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的概念,广义的体育和狭义的体育

体育的概念,广义的体育和狭义的体育

时间:2023-10-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的本意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体育教育活动,达到娱乐身心、增强体质,培养良好道德和意志品质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及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第一章 健康体育

学习目标

学完这一章后,你应该能够解释以下的关键概念和重要问题

关键概念

●体育

●健康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重要问题

●体育的概念

●体育的本质特点

●什么是竞技体育

●什么是大众体育

●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十条健康标准是什么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益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

“体育”一词,据《世界体育资料》记载,最早是法国人于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论述有关儿童身体教育的问题时首先起用的。体育的本意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它是指放下工作去游戏、玩耍、进行娱乐活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体育”传入我国,当时的含义是指“身体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并被列为一门课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概念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可概括为: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达到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并为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

1.广义的体育与狭义的体育

广义的体育是由大众体育(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构成的。它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强身祛病,提高运动技巧,娱乐身心,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体育(亦称体育教育)通常是指学校体育。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体育教育活动,达到娱乐身心、增强体质,培养良好道德和意志品质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2.体育按其性质可分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竞技体育含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种形式。

竞技体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2)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3)参加者具有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技艺。

(4)按照统一的规则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

(5)娱乐性。

在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早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普遍开展的项目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游泳、自行车等。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大众体育分为“社会体育”、“群众体育”两种,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包括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主要形式有锻炼小组、运动队、辅导站、体育之家、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俱乐部、棋社,以及个人自由体育锻炼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应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及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3.体育按其作用可分为娱乐体育和医疗体育

娱乐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或特定时间所进行的一种以娱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具有业余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内容一般有球类游戏、活动性游戏、旅游、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等。按活动的组织方式可分为个人、家庭和集体体育活动;按活动条件可分为室内、室外体育活动;按竞争性可分为竞赛性和非竞赛性体育活动;按经营方式可分为商业性和非商业性体育活动;按参加活动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开展娱乐性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品格。

医疗体育是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

医疗体育与其他医疗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医疗体育是一种主动治疗方法,要求患者主动参加治疗过程,通过体育锻炼治疗疾病。

(2)医疗体育是一种全身治疗方法,通过神经、神经反射机制改善身体机能,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医疗体育是一种自然治疗方法,利用人类固有的自然功能(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一般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等条件的限制。通常采用医疗体操、慢跑、散步、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和特制的运动器械(如拉力器、自动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为治疗手段。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并配合以药物或手术治疗和心理疏导。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用“导引”、“养生”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经过不断发展与提高,现已成为了中国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

体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以及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目的的活动。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如体育的方法、手段等;社会属性如体育的思想、制度等。

第二节 健康的概念

一、什么是健康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更重要的是一种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此概念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上,概括了影响人类健康的各类因素,突出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使人们在对待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上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下面就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因素进行分析。

身体因素:身体因素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主要内脏和器官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匀称;二是具有充沛的体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学习、劳动和工作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指精神、情绪、智力的状态并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二是有稳定的情绪,完整的人格,良好的自我感觉,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三是智力良好,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脑能始终保持活跃、敏捷的状态,努力学习和勤于思考,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社会环境(水、土、空气、阳光条件,工作、学习、生活、卫生环境);二是社会经济(社会物质的丰富程度、社会物质分配的合理性,良好的生活条件及合理的饮食、营养);三是社会医学(社会医学的发达程度、对疾病治疗的能力、定期的体格检查);四是社会道德(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道德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五是社会地位与角色(社会分工的合理性、个人角色的适应性、社会生活的方式、规律、行为等)。

二、健康三因素的关系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幸福的保证。人人都需要健康,因为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家庭幸福。

人的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最大,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有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我国也有许多相关的谚语,如“强身之道,锻炼为妙”,“长流的水不腐,常练的人健康”等等。现代医学和体育科学的研究也表明,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的最佳方式之一。

这里我们还必须明确地告诉大家,健康是一个动态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健康三因素中: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基础,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身体健康;反之若身体出现异常或患有疾病就很容易引发心理或行为方面的疾病,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社会医学、社会道德、社会地位与角色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身体与心理健康。这三个因素是一个辨证唯物的统一体。只有这三个因素保持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达到健康的状态。这三个因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的生命质量。许多健康长寿者的经验告诉我们,生命体的质量越高,则健康长寿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一个人如果心理压抑和自我封闭,则极易产生疾病,缩短寿命。这也说明,只有从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保证健康和幸福地生活,并享受美好人生,提高生命的质量。

在人生命长河的不同时期,健康的某一要素可能会比另一要素起更重要的作用,但持久地忽视某一要素就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危险。只有健康的三要素平衡地发展,才能幸福地生活。

此外,人体是由各器官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虽然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但也必须遵循很多科学规律,例如体育锻炼的科学化、定量化与锻炼效果密切相关,不同性别、体质、年龄的人,由于体质和健康状况的差异性,其锻炼的内容、方法、生理心理负荷、运动强度等均有不同的科学要求。参加课余运动训练的学生,要想迅速增强身体素质及提高运动成绩也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

