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体育锻炼与健康
学习目标
学完这一章后,你应该能够解释以下的关键概念和重要问题
关键概念
●锻炼的原理、原则与方法
●健康标准
●体育的社会功能
重要问题
●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
●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
●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内涵
●体育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第一节 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原则与方法
一、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
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且带有普遍性的原理,可以作为其他体育规律的基础规律,这种原理是人们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经验结晶并已成为指导人们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
以下就三条原理做一简要的介绍。
1.用进废退原理
用进废退原理(也称动进静退原理)。人的运动能力,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无一不在遵循着用则进、不用则退,动则进,不动则退的原理而运转前进着。
因为体育运动能使人体各系统、器官得到充分锻炼;只有运动才能使神经系统反应灵敏、动作协调、肌肉、骨骼系统强劲有力;也只有运动,才能使体内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一个人精力充沛才能对生活充满爱,对未来充满信心。
人们常讲:“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颇有哲理性和科学性的。
拉马克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前,就已提出了进化学上有名的用进废退原理。他认为,物种演化是遵循用进废退原理的,而且后天特性也能遗传。这种说法就是把演化跟“器官的使用程度”划上等号;若一个器官经常性使用,该器官便会开始逐代进化,以满足该特殊需求。同样的道理,不常使用的器官会退化甚至消失。
2.刺激与适应性原理
刺激与适应性原理(也有人称为运动疲劳与疲劳恢复原理或超负荷原理)。体育锻炼实际上就是对身体施加的一种运动刺激。在运动的刺激下,引起了机体的多种反应,并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与时间的延续、负荷量与强度的增长,使人体在形态、机能、素质、体能等方面,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和强化。另外在生命规律中,人体具有可适应环境的天然功能及在“超负荷”中能引起“超补偿”的生理特点,使机体在适应—不适应—再适应的反复过程中不断发展体魄。这就需要机体克服一个个不经努力就不容易克服和完成的负荷,多次完成这种超负荷,就会使身体发生适应性变化。人体在经受了这种超负荷的消耗和磨练后,通过补偿和超补偿,机体就会比原来更强大,就会越来越健康和健壮。有了这种刺激,人体才可能产生这些变化;反之,人体就不可能产生这些变化。
通过体育锻炼增长体能的过程就是通过运动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运动疲劳—休息—恢复过程的多次反复。有人讲:“没有疲劳,就没有锻炼。”这句话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运动中只有出现疲劳,才可能通过休息,使体力得以恢复,并进而提高身体对疲劳的耐受力。例如,在长跑锻炼中,一个人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跑1000米就会感到体力不支,而当他通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后,能跑两三千米仍不会感到疲劳,可见人的体力及各种运动能力必须通过运动所产生的疲劳锻炼才能使体质得以增强和提高。所以我们不应该害怕疲劳,担心自己的体力会用完。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中叫“超量恢复”。所谓超量恢复,是指人体通过一定量与强度的运动刺激,使机体出现疲劳,而在休息之后,机体的代谢能力与体力状况,可以恢复到比运动前更高的水平之上。人的各种运动素质与体能,就是在各种“超量恢复”的多次出现与重复中提高的。在体育锻炼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运用这一原理增强锻炼的效果。但过犹不及,如果运动量过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长期的疲劳堆积,体力得不到恢复,将会出现过度疲劳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过度疲劳会以以下8种现象出现:①运动时嘴唇由红变白;②锻炼后,关节和肌肉长时间、持续地(超过5~10天)有隐痛现象;③锻炼后小便呈乳白色并且尿中有血丝;④锻炼中时常出现头晕、目眩、精神不佳等现象;⑤运动时出虚汗,心情容易激动,心跳加快;⑥尽管运动量很大,但锻炼后,吃饭不香,食欲不振;⑦锻炼后睡不着,甚至失眠;⑧肌肉控制能力明显下降。为防止这8种现象出现,确保健康强体,体育运动既要超量恢复也不能造成过度的疲劳或运动量不足,运动量的掌握要适度。
3.能量消耗与营养补充原理
能量消耗与营养补充原理(也有人称同化与异化作用原理)。由于体育锻炼加强了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和速度,促进了人体内能量的消耗。所以,为保障身体健康,运动过后,必须加强人体内营养的补充。
营养补充原理(也就是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外界摄取物质,使它转化成本身的物质,并储存能量。这个过程就是营养补充的过程。
能量消耗原理(也就是分解代谢作用)是指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人体内同化作用若大于异化作用,则会使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人体就会容易发胖。反之若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就要拿出储存的能量供给人体消耗,人体就会变瘦。人体内同化作用若长期等同异化作用,人就会保持原来的体型。减肥运动或瘦身运动的基本道理就是利用人体代谢的能量消耗与营养补充原理(也就是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进行的。
二、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主要是指从事体育锻炼必须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包括:自觉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只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法则与标准,才能使体育锻炼获得最佳效果。
1.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者应有明确的锻炼目标,要有“善其身者无过于体育”的思想认识,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也就是说,要想收到体育锻炼的预期效果,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地坚持锻炼才行。
