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辑同记者、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

编辑同记者、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新闻工作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维系于这三者之间正常的人际互动和随之产生的心理互动上。编辑、记者、受众这三者的心理互动有隐没性、相容性、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等特点。总之,编辑须妥善地协调自己同作者、受众之间的关系。编辑、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是相互的,可以说“一损皆损”、“一荣皆荣”。

第四节 编辑同记者、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

心理互动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心理影响。心理互动既可以表现在人们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中,又可以凭借大众传播媒体互施影响。

在新闻活动中,从表面上看,编辑不像记者那样有着十分频繁的人际沟通,也不像播音员、主持人那样为受众所瞩目,但是由于编辑在新闻活动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由于新闻作品的问世是编辑、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集体劳动的结晶,由于编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受众服务,所以编辑同记者和受众之间有着或显或潜、或直接或间接、或肤浅或深刻的心理互动,这种互动关系便形成了他们之间特殊的社会心理。

一般说,编辑通过控制发稿权影响作者(记者或通讯员),凭借新闻媒体施加影响于受众是显而易见的,但实际上,作者和受众对编辑工作的要求、期望、建议、批评、表扬也都会时时鞭策编辑改进工作。可以说,新闻工作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维系于这三者之间正常的人际互动和随之产生的心理互动上。

编辑、记者、受众这三者的心理互动有隐没性、相容性、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等特点。

一、隐没性

由于编辑大多不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因而人们不大了解他们在“幕后”的工作,其实编辑在新闻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他们通过拟定报道计划,选择适当的记者、通讯员(如约稿),搜集分析受众的反馈信息等途径,同记者、受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实现双方心灵上的沟通。这种关系和沟通既是隐没的又是炽热的,它温暖着、激励着记者(作者)和受众的心。有位作者曾说:“我一向是不肯与人分享荣誉的,但我不得不承认,有些人极大地影响、改变了我的生活。”“我衷心地钦佩那些终年为他人做嫁衣裳,默默无闻而不索报答的人。”有不少只是因为通过“读者来信”或送稿件而得到编辑无私帮助的群众,欣然地和编辑交了朋友,并不断地给编辑部送来发生在基层的最新消息。

二、相容性

相容性是指人们在心理上能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由于编辑在新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所以相容性更多地指编辑对记者(作者)和受众心理上的理解和接纳。这是因为编辑需要知道自己在职业活动中不可避免产生的理解障碍、动机冲突和偏见的影响,以便降低这些影响造成的失误,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是因为编辑是作者和受众的中介人,他只有同时理解这两种人才可能更有效地为他们服务。

编辑对记者的理解和接纳的前提是尊重作者(在这儿指记者和通讯员)的劳动成果和珍惜他们对自己的信任。所谓尊重主要指态度真诚,而不是指无原则地迁就。作者由于品德、性格、写作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所以对编辑选择和修改自己的稿件(或录音、录像作品)会持不同的态度。有的人自尊心太强,对修改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大的不快;有的人比较随和,急于求成,自知作品有误,希望编辑为他把关分忧,纠错补漏;有的作者对编辑有敬畏感,对编辑的修改虽有看法,但又不敢或不愿去争辩。面对作者不同的心态,编辑应有针对性地作细致的处理。总的原则是,认真阅稿,真正弄懂作者的意图和写作风格。通过改稿既不失“原味”,又能尽量发挥原稿的内在潜力,使其更有光彩。修改稿件切忌不分青红皂白,胡改乱删,用编辑的“口味”去代替原稿的风格。编辑不能眼里只有稿件,还应更多地去做人的工作。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打消顾虑,消除误会,取得共识。编辑和作者之间心理上的相容、理解和认知上的共鸣对提高宣传的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编辑对受众的相容性表现在有强烈的受众意识,急受众之所急,想受众之所想,尽量满足受众对新闻宣传的要求。对于少数受众提出的过高的或不合理的要求,能正确对待,并通过面谈或书信或电话等方式耐心解释、说服;对于受众正确的批评应虚心接受;对于受众合理的要求则应列入宣传计划并尽快落实到新闻报道中。总之,编辑须妥善地协调自己同作者、受众之间的关系。

三、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是指新闻编辑主动与新闻稿件(这是未出“炉”的作品)拉开距离。由于作品是由人写的,又由于编辑是代表受众审查稿件的,所以编辑与稿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实质上是指编辑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尺度,客观、公正、冷静地认识自己与稿件作者之间的关系,坚持“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取舍稿件的原则,不因作者与己亲而偏爱“次品”,也不因作者与己疏而舍弃“珍品”。

编辑跟作品拉开一定的距离,就比较容易摆脱人际关系(特别是感情因素)的干扰。如果编辑陷入情感之中,就容易以亲疏关系取代(或部分取代)衡量新闻作品质量的标准,就容易出现以权(稿)谋私的恶果。据报道有的编辑利用手中的发稿权,替其爱妻和儿子写稿,也有的人收了人家的礼,便以登人家的稿(不论质量如何)作为回报。这种种做法,虽然有时可能会满足暂时的虚荣,但却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声誉和受众的利益。

编辑、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是相互的,可以说“一损皆损”、“一荣皆荣”。需要强调的是编辑与作者、受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相容的心理氛围,不等于以牺牲党性原则、降低新闻宣传的质量为代价。因而,编辑自觉地保持自我与新闻作品之间一定的心理距离,清醒地、客观地处理稿件,是建立编辑、作者、受众之间真诚的、健康的、相容的人际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