三、健康的标准

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十条健康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快有力。

具体可用“五快”(机体健康)和“三良好”(精神健康)来衡量。

“五快”包括以下内容。

(1)吃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3)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4)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5)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三良好”包括以下内容。

(1)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情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充满热情。

2.青年人健康标准(44岁以前)

(1)吃得正确。在青春期保持饮食平衡和有规律,有助于现在和将来的健康。

(2)喝得正确。干净的水和果汁是有利于健康的,不要饮酒,也不要吸烟。

(3)适当放松。运动、音乐、艺术、阅读与其他人交谈,有助于成为兴趣广泛的人。

(4)积极自信。要积极自信和富有创造性,要珍惜青春。

(5)知道节制。遇事能三思而后行,大多数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6)负责的性行为。了解自己的性行为并对此负责。

(7)运动有好处。运动可以使人健美和感觉良好;参加运动的每一个人都可赢得健康。

(8)散步是一种轻缓的运动,而且散步能使人感到舒适。

(9)吸毒。吸毒是一条死胡同,要坚决自信地说“不”。

3.男性健康标准

(1)吃得正确。知道吃什么和什么时候不吃。

(2)喝得正确。每天至少喝两升液体饮用物,大部分应为水。

(3)吸烟。吸烟十分有害健康,且对吸烟者本人和周围的人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4)散步。应尽可能地多散步和经常散步。

(5)找时间娱乐,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培养兴趣,学习新技能。

(6)为人自信、头脑灵活、举止大方、做事有信心。

(7)事事小心,无论是开车、工作还是在家里都要做到安全第一,避免疲劳和保持警觉性。

(8)性生活,应节制而有规律且宜只有一个性伴侣。

(9)运动。运动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好处。

(10)药物。不要非法使用或滥用药物。

4.女性健康标准

(1)吃得正确。怀孕和哺乳期间,营养特别重要,要保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喝得正确。一天至少喝两升液体,主要是水,如果已经怀孕,则切忌饮酒。

(3)吸烟。为了自己(特别是如果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药)、家庭和未出世的孩子的健康,切忌吸烟。

(4)散步。应经常散步,尤其在绝经期以后,散步可以增强骨骼健康。

(5)安排闲暇时间,在保证每天的经常性活动以外还应培养多种兴趣。

(6)富有建设性。在为亲友等分担忧患时,富有建设性,意味着爱和关怀照顾,微笑有益于沟通感情。

四、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健康的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1)定期锻炼(运动量适合本人的身体情况)。

(2)睡眠充足(每日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3)富有营养的早餐。

(4)按时用餐(每日可吃4~6餐)。

(5)不饮或饮少量低度酒。

(6)控制体重(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也不高于20%)。

2.体育锻炼

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

3.合理的膳食

(1)谷类(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

(2)蔬菜和水果(每人每天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

(3)鱼、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人每天应吃125~200克,其中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

(4)奶类和豆类食物(每人每天应吃奶类或奶制品100克和豆类或豆制品50克)。

(5)油脂类(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

4.其他如环境、卫生服务等因素

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的公平与平等。

健康服务必须在这些坚实的基础上建立由国家制定政策、以社区服务为中心、多部门协作的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宏伟目标。健康服务体系是国家促进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5.促进健康的五大基本要素

(1)要自觉、经常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锻炼活动。这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要科学、合理地摄取营养。既要注意科学地安排膳食制度,也要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平衡摄入。除了蛋白质、糖、脂肪等三大产热食物外,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和水分等在维持身体健康、改善体质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要有健全的心理。即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培养健全的个性和性格,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实现内心世界和外界环境间的平衡,预防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

(4)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消除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培养各种促进健康的行为。

(5)体质要定期参加体检,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第三节 体育与健康

一、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一般指人体的生理健康。身体健康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匀称,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这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即维持健康的能力。

人体是由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组成的。体育锻炼是通过人体各器官协调配合而完成的,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又可以对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产生良好影响。

1.体育锻炼对人体运动系统的影响

(1)运动器官:骨骼、关节、肌肉。

①骨骼:成人的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但儿童的骨头却比大人多。因为儿童的骶骨有5块,长大成人后合为1块了。儿童的尾骨有4~5块,长大后也合成了1块。儿童有2块髂骨、2块坐骨和2块耻骨,成人后合并成为了2块髋骨。这样加起来,儿童的骨头要比大人多11~12块,就是说有217~218块。医学书上说,初生婴儿的骨头竟多达305块。

就骨的构成而言,骨主要由骨质、骨髓和骨膜三部分构成,里面容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长骨的两端是呈窝状的骨松质,中部的是致密坚硬的骨密质,骨中央是骨髓腔,骨髓腔及骨松质的缝隙里是骨髓。儿童的骨髓腔内的骨髓是红色的,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造血功能,但长骨两端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生保持着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结缔组织膜,里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起营养骨质的作用,同时,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能增生骨层,具有使受损的骨组织愈合和再生的作用。