贯彻自觉性的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到自觉锻炼,首先必须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道理,树立正确的锻炼目标,把体育锻炼当作是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自觉需要,激发锻炼的主动性,从而调动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也是尤为重要的。
(2)应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体育锻炼的内容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和形式,有意识地培养锻炼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倾向。当一个人对一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对这项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做到身心融为一体。)并逐渐形成一种自觉行动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要使锻炼更具自觉性,还应经常检验锻炼的效果。如定期测试一下身体素质、形态,某些生理机能指标和运动成绩等方面的增长、变化及提高情况,也可用饮食、睡眠、精神状态以及学习时的注意力等情况的对比来检验锻炼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检查锻炼方法是否得当有效,而且,还可以看到锻炼的成效,从而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信心,提高锻炼的自觉性。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必须根据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生理机能的负荷规律,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地进行。在体育锻炼中,最忌急于求成,想“一口吃个胖子”,如果这样只能是事与愿违,甚至还会造成伤害事故或给身体带来某些生理损伤。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还应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水平,因人而异地安排练习的内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身体锻炼应全面发展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
体育锻炼,不仅应包括不同身体部位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包括多种项目和不同性质的活动,进行全面锻炼。身体各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身体某一方面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全面发展,就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目前,大学生年龄多处在17~23岁之间,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贯彻全面性原则尤为重要。
从体育项目对人体锻炼的作用来看,也是有所侧重的。如短跑主要是锻炼速度,投掷、举重主要是锻炼力量,长跑则侧重于锻炼耐力,球类则以锻炼灵敏性、协调性为主。所以进行全面锻炼就能使身体素质获得全面发展,使其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体质。
4.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体育锻炼也是如此。运动技术的形成和提高,人体各组织系统机能的改善,是肌肉活动反复多次强化的结果。如果不经常锻炼,本次锻炼时,前次锻炼的痕迹已经消失,以致失去了累积性的影响作用,因此效果也就很小,甚至不起作用。同时,运动技能的形成,人体结构、机能的改善,身体素质的提高,都受着生物界“用进废退”规律的制约。不经常锻炼,已经取得的效果也会逐渐消退。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上述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几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只有科学地、有目的地全面贯彻这些原则,才能不断增强体质,取得预期效果。
三、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
学校体育课的内容一般包括身体训练方法、技术训练方法、战术训练方法、心理训练方法以及思想教育,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着重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为了能突出体育锻炼的效果,除了有创新思路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系列的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变化训练法、综合训练法以及游戏法和比赛法等完善体育教学。
1.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最常用的训练方法之一,广泛运用于发展身体素质,掌握与提高技术、战术,培养意志品质等方面。
重复训练法对两次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通常是使运动员得到较充分恢复后再进行下次练习。因此,常用于极限或次极限强度负荷的训练,强度可达极限强度90%以上,在发展最大力量、最大速度的训练中常用此法进行训练。
(1)速度力量通常采用小重量负荷或不加外界负荷,快速连续地进行练习的办法。
(2)力量耐力通常采用小重量负荷,进行多次重复,直至极限的重复次数的方法。
2.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根据训练的要求,不间断地进行规定动作的练习方法。常用于发展一般耐力,如较长时间的匀速跑,在非周期性项目中,常用于巩固提高技术和发展专门耐力。例如,篮球连续拍球,连续做很多次传球动作等。
3.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两次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有严格的规定,使运动员机体在尚未恢复的情况下,接着做一次练习的方法。它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1)慢速间歇训练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练习强度不大(约30%~50%),可用于发展有氧耐力和局部耐力。
(2)快速间歇训练法。这种方法一般强度较大(50%~80%),多用于100米至400米的重复跑,主要发展无氧耐力、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
4.变换训练法
(1)改变负荷的变换训练法。
改变负荷的变换训练法主要用来提高机体对不同负荷的适应能力。它可用于专项速度耐力,如篮球、足球训练中,常安排短距离冲刺跑与慢跑相结合的变换负荷的训练。
(2)改变动作组合的变换训练法。
改变动作组合的变换训练多采用技术训练法,特别是技术动作多,组合方式较为灵活多样的项目,如体操、健美操、篮球等。采用这种训练法对提高动作技术,尤其对提高连接动作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技术的多样性和可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可获得多种感觉的信息,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3)改变练习条件和环境的变换训练法。
