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工作会议总结报告
(2003年2月26日)
樊明武
同志们:
这次会议非常成功。上午朱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什么是国际化,为什么要国际化和国际化怎么走都作了深入阐释和具体部署,各单位要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各自制定出更加详细的发展规划和措施,在今年的暑期工作会议上进行交流和学习。教务处、研究生院、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等17个重点发言单位交流了各自近几年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效果很好,大家要互相借鉴,共同进步。下午的小组讨论气氛也很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和大众化是21世纪高教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不是我们走不走的问题,而是不得不走且要认真研究如何走得更快更好的问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创新、创造、创业拔尖人才,需要成千上万在国际科技、文化等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的人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大学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进程。简单地说,国际化就是用一个新尺度和新理念来衡量我们学校的工作,来衡量各院(系)的工作,来衡量我们每位老师的工作,来衡量我们每个学生的水平。
虽然我校一直发展很快,成绩很大,但与我们的奋斗目标——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相比,与国家和人民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仍存在不少问题。认识问题和差距,并非削弱我们前进的信心,而是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明确我们前进的方向。与一些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相比,我们还在以下方面存在差距,包括管理机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办学经费、评价体系和福利制度等。我们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制度创新是大学间竞争取胜的关键,是保障院(系)、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础。如果我们不实行现代大学制度,在非常有限的资源下就会出现三大浪费:一是决策性浪费。如果决策不公开,这个决策就会失误,就会造成决策上的浪费。二是体制上的浪费。重叠体制、不科学的体制造成体制上的浪费。三是由于这两种不规范,还造成一种浪费就是腐败性浪费,因为没有体制制约很可能就会产生腐败,使我们整个效率低下,人才流失。
关于国际化的具体举措,朱书记报告中已作了重要指示和部署,我仅就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作一些补充和强调。
第一方面是要形成相对稳定的、能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规范。世界知名大学的发展,既有其鲜明的个性与特色,也有其共同的特点。我们要在努力发扬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包括我们的体制和规范,要有符合世界知名大学共性规律和我们学校自身实际的规则体系,也就是要有规则,有了规则之后,才谈得上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具体讲,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首先,各职能部门包括各个院(系)的管理部门,要有以把华中科技大学办成国际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服务意识,我们每个人、每个部门都要有一个目标,都要为这个目标付出代价和责任,要有规范,要有自律,要有高效率意识。其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把政治可靠、愿意办事,并且能够办成事的人,把懂国内外高等教育管理规范的人吸引到管理岗位上来。管理人员也要抓住一些机会,自觉地去学习。我们学校有管理学院,也有公共管理学院,自己应该抽一点时间,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或晚上时间去听一两节课程,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准备继续送一部分人到国外进行管理方面的深造,主要是在那种环境下进行熏陶。上次送了6位同志,最近我们准备再送一些同志去新西兰学习管理,只要有条件,我们会尽力促成这件事情。最后,要在管理方面提高效率。要在高效率下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如果把一个高水平的人吸引到管理部门来,那么他肯定效率高,但要是没有高的代价,他可能还不一定来,在一定的情况下,在整个效率产出的原则下,要考虑怎么适当地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
第二方面是要办成一流大学,培养和造就师资是非常关键的。都说人才竞争激烈,人才竞争确实激烈,但更重要的是用人机制的竞争,是政策的竞争。好的政策、好的方式可以使人才脱颖而出,使人才发挥更大效率,不仅可以吸引人才而且也可以使自己的人才成长,这是非常重要的。海尔集团“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思想与成功实践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我们要鼓励老师重视自己的人格追求,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干事情、干事业,一方面是为国家,但也是自己的需要,要是没有兴趣,再培养也培养不出来。毛主席说过,事物发展在于事物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自己内在潜能的发挥非常关键,为了做到这一点,第一,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主要考虑单位的总体工作量,学校把钱分配到单位,院(系)有更大的自主权实行二次分配,把过去按照职称和人头分配改为按照工作量、工作业绩进行分配。虽然这也不是最科学,有点像计件工资,但是不走这一步不行,不走这一步就很难体现院(系)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具体贡献和岗位需求,只有走了这一步,才能逐渐显示出单位需要设多少岗位,也就是单位该设多少教授,该设多少副教授、讲师或研究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按需设岗,逐渐过渡到聘用制,否则很难实现。因为如果院(系)应该设几个教授都说不清楚,定编定岗,实行聘用制就更加困难。第二,是对新进学校的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如果一进学校就是终身制,这个学校或是这个单位是很难产生效率的。第三,是考核的方式要重新探索,要从量化考核逐渐向质的考核过渡。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怎么可以用几个数量来表示呢?一个人究竟有没有学术的系统性,有没有学术的完整性,有没有形成一种流派和真正的学术带头人?