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的新闻体载文本中,主体语义构成成分的区别

不同的新闻体载文本中,主体语义构成成分的区别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体是整个文本的微观语义有序的集合,其语义构成成分丰富而复杂。在不同的新闻体裁文本中,语义构成成分有很大的区别。这些要素使通讯、新闻专题文本主体的内容丰满充实,语义厚重深刻。新闻文体中没有这个分类,但这并不表示没有状貌说物的新闻。状貌释物的新闻文本的主体语义构成,主要包括事物的特征、性质、构造、功能以及形成过程、历史等等。

三、主体

主体是文章开头之后、结尾之前的部分,是新闻文本具体叙述新闻事实、说明新闻事物、评述新闻事件的主要结构单元,是发挥和表现新闻主题的关键。主体是整个文本的微观语义有序的集合,其语义构成成分丰富而复杂。在不同的新闻体裁文本中,语义构成成分有很大的区别。

1.叙事写人类

叙事写人类的新闻文本的主体语义构成内容,主要包括事实发生、发展的过程,事实发生、发展的背景和原因,人物的思想、性格,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言行举止等。根据新闻传播主旨特点,消息类和通讯、专题类各有取舍,各有主次,侧重不同,详略有别。

消息文本的主体构成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构成新闻事实的主要元素,也就是事件发生、发展的主要脉络;新闻人物作为新闻的动态表现,也就是表现人物的主要事实。二是用来补充、烘托事件和人物的主要背景材料。

通讯、新闻专题的主体是人、事的全貌,是人、事的细貌,因此它的语义构成要素中,还包括人、物状貌,场面,情节,细节和人物心理等。这些要素使通讯、新闻专题文本主体的内容丰满充实,语义厚重深刻。如通讯《北京有个李素丽——21路公共汽车跟车记》共17个部分,是李素丽工作的17个片断,从乘客上车到下车,从三里河站、经委站、西直门站、儿童医院站到西客站,从扶老携幼、照顾残疾人到感动玩世不恭的小伙子,从乘客的感谢到党支书的赞扬,全面地展示了李素丽的工作场景、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表现了一个在平凡工作岗位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形象。而表现这一切的是一个个细致的微观语义:

有人物形貌——

她就是李素丽。中等身材,30多岁,海蓝色的套装整洁得体,淡妆轻抹的脸上,闪动一双笑眼。

有人物的动作细节、心理变化——

李素丽心里咯噔一下,有股怒火直冲脑门,满脸憋得通红,她理了理头发,微笑又出现在她的脸上,她转身回到售票台,从自己的挎包里取出一团卫生纸,走到小伙子跟前,俯下身子,默默地擦去地板上的两块痰迹。

有人物语言对话——

……

有情节、有场景——

此刻,车厢里静极了,没有一点声响。

人们给她闪开一条回到售票台的通道。

谴责的目光一齐射向小伙子。

小伙子低下了“高贵”的头,再也没有抬起来。

故事的结尾是——

到站下车了,小伙子拿着月票特意走近售票台,低声对李素丽说:“大姐,对不起。”

这些微观语义像一粒粒珍珠,用李素丽勤恳而崇高、令人佩服的精神串起来,形成了文本宏观语义,展示了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

2.状貌释物类

在文章学中,有一种专门状貌说物的文体——说明文。新闻文体中没有这个分类,但这并不表示没有状貌说物的新闻。如报道介绍新产品、新发现、风物特产以及地域山水风光等等,就是以状貌释物为主要构成内容的。

状貌释物的新闻文本的主体语义构成,主要包括事物的特征、性质、构造、功能以及形成过程、历史等等。如科技新闻报道《珠穆朗玛峰边走边长》[17],导语提出了核心事实:珠穆朗玛峰边走边长,最新数据表明27年里拔高96厘米,移动约5米。主体分四个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长”的情况、“走”的特点和上升移动的原因时,间接引用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测绘局总工程师陈俊勇的科学解释。

主体第一自然段,说明珠穆朗玛峰的上升情况和特点——

珠峰近年来不是作匀速上升,而是在变速上升。从1966年至1975年间,它每年以约4.1厘米的速度升高。之后,上升速度逐渐减缓,降为每年平均抬高3.5厘米。而相距百公里外的地壳上升速度每年只有1厘米左右。

主体第二自然段,说明珠穆朗玛峰的移动情况和特点——

珠峰地区地壳运动并不像人们过去所理解的那样,它和它所依存的青藏高原有着一致的向东北方向水平移动的速度,而是越靠近珠峰的地方,向东移动的速度越慢,但与百公里外的地方相比,珠峰在1966年至1975年间每年向东移动要少33厘米,在1976年至1992年间它虽然加快了移动速度,但与百公里外的地方还没有达到“齐步走”,每年位移仍少11厘米。

主体第三自然段,解释珠穆朗玛峰上升和移动的原因——

解释珠峰上升和移动的原因,陈俊勇把它归结为造山运动的继续。这一造山运动更大范围可扩展到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现在的不稳定情况,仍然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不同间歇挤压和碰撞形成的。

主体第四自然段,说明青藏高原形成的历史背景。

3.评事论理类

对新闻事件、现象进行评论,在新闻学中是一个独立的文体——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以事论理,文本的语义揭示的是一个对事物本质评议、论证的过程,由提出论题、评说论证和结论观点三元素构成,其主体就是整个评论的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观点的部分。

新闻评论主体的宏观语义是评事和说理,前者区别于一般的理论性论说文,后者区别于新闻报道,它的微观语义构成内容包括:[18]对新闻事实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②对事实的评说及理论依据;③重点的佐证材料;④相关的背景资料;⑤新闻事实、评论观点、佐证材料、背景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如1983年度好新闻获奖作品《评朱毓芬之死》①,导语根据48岁的女工程师朱毓芬服毒身亡的新闻事实,提出议题:“是谁把她逼上绝地?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悲剧?”主体重在对朱毓芬自杀进行社会角度的本质分析,对这样的现象进行评论。其构成是:

①朱毓芬等知识分子的新觉醒——悲剧产生的诱因。

她是工程师,四年前当了分管技术的副厂长,受到过信任和重用,她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然而,我国的知识分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正在于他们绝大多数不甘碌碌无为。……

②朱毓芬等知识分子是嫉贤妒能的牺牲者——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

……把他们推上了领导岗位,委以重任,却没有同时给他们的工作充分的支持。朱毓芬之死,应验了一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③现实中存在的嫉贤妒能的现象分析——

在我们的周围。确实能看到这样的“顶头上司”。他们工作无能,整人有术,水平低偏不爱学习,本事小偏能揽大权,明明是嫉贤妒能却又冠冕堂皇,明明是排斥刁难却又理由十足。他们把改革者的进取视为对自己权力的威胁。……

④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

这同长期以来党对知识分子的“左”的错误思想,不能说没有关系。这种“左”的错误思想,把知识分子视为异己力量,视为改造对象。这种思想不彻底清除,很容易滋生各种歧视知识分子的病毒,给嫉贤妒能者有可乘之机。可见,肃清“左”的影响,仍然是当务之急。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新闻评论文本的主体构成内容都有两个元素:一个的事实元素,一个是分析评论元素,二者叙议结合,形成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的统一,从而揭示出观念与材料的逻辑证明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