①改变练习条件的训练法。如改变场地器材条件、干扰的条件、有对手和无对手的条件以及和不同技术特点的对手在对抗条件下练习等。这种训练法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运动员适应变化条件的能力,提高其在变化条件下发挥身体素质和运用技术的能力以及心理的稳定性。
②改变练习环境的训练法。这种方法常用在适应比赛环境的训练方面,如根据比赛地点的特点,寻找相类似的地方进行训练。
在负荷较大,比较枯燥的素质训练中,采用变换训练法,可提高运动员的兴趣,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采取变换训练法时,负荷的变换、动作组合的改变和条件的改变都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5.综合训练法
这是将多种训练方法相互结合而进行综合训练的方案,如间歇法与变换法结合,重复法与间歇法和变换法结合等。这种综合训练法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1)通过把不同性质的练习交替组合,能有效地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使运动员能更好地适应多种训练任务和内容的要求。
(2)能灵活地调节运动负荷,从而能有效地取得综合性的积累效果,而且不易疲劳。
(3)可以将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结合进行,更有利于适应比赛或考核的要求。
(4)有利于区别对待,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6.游戏法和比赛法
在学校体育课中,常常采用游戏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调节课堂气氛,在体育教学休整期,也常将游戏法作为积极性休息的手段。
比赛法是为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考试而常采用的一种训练法。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常开展教学比赛、专门组织友谊赛和对抗赛。运用比赛法要安排适当,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训练实践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其他训练方法,如以改善供能系统机能为主的训练方法就有:有氧训练法(用于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无氧训练法(用于提高无氧代谢能力);有氧无氧相结合的训练法(根据各运动项目各种供能系统的比例,有计划地将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缺氧训练法(人为地控制呼吸频率,使机体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工作,以提高机体抗乳酸的能力),以及模式训练法等。
四、体育锻炼效果的评定
定期评定体育锻炼的效果,是科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评定可以及时了解锻炼的效果,掌握身体发展变化情况,从而使锻炼的计划和采用的方法更为合理有效。这里仅就身体发展自我评价的几种简单方法介绍如下,以便对体育锻炼的效果进行评定。
1.身高
人的高矮,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然而,生活环境、营养条件和体育锻炼等也有着重要影响。用预测应长身高和实际身高进行比较,可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身高发育情况。
应长身高是指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身体生长高度。其预测方法,可采用湖北省体育科研所参照捷克的哈利晋克根据父母与子女身高的相关系数而总结的公式进行推算。它是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的调查统计推算而得出的结果,是能较客观地反映我国青少年遗传规律的预测方法:
男子身高(cm)=56.699+0.419×父高+0.265×母高
女子身高(cm)=40.089+0.306×父高+0.431×母高
评价身高的方法为:预测应长身高减实际身高,其差数为正值,年龄在18岁以上,可视为身高发育不足;其差数为负值,为身高发育良好。
2.体重
体重是评定营养与健康状况较为敏感的一项指标,也是评定体育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评价体重的方法,一般都采用跟标准体重对照的办法。标准体重的计算是根据一个人的身高与体重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的。目前采用的一般方法为:
标准体重=身高(165cm以下者)-100
标准体重=身高(166cm至175cm者)-105
标准体重=身高(176cm以上者)-110
一个健康人的体重(公斤),浮动幅度应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0%。
3.胸围
胸围应是身高的一半。胸围与身高的关系指数(用胸围-1/2身高求得)可反映体形的匀称度及胸腔容积。指数小于零为不同程度的细长型,等于零为匀称型。发育正常的青少年,在17岁以后,其关系指数都应等于或稍大于零。
4.胖瘦指标(体重/身高)×100
体重与身高的比值是评价身体胖瘦程度的一项指标。我国于1979年和1985年进行的体质调查发现,我国17岁青年的平均比值,男为32.01,女为31.49。高于此平均值,可视为胖或较胖,低于此平均值可视为瘦或较瘦。
5.整体形态
对人体的整体形态评价,可采用:身高(cm)-体重(kg)-胸围(cm)所得指数,来评价人体形态发育状况的好与差,见表2-1。
表2-1 整体形态指数评定
6.脉搏
脉搏频率是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状况的重要指标。对脉搏频率的评价可以按以下几种状态评定:安静时脉搏、运动时脉搏、运动后的恢复脉搏。
安静时的脉搏,一般人为75次/分;运动员,特别是长期从事耐力项目训练的运动员为40次/分~50次/分或更少些。运动时或运动后的即时脉搏,一般人可达到160次/分~170次/分;运动员可达到200次/分以上。运动后的恢复脉搏,由运动停止时的即时脉搏降低到运动前的脉搏频率,其恢复时间应不超过5~6分钟;运动后的次日晨脉,波动次数应不超过通常晨脉的2次/分。据此,有体育锻炼习惯与爱好的人,安静时的脉搏频率呈现递减的趋势,剧烈运动后的即时脉搏频率呈现递增趋势为正常;运动后,由即时脉搏到正常时脉搏的恢复时间缩短的趋势为正常。运动负荷强度的大小,可采用运动时每分钟的平均脉搏,除以安静时每分钟的脉搏,以其所得指数进行评价,见表2-2。
表2-2 强度指数评定
7.身体机能状况
对身体机能状况的评价,可以用库珀的12分钟跑评定法进行。这种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在12分钟内所跑的距离来进行评定的,具体标准,见表2-3。
表2-3 12分钟跑评定法
第二节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特制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一、二年级为一组,小学三、四年级为一组,小学五、六年级为一组,初中及以上年级每年级为一组,大学为一组。
《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按百分制记分。
初中及以上各年级(含大学)测试项目有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有三项:首先男女生均从50米跑、立定跳远中选测一项;其次男生从台阶试验、1000米跑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台阶试验、800米跑中选测一项;最后男生从坐位体前屈、握力中选测一项,女生从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和握力中选测一项。
