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

时间:2024-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主动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自身的人格。因此,为了从正面情绪中受益,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调整自身不健康的情绪。朋友的倾听、父母或教师的指引,对于身处困境的大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力的支持。很多大学生由于对心理咨询认识不够,往往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去心理咨询室的都是心理有病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

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生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主动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自身的人格。这包括积极自助和主动求助等方式。

1.积极自助

大学生需要学习做自己的主人,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调整自己消极的心理状态,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1)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和心是相互联系的,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强身健体,还能帮助大学生保持心情轻松、愉悦。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时间,使自己的生活有规律,能够形成一种安全稳定的心理环境

(2)积极进行人际交往。

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社团,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丰富自身的业余活动。通过这些业余活动,大学生可以扩大自身的人际圈,可以实现思想交流、信息资源共享,还能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阅读心理健康相关的书籍,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3)学会管理和调节情绪。

良好的情绪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与人交往,而负性情绪有时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为了从正面情绪中受益,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调整自身不健康的情绪。通过散步和深呼吸,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通过唱歌、写日记,可以发泄不便向他人提及的委屈和愤恨;通过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可以帮助维持积极情绪,建立信心。

(4)增强挫折承受力。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由于大学生涯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动荡期、矛盾期,大学生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和磨难。但是,所谓“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是转变的契机,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马斯洛所说的,“一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你把握住这个机会,你就成长。如果你放弃了这个机会,你就退化”。因此,从认识上,大学生需要转变“挫折很可怕”的这个认识,面对困难不惊慌失措,而应该积极、乐观地迎难而上,紧紧抓住成功的契机。

2.主动求助

(1)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当在学习和生活中倍感压力时,当英语四、六级考试没通过而感到失望、伤心时,当失恋后感到孤独、自我怨恨并且难以自拔时,当与室友、同学关系处理不佳时,大学生们都大可积极地向外寻求心理支持。朋友的倾听、父母或教师的指引,对于身处困境的大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力的支持。

(2)正确理解心理咨询,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很多大学生由于对心理咨询认识不够,往往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去心理咨询室的都是心理有病的。实际上,学校的心理咨询主要是发展性咨询,目的是帮助同学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困惑,协助同学更好地适应和发展,最终完善人格。心理咨询教师具备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处理技巧,因此,大学生大可在有心理困扰的时候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专业帮助。

附 揭开心理咨询的神秘面纱

1.走出心理咨询的误区

很多学子是进入大学之后才真正意义上地接触到“心理咨询”这个概念的,以往他们所了解的心理咨询不是跟“变态”有关,就是像电视剧、电影中描写得一样神奇。就是因为他们对心理咨询不了解,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各种各样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

有些人会认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通常是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其实恰恰相反,如何来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是精神科医生的职责,并不在心理咨询师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受惠于心理咨询的人,其本身的心理功能不能太差,他至少得具有一定程度的说话能力、理解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和变化的关键时期,会遇到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失恋等各种各样的发展性问题。面临自己的困扰,有些同学选择求助于身边的朋友和同学,而有些同学则采取了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的方式。这些同学都选择了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困扰,这两种方式实质上是一致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我。

如同许多运动场所很难看到体弱多病的人,而看到更多的是健美匀称的身形一样,心理咨询室也很难看到真正的精神疾病,而更多的是勇于成长的心灵。

误区二:心理咨询会影响教师、同学对我的看法。

心理咨询师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尊重当事人个人权利,为当事人保守个人秘密(包括谈话内容和心理测验结果),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会将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告诉其他人。因此,除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之外,不会有其他人知道谈话内容。但出于“生命为大”的原则,为了保护当事人及公众的安全,以下情况心理咨询师通常无法继续保密:①危协到当事人的生命时;②危协到他人的生命和财产时;③司法机关询问时。但咨询师会将有关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一切将以最大限度帮助当事人成长为依准。

误区三:心理咨询就是帮助解决问题的。

许多同学在心理咨询前会很自然地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有一个问题,我需要求助,需要咨询师对问题的解决意见,至少给我一个主意;或者我有一个烦恼,我希望咨询师能帮助我化解,看过心理医生后,烦恼就应该不再存在了。但咨询师往往没有明确的观点,只是问你能做什么,你能承受多大的自我改变,或者如果问题不消失,你能忍耐它多长时间。

