社会和权力结构等方面展开调查,叙述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水尧水族乡持续经年、目前依然鲜活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张振江主编:《荔波永康水族:贵州荔波永康乡调查与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出版。该书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师生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中国田野调查丛书》之一,从经济生活模式、婚姻、女性、家庭、水书、宗族等方面,叙述了贵州荔波县永康乡水族村寨持续经年、目前依然鲜活的水族文化。
何羡坤主编,荔波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荔波水族》,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书题材广泛,内容翔实,是专门记录荔波水族各方面的文集,主要包括荔波百年以来的历史、地方新貌、文化习俗、优秀儿女及人物传略等。
周崇启、韦族安、石国义编著:《水族教育史》,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书阐述了两千多年来水族教育的萌芽、发展、壮大的过程及其原因,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近现代,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历史大背景为舞台,梳理水族教育在近现代的演进历程。
贵州民族学院、贵州水书文化研究院编:《水族学者潘一志文集》,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出版。本书由《水族社会历史资料稿》和《潘一志诗词》汇集而成,是水族学者潘一志先生为社会、为水族人民留下的丰厚的精神财富。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丰富的文献征引和鲜活的社会调查材料,可为学术研究提供便捷的文献检索路径和可信的实证资料,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党秀云、周晓丽著:《水族水各村调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出版。该书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水各村村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展现,希望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村庄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为民族地区将来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蒙爱军著:《水族经济行为的文化解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水族的经济行为与其他民族的经济行为一样,与其特定的自然、社会条件相联系。水族的特定生态环境及水族社会的特殊历史轨迹,使水族的各种文化的特质综合体得以形成,并使水族人的经济行为显示出其自身的特征。该书从水族的宗族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体系等几个层面,对水族经济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提出水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是通过其文化特质综合体表现出来的,并围绕水族宗族文化特质综合体、小农文化特质综合体及水书文化特质综合体,分别从国家化进程中水族社会组织结构对水族经济行为的塑造、水族小农经济结构中以生计安全为基本选择特征的经济行为、稻作农业的自然基础与水族认知体系的构建所产生农业祭祀行为以及水族文化对经济行为的制度化规范等方面,对水族经济行为及其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性进行深入探讨,由此而实现对水族经济行为的文化理解。
王学文著:《规束与共享:一个水族村寨的生活文化考察》,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出版。该书以一种相对微观、具体、整体性的考察方式,调查记载了贵州省荔波县的一个水族村寨——水利大寨的生活文化。在提供一个民族村寨的较为翔实的民俗志案例的同时,也力图勾勒出村寨生活所遵从或实践着的人际网络和生活秩序体系,揭示出村寨生活之于族群社会的重要意义。
张中笑主编:《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集萃·仡佬族篇、水族篇:山奇水秀》,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该书分为夜郎遗音·仡佬族篇和凤凰之声·水族篇,内容包括古歌、达以——爱情歌曲、凤凰的歌声——单歌的风采等。
贵州省档案馆、贵州省史学会编:《揭秘水书:水书先生访谈录》(上、下册),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年出版。该书通过对水书先生的访谈,对水书习俗进行了全程采访记录,全书分荔波卷、三都卷、都匀卷和独山卷四个卷本,是一部水书习俗口述史。该书的出版使水书作为水族重要历史档案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入,也是水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徐非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水族》一书,由吉林文史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图文并茂,是水族文化的普及读本。
由蒙光仁先生撰写的《中国双语水族村寨资料集》(内部资料)2010年完成第6稿,并通过专家评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该书是蒙先生自从北京民族文化宫退休后编撰的珍贵水族村寨资料,涵盖贵州、广西等水族聚居地区和散居的水族村寨。拍摄照片280多幅,包括地区风景、名胜、村景等,分列村寨的现在和历史的隶属、村民委员会、村民姓氏等,图文并茂,为今后开发水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旅游资源提供可靠的研究资料。该资料集虽然没有公开出版,但撰写者已经装订成册,中国民族图书馆有收藏,也为读者提供了借阅的便利。
二、水书研究文献及著作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等编,王品魁译注:《水书·正七卷·壬辰卷》,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4年出版。
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局、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编,王品魁、潘朝霖译注:《水书·丧葬卷》,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年出版。
贵州省档案局(馆)、荔波县人民政府编:《泐金·纪日卷》,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是荔波县馆藏精品水书译著丛书之一。该书对明代抄本水书藏本《泐金·纪日》进行译注。本书全文影印原件,放在译文之前,从而增强了译文出处的真实性,对原文条目影印文字逐个排列,采用国际音标译注并对原文进行直译和意译。该书开创了水书译注的另外一种方式——原件全译,为水书文献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水书译注藏本。该书的出版将对今后水书的传承和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韦世方编著:《水书常用字典》,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出版。水书文字是水族目前仍然使用的活态文字,长期以来一直在民间流传,水书由于其字形复杂,难学难记,一直没有一本可以查阅的字典。该字典的出版,可以让读者对水书文字的读音、意义进行了解。该字典收入常用字486个,连异体字一起共1780个,水语采用国际音标记音。