各个测试项目的得分之和为《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85分为良好,60~75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及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获奖学金(高等学校);达到优秀成绩者,方可获奖学分(高等学校或实验新高中课程标准的学校)。对《标准》测试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则学年评定成绩不及格。学生毕业时,《标准》成绩达到60分为及格,准予毕业;《标准》成绩不及格者,高等学校按肄业处理。
表2-4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表
表2-5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指标
注:握力体重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
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mL)÷体重(Kg)
表2-6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标准(男生)
续表2-6
表2-7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标准(女生)
表2-8 大学男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kg)
续表2-8
表2-9 大学女生身高标准体重(体重单位:kg)
续表2-9
六、研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遵循了以下基本思路
1.研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设想
《标准》的贯彻实施,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促进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淡化测试和选拔功能。在研制过程中,始终把握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有利于促进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健康概念的重新认识;有利于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体质健康的新理念,认识到身体成分、身体形态、机能、基础素质、运动素质是影响人体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2)有利于明确地帮助和督促学生实现健康目标。
(3)有利于科学、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体的体质健康状况,对每一个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及时反馈,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终身追求健康生活的行为和习惯。
(4)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包括心理负担)。
(5)有利于促进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体育课程全面改革,改变课程结构和教学策略,激励学生主动上好体育课,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全面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6)有利于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
(7)在发展的基础上创新。
《标准》是在继承了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针对全国学生体制调研出现的问题,充分考虑我国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紧密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而制定的。在研制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要符合我国国情,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教育、体育发展很不平衡,因此研制组充分考虑了城市与乡村、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例如在确定反应心肺功能的指标时,除了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台阶试验以外,还保留了耐力跑来间接评价心血管功能。
研制组在充分考虑测试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考虑了测试内容的代表性、公平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期达到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可靠有效的目的。如在《标准》所选择的测试内容中,身高体重指数简洁地反映了人的身体成分;台阶试验反映了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握力体重指数反映了肌肉的力量;坐位体前屈反映了人体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等。
此外,还考虑了通过设立选测项,引导学生全面地锻炼身体;减轻学生、教师和学校测试工作的负担;强调全面锻炼身体的过程,实现教测分离,克服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的弊端,保证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些基本思想在评价指标、评分量表的制定和评价等级的划分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8)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价实质上就是一种评定目标达到程度的过程。当前我国的体育教育正在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体育教学正从技能教学向全面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方向转化,《标准》作为一项评价制度,就是要与体育课程目标保持一致,使评价有利于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标准》的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育手段,它不是以选拔和鉴别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为目的的,而是通过评价,反馈给学生、教师和家长,使学生知道自身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努力达到目标。如在评价指标的设定上充分考虑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和潜在的消极因素。因此,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态度,加深体育锻炼对促进身心健康的认识,对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及时反馈,更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构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第三节 体育的功能
