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虽然诚信教育是学生自身内在修养不断加强和积累的过程,但有时也需要制度来强制和约束。因为部分目光比较短浅的大学生认识问题不够透彻,他们往往因考虑眼前的利益而背信弃义。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促进其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养成调查中,33.1%的学生认为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是改善周围缺乏诚信的局面的最有效途径,42.8%的学生认为建立健全完善的个人诚信档案是最有效的途径,33.8%的学生表明完善法规法律体系建设,使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最能改善周围缺乏诚信的局面,11%的学生则认为要改善这种局面需要加大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
结合被调查学生的建议,我们认为,要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诚信教育体系,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将诚信教育落到实处。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完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体系,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上加强大学生的诚信。
(一)努力打造校园诚信文化,创建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对于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这个宏伟的工程,学校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想净化环境,首先就要从净化校园环境入手。要努力建设一个从学校各级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到每一名大学生都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上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诚信教育场所。精心设计教育氛围,规划诚信教育景点,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成为诚信教育的场所,让每一个有声的、无声的宣传园地如校内广播、校园网络等都成为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的工具。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强化校园诚信教育的渗透性。为了更好地育人育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诚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建立健全学生诚信档案,促进学生的诚信行为养成
诚信档案应包括个人信息、学习诚信信息记录、经济诚信信息记录、择(毕)业诚信信息记录、生活(品行)诚信信息记录、其他诚信信息、信息认定等几个模块。
在“个人信息”模块里,学生要如实登记自己的本人基本信息,包括主要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在“学习诚信信息记录”这个模块里,要求学生真实客观地将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综合测评、所获奖学金、不良行为记录、所受处分等填写进去,并要自己签名鉴定;“经济诚信信息记录”模块则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住宿费缴纳等项目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在相应栏目里;在“择(毕)业诚信信息记录”这个模块里,学生要将自己的就业情况、升学情况以及就业不良行为记录填写进去;“生活(品行)诚信信息记录”模块则要求学生将在校期间所获的荣誉称号、优秀事迹、所受处分以及其他的不良行为如实记录下来;“其他诚信信息”要求学生填写的是在校期间的担任学生干部职务情况、组织培养情况、遵守校纪校规情况;“信息认定”模块则要求学生每学年对自己所填写的信息加以签字认定,再交由其班主任认定签字,在学生毕业前夕,系部可结合其在校期间的表现,对学生的诚信档案加以最后认定,系部认定后的诚信档案作为对学生本人在校的品质操行的一个重要证明,在学生毕业时,诚信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
(三)家校互动,齐抓共管,深入推进学生诚信教育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无德者无以为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要把“敬业、精业、爱生、自律”作为师德的核心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做诚实守信的典范。要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紧密联系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非“两课”老师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职业道德要求,将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学生诚信的品质。
在学校教育的同时,保持学校家长联系制度,学校老师及时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掌握学生在校情况,避免家长或学生的“学生在学校,教育靠老师”这种看法,利用家长特有的权威性、亲和力来加强对学生的约束,特别是学习考试方面的诚信行为,督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外部环境中学校及家庭在学生的诚信观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及教职人员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需要强调大学生诚信观念的重要性,有利于促成文明良好的校园风气,真正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家庭与家长对学生诚信态度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在其三观形成过程中帮助塑造优良品质。
(四)完善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
为加强对学生不诚信行为的约束,首先,是要完善高校规章制度,以诚信的制度约束学生。高校要注重校内规章制度的建设,包括各类评奖、评优、发展学生入党以及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其次,在执行现行制度时,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体现诚信的内涵。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各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也越发完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对某些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处理时“手软”的情况。有些学生明确表示:考试不及格不要紧,反正学校最终会给我毕业证的,我们上届的某某某就是这样。这种特例的存在给学生带来相当大的不良影响,降低了制度的严肃性,从而使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和威慑力大打折扣。
所以,在制定好的制度的同时,必须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及时制止学生中发生的不诚实、没信誉、不道德的行为。比如:严格考试纪律,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对于作弊的学生要按照学校规定处理,绝不姑息;对于不符合毕业条件,不能顺利毕业的学生,在对其加强教育、督促的同时,严格控制标准,必要时杀一儆百。总之,要做到教育和规范相结合,引导和管理相辅相成,减少学生欺骗、违纪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学风,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
(五)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开展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活动
不同学校的学生诚信状况是有差异的,同一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的道德状况也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
拿高职类院校来说,这类院校的学生学制为三年,诚信教育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阶段,主要是认知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稳定专业思想,适应大学生活,诚实面对学校管理,诚实展现自我。二年级阶段,主要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教师应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倡导一种以诚相待的氛围,并提倡公平竞争,杜绝作弊,诚实面对人生,诚实评价自我,赋予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体化,让学生自信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三年级阶段,面临的是毕业和就业,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树立竞争有序的观念,讲信用,会合作,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诚信就业。
总之,只有不断完善教育制度,改进教育方式,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师生同心同德,家校联手互动,才能真正建设自己的“诚信”文化品牌,为学校自身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用人单位输送满意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当然,诚信教育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诚信教育任重而道远。大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以及当今社会各种观念的冲击,决定了其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与完善,不仅在理论教育层面需要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而且在实践拓展层面也需要对大学生加深引导,促进其在行动中不断发展升华。
【注释】
[1]调查问卷参见书尾附录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