就骨的化学成分而言,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韧度,而无机物主要是钙质和磷质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人体的骨就是这样由若干比例的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组成的,所以人骨既有韧度又有硬度,只是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人在不同年龄,骨的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也不同,以儿童及少年的骨为例,有机物的含量比无机物多,因此他们的骨柔韧度及可塑性比较高,而老年人的骨,无机物的含量比有机物多,此他们的骨硬度比较高,所以容易折断。

就骨骼的形态而言,人类的骨骼分为五种形态:长骨、短骨、扁平骨、不规则骨和种子骨五种。长骨的长度远大于宽度,分为一个骨干和两个骨骺,骨骺与其他骨骼形成关节。长骨的大部分由致密骨组成,中间的骨髓腔有许多海绵骨和骨髓。大部分的四肢骨都是长骨(包括三块指骨),还有一些例外包括膝盖骨(髌骨)、腕骨、掌骨、跗骨和构成腕关节和踝关节的骨骼。长骨的分类取决于形状而不是大小。短骨呈立方状,致密骨的部分比较薄,中间是海绵骨。短骨和种子骨构成腕关节和踝关节。扁平骨薄而弯曲,由平行的两面致密骨夹着中间一层海绵骨。头骨和胸骨是扁平骨。不规则骨顾名思义是形状复杂的骨骼,不适用上面三种分类,由一层薄的致密骨包着海绵骨。脊椎骨和膑骨是不规则骨。种子骨是包在肌腱里的骨头,功能是使肌腱远离关节,并增加肌腱弯曲的角度以提高肌肉的收缩力,例如膑骨和豆状骨。

就骨骼的功能而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保护功能:骨骼能保护内部器官,如颅骨保护脑;肋骨保护胸腔。

支持功能:骨骼构成骨架,维持身体姿势。

造血功能:骨髓在长骨的骨髓腔和海绵骨的空隙,透过造血作用制造血球。

贮存功能:骨骼贮存身体重要的矿物质,例如钙和磷。

运动功能:骨骼、骨骼肌、肌腱、韧带和关节一起产生并传递力量以支持身体运动。

大部分的骨骼都或多或少可以执行上述的所有功能,但是有些骨骼只负责其中几项。

②关节:骨与骨之间通过结缔组织相连结构成骨连结,通称为关节。按照关节的结构和活动情况,可将人体全身的关节分为不动关节、动关节和半关节,人们一般所说的关节常指动关节。关节的主要结构为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关节面:关节面是指形成关节的两个相邻部位,其表面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多数关节面的软骨为透明软骨,可减少相邻两关节之间的摩擦,并有缓冲震动和减轻冲击的作用。

关节囊:关节囊为附着在相邻关节面周缘及附近骨表面的结缔组织囊,内含血管和神经等。关节囊的外层称为纤维层,对关节起加固作用;关节囊的内层为滑膜层,可分泌少量透明的滑液,在关节面之间起润滑作用,以减少摩擦。

关节腔:关节腔是关节囊与关节面围成的一个组织空间或缝隙。关节腔在正常情况下含少量很粘稠的液体(即滑膜液),使关节保持湿润和滑润。发生各种关节炎症时,会有大量滑膜液产生。关节腔平时呈负压状态,以增强关节的稳固性。

③肌肉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肌肉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肉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人体肌肉可分为:头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颈肌等;上肢肌可分为肩肌、臂肌、手肌;下肢肌可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人体全身的肌肉有600余块。

肌肉、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能让我们能走路、蹦跳,甚至爬上陡峭的岩石。人体的600条肌肉之间的互相合作,协助你度过每一天。

当我们来到肌肉群中时,就会发现肌肉是由一道道钢缆一样的肌纤维捆扎起来的。这些钢缆组合成较粗较长的缆绳群组,当肌肉用力时,它们就像弹簧一样一张一缩。在那些最粗的缆索之内,有肌纤维、神经、血管,以及结缔组织。每根肌纤维是由较小的肌原纤维组成的。每根肌原纤维,则由缠在一起的两种丝状的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这就是肌肉最基本的单位,那些大力士们的肌肉,全是由这两种蛋白组合而成的,当它们联合起来以后,就能作出惊天动地的动作来。人就是靠这些肌肉的活动来改造大自然和改造人生的。

肌肉帮助我们对抗地心引力。肌肉纤维控制每个动作,从轻轻眨眼到微笑,成千上万细微的纤维集结成肌肉束,进而形成完整的肌肉系统。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个的动作都需要肌肉的松紧缩放,都离不开骨骼肌的运动。它们由肌腱与骨骼相连,紧密结合的肌腱纤维有像橡皮筋一样的伸缩作用。