其实,你的经历,他在听,但他却是用眼睛“听”。他观察你的表情、情绪、无意识动作,分析你在如何说经历,经历里哪些内容是你的解释、哪些是你的判断、哪些是你的赋义。好的咨询师总是在激发你对自己的反思,使你从你的问题中看到自己,从感觉自己是一个无辜受害人,到慢慢明白自己也可能是构成某个问题的“肇事者”。

事实上,无论咨询师给了你什么样的建议,那都是咨询师自己的观点,不一定真正适合你,而他并不能代替你做决定、采取行动,这些还是需要你自己的努力。

误区四:好的心理咨询就是要一次有效。

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药物治疗,无法喝一点药就能立竿见影,心理咨询很少看一次就有效的。一般人求助于心理咨询时,通常是带着许多经年累月所形成的人际交往模式和心理习惯,因此,要有效改善因这些累积多年的模式和习惯带来的问题,便要花较长的时间接受心理咨询。另一方面,心理咨询中受到的启发和鼓励需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运用的过程中再不断地领悟和改进,这个也是需要时间的。

一般而言,心理咨询的时间需要持续4~8周的时间,一周一次,一次50分钟。根据心理学家Seligman(1995)的研究,心理治疗的时间与疗效是成正比的。

误区五:心理咨询师就是救世主。

有些当事人把咨询师当做“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咨询师,以为自己无须思考、无须努力、无须承担责任。其实,心理咨询的成效30%取决于咨询师,70%取决于当事人。咨询师只起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当事人人格成长的作用,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当事人,更不能代替当事人去思考、去改变、去做决定。因此,心理咨询需要当事人的积极参与。

2.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

心理咨询就像你一个很好的善于倾听的朋友,是一把打开你沉重心情的钥匙。具体来说,心理咨询不是给你同情和安慰,不是训导,也不是给你答案和忠告,不是替你做决定,而是站在你的角度理解你的问题,与你一起分析,引导你自己作出决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你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心理咨询师会像一面镜子,帮助你更客观地看到你自己,帮助你更清晰地自我观照;心理咨询师会像一根拐杖,在你无助时衷心陪伴和支持你,跟随你的脚步而不会替代你决定人生的方向和人生的旅途,直到你重新体会到自身的完整和力量。

从概念上来说,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使来访者在认知、情感、行为模式上有所变化。通过咨询一方面解决来访者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挖掘来访者的潜力,优化其素质,使他更好地适应环境。心理咨询就是要帮助人形成自己应对环境的方法和技能,它应该是既治标又治本的。心理咨询过程并非一般人理解的是劝慰人或开导人,也非少数人理解的仅仅是处理心理障碍,心理咨询过程,实际上是“人格重构”的过程,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帮助你实现“心灵再度成长”。心理咨询人员不是简单地为你“打理心情”,而是交给你一把梳理心情的梳子。

心理咨询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如在学习方面,如何克服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想象缺乏等学习障碍,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工作方面,怎样避免工作中的疲劳与厌倦现象;在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方面,如何克服交往中的胆怯、孤僻、自卑、自我封闭等现象,如何了解别人,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在生活方面,如何讲究睡眠,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等。学会宣泄是调节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各人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的不同,每个人的调节能力都有差异。当你凭自己的力量不能摆脱心理负担时,当你感到你的心理不适和精神困扰感受超过了个人可独立解决的程度时,心理咨询就是你应该选择的方式。

心理咨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也有由10名左右具有共同心理困扰的人组成的团体心理咨询。有面对面交谈的心理咨询,也有通过电话、电子信箱、发帖留言等方式进行的心理咨询。

3.大胆走进心理咨询室

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Nossrat Peseschkian指出:那些自认为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者,而心理健康者正是那些敢于面对心理问题的人。

假如有一对恋人约会,小伙子迟到了,姑娘问为什么迟到时,小伙子回答:“我去找心理咨询师,所以来晚了一点。”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姑娘会与小伙子分手。但如果发生在美国,姑娘却会更加喜欢这位小伙子。这是因为一个懂得用心理咨询的方法来调整自我的人,一定不会把他的消极情绪转嫁到别人身上,更不会把别人当成情绪发泄对象。当今美国社会,普通美国公民视接受一次心理咨询如同吃一顿麦当劳那样自然、简单。美国人一旦遇到诸如情感挫折、人际不和、环境不适等之类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工作者。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自信与富有的象征。在美国,每一个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心理顾问,有人这样形容说:美国的成功人士的臂膀是由两个人扶持的,一个是法律顾问,一个是心理顾问。

所以,请大胆地走进心理咨询室,让心理咨询师陪你一起分析问题、探索自我,伴你一起摸索具有你个人特色的成长、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