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生学习管理
本科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
文华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着力构建个性化培养体系,将个性化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外实习、生产实践等各个学习环节,贯穿于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由培养目标、基本规格要求、学制与学位、学时与学分、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活动等部分构成。
1.课程
文华学院通过开放专业选择,实行弹性和灵活的课程设置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和将来打算从事的职业,选择专业和课程。
各专业课程设置由通识必修课程(A类)、专业必修课程(B类)和个性课程(C类)组成。
通识必修课程,是全院本科学生都必须学习并达到一定学分要求的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外语、体育等。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必须学习并达到一定学分要求的课程,体现了所修专业对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个性课程是为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具体包括以下部分。
(1)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在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该专业领域内可选择学习并达到一定学分要求的课程,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展。
(2)通选课。通选课是面向全院本科生通识教育而开设的跨学科精品课程,学生可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根据个人兴趣在各领域内进行选修,旨在使学生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特点和研究方法。
(3)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学院开设供全校本科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的课程,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部分课程没有规定的学分要求。
2.学分
学生按专业培养方案学习课程,达到该专业毕业要求所需要的最低学分数。文华学院本科专业最低毕业学分原则上不低于170学分,总学分不超过180学分。
3.复合型人才培养
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文华学院为适应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措施,包括第二主修专业、辅修,即在保证完成主修专业的前提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修读其他专业(或课程)。
(1)双学位。双学位是指第二学士学位与辅修二学位。辅修二学位是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另一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全部要求后同时获得另一学科的学士学位。
(2)辅修。辅修是指以学分制形式进行课时学习,修够一定学分后由学院颁发相应专业的结业证(一般为25学分以上)。与第一学位相区别,第二学位是在辅修的基础上再加一定学分后通过毕业考核后论文答辩由学院颁发(辅修)第二学士学位(非国家标准形式)。
温馨提示:学生可以到学部教务办公室查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了解本专业所学全部课程及课程构成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