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 统筹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学院第二届二次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 吴照云
(2010年1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第二届二次教职工大会,借此机会,我和大家一起商讨我们学院今后的办学思路。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全国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提高到2009年的629万;全国在校生总数从1998年的613万提高到2009年的2700多万(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884.90万)。随之而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尤其让我们焦心的是,从2008年以来,全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总数呈现逐年稳步下降的趋势。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形势,归纳成两个字就是:严峻。
我们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从2001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学生,到2009年已经招收了9届学生,目前在校生6100余人。在短短的几年中,取得了一些办学成绩:已培养出本科毕业生5232人,近些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85%以上。在此过程中,学院自身也有了一些积累,特别是半年前学院搬迁至枫林校区,总算是有了一个独立校区。固然我们有了一些发展,但其他同类院校发展更快,在全国318所独立学院中,我们学院的排名并不是靠前的,与全国同类型公办高校相比,我们更是有相当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院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没有自身的办学特色,我们的生存空间就会萎缩,甚至有可能会被淹没。为此,我们需要研究制定学院长远发展规划,其中,最急切的莫过于明确一个适合我院规模与层次的办学思路。这个办学思路归纳起来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统筹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当然,关于“独立学院办学以就业为导向”的提法,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反对者的基本理由是: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是高职高专的事,与本科院校无关。我们认为,粗一看,这种观点有道理,但仔细推敲,这种观点站不住脚,理由有二:其一,从大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轨迹来看,在农业社会,大学远离社会;在工业社会,大学处在社会的边缘;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处在社会的中心,不单单高深学问、高新技术出自大学,更为重要的是,大学适应社会需要,这本身就包含大学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其二,从大学职能(或者叫大学的任务)来看,当今大学有三大职能,一是培养人才,二是科学研究,三是直接服务社会。培养人才是其出现最早也是最基本的职能,一所大学如果有相当高比例的学生毕业即失业或毕业后相当长时间内仍有相当高比例的学生找不到工作,那么,这样的大学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就相当低,且不说发展,连生存都很困难。现在政府、学生及其家长都非常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正是基于这些理由,我们认为,大学固然要有人文主义和学术旨趣,当然也离不开功利主义追求。大学功利主义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办学的就业导向,这在地方性本科院校尤其如此。我们独立学院抓学生就业工作不应等到大四才去抓,而应将它渗透到学生求学的整个四年中,只有这样,才能抓得主动,才能抓出成效。为此,我们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今后的办学思路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统筹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围绕这一办学思路,我拟订了一份详细的实施方案,过几天发给大家讨论,待修订完善后付诸实施。下面,我想就我院今后的办学思路讲三点意见。
一、更新高等教育观念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国在2002年就已经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要求我们转变原来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的高等教育理念,树立新的高等教育观念。我们认为,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迫切需要转变以下四个方面的高等教育观念:
1.教育观念转变的第一个方面是接受大众化,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多样需求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较大增加,也包括承认、包容大众的不同兴趣和追求,尊重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追求。这才是大众化的真正含义。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是以本科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应该也只能是教学型大学。我们要将主要资源用于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上,用于学生的培养上。
2.教育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应有一种新的质量观,即对学生的评价应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或者说应由学术取向转变为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
学习成绩好是好学生,这是传统的、以学术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一种一元化的价值观,这在当前仍占据主导地位。
学习成绩不突出,但创业能力在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者;学习成绩一般化,但文艺、体育有特长的;学习成绩平平,但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习成绩平平,但实际动手能力强者等等也应是好学生。这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观。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的每一位学生都具有A分的潜质,A分学生不一定是数学天才、外语奇才,他可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也可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他可能擅长吹小号,也可能很会玩篮球……每一个人都有天生的优势,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现并发展他们的优势。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能按照自己的优势发展,这就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最基本的理念。
3.教育观念转变的第三个方面是培养目标应由学科取向转变为职业取向,要将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培养的重要目标
大众的需要更多地表现为功利所驱动——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北大、清华的目标是培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培养大院、大所、大学的高级研究人员、教授、大企业的技术主管)。因此,这就要求我们:
●专业设置要更加贴近市场,专业方向要灵活可选(因此我们设置的专业都是江西财经大学的名牌专业,更是市场热门专业,好招好分)。
●要注重学生职业资格岗位技能的培养。
●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改革重大实践教学环节。
●特别要把发展学生潜能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制订培养计划的重要指导原则。潜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的学生,一定是有特色、特长的学生。有明显特色、特长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就有明显优势。
