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笔试技巧
笔试是用人单位对应试人员的一种考核办法,目的是考核应聘人员的文字能力、知识面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它通常用于一些专业技术要求很强和对录用人员素质要求很高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如一些涉外部门、技术要求很高的专业单位以及国家机关选聘公务员等。
1.常见的笔试种类
1)专业考试
这种考试主要是检验应聘者担任某一职务时是否能达到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的实际能力。例如外资企业、外贸企业对应聘者要考外语,科研机构招聘人员要考动手能力,国家机关招聘公务员要考行政管理和法律知识。从你的答卷中可看出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2)智商和心理测试
智商测试主要为一些著名跨国公司所采用,它们对毕业生所学专业一般没有特殊要求,但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在它们看来,有没有专业训练背景无关紧要,但毕业生是否具有不断接收新知识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智商测试并不神秘,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图形识别,比如一组有4种图形,让应试者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另一类是算术题,主要测试毕业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以及基本的计算能力。
心理测试是要求被试者完成事先编制好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来判定其心理水平或个性差异。
3)综合能力测试
综合能力测试兼有智商测试的要求,但程度更高。比如,应试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组数据、一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合理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对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等素质的全方位测试。有时问答是用英语进行,相对来说难度更大一些。
2.笔试的应对技巧
1)调理大脑思绪,提前进入考题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考题情境,酝酿综合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轻装上阵,增强信心,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考前一晚就不要看书了,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放松一下心情;也不要太早上床休息,按平时的作息时间就好,以免在床上翻来覆去想到自己还没什么把握的内容,增加紧张感,休息质量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适当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下自己考完以后的活动。
2)“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不要把考试当成多大的事,就想着这是一场普通的测验就好。有的人总是给自己这样那样的压力,到考试的时候就会在潜意识里想万一考不好怎么办等问题,分散了注意力,当然考不好。
3)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良好的开端,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使人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的“门槛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先做自己喜欢的题,越做心情越好,难题跳过放到最后做。一般情况下题目读三遍后还是不能肯定答案的话一定要跳过做下一道,等自己有把握拿到分的题目都做完了,再回来做觉得难的题目。这时候就是讲究质量而不是速度的时候了,慢慢做,不在乎整张卷子的题目能不能都做完。
4)“五先五后”,因人因卷制宜
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五先五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但要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甚至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公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地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础。
(5)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率。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情况下的得分。
5)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考场上只知道一味地求快,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有很多题目有些选项一看就和题目里的句子差不多是一样的,那就千万不要选,有些考生大致一看,觉得是一样的,就仓促做了选择,殊不知已经掉进了出题者的圈套,越是看上去与题目相差甚远的选项,越有可能就是正确的,不要怀疑。
6)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公考题的容量是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140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的,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有把握做的题一定要保证不出错,在平时的复习中也要注意自己做题质量,在强项上一定不能丢分,在弱项上就要多花时间锻炼。实在加强不了的部分,就要有针对性地放弃,考试的时候看时间再慢慢做,反正有把握的部分都拿到分了,后面难的题能多拿一分就是胜利。
7)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是造成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8)以退求进,立足特殊,发散一般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没有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方法。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9)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10)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解决探索性问题
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
一篇文章的头和尾最重要,阅卷老师第一眼看的就是开头,要是写好了会给他一个不错的印象,从而在心理上把你的文章归类到一个比较高的档次上。即使后面写得不好,一般也是可以谅解的。结尾要好,申论可以参考党刊和新闻联播上的评论员文章,他们的话都是相当专业的,考试的时候用上,会让老师眼睛一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