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空间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一般空间
一般空间是指对练习环境的认识。通过对一般空间的认别,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在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活动条件下,充分共享和利用空间运动的能力。练习时要鼓励学生抬起头,睁开眼,这是练习的前提。可以采用以下练习方法。
让练习者在练习场馆内找一个空地,找好位置后,让其环顾四周并熟悉所处的空间位置。在教师统一信号下,练习者跑向任意一面墙,触摸到墙壁后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再练习一次,但此次不触墙,而是用另一种运动形式(走、跑或跳)到场内的任意点,听到信号后,再回到原来的位置。
让练习者平躺地上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移动,可以用单脚、双脚或者单手或单脚移动。在收到教师统一信号后,立即回到原位。用同样的方法再练习一次,但此次变换另一个部位来移动。
4人1组,确定各组的位置,收到信号,每个人跑向另一角,触到墙角后马上返回各组原来所处位置。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手拉手去触另一面墙,注意不要碰撞到其他组。
依据上述方法,还可采用小组多种变化方式,如当听到2人组合的指令后,找到同伴并找到空地坐下;当听到4人组合的指令后,2人组合迅速与另2人结合然后找到空地坐下;当下达1人指令后,各自从各组中分离出来并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是发展听力的很好方法。
(二)方向
方向是指移动时的路线,它包括前、后、侧和斜4个方向。在动作教学中,练习者身体的位置决定练习的方向。应根据身体在空间的位置来帮助练习者理解不同的方向。例如:胸部所对的是向前,背部所对的是向后,天空方向是上,地面方向是下。也可通过对东南西北的认识来理解地理方位。通过方向练习,可帮助练习者快速准确地掌握向不同方向运动及应变能力。可以采用以下练习方法。
用不同的身体部位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各个方向,如用身体3个部分(双手及单脚)来完成向前或向后的移动。
在练习场馆的墙上或地面上贴上标有东、南、西、北地理方向的标识,年龄稍大的还可稍复杂些,如西北、西南、东北、东南等标识。当听到指令后,练习者跑向所指方向的墙或地面,要求不能碰撞到其他人。
用小铃鼓或大手鼓来代替指令。当听到指令后,改变运动方向和运动方式,如由并步跳变为小马跳或由向前跳变为单脚向左跳等。
采用多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完成多个方向的动作。如从静态位置(平衡)开始,听到第一个信号后,用双脚跳向前方运动;当听到第二个信号后,用单脚跳向后方向运动,当听到第三个信号后,前后交换脚跳向侧方向运动;然后用静态平衡来结束整个练习。
双人或多人为小组的磁铁练习。一人被指定为磁人,其他人为铁人(面对面的位置),磁人带领铁人慢慢向不同方向移动,铁人要努力去配合磁人,双方始终保持一定距离,磁人不是要摆脱铁人,而是要努力用不同的路线或不同的方法带领铁人移动一段距离。可以经常调换角色,以使每个人都有当带领者的机会。
(三)路线
路线是运动和移动时通过一般空间的轨迹。在教学中,运用不同路线来变化动作,可以提高对路线概念的认识,不仅使动作的完成方式丰富多变,同时还能提高练习者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路线变化可以是弧线、8字、曲折线、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图5.6)等单一形状路线或是多种不同的路线构成的复合形状路线(图5.7)。如先做8字运动,再做直线运动,最后以曲折线来结束。可以采用以下练习方法。
图5.6 单一形状路线
图5.7 复合形状路线
运用各种障碍物,如豆袋或定向塔,让练习者围绕着障碍,以各种各样的路线进行运动。
运用对比语言强调不同的路线,如折线和直线走、跑或跳,在统一指令下进行不同的线路变化练习。
用铅笔在纸上或在练习场地上画出不同的路线图,然后选定某一类动作,先由练习者根据路线图想象动作的做法,然后与不同的路线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如双手左右摆动结合曲折线进行练习;单手螺旋波浪结合圆形线练习等。
让练习者独立在纸上画出各自的路线图。路线图中要求有三种不同方式的线形(复合形状),然后将编排的规定徒手小组合动作,结合各自的路线图进行练习。可以相互交换路线图,按照他人的新路线来练习。
(四)水平
水平是指身体与地面的关系。在艺术体操中,在跪、坐、躺位置上进行练习,被认为是在低水平上运动。在站姿和蜷缩状态下被认为是中水平面上的运动。在向上跳跃和伸展则被认为是高水平面上的运动。可以采用以下练习方法。
通过图像帮助练习者理解不同水平概念。
通过模仿小动物来体验不同水平位置。例如:模仿蛇、鱼、乌龟和蜥蜴等动作体验低水平位置的运动;模仿狗、熊或狼的运动来展示中水平位置的运动;模仿高昂的鹰或跳跃的袋鼠来展示高水平位置的运动。
让练习者平躺在地上,慢慢地从1数到10,逐渐升到站立位置,要求不能在数到10之前到达站立位置。可以反过来练习,由站立返回到地面的低水平位置。
运用声音结合不同水平变化的练习。如高声音表示在高水平面运动;低声音表示在低水平面运动。
运用音乐结合不同水平变化的练习。在地上放上与练习人数相等的圈,当音乐响起,用不同的方式在圈周围运动,例如:足尖步或跳跃,当音乐停止时,练习者任意找到一个圈,然后在特定水平面(高或中等)保持平衡;当音乐再次响起,从静止的平衡开始,用不同的方式朝另一个方向绕着圈运动等。
在学会基本水平运动后,鼓励探索其他水平,如在更高的水平面行走;在空中跳起去达到更高的水平。
(五)平面
平面是指身体或器械运动的空间。在合适平面完成技术动作,动作合乎逻辑,而且视觉美感效果强。而在不当的平面完成的动作,其动作会显得随意和散乱。平面主要分为垂直面、矢状面和水平面。垂直面是指身体前面或后面的平面;矢状面是身体的左面或右面的平面,通常称为“轮子”;水平面是身体与地平线平行的平面(图5.8)。平面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年龄偏小的学生较困难。可以采用以下练习方法。
图5.8 平面示意图
图5.9 物体提示及器械平面示范
运用常用生活物体对平面概念进行解释。(图5.9)
运用器械对平面概念进行解释和示范。例如:对折绳持绳,在身体前手腕的高度绕绳来表示垂直面;在头上绕绳来表示水平面;在体侧绕绳来表示矢状面。
不同平面间流畅转换的练习。自制一套能用身体部位完成不同水平面(包括方向及路线)的活动卡片(图5.10),让练习者任意抽取一张卡片,并根据卡片上的信息指示,完成更多的水平、路线、方向组合变换练习。
图5.10 平面转换卡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