肌肉可以牵动眼球,使我们看清东西,使眼色、眨眼;手部与指尖的肌肉让我们能拿住各种物体。

我们可以决定什么时候以及怎样牵动骨骼肌,但我们并不能够时刻察觉这种变化。有的时候你可能会微微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但也许这种姿势的改变你自己并没有发现,这种动态的平衡一直在发生着。但也有些肌肉是我们无法随意控制的,如,消化系统,那里有许多非随意肌。我们的胃部有三种非随意肌负责碾碎食物。小肠里有两种,负责像蛇一样挤压食物,然后再拉长往前推。非随意肌还帮助我们的心脏持续跳动,心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帮助人体输送血液。

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长,控制骨头活动的横纹肌的弹性纤维会逐渐被结缔组织代替。结缔组织虽然很结实,但没有弹性,因此肌肉变得较弱,不能强力收缩。所以老年时,肌肉的力量衰退,反应也迟钝了。人老了,肌肉的力量也就衰老了。

(2)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良好作用。

①体育锻炼对骨骼的作用。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骨质密度,增加骨的强度,使骨架结实以防止骨折或骨裂,另外对于骨质疏松的病人也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通过X光摄片可看到,青少年运动员股骨的密质比一般青少年要厚0.5~3mm;而骨松质的骨小梁排列也比一般人整齐,按照骨骼在劳动和运动时承受力的方向有规律地排列着,使骨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由于运动时对骨的血液供应大大改善,使正在造骨时期的骨组织得到了更多的营养物质,造骨过程进展加快;跑跳等活动对骨的压力,也是对骨的一种机械刺激,也对骨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此外,因为体育锻炼时,大多在室外活动,日光照射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对骨的生长大有好处。

②体育锻炼对关节的良好作用。经常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关节的形态结构会产生良好作用,使其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骨密质增厚,可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的功能提高,可减少软骨之间的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了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关节稳固性的提高,虽然可加强对关节的保护,提高其运动能力,但又会减小关节的活动幅度,影响其运动能力,所以在进行力量性练习时,要配合一定数量的柔韧性练习,使力量与柔韧素质同时得到相应的发展,全面提高关节运动能力,减少伤害事故。

此外参加不同的锻炼项目,对关节的作用也不相同,如游泳,乒乓球等对上肢关节作用大;而足球、跑跳等对下肢关节作用大。另外,短时间、较大强度的运动可使关节有些肿胀、疼痛,这是由于关节软骨暂时肿胀,滑液增多及运动负荷对关节的刺激造成的,运动停止后肿胀消失。这种情况在25岁以下年轻人特别是不经常参加锻炼者中较明显。

③体育锻炼对肌肉形态结构的良好作用。

第一,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体积增大的原因是由于肌纤维增粗,而不是肌纤维数目增多,特别是力量性练习,如举重等项目可使肌纤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增粗。

第二,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线粒体是肌纤维中的细胞器,它是肌纤维的供能中心,三磷酸腺苷酸(ATP)主要从线粒体中产生。肌肉快速的收缩和舒张练习如短跑等运动中肌纤维的线粒体明显增加,这就为肌肉收缩提供了更多的能量以满足快速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需要。

第三,肌肉中脂肪减少。在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下,骨骼肌表面和肌纤维之间会有脂肪堆积。肌肉内的脂肪在肌肉收缩时会产生摩擦,消耗能量,同时也降低了肌肉的收缩效率。通过体育锻炼,特别是耐力性项目如长跑,可以减少肌肉中的脂肪,这既能健美体形又可提高运动能力。

第四,肌肉内结缔组织增多。体育锻炼尤其是力量性练习,在肌肉反复收缩过程中,使围绕在每根肌纤维周围的肌膜和肌束周围的肌束膜变粗。

第五,肌肉内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肌肉中肌糖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红蛋白和水分等含量增加,使肌肉收缩能力提高,氧贮备量增加,力量增大。

第六,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骨骼肌内毛细血管数量增多,形态功能得到完善。这就改善了骨骼肌的血液供给情况,从而提高了肌肉的工作能力,有利于肌肉持续的长时间的大负荷运动。