韦章炳著:《中国水书探析》,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该书内容十分广博,从水族古文字、语言到水书创始人、姓氏;从水族岁时节日到信仰、禁忌、婚丧嫁娶、起造等习俗;从水书与《连山》《归藏》《周易》到中古文化的含山玉版;从独山县交陇洞到红岩天书、巴楚文化;从水书条目内容结构到口传的主要掌宫及遁掌玄机;从点滴的水书民俗事象到专题的论述;等等。在水书与易学关系的探索方面,特别是在水书与含山玉版的研究方面,作者讨论了水书传承与古代中原豕韦、水族韦姓家族关系、水书内容分析包括遁掌推理等内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水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体系,绝不是一本书能够解读清楚的。该书内容较为庞杂,但作者提供的研究思路和有关资料,是值得读者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潘朝霖、唐建荣主编:《水书文化研究》,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书辑录1860年迄今的水书文化研究的部分重要成果,如《红崖古刻歌》《水书与水家来源》《水书传承社会生态的思考》《水书与彝文的对比研究》《无闰月水历》《中国水书研究未来趋势分析》等40余篇论文,该书的出版,使人们对水书的研究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包括清代西南大儒莫友芝《红崖古刻歌》(1860年)对水书的记录和评论等,对弘扬水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韦章炳著:《水书与水族历史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出版。水族历史众说纷纭,该书站在人类学角度,深入水书内核,是成功利用水书理论,为广泛分析水族古歌、传说及习俗特征而撰写的水族历史研究著作。
张振江、姚福祥著:《水书与水族社会——以〈陆道根原〉为中心的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书主要使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结合民族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以及考古学等学科,综合研究水书与水族社会。该书不是试图解释水书的数术及其内在逻辑结构,也不是试图解释其民间信仰或者宗教含义,而是重在通过水书与水族社会互证,来认识水书、认识水族社会,以期深入理解水书、水族及其民族社会历史文化意蕴。该书以贵州省荔波县老水书先生欧海金的家传手抄本《陆道根原》(即《亥子丑卷》)为底本,对水书《陆道根原》进行了译注,包括条目标题、水书原文、口诀、释义、注释和研究等几个部分,其中研究部分针对水族社会文化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多个角度的阐释和研究,观点鲜明,分析透彻,是非水族人民和水族成员合作研究水书及水族问题推出的鸿篇巨制。张振江博士渊博的知识、流畅优美的文辞使读者对该书百读不厌。当然书中许多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一定与历史事实完全相符,但该书的出版给水族社会文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氛围,值得每个关注水族文化的学者一读。
陈思著:《水书揭秘》,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出版。该书是留美学者所著,是向读者介绍水书的普及性读物,图文并茂,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水书及水书先生的有关信息。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梁光华、蒙景村、蒙耀远、蒙君昌译注:《水书·婚嫁卷》,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年出版。该书是继《水书·正七卷·壬辰卷》《水书·丧葬卷》《泐金·纪日卷》《水书与水族社会》之后出版的水书译注卷本的又一著作,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的《中国水书译注丛书》之一。全书采用原文、水语音标注音、汉文直译、汉文意译四对照,篇章、意译及用途三大部分进行编排,对有诵读歌诀的条目,将歌诀附录于篇章之末,供语言研究者研究之用。该书水书原件采用都匀市水书世家第四代传人蒙君昌先生的藏本,根据蒙先生的朗诵和讲解记音。该书的出版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水族婚嫁习俗、成婚原则、民俗禁忌、生育观念等一系列文化特征以及水书在水族民间的作用和影响。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陆春译注:《水书·秘籍卷》,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出版。该书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的《中国水书译注丛书》之一。该书水书原件采用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拉旦村陆延志先生的藏本,音标系统采用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语音进行记音。《秘籍卷》主要用于择吉驱鬼挡鬼,用来抵御外辱和惩恶扬善,是水书重要卷本之一,平时不轻易示人,具有相当的隐秘性。该卷本的翻译出版,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水书《秘籍卷》的基本内容,了解水书的神秘性质,全书分“送怪”等四章。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蒙邦敏、蒙君昌、韦佩君、蒙耀远译注:《水书·正五卷》,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出版。该书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的《中国水书译注丛书》之一。该书的出版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水书《正五卷》的基本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杨介钦、韦光荣译注:《水书·金用卷》,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出版。该书水书原件采用独山县水书世家第十三代传人韦光荣先生的藏本。该书的出版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水书《金用卷》的基本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杨介钦、韦光荣译注:《水书·麒麟正七卷》(上下),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出版。该书水书原件采用独山县水书世家第十三代传人韦光荣先生的藏本,是韦顺杰抄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的清代藏本。该书的出版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水书《正七卷》另一版本的基本概况和风貌。
三、水语研究著作
张均如编著:《水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年出版。该书对水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方言进行了必要的描述。附有水语词语1000余条。