这种体系如果不形成,最后可能产生很多毛病,真正的学问没有做出来,所以我们这种评价体系可能要创新、要摸索,要找出更好的、更客观的评价体系来。我们要求著书立说,现在是著书的多立说的少,谁都可以出一本书,反正出版社也要钱。书的价值在哪里?今天我参加讨论正好是数学系,我自己对数学也有些感受,据说每年数学讲义都在改变,书也在改变,因为谁讲这个课都拿自己的书,但是真正有价值的《高等数学》大家比较推崇的还是樊映川的,这本书是我上大学时的课本,到现在大家还是认为它比较权威。如果多一些这样的书来影响我们的学生,不是更好吗?第四,要建立学术档案制度和信用制度。究竟在学术上有多少造诣,有没有违背信用,学术道德怎样,都要进行记录。第五,要参加国际活动,如果缺乏英语表达能力,就不应该到我们学校来当老师,所以进人时不只看他是不是博士,应考证他的实际能力包括他的英语能力。第六,在适当的情况下要逐步推行学术休假制度。工作时努力工作,也要有一定的充电时间即学术休假,聘用制实施以后,要推行教授的终身制,在外部条件和国家允许的时候推行年薪制,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疲于奔命,避免没有一个真正创造学术环境的空间,逐步形成高效率下的高待遇。上次我讲了一个例子,台湾的建国技术学院到我们学校来进行合作研究考察,他们校长说他们的待遇平均很高,但他们是一万六千个学生,三百多个老师,我给他算了算账,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我们的待遇也可以很高,所以效率是个关键,我们特别强调工作量、工作业绩。我们也必须强调奉献,如果没有奉献只有索取的话,这个单位是混不下去的,如果大家都奉献一点点,这个单位就会欣欣向荣。有一首歌叫大家能不能奉献一点爱,同样我们每个人给学校一点点,学校就会兴旺,就会发达。
第三方面是要抓依法治校。首先,是今年要在教代会和学代会上通过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职业行为道德准则,这个准则要有检查机构,规范定了以后就要进行检查和监督,所以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来进行监督,要加速我们的民主化,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第二,没有充分的民主特别是在学术上的民主,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是较困难的。为了增强学校办学的民主化,上午朱书记讲了,准备与后勤集团商量开辟一个地方作为教授聚会的地方,作为沙龙的活动场所,这个地方可以进行学术交流,可以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交流,可以对学校的发展举措进行交流和探索,创造一种气氛。今天我听了数学组老师的讲话,他们感到苦恼:谁都要用到数学,但是真正的项目他们都参加不进去。我认为这是互相理解的问题,要互相沟通,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工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如果数学基础不好,肯定学不好。如经济学等部分文科,如果没有数学基础,想成为优秀经济学家很难。第三,是学校的重大事情,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包括我们现在推行的中层干部的选举。
第四方面是扩大院(系)发展的空间,要让院(系)有更多的自主权,有更多的积极性去充分发展。我们今年实施分配制度改革以后,主动权由院(系)掌握,最后要看年终整个发展势头,要看是不是利用这笔资源使这个院(系)的学科得到了发展,院(系)要利用这个机遇,制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措施,真正贯彻执行。学校的考核指标要与时俱进,特别看一个院(系)的投入产出比,要有一个真正的、比较切合实际的考核指标。为了学科正常发展要形成一些学科群,学科群要逐步地成立教授委员会,谋划和指导各学科的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由学校评价每个专业、每个院(系)、每个方向的状况是有困难的,今后主要是依靠学科群来把这个事情做好。国际化办学思路要列入院(系)年终的考核指标,看这方面是怎样推陈出新的。
第五方面是关于学生的培养。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父母呵护下的子女,许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非常娇嫩。不经风雨,难当大任,要把他们培养成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我们每个老师、每个做学生工作的同志付出很大代价。部分家长对子女有时达到溺爱的程度,使他们一点奉献精神都没有,一点不能满足都能造成一种伤害。学生一紧张,家长也紧张,说得不好听,甚至有点神经质,这使我们的教育确实很困难,我们要怀着爱心去改变这种模式。第一,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十六大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教育,“三个代表”不是仅仅对哪个干部提出来的,也不仅仅是针对共产党员提出来的,实际上我们每个教师干部都应努力做到。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结合健康人格的培养,包括改变学术观念和学习方式,形成自我培养的能力。第二,我们教师要带头做到“无学术污染、无信用污染、无环境污染”,并把这种思想变成一种制度,然后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也就是制度思想化,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第三,要加强学术文化氛围的建立,包括我们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科技沙龙,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独特见解,这不仅仅限于研究生,也包括本科生。第四,要注意学生特长的培养。现在招生时讲究有特长生,进校后是不是也能用某种方式来培养更多的特长生,因为要求每个学生全才不现实,如果能够培养他有某一特长,能满足社会某一方面的需要,我看就是成功,要培养有特点的学生。第五,在就业观念上、创业理念上要有所创新,特别是创业,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很多创业者,这个国家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国家没有创业者,就不可能提供所需的就业机会,企业家对任何一种社会都是非常需要的。我们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的职业资格考试,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历虽然重要,职业资格认证也非常重要。第六,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在学生工作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工作的专家和人才。第七,要继续搞好社会宣传,形成好的声誉。第八,要尽可能地吸引海外学生,创造国际化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上造成更多影响。
