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网络高等教育ISO 9000质量认证
第一节 教育认证机构
一、质量认证机构概述
(一)我国与认证相关的机构
在我国,主管认证认可工作的是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CNCA)、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和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T)。由这3个机构负责对认证认可工作进行批准、监督和指导。从事认证认可工作的机构分成3类:[1]
(1)认证咨询机构。其职责是协助组织从事认证咨询工作,协助组织建立各种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以使组织顺利地通过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认证培训机构。其职责主要是按照中国认证机构与培训机构国家注册委员会的培训要求,培训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其他管理体系的国家注册审核员及内部审核员。
(3)认证机构。其职责是对提出认证申请的组织进行审核,并提供认证注册服务。为保持审核的公正性,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规定,严禁认证机构从事咨询活动。
(二)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
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Certifiers,简称为CNAB)是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授权设立的国家认可机构,负责对从事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能力的资格认可。
1.质量方针
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质量方针是:以国际标准为准则,以法律为依据,贯彻落实国家认证认可方针政策,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认证机构认可活动的科学和公正,维护认可机构的权威和声誉,提供高效、优质、满意的认可服务。[2]
2.主要职责
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有关认证认可的政策,参照国际准则和惯例研究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的工作政策和技术措施;对申请认可的认证机构的认证管理与技术能力实施评定;对获准认可的认证机构的认证管理与技术能力保持状况实施监督;负责认可标志的使用与监督管理;处理与认可有关的申诉、投诉和争议;参加国际认可组织活动并开展相关的国际认可合作与技术交流;开展与管理体系认证认可和产品认证认可相关的其他活动;接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
3.业务领域
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业务领域有:实施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实施QS-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实施TL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实施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实施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实施GB/T 28001(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实施软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机构的认可;实施产品认证机构的认可;实施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可;实施其他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
4.认证机构的公正性与非歧视性原则
CNAB全体委员会为国家认可机构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全体委员会由来自与认可工作相关的政府部门、认证机构、产品提供方(组织)、产品使用方(顾客)、CNAB秘书处的代表和技术专家组成,来自任何一方的代表和技术专家都不处于支配地位。
CNAB的运作遵循非歧视性的原则和程序。CNAB的认可服务向所有的申请人开放,不附加过分的财务要求,不以申请人的规模或是否为某一协会或社团的成员和已颁发认证证书的数量作为提供服务的条件。
CNAB拥有一支具有相应能力的认可评审员、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队伍,并在实施评审和处理申诉、投诉和争议等认可工作中对其公正性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认可工作的保密性、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CNAB的认可决定由具有资格和能力的人员作出,并在实施评审和作出认可决定的工作中采取回避制度。
CNAB开展认可活动不以赢利为目的。CNAB实行有偿认可服务,独立经济核算。经费来源依靠向认证机构收取的认可费,CNAB不接受申请方或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任何形式的资助,以确保认可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二、美国教育认证机构
美国教育认证机构主要包括6大区域性认证机构和其他一些不很重要的认证机构。目前,美国经过区域性认证机构认证的大学有3 600多所,这些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此外,还有一类认证机构被称为全国性的认证机构,但这类机构主要对专业学校,比如舞蹈学校、戏剧学校等进行认证。6大区域性认证机构都是平级的,每个区域性认证机构必须主管至少3个州的大学认证工作,其中中北部认证机构最大。经过其中一家机构认证的学位或材料在其他区域都会得到认可。区域性认证机构对大学认证的4项核心标准是:①任务,即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的情况;②资源,不仅包括财政资源,还包括学生和教师队伍状况,以及从该校毕业的学生的素质;③有效性;④持续性,能持续稳定生存一定时间,并在可预见的未来保证教学质量。认证机构每10年审查一次学校综合情况,学校每年都向认证机构提供一次报告,每5年提供一次非常详细的评估报告,而且学校有重大变化时也必须通知认证机构。与此同时,认证机构还不定期地对学校进行视察。如果发现大学没有达到标准,认证机构的审查委员会就会给该大学限期改进的警告,如果大学到期还没有改进,它的认证资格就会被取消。每年都会有极个别大学达不到标准,没达标准的大学接到警告后,认为自己仍无能力改进时,可能会主动撤销认证申请,并合并到其他合格的大学。如果一个学校要撤校或合并,它必须对原来该校没有完成学业的学生做出安排。[3]