曾晓渝著:《汉语水语关系词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出版,该书通过350个水语和汉语的关系词的研究,得出水语和汉语具有发生学关系的结论。
曾晓渝著:《汉语水语关系论:水语里汉语借词及同源词分层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该书力求在理论上、方法上有所创新突破,解开汉语侗台语之间借词及同源词的纠结。
曾晓渝、姚福祥编撰:《汉水词典》(1996年)。该词典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列词典丛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水族语言的词典,以三洞水语为标准,所收词条包括词和词组共约11100条。词目按拼音字母次序排列。词典附有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水语音系和《水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
韦学纯、艾杰瑞等编撰:《水-汉-泰-英词典》,2003年在泰国出版。是泰国玛希隆大学乡村开发语言文化研究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民族大学壮侗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由玛希隆大学资助出版。全书收录水语词语约8000条,采取水语、汉语、泰语、英语对照形式,附有英文索引。
李方桂著:《莫话记略水话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该书是《李方桂全集》之五,收入李方桂著《莫话记略》《水话研究》两部语言学专著。两书均系李方桂在20世纪30年代于贵州调查水族和布依族语言(莫话)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该书的水话研究部分1977年曾作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在台湾出版。该书主要记录水歌、故事等。
冯英著:《水语复音词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该书以研究水语名词、动词中的复音词为主,首次提出水语复音词的产生分三个层次的观点,并通过与汉语和同语族其他语言的深层次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水语复音词的构词方式、构词特点等问题。
韦学纯著:《水语描写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通过答辩并在网上公开发表。论文对水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方言、水语与周边语言的关系以及水书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四、《三都年鉴》
三都水族自治县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的《三都年鉴(2006)》由中国文化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该书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一部年鉴,是全面了解三都水族自治县并具有地方性、综合性、权威性特点的大型综合资料工具书,旨在全面、系统、翔实地反映三都水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为党政领导决策和制订计划提供可靠依据,为科研、企事业单位研究事业发展提供翔实史料,为各界人士了解三都、研究三都、建设三都服务。本年鉴主要收录三都水族自治县2006年度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要文件、地方自治性法规、规章、领导讲话、工作报告、主要工作和重要活动等以及各单位(部门)、乡镇、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省(州)直属单位、人民武装部、武警中队、公安消防等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资料收录时间为2006年1~12月,个别事务有所追溯。
三都水族自治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的《三都年鉴(2007)》,由中国文史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在2007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和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汇集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和重要信息,深入反映了全县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由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主管主办,《三都年鉴》编纂委员会编辑,三都水族自治县党史研究室、县史志办具体承办的《三都年鉴(2008)》于2009年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特色鲜明、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三都水族自治县在2008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和各个行业的发展情况,详细记述了全县国民经济部门和社会各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并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多层面、多视角地反映了各行各业、各条战线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为广大读者了解三都、认识三都提供重要史料。
由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三都水族自治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承编的地方综合性图书《三都年鉴(2009)》由中国文化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这是该年鉴2007年创刊以来连续出版的第4卷。本年鉴主要记述2009年1~12月三都水族自治县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状况,着重反映各个方面、各条战线的新成效、新经验、新面貌和新问题。本年鉴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2009年三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旨在为各级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为社会各界了解三都、建设三都提供最新的信息和情报。本年鉴有三个特点:一是框架设计分类科学、重点突出。二是内容记述全面,表现形式多样。突出经济转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招商引资、关注民生、重点工程等内容。三是彩版内容突出创新,特色鲜明。公益性彩版采用7大篇章重点宣传介绍三都,如领导视察、三都风光民生工程、民族与旅游、“两快”建设等。全书收录百余幅图片,是历届年鉴公益性图片最多的一本,充分彰显了三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取得的辉煌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