第七,参加活动的肌纤维数量增加。每块肌肉内的纤维在运动时并不都收缩,只有一部分肌纤维对神经冲动产生反应并发生收缩。不收缩的纤维称为不动纤维。肌纤维不收缩部分是由于神经控制中不使用它们,或是达到运动终板的神经冲动太少太弱。一般人的肌肉中只有60%的肌纤维参加收缩活动,而经常锻炼可使参加收缩活动的肌纤维提高到90%左右。所以经常参加锻炼的人肌肉力量较大。长期科学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大肌肉的体积、提高肌肉的质量和功能。肌肉的质量包含肌肉的收缩与舒张速度、力量、灵敏性、耐力、平衡、协调能力等。科学的肌肉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体积,用来修饰体型与体态。肌肉力量是指一块肌肉或肌肉群一次竭尽全力从事抵抗阻力的活动能力,所有的身体活动均需要使用肌肉力量。肌肉强壮有助于预防关节扭伤、肌肉疼痛和身体疲劳。需注意的是肌肉的训练应注意全面的发展,不应在强调某一肌肉群发展的同时而忽视另一肌肉群的发展,否则会影响身体的结构和形态。肌肉收缩的速度是指肌肉快速移动的能力,即在最短的时间内移动一定的距离。在许多竞技运动项目中,速度对于能否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至关重要。肌肉收缩的速度是指短时间内克服阻力的能力,举重、投铅球、掷标枪等项目均能显示一个人的肌肉收缩能力的大小。肌肉的灵敏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既快速又准确地变换身体移动方向的能力。肌肉的灵敏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时间,可以通过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来改善肌肉的灵敏性。肌肉的协调性是指一个人的视觉、听觉和平衡性与熟练的动作技能相结合的能力。在球类运动中,这种体能成分显得尤为重要。肌肉的平衡能力是指当运动或静止站立时保持身体稳定性的能力。滑冰、滑雪、体操、舞蹈等项目对于提高肌肉的平衡能力有很好的作用,闭目单足站立练习也有相当好的效果。

2.体育锻炼对循环系统的良好作用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通过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和血管的机能,使心脏活动正常而有规律,血管畅通,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通畅。

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及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据报道,在美国每死去的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心血管病,在我国,死于心血管病的人亦居疾病致死人数的首位。大量研究表明,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发生的机率。

心脏耐力指一个人持续身体活动的能力。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对于氧和营养物的分配、清除体内垃圾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进行有一定强度的活动时,良好的心脏功能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心脏功能越强,走、跑、学习和工作就会越轻松,进行各种活动所持续的时间也会越长。

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有不同程度的良好作用。体育锻炼时,心脏的工作量增加,心肌的血液代谢过程加强。经常锻炼的运动员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增大,并以左心室增大最为多见,而且训练水平越高,这种变化越显著。这样不但使心脏具有更大的收缩力,而且还能增加心脏容量,从而使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增加。心容量可由一般人的765~785mL增加到1015~1027mL。每搏输出量由安静时的50~70mL增至100mL左右。到中老年时,还可延缓肌纤维的退化过程。

(1)坚持体育锻炼能增加心脏的重量、体积,并增大心容积,见表11。

经常锻炼者,由于运动负荷的刺激,使其心肌发达,心肌壁增厚,腔室加大;训练有素的耐力型运动员,其心脏的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并称这种心脏为运动员心脏或运动心脏。这种运动性心肌肥大能使心脏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

表1-1 经常锻炼者与一般人的心脏指标比较

(2)坚持体育锻炼能使心肌收缩有力,每搏输出量增多,心搏徐缓。

经常锻炼者心脏的心肌壁增厚,收缩有力,腔室增大,心容积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多。这就能使其安静时的心率比一般人减少15~25次/min,心肌获得的休息时间增多,心力储备增加,工作能力增强,所以他们的心脏有更大的潜力来满足运动负荷的需要,并完成各种繁重任务。

一名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跑完一个42.195km的全程,流经心脏的血液量可达5吨,这是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由此看来,人们应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来增强自己心脏的机能。

(3)坚持体育锻炼可使心血管机能得到改善。

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组成了血液流通和营养运输的通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各种血管壁的弹性增加,减小血流的阻力,提高血流量,有利于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及横截面积,从而使心血管机能产生如下良好变化。

①调动快。为适应运动需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可以迅速调动起来。

②恢复快。运动后,心血管系统机能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水平。

③潜力大。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可以发挥心血管系统的最大机能潜力,充分调动心力储备。

(4)坚持体育育锻炼能改善血液成分,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的数量。

(5)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含量,提高血液对运动后产生的酸性物质的缓冲能力。血液中有数种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碳酸和重碳酸钠(钾)。当组织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重碳酸钠(钾)就会很快地把这些酸性物质中和成弱酸(H2CO3),弱酸再转化为CO2由呼吸器官排出,下面以乳酸为例,其简单反应如下:

(6)坚持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经常锻炼者,在增强心脏功能的同时,也改善了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减少了脂类物质在血管内的沉积,增加了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力,防止了血栓的形成,保持与增进了血管的弹性,改善了微循环,调节了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另外,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收缩会产生一些对血管有扩张作用的化学物质,从而使血压降低。

3.呼吸系统对人体系统的影响

(1)呼吸系统的一般结构与功能。

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所组成的运送气体的通道,是气体进入肺组织的通路。呼吸道分泌粘液、浆液、具有过滤尘埃异物、湿润净化空气、抵抗病菌等功能。

肺泡是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它是弹性的薄壁囊状结构,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运动时要消耗能量。体力活动越剧烈,氧的消耗越多,于是呼吸活动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节。

