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文本的信息量与度
新闻文本的信息量是指新闻文本包含的信息数量,也就是构成整个新闻事实的单一事实个数。新闻文本的信息大小决定着新闻事实的清晰度,决定着新闻文本意义的明确度。理论上说,新闻文本所含的信息量越大,所传达的事实就越清晰,越全面,所表达的意义就越明确。因此,一篇新闻报道总是力求传达出更多的有关事实的信息,以充分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如中美关系冻结20多年后,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这一事实是举世瞩目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想从新闻报道中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有一篇题为《周恩来设宴欢迎尼克松》的消息,全文是:
合众国际北京1972年2月2日电 (记者汉弗莱)帕特和理查德·尼克松今天参加了周恩来的正式宴会。美国人胃口很好,吃得津津有味,像老手一样使用筷子。
宴会是在巨大的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主席台悬挂着巨大的中、美国旗。
在宴会上,中国传统的民族乐队演奏了节奏不强的音乐,包括所谓“革命音乐”,然后由阵容强大的管弦乐队演奏了西方音乐。
周是一个完善的主人,有一次他从碟子里夹了一些东西给尼克松夫人。他非正式地提议干杯。这位总理还站起来把一只虾夹到对面某个人的盘子里。
宴会的主桌又大又圆。一堆鲜花(直径有几英尺长)使这张桌子显得很突出。周与另一名翻译坐在尼克松夫妇中间。
他们谈得很热烈,而穿白制服的中国服务员则在巨大的大厅里有礼貌地来回走动,为客人上菜。
当客人走进大厅时,尼克松夫妇和周立正站在各自国家的国旗前面,乐队先奏《星条旗》,后奏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这同今天早些时候尼克松到达时演奏的国歌情况是一样的。
当尼克松和周进餐时,有一次,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侧过身去同他们交谈。
周和基辛格似乎谈得很愉快。据说,基辛格这个语言学家去年作为尼克松的主要使节同北京一道作突破关系的安排时,他试图学一点基础中文。
在宴会上,周和尼克松有几次似乎是用英语交谈的。
在大厅内,很整齐地摆了几排较小的桌子。坐在这些桌子旁的除了采访的记者和技术人员外,还有几百名较低级的官员。
这些桌子约为主桌的一半那么大。[9]
这篇约600个汉字的文本信息量很大:宴会的处所、摆设、环境,人物的动作行为,甚至是宴会进行中的各个细节,可谓面面俱到。而面面俱到是服从美国受众对中国的好奇心理的,特别是在中美外交中的至关重要的神奇人物周恩来,作者很详细地传达出了他在宴会上的有关信息。[10]周是一个完善的主人;②周和基辛格似乎谈得很愉快;③周和尼克松有几次似乎是用英语交谈的。这些信息能让人比较全面地认识周恩来。
在实际的各类各个新闻文本中,不同新闻文本形态有不同的信息量,不同的新闻传播目的也会有不同的信息量。如《温家宝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①: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荣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来访的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一行,双方就加强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的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
这只是国家领导人的一个普通外事接待活动,其新闻事实的价值意义远没有周恩来会见尼克松那么重大,受众也不会有强烈的探究心理。因而这一新闻事实的传播采用了简讯的消息报道方式,报道目的只是传达出一个动态事实的发生,并不在于这一事实的具体构成等内容。这个简讯的文本只包含了两个信息:①温家宝总理会见了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②双方交换了加强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的意见。至于会见的具体情景,如会见时双方还有哪些人,会见的气氛,以及交换的意见是什么,双方如何合作等等方面的信息,在这一新闻中没有必要传播。
篇幅大的新闻文本,如通讯、新闻专题等信息容量大,而消息类新闻文本的容量较小。无论信息容量大还是小,一个新闻文本的信息量是服从表现主题意义的需要的,并不是越多越好。能恰当地表现主题意义,一个不少,如果不能很好地表现主题意义,两个也多余。譬如新闻消息是以一事一报为主要特征的,其主题单一,如果在报道中面面俱到,不必要的、多余的信息充斥文本,那就会冲击核心事实,影响主题的鲜明度。
新闻信息量是单一事实个体数量的计算,它反映出新闻文本的内容含量,但它并不能反映单一事实的内容构成形态。一个单一事实的信息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这种信息长短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度。信息的度是一个信息结构形式的反映,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文字、图像的多少。如:
重庆的公共汽车里,每一个座位前面都摆上了一桶冰块,好给火热的车厢降点温。
16日开始,大块大块的冰砖被放置在重庆市近4000辆没有空调的公交车上,为驾乘人员降暑。
重庆市政府投入百万元,为没有空调的公交车放置冰块降温。
这三个信息的主要内容是相同的:重庆市公交车用冰降温。但长度不同,所含的信息元素不完全一样,反映的思想角度也不同:第一个“每一个座位前面都摆上了一桶冰块”,侧重于对乘客的关怀;第二个“大块大块的冰砖被放置在重庆市近4000辆没有空调的公交车上”,侧重于防暑方法;第三个“政府投入百万元”,侧重于政府重视防暑抗灾。
从理论上说,新闻信息的长度并不影响新闻信息的内容与质量,在力求简练的新闻文本中,信息以短为宜,以最短的信息度容纳最丰富的信息内容。但事实上,信息的长度又与信息能包含的信息元素多少有关。前面的三个例子中,都有三个相同信息元素:“重庆市的公共汽车”,“放置(摆上)冰块”,“降温”。而又各有不同的信息元素:第一个有三个,“每一个座位前面”、“一桶冰块”、“火热的车厢”;第二个有四个,“16日开始”、“近4000辆”、“没有空调的”、“为驾乘人员”;第三个有两个,“政府投入百万元”、“没有空调的”。信息元素的多少也就影响了信息的长度,第二个最长,第三个最短。新闻信息元素多,对事实的表现会越全面,越具体,前面的第二个、第一个比第三个就要具体一些,第二个要比第一个、第三个全面一些。但也并不是信息元素越多越好,信息元素的多少是根据新闻文本的表达理念需要选择的,也是服从不同新闻文本体裁的,比如通讯、新闻专题等要比消息报道所含的信息元素多,一般的消息报道又要比简讯的信息元素多。
无论是信息的量,还是信息的度,都是信息构成的外部形态,而真正对新闻意义构成影响的是信息的内部形态,也就是信息的值与信息的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