第六方面是关于教学。第一,要抓国外教材的引进和筛选,这个我们已经开始做了,还要逐渐形成一个适应科教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教材体系,这个可能需要费很多功夫,需要许多教师参与。我们要更加注重对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维能力,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前途、竞争力为本。第二,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要推行学分制或弹性学制,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同时逐步形成按学分收费,上什么课收什么费。学时也可以是弹性的,现在我们已经逐步有了这样的条件,我们现在学生的宿舍不像原来那么紧张,学生在学校多呆一年时间也不是很难。这样就可逐步向国际接轨。第三,提倡老师用心教学。简单地用多媒体往那一放、稿子一念,很难教好学生,也很难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学生。今天小组讨论也谈到了这一点,我们是在教学而不是在教书,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感情,是一种心灵交流,要有一种吸引力,不仅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学生,也把自己的感知、敬业精神传给学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我们的目的。第四,要继续推行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现在我们越来越正规,搞全英语教学也越来越有信心了。万事开头难,坚持就是胜利,第一年我们没有经验,第二年经过改进,情况好多了,坚持下去就会越办越好。第五,要办好国际交流学院,包括2+2、3+1这种模式。第六,实行更多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程来培养学生个性和选择与计划能力,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出来的学生,沟通能力、自立能力需要加强。第七,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第八,学位互认的工作要继续进行。
第七方面是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总体来看,我校还是比较有特色,在全国也是排得比较前的,总是在前十名以内,但光有总量不行,应该在高原上起高峰,紧密结合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需求,结合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国际前沿,凝练科研方向,提出创新项目。第二,是我们除在国内寻找一些基金以外,国际上也有许多科研基金可以去申请,在这方面希望大家多留意一下国际上的科研课题,当然也可以与国外一些校友或同行一起去申请国际课题。第三,是我们要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同时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在国外发表专著,这样才能造成我们的影响。第四,是要加强学者的互换、交流。不要只是我们当学生别人当老师,我们要逐步地变成我们出去也能当老师。第五,是成果的生产力转化。我们现在有了一个生产力转移中心,这是科技部认可的转移中心,但是转移得还不多,如果是学术上的成果,希望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也就是瞄准的对象不仅仅是简单的x加y,我们更应该瞄准国际高水平。如果我们是为社会服务的一些项目,我们不要满足鉴定会,而是对国家经济产生了多大贡献,这样我们才能用我们的知识为社会作出贡献、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也才能有更多财富支持我们学校。有时候我们抱怨省政府不给钱,但是话说回来,农村那么困难,乡村老师工资都发不下来,省里怎么可能给钱?我印象中整个省教育经费是9亿元,去年我们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收入是14.5亿元,比一比,省里怎么可能从九个亿中拿出三个亿来给你,但反过来我们用科研知识促进湖北的经济和生产发展,省里就会有更多收入,我相信你不找他也会给你,这就是社会和学校的互动,所以我们更应该多多地检查一下我们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第六,是在科学研究中多鼓励学派的形成,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学派,带起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可以长期发展的队伍。如果我们学校能够形成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学派,我们学校就会水涨船高。第七,是尽可能地争取国际支持。在国际上我们有很多往来和关系,我们都要去争取。第八,是要强调用课题带动学科发展。我们所能得到的资金是不可能与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相比的,因此我们必须“出奇制胜”,强调用课题带动学科发展,我们应该珍惜我们争取到的点滴经费,让其发挥最大效益,不要用到与学术无关的地方去,群策群力促进我们学科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第八方面是要建立一个生态环保又温馨的园林化校园。这对学校发展是很重要的。校园环境好的不一定是一流学校,但一流学校的校园环境肯定也不错,一流大学既要有大师又要有大楼,要全面地看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第九方面是要开源节流。开源要在中国的环境下来开源,光靠校友支持是不太现实的,我们每年得到校友的支持也只有几百万,这对学校的发展是杯水车薪,更重要还是靠我们自己在课题上去努力,去争取更多的课题,同时节约每一个铜板,用到我们最需要的地方,使我们学校逐步发展起来。
总体来讲,大家通过今天的会议和讨论,逐步形成共识:第一,国际化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迈向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第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需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实践和行动;第三,国际化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天一时、一蹴而就的,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明确目标和方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把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分三步走的话,我们希望第一步在“十五”期间打好基础,在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上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把规章制度、运行规范和“法规”建立起来,也就是思想制度化,依法治校,为建立国际化、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打下机制与制度基础;第二步是再通过10到15年的奋斗实现国际化、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目标,同时把现代大学制度思想化,变成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也就是制度的思想化;第三步是再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人心齐,泰山移,我相信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