在这方面,陈丽萍同志的思考很到位,我看过她关于2010年的工作规划,其中有一段写得很好,原文是这样讲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是——确保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育的高水平,夯实专业基础;保证实验课、社会实践课教学的高质量,提高应用能力;开设特色课、资质考试课等系列选修课程,拓展从业专长。建议专门成立“考试培训中心”,机构挂靠教学管理部,将对学生就业有利的各种社会性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及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导游证考试、考研究生、考公务员、考雅思等等,一并纳入其中、共同组织参与各类国家级统一考试和资格认证等工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向导咨询,提供服务。学院还应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工作,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架设桥梁。此外,还提到了要大力推进学位课程“3+7+Ⅹ”制,同时要求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要科学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注重对实验、实践课程的建设投入等。这个工作思路很切合我院实际,拟采取的措施也是得当的。关键是要把这件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4.教育观念转变的第四个方面是要把能否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作为衡量和评价一所大学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和根本依据
学生入学后在学好第一专业(学位)的基础上,应可以自由地在同学科或跨学科中选择自己愿意学习的第二专业(学位)。毕业前(本科第7学期)按照学生的意愿和去向,进行分流培养(就业、考研、出国、报考公务员、自主创业)。
二、独立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内涵与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
“以就业为导向”是为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及时就业,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岗位需要进行教育模式设置,其内涵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强调社会中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二是强调学生所接受的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质就是将就业岗位的需求与学生受教育的内容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有能力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同时还包括获得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2.“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近年来人才市场对一线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加大,与之相对应的教育规模却发展很慢,而原有高职院校相应专业又多缺乏特色、层次偏低、设置雷同,这就直接导致了近年国家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与人才市场上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独立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就要针对我国应用型人才短缺与结构性失业的现实,依托母体高校的专业和学术科研背景及相对优秀的生源优势,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上积极探索,作出应有贡献。
(2)适应性。独立学院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服务。独立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就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地域资源条件、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积极增设地方急需的应用性专业,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采取相应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起涵盖区域经济建设主要行业的本科专业体系。
(3)前瞻性。瞄准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是只解决市场的燃眉之急,还要做长远考虑,调查研究市场的未来需求。因此,需要独立学院明确国家特别是本区域内的发展规划,考察研究当地各行业的未来走势及人才需求状况,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当今时代技术工作的生命周期急剧缩短,技术教育较之科学教育,其相对滞后性显得更为突出。所以,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必须能预见且适应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用终生教育的观念培养学生,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达到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的长远目的。
三、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的发展转型:走特色发展之路
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的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是一种必然趋势。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在创办初期,为了让教育部特别是江西省教育厅和社会(考生家长)放心,比较强调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方面与江西财经大学一致,尤其是对一些统考课程(如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提出与江西财经大学相同的要求,这样做,从提高三本学生的学习要求角度出发,无可厚非。但基于三本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势必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来自江西财经大学或外聘的教师,他们既在原单位从事教学工作,又在独立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比较容易用同一个教案、同一种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如此等等,也可能使独立学院的学生不能适应,负担加重。尽管学院试图采取一些不同于江西财经大学的措施,如加强班主任管理,但根据学院的特点而进行的有关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管理特色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初始阶段,在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前,往往容易沿用已有的观点和经验(主要来自于江西财经大学),其结果并不利于三本学生创新、服务能力的培养。培养规格按本科要求,要把“三本”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关对应性措施,这些措施要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统筹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来展开,具体来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主要要解决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如何将应用性培养目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良性机制,提高学生面对市场多样化需求而自我调适的能力。二是如何增强柔性教学运行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此,我们制订了实施方案(草案),虽不完善,但我们可以讨论修改,使它完善起来。
同志们,学生家长花那么多钱把他们的孩子送到我们学校,送到我们手上,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培养成才,最起码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在四年的学习期间,让他们学到社会所需要的真本事,使他们毕业就能找到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统筹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坚持规范管理,不断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发展中成长、在成长中壮大,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