(2)体育锻炼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良好作用。

①呼吸肌肉得到了锻炼。呼吸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以及腹肌的肌肉。在呼吸时肩部、背部的肌肉都起辅助作用,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呼吸肌增强,胸围增大,由于呼吸肌肉发达,强壮有力,从而提高了呼吸功能。呼吸的深度与胸廓有关,呼吸肌肉发达,胸围显著增加,如一般人的胸围呼吸差只有5~8cm,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呼吸慢而深,胸围差可达到9~16cm。

②肺活量增大。一般人肺活量只有3000~4000mL,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能达到5000mL。不经常运动的人,呼吸肌不发达,肺活量小,肺泡中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呼吸,成为肺泡的“死角”。根据瑞典学者安德森等人的研究,在青春期接受游泳训练的女孩,较一般女孩肺总容量可增长13.4%,最大吸氧量可增长10.2%。

③呼吸深度加深。从呼吸频率看,由于深度不同,呼吸的频率也不同。一般人呼吸短而急促,每分钟约17~19次,这样呼吸肌易疲劳且工作不能持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呼吸深度缓畅,每分钟约8~12次,由于吸进的氧气多,就能使呼吸肌有较长的休息时间。进行紧张而剧烈的运动时,肌肉动作需要大量的氧气供给,一般人靠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对氧气的需要,因此,运动时常气喘吁吁,而运动员由于呼吸系统机能好,呼吸慢而深,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只要呼吸频率稍稍加强,就可以满足气体交换的需要。

4.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消化系统是由胃、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的。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将之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此外还可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作用,可增强胃肠的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提高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同时也能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提高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但是,进食后立即进行比较激烈的运动,或比较激烈的运动后立即进食,都对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因为在激烈运动时,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占优势,以致减弱和抑制了其他部位的活动,使消化中枢处于抑制状态,因而减弱了胃肠的蠕动,并减少了消化液的分泌。

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具有以下良好作用。

(1)人的身体发育及脑力与体力劳动都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体育锻炼能量消耗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快新陈代谢的过程,从而促使胃肠消化机能同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消化系统分泌的消化液增多,消化道的蠕动加强,胃肠的血液循环得到了改善,从而使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得更加充分和顺利。

(2)体育锻炼能使呼吸加深,膈肌大幅度上下移动,腹肌大量活动,这能对胃肠产生一种特殊的按摩作用,并增强胃肠的消化功能。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防治肠胃疾病有良好作用。例如,腹肌过分松弛无力往往容易导致内脏下垂,消化不良,便秘等。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腹肌力量,可以预防这些疾病,同时还可利用体育锻炼使人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改善肠胃消化功能。已有许多人采用适量的体育锻炼治疗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等疾病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4)体育锻炼是控制脂肪增加的重要手段。

根据人体内同化与异化作用的辩证规律,人们通过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体内脂肪之间的比例关系。脂肪过多者是不健康的,在活动时需要比其他人消耗更多的能量,心肺功能的负担也比其他人重,因此心脏病和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性比一般人大。另外,肥胖也会使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缩短寿命。要维持适宜的体内脂肪,就必须注意保持能量吸收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5.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神经系统的一般结构与功能。

①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联络于中枢神经和其他系统器官之间,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②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是由众多的神经细胞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网络并且具有联络和调节机体的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在机体功能调节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使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成为整体,以应付内外环境的变化,使机体得以生存。从功能上,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传入、中枢和传出三个环节。

(2)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良好影响。

人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协调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常表现为身体灵活、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这正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壮的表现。

通过体育锻炼,能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从而提高神经工作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工作的耐久力;能使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的供应,从而使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物质保证。据研究表明,当脑细胞工作时,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体育锻炼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还可以消除疲劳,使头脑保持清醒,思维更加敏捷。

随着神经系统机能的改善,有机体内各器官系统,尤其是运动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由于具有较高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和灵活性,故而可提高各种动作的协调性,消除多余的动作,对外界刺激反应也会更快、更准确、能够有效地节省体力和减少体能的消耗,使之从容不迫地完成各种动作。

二、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也同样影响着生理健康,古人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曾指出:“事实表明,不仅有害的物质因素能造成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有害的心理因素也同样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所谓的心理疾病或心理生理疾病或如大家所熟悉的医源性疾病,就是明显的不良心理因素造成的”。据美国某综合性医院门诊部对前来就诊的病人进行研究的报告发现,65%的病人的疾病与社会逆境引起的压抑有关,35%的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情绪不好而引起的疾病。英国的一位医生曾调查了250名癌症患者,发现其中有156人在患病前曾遭受过重大的精神打击,并由此得出结论:压抑情绪易患癌症。

现实生活中,当一些人出现孤独、人际关系不良等障碍时,很少会考虑通过体育手段来加以消除。事实上,体育活动既是身心活动,也是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健康的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使你的人际交往更频繁,社会适应能力更强。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矛盾,并将个人心理发展为最佳状态。