本节向大家介绍“U.S.DE”和“CHEA”两大认证,应该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多元化的美国教育。
(一)U.S.DE(U.S.DepartmentofEducation)——美国联邦教育部[4]
准确地说美国联邦教育部不认证任何大学,其还在官方网站特别声明。美国教育部是通过认证数个教育认证机构来实现管理美国高校的作用。这些认证包括地域性认证、全国性认证、专业性认证,例如艺术设计类院校就必须通过“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Art and Design”的认证,法律院校通过的是“American Bar Association,Council of the Section of Legal Education and Admissions to the Bar”的认证,从事远程教育的学校要通过“Dist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uncil,Accrediting Commission”认证。除了以上列举的专业以外还包括心理、公共健康、气象等46个机构的认证。每个专业的认证工作,联邦教育部都只认定了一家机构进行认证。地域性认证则是以地理方位进行划分,每个区域也只有1家认证机构,这6个区域分为:新英格兰、中部、南方、中央北部、西北部、西部。
联邦教育部对以上的认证机构有着严格科学的审查,获得其中任何一家机构的认证就说明其教学质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多数学校通过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的努力才能获得权威的认证。当然更多私立学校因为办学不成规模、教学质量不佳则不可能获得认证。虽然这些学校同样拥有执照,同样获得政府的批准,同样可以颁发学位,但学位就如同废纸一张。
(二)CHEA(CouncilforHigherEducationAccreditation)——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5]
就像美国的私立大学的名气和学术地位往往超过国立大学一样,在教育认证的行列中同样有杰出者,相信关注美国高等教育的读者就会经常看到土黄色的“CHEA”的标志飘扬在各大名校的介绍里。尽管专门从事认证的“美国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是一个标准的民间机构,然而也很有影响力。其实在美国很多求学者的眼里,CHEA的权威性甚至超过了U.S.DE。作为非盈利的民间机构CHEA更是每年通过举办年会来促进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中国,民间机构紧跟政府机构的步伐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然而美国的民间机构为了保证独立性,往往会强调分歧,强化个性。在教育认证方面也是如此,CHEA在专业院校认证方面与U.S.DE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高达一半的认证存在差异。只有像“美国教育与培训委员会DETC”这样的数家知名机构是被两个机构同时认可的。究竟是“CHEA”还是“U.S.DE”权威,这也只有靠求学者来自己衡量了。各种各样的认证机构非常多,有的标榜个性,有的则以营利为目的。
三、我国的教育认证
我国教育系统开展认证势在必行。由于各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单纯的行政评价手段已不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应通过国际认证手段推动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教育管理国际认证
教育管理国际认证是中国现行教育模式的一个重大突破,通过质量控制和管理不断提升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若通过国际教育认证,被认证学校可以更好地进行国际合作与交往,有利于学校发展;学校的各项管理在保持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同时,通过吸收国际教育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强了创新教育的研究;管理规范化,满足了教育在经营运作上一贯性和连续性的要求;质量控制管理明确了学校内各个岗位的职责,消除了人浮于事现象;同时,国际教育管理认证形成学校的强大品牌优势,使学校在师资、资源和招生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的教育事业目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在办学模式多样化、民办教育迅速发展;高等学校迅速发展、高教办学方式多样化、学历教育不断升温;素质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国际交流不断扩大,大学、中学、小学的国际互访与合作不断增多。在这个阶段中,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仍受到政府行为的规范和导引,但不再由政府完全包办,国际教育认证将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育质量管理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学生既是顾客,又是主要的参与者。因此,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中针对企业而采取的控制流程的管理策略在教育领域上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针对这个问题,国际教育界采用了独具特色的行业性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虽然国际教育认证是个行业性认证体系,但是由于教育对象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国际教育认证体系仍然是个非常庞大的体系。
国际教育认证分成两种类型:国际性、国家性或区域性认证和专业性认证。前者是根据地域划分进行的教育认证,目前中国独立的教育认证体系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若干国际性或者区域性的教育认证机构可以接收中国教育机构的申请,该类认证一般以整个学校为申请认证单位。专业性认证一般针对高等教育中的特定专业,以系、科为申请认证单位。
(二)国内教育认证机构