根据体育对人体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我们将体育的功能分为生物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类。生物功能主要指健身功能,包含生理和心理两个部分,是体育的本质功能,这部分我们在第一章中已论述过。
下面集中论述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利用体育的功能来增强国民身体健康?第二,体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一、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利用体育的功能来增强国民身体健康
大家知道,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具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身体,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反之就是一个落后、贫穷和衰弱的国家。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首先要保卫好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使国民有一个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人民才能丰衣足食,国泰民安。一国国民的体质强弱与国家经济、科学文化的兴衰存在着密切的依附关系,所以现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国民的体质和健康,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因为青少年的体质在人生中,处于从渐变到突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各器官系统的相继成熟,体质趋向于基本定型,而体质的改造在身体成熟前效果最佳。因此充分利用体育的健身功能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抓好青少年时期的营养与锻炼,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本国国民体质状况所采取的共同手段。大家知道16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伽利略等一大批科学巨匠的出现,使意大利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科学中心,而翻开世界体育史同样可以看到当时意大利的体育也在与科学并驾齐驱地发展着;再譬如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促发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并与在其前后诞生的牛顿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及麦克斯韦的电磁学,共同使英国成为了世界的科学中心,而当时英国人强悍的体质也可以从远征军的史料中得到体现。美国抓了两百年青少年的体质提高工作,成为了世界体坛强国,同时美国通过田径项目来提升国民体质和挑选士兵,并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力量,这不仅使美国战后在科学上很快取得了强国的优势并成为了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一个国家,而且就其国民体质而言也是名副其实的强国。前苏联从列宁时代就创立了“劳卫制”,对东欧国家民族体质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20世纪50年代就实现了国民体质的大飞跃,这和他们科学地抓紧青少年的营养和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我国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在大、中、小学中实施“劳卫制”,20世纪90年代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使国家强盛,就必须发展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文化,并且要充分利用体育的功能来提高国民体质,推动教育、娱乐、政治、经济、军事的大发展,这是强国富民的重要途径。
二、体育的社会功能
体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教育、娱乐、政治、经济、军事功能,是体育的非本质功能。
1.体育的教育功能
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学校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早操和课余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和情操的教育,并从中获得体育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运动实践能力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通过体育教育培养人们遵循社会规范,遵守社会生活准则的优良品质。众所周知,体育运动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方式,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动态关系和交互作用,特别是体育竞赛中,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变化复杂,人的心理变化频繁,获胜高兴,失败懊恼。所以说在体育互动中最容易发现和暴露人的心理素质的优缺点,因此有组织的体育训练可以指导人们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人们与社会趋向一致。体育有颇具形式的礼仪与举止,深含意味的象征主义,以反映美好生活的最高理想和最高价值。刚刚闭幕的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这种比赛把人与人之间的比赛扩展到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取得第一名者要升国旗,奏国歌,这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当我国国旗在北京奥运会51次高高升起、51次奏起义勇军进行曲,我国运动员51次登上最高领奖台时,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这些为国争光的英雄们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特殊关爱”,从而体现和塑造了人们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优良品德,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指点了人们生活的目标,所以说体育的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体育,能激发人们的荣誉感、责任心、集体观念、民族意识以及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例如上世纪我国女排在争夺“五连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湛球艺、顽强的拼博精神和高度的爱国心,感人肺腑,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爱国热潮。