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感情,有助于缓解人的心理应激。应激是对外部环境的一种身心反应,来自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生活等等,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忘却烦恼,放松心情。

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有助于生理健康。只有这两个方面保持和谐统一,才能真正达到健康的目的。

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呢?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首先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态度基础之上的。

人的健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可归纳为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等几个方面。不良心理因素包括紧张、冲突以及各种挫折等,如不能很好地加以缓解与调节,就会导致心理疾病。许多疾病本身对于患者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心理疾病,人为地加重心理负担。所以,正确对待和解除心理疾病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了解心理卫生知识,而不应该使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盲点。了解了心理卫生知识,在必要时就可以自我调节,就能够做到:生活秩序会调理,健康情绪会保持,人际关系会处理,奋斗目标会确立,有了压力会放松。

1.科学调控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增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学问,与生理卫生一样,是保证人的健康不可缺少的知识。新的医学模式突出了心理卫生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健康受社会、心理、生物等因素影响的观点。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成长发育中的困惑,是心理健康的大敌,是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所以,如何维护心理健康,以及出现心理失调时如何恢复心理平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要科学调控自己的心理并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客观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

(3)宽以待人,对他人期望不可太高。

(4)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5)正确、科学地用脑,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6)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

(7)多找朋友倾诉。

(8)发展兴趣爱好,学会自我娱乐。

(9)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

(10)加强体育锻炼,增进身体健康。

2.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身体

心理和身体,乃是整个人体不可截然分开的两个方面,彼此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健康是快乐的源头,一个人如果失去健康,病魔缠身或失去常态,经常受到病痛困扰时,心理功能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心理研究人员曾研究人处于半饥饿状态下的行为,发现被试者在心理功能方面有显著改变,其态度冷淡,不善与人交往,容易激动以及滋生怀疑心理。同样,心理方面的障碍和异常也会影响身体健康。人的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使身体的某些器官功能不能保持常态,甚至会造成机体的损害。可见,身体和心理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要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就必须坚持锻炼身体,从运动场上求健康,从健康中得快乐。而且,体育锻炼本身就是人体的调节器,锻炼不仅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轻松,而且对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保持健康的身体也有积极作用。

3.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良好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具体的表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是健康教育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体育锻炼既是身体运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是生活的调节器,能帮助你摆脱困惑,提高生活质量。

(1)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正常的智力是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心理健康的第一标准。体育锻炼对人体智力的发展和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增强神经系统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右脑的信息容量、记忆容量和形象思维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左脑,体育运动可以使右脑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人的记忆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的灵敏性、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增强神经系统功能。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促使锻炼者的注意力、判断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整体能力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又是一种展示人的身体运动能力、追求操纵躯体达到极限水平的最重要的方式。它显示了灵与肉的永恒冲突,凝聚了人类的竞争、创新、奋发向上的卓越品质。体育锻炼还可调节心情、稳定情绪、减轻疲劳,这些因素对智力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人们充分利用体育锻炼的调节作用,在激烈多变的环境中开发自己的智力。

(2)体育锻炼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

情感与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体验,也是心理健康标准的一个方面。人们不是生活在真空状态中,而是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和变化错综复杂的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社会环境的日渐复杂,人们的神经高度紧张,经常会产生忧郁、紧张等情绪反应。

体育运动不但可以转移不良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可以使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人的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符合自己的需要就会产生愉快情绪,反之就会产生烦恼和忧郁情绪。在学校,由于学习任务偏重,加上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就业分配的担忧,会产生和表现出各种不良的精神状态,如焦虑、担忧、固执、浮躁等。而每遇到一个挫折,就会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产生一个兴奋灶,使人陷入痛苦和懊丧之中,如果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也就是说,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往往只注意身体的运动,而把烦恼抛在脑后,从而起到了转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调节大脑活动。持续、稳定地保持乐观和愉快的心境及自信心,能使人的生活充满活力,情感世界美好而丰富,并且能依靠勤奋与智慧取得成功;还能从学习、锻炼中获得乐趣,不断激励自身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锻炼的调节器作用,来降低或摆脱一些不愉快的精神状态,使我们的生活多一些欢乐,少一些忧愁。

(3)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能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品质。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运动中,要不断地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的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的人虽富有想法,但是缺乏毅力,不能克服惰性,不能持之以恒,所以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自身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战胜学习和工作中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体育锻炼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和改善人际关系。

自我观念是对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是通过各种环境对自我的认识。体育运动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和环境中进行,因此,总是与他人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当体育运动使人们相聚在运动场上时,彼此通过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相互之间会产生亲近感。无需用语言,只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沟通信息,交流心声,产生一种默契,尤其是在集体项目之中更是如此。因此,这个过程有利于每位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对自己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自我认识,通过体育运动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到集体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所以,我们应在轻松的体育锻炼中使心情变得更加开朗,身体表象更加完美,通过体育锻炼促进正确的自我观念的树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5)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等有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超出个人能力时,人们就可能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在生理和心理上就会产生疲劳感,从而导致忧郁、孤独等心理障碍的产生,对事物产生逆反心理。此时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能使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定的放松,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当今,体育运动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三、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修养的良好影响