2001年11月13日,中国加入WTO的签字仪式在多哈如期举行,这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又迈开了新的步伐,而中国的教育为迎接入世的挑战,也早早地开始了新的改革并已在许多方面全面展开。为了全面提高教育管理质量,我国已引进ISO 9000国际质量认证,而且对中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ISO国际质量管理认证工作已在全国全面启动。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系统,78万所学校,2.3亿名学生,有传统教育的许多优点,但与国际教育相比还有差距,尤其在国际认证方面还比较落后。因此,建立一种非政府的评估认证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为此,2001 年12月18号在上海衡山宾馆举办了“2001年上海教育管理国际认证高级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推动中国教育如何与国际接轨及教育管理国际认证咨询。这次会议拉开了中国教育认证的序幕。教育部直属企业中国华育发展公司已成立了专业从事教育管理国际认证咨询的机构——中国华育发展公司教育认证咨询部。[6]
2005年3月12日,在北京市十二中联合举办了题为“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暨ISO 9000在学校中的应用报告会”。会议讨论了“国际社会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与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学校管理中ISO 9000标准的应用”、“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与督导的关系”和“ISO 9000族标准在学校应用的现状”等问题。会议阐明了学校引入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新形势下国家教育及教育管理的新理念。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规范学校管理,建立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机制,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国际间的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品牌学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5年9月20日,北京中教英才教育认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通过了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CNAB-AC11:2004-ISO/IEC导则62:1996)实施的有关评审,获得其颁发的“认可证书”。该中心被批准的认证认可业务范围分别为:教育、出版、印刷、橡胶和塑料制品、基础金属及金属制品等10个行业。[7]
(三)网络教育学院如何选择认证咨询机构
在申请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前,要由认证咨询机构协助网络教育学院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在所建体系运行3个月后,网络教育学院才能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注册。
现在,认证咨询机构不少,但良莠不齐。如何才能选择到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批准的、有认证咨询资质的、熟悉教育管理的咨询机构呢?网络教育学院应当对这类机构进行以下考查:①看其是否有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批准的资质证书;②看其是否有建立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其可以派到学校的咨询师是否有教育管理的经验,是否至少具备专业的资格;③看在该机构接受过咨询服务的学校是否满意,应当到这种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该校领导的看法。
只要掌握好以上3点,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有些非法的认证咨询机构,因不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所以在与学校签订咨询的合同之后,要么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要么干脆一走了之,使学校在人力、财力和时间上都蒙受了损失。对于非法从事认证咨询的机构,学校可以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举报。一经查实,有关方面就会对该非法咨询机构进行查处:除对其处以罚金外,还会勒令其把咨询费退还给学校。
第二节 网络高等教育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网络高等教育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网络教育学院的质量,帮助其改进和提高办学水平。认证既要对学院负责,又要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网络教育学院而言,认证作为一种来自外部的评价,是对网络教育学院自我评估的印证,是对其发展水平的一种审视、一种激励,从而促进网络教育提高办学水平。并且,这种认证由于是来自外部的评价,要比“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对提高网络高等教育的社会声誉大有好处。对社会而言,认证机构的认证由于实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有助于社会成员对网络高等教育进行选择,增强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对国家而言,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降低政府直接管理所带来的风险,又可以借助社会认证的结果来制定有关的政策和管理措施。
一、认证在政府与网络教育间架起桥梁
世界上很少有哪个国家的政府尝试出面建立认证机构,直接对学校进行认证。政府一般只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对其进行宏观调控。目前,世界各国的认证机构基本上由社会团体或机构组建,是一种非官方的社会中介组织。他们的认证,体现了政府放权和强化社会化管理的大趋势。
国外的经验表明,非政府性的学校认证是促进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条件,是社会成员了解学校和提高对学校认可程度的必要渠道,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向学校提供资助的重要依据之一。教育认证是一个以学校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价为基础,以满足公众咨询和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的过程。为了保证各学校在一个基本的质量水准上运作,认证作为非政府性的、同行评议的手段便显得极为重要。
