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风对风格的影响
文风和风格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文风对风格的影响上。文风是风格形成的土壤,文风对新闻文本风格的影响较之文风对其他文体风格的影响更突出。比较两篇写领导干部的人物通讯典范之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前者雄浑悲壮,后者柔情细腻。这种不同的风格其实也是时代文风的体现。前者产生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那是一个创造英雄的年代,人的政治思想、革命精神是第一位的,作者理应从大处着笔来表现。后者产生在20世纪90年代,一个追求人性化、人文化的年代,爱心、赤情是人的高尚品格的具体体现,作者当然可以细微入手,表现出人物党情、民情和亲情的思想品格。新闻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鲜明地表现时代风尚,所以它的内容品质和表现手法都受到时代、社会文风的影响和制约。相对而言,文学等文体就有所不同。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旗帜鲜明的,也可以是曲折隐晦的,文学作品可以游离其间,形成不同的表现风格。新闻文本风格随文风沉浮也很明显,一个时代的社会不良文风扼杀作品的健康风格,使新闻文本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新闻风格;好的文风促进作品风格的形成,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闻文本风格。
文风对风格的影响是全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风决定文本的内容品质
文风是社会、时代的思想作风反映,而思想作风,毫无疑问地要给新闻文本的思想内容打上烙印。比如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的思想作风是“放卫星”,文风浮夸,新闻文本的内容当然也受其影响,吹嘘、夸大。“文革”中,这种文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网络上曾流行一则文革新闻,现原录如下:
[国内消息]青岛第一发电厂老工人丘学林同志的女儿丘红,今年6岁,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教育下,4岁就知道谁好谁坏,知道爱什么,恨什么。她5岁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6岁就能熟背“老三篇”和40多条毛主席语录,并且能活学活用。从去年(指1967年)9月份起,她在青岛各个工厂、机关、学校和部队等作了好多次报告,每讲一次都能使听众受到极大教育和鼓舞。她在每一次报告会上,总要把“老三篇”和很多条毛主席语录给大家背诵。丘红在青岛报告时,每天都要安排三四场,最多一天达到8场。她有时冒着风雨,有些单位开着小汽车去接她,她都拒绝了,说要节约闹革命。她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事迹很突出,为此,《青岛日报》等有关报刊均刊登了她的事迹和全部报告。
这种荒诞的新闻在那个时代充斥媒体,人物一概是高、大、全,事件全是斗、批、改。新闻文本在这种文风的影响下,形成两种思想格调:一是“东风浩荡,红旗招展,到处莺歌燕舞”的颂歌之音;一是“造反有理”、“斗私批修”、“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的杀伐之声。
2.文风影响文本的表现形态
新闻文本以符号语言为载体形成表现手段,而一定时代的主流思想和社会思潮都会折射到符号语言上,从而影响新闻文本的符号语言表现形态。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都有各自的独特的生活内容,这些内容既可以通过话语行为、话语作品表现出来;同时对语言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影响,对整个社会语言的语言风格造成影响,从而对社会文风形成影响。新闻同时也非常突出地受到社会语言风格和社会文风的影响。
如中国改革开放,新思想、新思维、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语新词便随之产生,并进入新闻文本中,类似“脱贫”、“扶贫”、“破产”、“倒闭”、“克隆”、“卡通”、LD(激光视盘)、TV(电视)、PK(对决)、“聚焦”、“触电”等等,使新闻的语言运用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在这样一个时代,社会的求新思想影响着作者、读者、观众,也形成追求新奇、变化、浮躁的社会文风。社会文风走进新闻,给新闻的表现手法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有好的方面,如满足读者、观众情感心理的人性化叙事,满足读者、观众欣赏兴趣的情节和细节描写,适应读者、观众变化心理的现场特写、散文化新闻、说新闻等多样化新闻表现。也有不良的一面,如追求新奇、刺激的噱头语言表达,迎合、引诱读者、观众的煽情表现等等。
3.文风对风格具有深度影响
一个时代的文风对新闻风格、新闻文本风格的影响是很深的,也是很顽固的,它影响到作者的新闻意识和新闻行为习惯、作风。譬如中国长期以来的说教式思想作风、官本位工作作风,影响新闻,形成了上行下效的简单、机械的新闻文风。如一个会议新闻,到现场去看看有哪些领导参加了,拿份领导讲话的材料,照着以往的会议报道模式一套,一篇会议新闻就出笼了。无非是:
×月×日,××会议在××(地方)隆重召开。××领导和××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第一项议程、第二项议程、第三项议程……)。××领导就××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就××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他(会议)认为——
他(会议)指出——
他(会议)强调——
他(会议)要求——
(最后还来点会议开得怎样怎样,意义如何如何)
这就形成了会议新闻的风格:公式化、官样化。为了改变会议新闻的问题,2005年,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对改进会议报道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术界和新闻界也做了很多努力,有所好转。但要彻底改变会议新闻文本的风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涉及领导思想作风,涉及会议新闻文风,这都还需要一个过程。有不少记者也尝试避开领导活动、跳出会议写事件的会议新闻表现手法,可有时行不通,领导“得罪”不起。只好在一些不会得罪人的稿件上,尽量转变文风,追求语言清新活泼,写出不拘一格的新闻文本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