我们知道,要想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改造环境,使环境合乎人们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改造我们自己,去适应环境的需要。实际上就是要对社会环境中的一切刺激能作出恰当正常的反应。要想很好地适应社会,仅有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心理是不够的,社会在思想状态、道德风尚、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对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体育锻炼以其特有的优势,使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因此成为了人们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最为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学习和理解社会行为规范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在这一领域中确立了明确而细致的各种行为规范,如运动守则,比赛规则,竞赛规程等,并通过裁判、仲裁、公众舆论、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监督,由于体育的这些规范训练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经常反复地进行,这就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了行为规范准则,懂得了行为规范的一般特征,有助于对其他社会规范的理解和学习。

2.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体育文化之所以存在,其哲学意义在于对人的肯定,它是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的过程,体育承认人体存在的合理性,令人体验现实生活的乐趣、自由和幸福,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行与气质。大学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人体和精神全面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是培养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3.有助于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

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4.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体育竞技中的许多团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已被广泛地普及,人们在投身于这些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了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5.有助于调节情感与情绪

当今社会竞争空前的激烈,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竞争,置身其中的人们会不自觉地产生忧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体育运动可以转移不良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以稳定的心情承受压力、迎接挑战。

6.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人对社会的适应从本质上来讲是自身对他人的适应,能否成功的与人交往,与人沟通是人与社会适应最直观最客观的体现。体育运动使人们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尤其是集体竞赛项目,可以使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结识更多的朋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7.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

体育的显著特点是竞技性强,凡是比赛都要争高低,论输赢,体育运动的过程必然伴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沮丧。在成功与失败之中,人们学会了享受成功、承受失败,学会了胜不骄、败不馁,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适应能力在不断地锤炼中得到了显著的加强。

8.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

体育运动中人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就要求人们要不怕困难,不怕艰辛,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体育运动多种多样,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耐久,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动作变化无穷,这就要求人们勇敢地去尝试,果断地做判断,而以上这些优秀的品质对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竞争,胜任自身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着深远的意义。此外,绝大多数的体育项目都伴随着高强度的对抗,这是一个侵犯与被侵犯、忍让与被忍让、尊重与被尊重的过程,人们参与其中,学会了彼此尊重,彼此体谅。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对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在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有多种方式能成功地使你适应这个社会,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四、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校大学生是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生中较为敏感,不太稳定的时期,而社会对于他们来说已近在咫尺,这个时期的大学生表面上看身体的各种机能都已日臻成熟,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的脆弱。习惯了校园生活的他们在即将涉足社会的时候,往往准备不足,内心中会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严重的甚至会患上社会不适应症,持续出现焦虑、压抑、愤怒、狂躁等不良的情绪反应,从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这是正常的现象,它来自于大学生对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担心和未知。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可以培养和维护的,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便会逐渐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较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1.主动参于社会活动

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客观现实,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从而把自己置于各种事物之中,了解它,掌握它,并进一步改造它。

2.积极调整,选择对策

与社会现实生活保持良好的接触,不回避现实,主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当个人需要与社会现实矛盾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妥善地处理环境与自身的关系,创造条件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利的环境中。从主观上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在选择对策上要审时度势,有条件地努力改造环境,无条件地努力改造自身,这样才能既不好高鹜远,又不自暴自弃,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3.采用心理防御措施

无论是改造环境还是改变自己,都有一个转变和考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某种困扰,为摆脱这种窘境,不妨采用心理防御措施,来达到解脱的目的。

4.保持身心健康

人的生活中除了需要营养、体育锻炼、休息等生理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外,也需要家庭、友谊、支持、理解、尊重等,这都需要通过人际关系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生命的滋补品。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应该提高和培养处世与待人的能力。

5.加强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接触更多的人和事,通过运动与人交往,增强大脑兴奋与抑制的调节功能,改善神经系统,使人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体育锻炼可以激励人们的精神情绪,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轻松愉快,使人们焕发青春的激情,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小 结

1.体育的最新概念: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达到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

2.大众体育: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4.体育的本质特点: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以及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目的的活动。体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5.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6.人的生命质量构成:人的生命质量是由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构成的。

7.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

8.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主要体现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系统的活动产生良好作用。

9.心理健康要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首先是建立在正确的人生态度基础之上的,其次是要树立心理健康的目标。

10.体育运动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2)体育锻炼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

(3)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

(4)体育锻炼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和改善人际关系。

(5)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

11.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道德修养,集中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有助于学习和理解社会行为规范。

(2)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有助于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

(4)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5)有助于调节情感与情绪。

(6)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7)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

(8)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

思考题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如何理解体育一词?

2.如何处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