在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对学校实施认证,必须遵照国家和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因此,中介组织实际上在政府与学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但政府需要依法对认证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进行认证、监督和管理。
制定网络高等教育认证标准,当然可参照ISO企业认证体系,但决不能照搬。因为教育规律不同于企业规律,完全照搬不利于网络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发展。国外的认证标准已相当成熟,当然可以借鉴。但我国网络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办学形式的多样性,要求制定认证标准必须立足于中国教育的实际。
由于认证是在政府有关条例、规章的基础上的非政府性的自我规范,而且网络高等教育是基于自身的办学思想设立的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机构。因此,认证标准应有利于被认证网络教育学院的发展,既要符合公认的质量标准,又要反映不同学院的特殊性。鉴于认证通常是周期循环、持续性的,认证标准同样需要有弹性空间。
二、外部质量审核是网络高等教育通过认证的关键
质量体系的审核包括内部质量体系的审核和外部质量体系的审核。内部质量体系的审核即第一方审核,是一个组织对其自身的质量体系所进行的审核,对于网络高等教育而言,就是网络高等教育内部对本组织的质量体系的审核,关于内部审核已经在第二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内部审核是外部审核的前提,一般来说,只有内部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外部审核。外部审核可以分为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两类。第二方审核是需方派出审核员按合同规定要求对它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在网络高等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学员对教育机构的审核,一般来说,学员选择哪所学校建立在第三方审核结果的基础之上,学员对学院的审核在实践中不常见。第三方审核是认证/注册机构对申请认证/注册的学院所进行的质量体系的审核,或是其他的公正的第三方对申请审核的学院进行的一次独立的符合性的质量体系审核。第三方审核的主要目的是:[8]
(1)确定质量体系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质量体系的具体内容必须要符合所申请的质量保证标准的要求,这也是文件初审的主要任务。
(2)确定现行的质量体系实现规定质量目标的有效性。这主要是通过现场审核和分析研究后确定的,主要是寻找客观证据证明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3)确定该网络教育学院的质量体系是否能通过认证/注册。这是第三方审核的最直接的目的。
(4)为受审的网络教育学院提供改进的机会。通过第三方的质量审核,发现一批不合格项,要求受审的网络教育学院采取纠正措施,实际上就是为受审的网络教育学院提供一次改进的机会。
(5)减少许多重复的第二方审核。第二方审核虽然在网络教育领域的实践中不会经常出现,但是,当某网络教育学院进行大规模的或长期对员工培训的时候就有必要对该网络教育学院派出自己的审核员对该网络教育学院进行第二方审核。由于第三方审核可以代表广大受益者的要求,所以凡是通过第三方认证/注册的组织往往为需方所认可,而不再进行第二方审核。
(6)提高学院声誉,增强竞争能力。第三方认证机构是经过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认证/注册会为学院带来一定的声誉,有时可以获得社会和学员及其家长的认可,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有的学院也可以选择国外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一旦通过就可以获得国外同行的认可,可以为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
三、网络高等教育的外部认证步骤
外部认证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组织的顾客或以其名义对组织的管理体系所进行的认证,也叫“第二方认证”。二是由独立的认证机构对组织的特定管理体系所进行的认证,也称之为“第三方认证”。这两种类型的认证过程基本上是一样的。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第三方认证的有关过程。不可否认,推行ISO 9000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真心实意地将推行ISO 9000作为提升网络教育学院管理业绩的重要措施而不只是摆摆样子,将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稳扎稳打,按照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周密策划,ISO 9000终究能生根结果。
简单地说,推行ISO 9000有如下5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知识准备-立法-宣传贯彻-执行-监督、改进。
参考企业推行ISO 9000的情况,网络高等教育领域导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可以看出,这些步骤中完整地包含了上述5个过程:
(1)网络教育学院原有质量体系的识别、诊断;
(2)任命管理者代表、组建ISO 9000推行组织;
(3)制订目标及激励措施;
(4)各级人员接受必要的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训练;
(5)ISO 9001标准知识培训;
(6)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立法);
(7)质量体系文件的大面积宣传、培训、发布与试运行;
(8)内部审核员接受训练;
(9)若干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10)在内审基础上的管理者评审;
(11)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改进;
(12)申请认证。
网络高等教育在推行ISO 9000之前,应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上述各推行步骤进行周密策划,并给出时间上和活动内容上的具体安排,以确保得到更有效的实施效果。
网络教育学院经过若干次内审并逐步纠正后,若认为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符合所选标准的要求(具体体现为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项较少时),便可申请外部认证。
