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与个性发展的密切关系

体育与个性发展的密切关系

时间:2024-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课体育与个性发展学习提示与知识要点1.学习提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有个性的人。个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人的个性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存在着成熟、完善、解放等程度上的差别,存在着个性发展问题;体育与个性发展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通过体育发展学生的个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教改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体质的强弱与个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第七课 体育个性发展

学习提示与知识要点

1.学习提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有个性的人。了解什么是个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体育活动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2.知识要点:个性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人的个性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存在着成熟、完善、解放等程度上的差别,存在着个性发展问题;体育与个性发展的密切关系。在操场上运动、游戏、竞赛,能使个性得以充分的表现;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助于不同能力与性格的发展。认真分析、识别自我个性特征,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措施完善和发展自我个性。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可以使人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之中产生独自的行为反应。例如,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腼腆拘谨;有的学生开朗,有的学生执拗;有的学生刚强,有的学生脆弱等等,人的这些不同的心理反映,就是人的个性。也可以说,个性就是一个人在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经验、知识、智力、意向、态度、抱负、观念、理想等方面有别于其他人的特点。简而言之,个性就是我就是我,“不像任何其他的人”。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它是客观存在的,是有规律可循的。个性的规律性有三种表现:

第一,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

第二,个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即受先天生物条件和后天社会条件的影响。

第三,个性是通过个人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即只要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规律,就可预见在未来的行动中,他将会做什么,如何做。体育竞赛、游戏等具有激烈的对抗性、竞争性,容易表现个性。

人的个性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只能说个性存在着成熟、完善、解放等程度上的差别,存在着个性发展问题。比如,性格上有活泼和沉静之分,豪爽热情和幽默含蓄之分;气质上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之分;情感上有奔放与细腻之异;智力上有的记忆力强,有的观察力强;能力上有的组织能力强,有的创造能力强等等,都很难分出优劣来。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确定、艺术欣赏、生活方式等的选择,各有所好,更没有必要褒贬。

个性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不可变的。现实生活十分复杂,人的交往频繁多变。因此作为人的生活历程所反映的个性特征,也必然随着现实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而发生变化。人们即使正常生活着,个性也总是发展着变化着。

二、体育发展学生个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必要性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基本任务第三条中:“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创造性”,把发展个性作为教学任务之一,这是适应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是教学任务的突破。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体育教学改革,都把发展学生个性放在重要位置。比如,日本1985年全国学校体育界提出体育教改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打破教学的划一性、硬直性和闭锁性,以尊重和发展个性为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和谐发展。原联邦德国体育理论界几乎一致认为,体育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增进健康,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个性和社会行为(主要是人际关系)。由此可见,通过体育发展学生的个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体育教改的重要方面。

2.可能性

体育与个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不同身体形态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表现。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医生威廉·谢尔登对4 000多人的体形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作过研究。身体形态属于“内胚型”的,即体态丰满、多脂型和肥胖型的人,往往具有悠闲自在、喜爱交友、慢条斯理和宽宏大量等个性特征。身体形态属于“中胚型”的,即身体各部位的骨骼关节和手足粗大、肌肉粗壮、肩胸宽阔、腰腹窄小、有一定线条的人,往往具有自信、精力旺盛和大胆等个性特征。身体形态属于“外胚型”的,即身高瘦长、身体纤细的人,往往具有内倾、拘谨、爱好艺术等个性心理特征。另外,根据研究证明:10~11岁个子矮小、协调性较差和体质相对比较虚弱的儿童,个性倾向于害臊、胆怯、消极、忧愁;这个年龄长得高的、强壮的、协调性较好的、精力充沛的儿童,往往爱开玩笑,好自我表现,健谈,有创造性。由此可见,体质的强弱与个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青少年儿童体格的强弱,也可能影响教育者对他们的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从而影响个性发展。比如,对个子长得高、弹跳能力好的学生,教师会想方设法吸引并激励他们从事篮球排球、跳高等运动,发展这方面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家长教育孩子也一样,如果孩子体质强壮,具有一定的耐寒抗暑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父母往往给予他们更多的生活独立性,因而,容易养成乐观、开朗、生气勃勃的个性;对体弱多病的孩子,父母经常细心照料,容易养成依赖、谨小慎微的个性。上述说明,人的身体形态和体格上的差异,反映了人体结构和机能的潜在差异,导致教育者在教育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影响儿童个性的不同发展。

三、体育运动发展个性的特点

体育运动发展学生个性有着其他教育活动难以做到的特点:

