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及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及方法

时间:2024-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件目标的确定包括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何利用CAI课件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确定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以及确定采用一种模式还是多种模式的组合。Flash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动画格式,Flash文件的扩展名为SFW。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及方法

多媒体课件开发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教学设计、脚本设计、素材收集与准备、软件编写及评价与修改、使用和发行等阶段。(图9.1)。

img530

图9.1 多媒体课件开发流程

(一)需求分析

主要包括课件目标分析、课件内容选择、课件使用对象分析、课件运行的环境分析和课件开发成本的估算等方面。课件目标的确定包括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何利用CAI课件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确定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辅助讲解工具、学生自学用、作为考试工具用)以及确定采用一种模式还是多种模式的组合。课件内容选择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最好由从事教学实践教师或从事教学研究的工作者来决定,应尽量突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课件使用对象分析,即分析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或进行练习时,其原有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该分析通常包括学习者的一般特点分析、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以及已经具备的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分析和学习者使用计算机能力的分析。开发多媒体课件的成本估算通常也是不可缺少的,开发的总费用一般包括开发组成员的劳务费用、各种参考资料购买、磁盘及打印纸等各类消耗材料以及软件维护费等。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件开发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师个性的部分,也是教学思想最直接和具体的表现。主要包括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及形成性练习等的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主要指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具体划分出教学内容的范围,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教学对象分析又称为学习者特征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等提供依据。划分教学单元应依据教学大纲,在分析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细化成一系列的教学单元,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知识体系的情况,选择控制教学单元前进的策略。教学模式应根据学习阶段来合理选择和应用,一般说来,个别指导型模式主要适用于呈现信息和引导学习两个阶段。操练与练习型模式适用于练习和评价阶段。模拟型模式适用性较强,可任意应用在上述四个阶段。教学游戏模式主要用于练习阶段。问题求解模式通常用于呈现信息、引导学习以及练习三个阶段。为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也可在同一个教学单元中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

(三)脚本设计

脚本是教学单元的设计方案的具体体现,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与系统设计的要求,动用不同的字体、大小、颜色等,对课件具体表现内容的每一幅画面、每一组文字说明、一段声音、每一段剪辑的录像等都进行细致的选取、取名、设计,并结合CAI的特点,作好内容、形式、方法、组合及交互画面的具体设计。脚本设计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种。前者是由教师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将知识内容进行的文字描述,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确定、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学习模式选择、教学策略的制订、媒体的选择等任务。后者则犹如影视制作中的分镜头脚本,是在文字脚本基础上改写而成的能体现软件结构和教学功能,并作为软件编制的直接依据的一种具体描述。

脚本卡片是构成脚本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脚本的基本单元。它又可分为文字脚本卡片和制作脚本卡片。文字脚本卡片一般包含有序号、内容、媒体类型和呈现方式等(表9.1)。制作脚本包括软件系统结构说明、知识单元的分析、屏幕的设计、链接关系的描述等(表9.2)。脚本卡片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格式,一般来说,能充分地反映课件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结果,能直观给出对课件制作的具体要求或指示即可。

表9.1 文字脚本卡片的基本格式

img531

表9.2 制作脚本卡片的基本格式

img532

(四)素材收集与制作

丰富的教学素材是教学系统成功的第一步,不完整的内容容易对学习者产生误导,影响系统的可信度和实用价值。素材的准备过程应该系统化、组织化。教学系统使用的文本、声音、图片、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的来源各异,一般须要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如数字化、编辑等,然后转变为符合开发工具要求的最终存贮和表示形式。有些素材可以直接在素材库中找到,没有的素材还必须利用一些软件制作(如CAD、3D、Flash等)。素材的准备是课件制作中工作量最大、最烦琐的环节,在时间安排上应充分考虑。

1.文本素材

文本素材(text)的制作比较简单。对于界面艺术字用Photshop进行处理,有关界面的交互过程中,涉及整个画面的文字与画面转换时,将编辑好的文本转换成与图像相同的格式,以得到图、文整体风格一致。

2.图像素材

图像(image)格式大致可以分为位图类、矢量图两大类。位图类是以二维点阵形式来描述图像。矢量图在绘制线条、矩形、圆形等等的基础上去创建图像,矢量图像实际上是存储了表示许多单个对象的一系列指令,一般说来,矢量类图像的表达细致、真实,缩放后的分辨率不变,同时,它所需的存储空间也比较小。图像收集可以运用照片扫描,采用高分辨率的扫描仪输入图像文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艺术体操光盘中的图像进行选择制作。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加工和修改,插入图标和解说词,然后保存为JPG格式的文件。

3.动画及视频素材

动画素材(movie)是由一系列的图像画面组成的队列,画面中的内容通常是逐渐演变的,当动画播放时给人的感觉是画面中的对象在变化和运动。Flash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动画格式,Flash文件的扩展名为SFW。视频素材(video)也称影像素材,它是指在多媒体课件中所播放的一种既有活动画面又有声音的文件,视频画面的质量比动画要差一些,因此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动画素材。动画及视频素材一方面来源于有关的技术光盘或是对录像带的选择编辑。另方面来源于教学中技术动作的拍摄。利用Premiere软件进行编辑,最后整理合成为MPG格式的文件。

4.声音素材

语言解说(sound)和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是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声音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划分为解说、效果声与音乐声等类型。按不同的制作内容选配相关的解说语言,主要是运用Window 2003中的录音程序,运用音频话筒进行录制。背景音乐是通过对MP3光盘的选择编辑后,保存成为Wav格式的声音文件。

(五)软件编写

该阶段的任务是将教学设计阶段所确定的教学策略,以及脚本设计阶段所得出的制作脚本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或多媒体软件工具加以实现。为了提高效率,应该尽量收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素材,根据课件内容需要进行编辑加工。素材准备好后,用多媒体制作软件把各种素材按照脚本的要求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多媒体素材采集、编辑完成后,就可以用多媒体创作(编辑)工具进行集成。系统集成工作不是几种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把所需素材合理地进行整合。在制作过程中,对设计不太理想的脚本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以符合教学的要求。

课件程序编写完成后应当进行仔细的调试,检查程序运行是否存在问题或缺陷并加以排除,其中包括教学内容上和计算机语言文法上的各种错误。确认课件符合要求后,用Authorware打包,制作成可执行文件。最后将课件刻录磁盘、光盘等,便于保存和携带。一个完整的课件,除了在程序中包含联机帮助功能以外,还必须提供相关的文档,例如学生手册、教师手册、技术手册等。因此,在课件程序编写和调试结束后,还必须编写相应的文档。以下是不同的课件界面。(图9.2,图9.3,图9.4,图9.5)

img533

图9.2 课件主界面

img534

图9.3 文字界面

img535

图9.4 图像界面

img536

图9.5 文字图像混合界面

(六)评价与修改

课件的测试与评价是课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且贯穿于课件开发的每一个阶段。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就是衡量和估计课件对于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判断它的使用效果,评定它的等级,并提出关于改进方面的有关建议。虽然有很多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但一般来说,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以及软件技术三个方面来考虑。具体内容包括:

img537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正确?

img538是否有教学价值?

img539符合教学规律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img540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img541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img542教育模式是否运用得恰当?

img543课件的实用性、适用性如何?

img544软件技术界面是否友好?布局是否合理?

img545文本、图像、图形、声音、动画的质量如何?

img546软件的可靠性和兼容性如何?

(七)应用和发行

教学课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就可以投入使用,除自己在教学中使用外,同时还可以进行交流、推广或发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课件投入使用后并不是万事大吉,还需要不断地收集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与升级,使之更加适合教学的要求,达到实用好用之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