2.体育的娱乐功能
体育的娱乐功能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在紧张工作之余获得积极性的休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培养高尚的品格。现代的竞技体育运动,特别是奥运会,能使人赏心悦目并产生一种美的享受,使人忘掉一切烦恼和不愉快,消除疲劳,达到调节身心,获得积极性休息的目的。此外,由于体育竞赛结果的不确定性、运动记忆的惊险性和人们接受法则的朴素性,使人便于接受,易于感染,富有兴趣。世界上除体育之外,很少有一种形式能引起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共同关注,并使人达到痴迷的程度。体育的魅力是惊人的,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奥运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有本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几乎每个人都被吸引了进来。人们在屏幕前的喜、怒之情竟可达到无法比拟的程度。据国外报道,每届奥运会,西方平均有5~6人因看比赛过度紧张、引发了心肌梗塞或脑出血而死亡;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时,在中国竟有5人因过度兴奋而突发心肌梗塞,可见体育比赛惊人的魅力。再有群众性的体育锻炼,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精神生活。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得到一种非常美妙的快感,正如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在他的“体育颂”中所说:“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更加清晰。你可以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以使欢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体育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娱乐正向体育领域渗透并向消遣方式转移。
3.体育的政治功能
体育的政治功能是客观的,已被无数的事实所证实。尽管在国际舆论中,经常宣传体育超脱政治的观点,但实际上任何国家在原则性的问题上,都要求体育服从政治需要。体育对政治的影响有其两面性,既可以做为正义的宣传手段,又可以充当政治欺骗的工具。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工人阶级为反对法西斯的政治宣传,于1934年夏成立了红色体育国际,并在巴黎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反法西斯运动会。但1936年由于国际奥委会错误的决定使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结果为法西斯分子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反动政治宣传机会。希特勒为了炫耀武力,不惜耗费巨资,新建了被称为“冠绝一时”的运动场地;为了标榜日尔曼人种的所谓“优秀”竟蛮横地拒绝为夺得4枚金牌的著名黑人运动员欧文斯颁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舞台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国际奥委会被强权政治所控制,使中国的体育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害。我国抗议制造两个中国的政治阴谋,断然宣布不参加第16届奥运会;为抗议种族歧视非洲国家集体组织抵制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以上事实都表明了体育和国家主权、民族尊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国际体育比赛在和平时期是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比赛的胜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荣辱,获得胜利可以提高国家的威望,失败则使人的心理感到沉重。
4.体育的经济功能
体育的经济功能是由体育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所决定的。国民经济制约着体育的发展,发展的体育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从体育的发展史来看,它和商品经济联系颇为密切。当前国际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非常注意体育的经济功能,追求经济效益,通过精彩的体育比赛、表演,获得门票收入。1984年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在金融界人士彼得·尤伯罗斯的领导下,一改以往奥运会亏损的局面,不仅节省了原定的5亿美元预算,而且还从中获得了25亿美元的盈利,为此,奥委会特授予他金质奖章。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我们并不想阻止体育商业化,因为我们认为商业化对体育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要避免的是将商业化利益置于体育之上。”1988年,汉城奥运会也获得了4.67亿美元的巨额利润。
5.体育的军事功能
现代社会,由于尖端武器的发展,更需要人们在短期内掌握复杂的军事技能和专门的军事技巧,如,划船、跳伞、摔跤、格斗、擒拿、拳击、游泳、爬山、攀登、滑雪及队列训练等,特别是随着部队机动性的提高和新技术、战术的广泛运用,体育与军事的结合项目不断涌现,专门为军事服务的“军事体育”便应运而生了。
小 结
1.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
(1)用进废退原理。
(2)刺激与适应性原理。
(3)能量消耗与营养补充原理。
2.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自觉性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经常性原则。
3.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
(1)重复训练法。
(2)持续训练法。
(3)间歇训练法。
(4)变换训练法。
(5)综合训练法。
(6)游戏法和比赛法。
4.《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
表2-10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表
5.体育的功能
(1)体育的教育功能。
(2)体育的娱乐功能。
(3)体育的政治功能。
(4)体育的经济功能。
(5)体育的军事功能。
思考题
1.如何利用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原则与方法指导你的体育锻炼?
2.如何根据健康标准测试内容安排你的体育锻炼?
3.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利用体育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