1.体育运动形式有利于表现个性

体育运动一般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即使是集体项目,也必须以个人行为为基础。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运动。”科学地了解人的个性,就要研究一个人在活动中的个性表现和发展过程。体育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结合的运动过程。它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不固定在座位上,而是在操场上运动、游戏、竞赛,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表现和发展,有创造性的可以施展创编能力;有领导才干的可以发挥其指挥能力;有心计的可在竞赛中斗智。许多兴趣、能力、性格都可通过体育的特有形式得到培养和发展。

2.体育运动项目有利于发展个性

研究证明:体操项目有利于发展灵敏性、技术的创造能力;摔跤、跨栏项目有利于发展勇敢顽强、进攻能力;长跑、越野跑项目有利于发展忍耐能力;乒乓球、撑竿、跳高项目有利于发展沉着冷静、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助于不同能力与性格的发展。

3.体育运动内容丰富多样有利于发展个性

体育运动丰富多样,为青少年提供了选择表现自我的条件。有些集体项目,参与者可从中扮演合适的“角色”。比如,在一个球队里,可以是前锋或者是后卫,也可以说是攻击型或是防守型的“角色”,职责、任务、要求不同,活动的技术、战术有差异,能强化个性差异的发展。

4.体育运动中的社会性有利于发展个性

体育运动具有广泛、频繁的人际交往。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有较多的参与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和组织活动的机会;可以促使他们性格开朗,善于交往,并有较强的群体适应性、协作性和竞争性。他们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一般都能在复杂多变、紧张激烈、顽强争夺以及较强的生理负荷、心理负荷中得到发展。

四、体育发展个性的要求与方法

1.识别个性特征

青少年的个性常常隐藏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的背后,比如,爱给别人提意见又不注意提意见的方法的学生,往往是具有坦率、乐于助人性格的学生。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在遵守一般规定的情况下,往往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有位著名教育家说:“游戏可以使孩子天性暴露无遗。胆大的与怕事的;合群的与孤僻的;好动的与好静的;善斗的与脆弱的等等都可以在游戏中加以区别。”

2.支持发展不同的个性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强求一致既不可能,也不可取。在不违背体育运动一般规定的原则下,应允许学生各自完善个性。比如,不合群的学生有他独立作业的优点;“不合拍”的学生可能蕴藏着创造天才;“不合情”的学生可能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有不同看法。不要轻易、简单地用“狂妄自大”、“性格古怪”、“标新立异”、“爱好表现”、“不好管教”等批评和压抑个性,导致影响良好个性的发展。

3.采取适宜措施发展个性

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不同个性表现,采取相应分组教学,师生密切合作,运用相应形式、手段和方法,发展个性。

比如,对“内胚型”学生,严格纪律,多鼓励表扬,启发诱导,多提供相互帮助保护的机会,树立信心,加强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加大生理负荷,实行减肥,改变此种类型不良气质。对“中胚型”学生,教学中一方面要满足他们的运动需要和竞争心理,使其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地分析练习难度,克服偏激心理和冒险行为,充分使其自信心强和精力旺盛的优良品质得到发展,并加强进取、独创精神的培养。对“外胚型”学生,教学中多提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鼓励参与群体活动;建立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多与同伴合作进行各种活动;降低难度,选择恰当条件,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进取精神,提高自信、自立、自强品质。

总之,发展个性,要根据不同个性特征,师生密切合作,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方法,坚持区别对待。

小 知 识

锻炼塑造完美人格

急躁易怒者多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跑等缓慢、持久的项目,帮助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急躁、冲动的心理弱点得到改善。

孤独怪僻者选择足球、接力跑等集体项目,在集体中找到认同感,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

腼腆胆怯者参加游泳、单双杠、平衡木等项目。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越过障碍

自负逞强者选择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活动,如跳水、体操、艺术体操等项目,也可找水平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打球等,使自己认识到山外有山,平抑自负、骄傲的情绪。

优柔寡断者参加乒乓球、跨栏、跳高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任何犹豫、徘徊都会延误良机,造成失败。培养果断的性格特征。

缺乏信心者选择跳绳、广播操、跑步等易做的项目。坚持锻炼,自信心一定会逐渐增强。

体育锻炼作为心理矫正的训练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质量和时间的要求。每次锻炼30分钟左右,运动量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据《健康时报》王智/文)

思考与探究

1.什么是个性?分析自我个性特征。

2.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完善和发展个性吗?请举身边的例子加以说明。

3.你打算如何根据自我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有意识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请拟一份实施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