一般情况下,实施体系认证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认证申请——学院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认证实施——认证机构对学院实施认证审核;认证监督——认证机构对学院实施监督审核。
(一)认证申请
网络教育学院向认证机关申请认证是有一定条件的。对于初次认证的的学院,应按照特定的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并运行管理体系至少3个月以上,另外认证过程还包括以下几个条件:①对学院内各类人员进行了特定管理体系标准的培训;②学院已经确定了质量方针和目标;③学院已按照特定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并运行了形成文件的管理体系;④培训了内部审核员,使其具备了实施内部审核的能力;⑤学院完成了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自我验证了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9]
当网络教育学院认为自己基本具备了申请认证的条件时,就可以提出认证申请,目前提供体系认证服务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很多,但是专门为教育领域提供认证的机构并不多见,很多学校往往通过的是国外认证机构的认证。
网络教育学院在与选定的认证机构签订合同时,应准备并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主要包括:学院法律地位证明文件;体系文件,一般包括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学院提供的教育服务介绍;认证申请书等。
(二)认证实施[10]
在网络教育学院与认证机构正式签订合同之后,认证机构将学院提交的体系文件对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评审,提出文件审查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对于体系文件的不足之处,学院可以与现场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一并解决。必要时,在进行现场审核前,认证机构要求学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体系文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直至文件审查通过。
在文件审查合格后,认证机构在进行现场审核前2周,将审核通知书和审核计划发至学院进行确认。学院应对审核计划中的各项内容进行确认。如果学院对审核的时间安排及审核组成员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在审核前1周反馈给认证机构,由双方协商解决。
按照经过学院确认的审核计划,认证机构实施对学院的现场审核。现场审核一般包括:审核组召开首次会议;然后,审核组成员按照计划,分别到学院的不同部门,对其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收集客观证据,记录审核中的相关信息,并形成审核发现,准备审核结论;召开末次会议。在会议上,审核组宣布不合格项报告和审核结论,并向学院提出采取措施的要求。通常,在现场审核末次会议后45天内,学院应该向认证机构提供有关对不合格项实施纠正措施的情况报告,并附必要的证实材料。一般来说,审核组应对不合格项进行跟踪验证。
(三)认证监督
网络教育学院在获得认证证书之后,应不断地改进、完善特定的管理体系,保持其有效进行。获得了特定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享有一些权利,如:可以使用证书和认证标志,在各种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根据学院的需要可以提出扩大或缩小认证范围的要求;对于认证机构及其人员不负责任认证工作,可以向国家主管部门或认证机构提出申诉或投诉。
当然,在学院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该相应承担义务,比如:始终遵守认证的有关规定;确保不采取误导的方式使用认证证书、标志和审核报告的内容;当体系发生变更和出现重大事故时,学院应及时(通常在20天内)向认证机构报告。
网络教育学院在获得体系认证证书之后,一般情况下,认证机构每年要对学院特定的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监督审核。第一次监督审核通常是在发证后6—9个月之内进行,以后每一次监督审核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每一次监督审核,虽然不需要对学院的所有过程都进行全面检查,但是审核过程与初次雷同。如果通过监督审核,发现学院的管理体系运行正常,认证机构会向学院发出保持通知书。如果出现其他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认证机构可以扩大或缩小学院的认证范围,也可以停止、撤销或注销组织的认证证书。
通常,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在期满前3—6个月,学院应向认证机构重新提出认证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学院在获得某一个认证机构的特定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之终止认证合同,并向其他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同意受理认证申请的其他认证机构同样会按照认证的有关规定,对学院特定的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审核,并颁发认证证书。
【注释】
[1]于慧梅:《中小学申请“ISO 9000”认证之ABC》,载《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3期,第34-35页。
[2]资料来源:http://www.cnab.org.cn/col83/article.htm1?artid=1638.
[3]资料来源:http://jypgy.ccit.js.cn/forum/details.
[4]资料来源:http://csuonline.netbig.net/zxxx.htm.
[5]资料来源:http://csuonline.netbig.net/zxxx.htm.
[6]资料来源:《中国现代教育》,2001年第5期,第61页。
[7]资料来源:http://www.ceec9000.com/news/20051217/20051217141153160.htm.
[8]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国家通用教程》,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9]李镜,吴桂珍编著:《ISO 9000再认识(整合篇)》,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10]此部分参考了陈志田主编的《质量认证咨询手册》的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